第119章 長安

由於遇刺,護軍在草碧鎮的土堡折騰了兩個時辰,抓了十幾個外地人,直至千陽縣令聞訊趕來,連連的賠罪,曹王才啓程去了千陽縣城休息。

刺客是什麼來歷,陸七也無從查證,不過他懷疑與晉國公有關,以前他在石州,就被一批刺客襲擊過,不過刺客這種手段是很普遍的武力,任何成了氣候的大人物,都能夠豢養了死士。

在千陽縣城休息了一夜,次日陸七主動去與曹王商量一下,意思隊伍分成了兩部分,陸七的隊伍與親王不在同行,由他親護了兩位親王快些的趕路,曹王當然是願意。

於是,陸七拋開了自家的商貨護行,轉而去了曹王的軍中,與一千多的護軍一起,護衛了兩位親王趕路,離開千陽縣,過鳳翔,一天就趕到了京兆府(長安)。

陸七從未到過長安城,對這座河西與北庭人心中的天都,很是嚮往一見,現今的長安城是隋朝所建築,鼎盛於唐朝,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長安城周長七十餘里,是周國的第一大城,比古都洛陽和開封府都大,長安城的地理位置在唐朝時期算得國之中心,無論在軍事防禦,商業通達,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對周國而言,長安城的位置卻是偏西,面臨了吐蕃,党項和漢國的威脅,所以才擇了開封府爲東京,洛陽爲西京,長安成爲了京兆府。

陸七一行是自明德門進入的長安城,入城就是寬闊的朱雀大街,不過走在城中,陸七感覺長安城似乎很蕭條,人來車往不多,人氣遠不如開封府,陸七聽人說過,長安城在唐朝時期,曾經擁有過百萬以上的人口,絕對是人文物華鼎盛的大都會,如今不是了京城,卻是走向了沒落。

長安城裡有專供官員入居的驛館,陸七一行纔到驛館,長安城留守和其他官員,就匆匆跑來了進見,長安城的留守名沈軼倫,是一位年已六十花甲的老臣。

沈軼倫的地位與陸七差不多,官職除了京兆府留守,還是鳳翔軍節度使,戶部尚書,可以說是一位位高權重的老臣。

曹王接報後,讓長安城的官員進來,陸七隻能陪着立在一旁,眼見廳堂外走進了十幾官員,當先一人紫袍玉帶,面容儒雅,鬚髮花白,年紀是顯老態,但走路卻是穩健的很。

“臣京兆府留守沈軼倫,拜見曹王殿下,紀王殿下。”老臣一進來,就恭敬的大禮拜見,後面的文武官員也是禮拜。

曹王是坐在了一張大椅上,紀王和陸七卻是在側旁立,耳聽曹王平和道:“沈尚書免禮,都免禮吧。”

陸七眼觀鼻,他對曹王所爲實在是無語,這麼一位年高位尊的老臣來見,他身爲年輕皇子,竟然大刺刺的擺起了威風,就是周皇帝見這個沈軼倫,八成也會微笑相對。

“謝殿下。”沈軼倫恭敬迴應,沒有一絲的不悅反應。

陸七看了這位老臣,他覺得周皇帝能夠讓這個老臣留守京兆府,除了能力足以勝任,應該也與老臣的恭敬做人有關係,還有就是年紀讓人放心,人一老,想法就會固步自封的趨於保守,很難有了梟雄野心。

“沈尚書,千陽縣是歸屬你管轄吧?”曹王淡然問道。

“千陽縣域,臣是有安治的責任,臣已然知道了草碧鎮刺殺惡事,是臣疏於了安治。”沈軼倫很有責任心的,承認了罪過。

“本王想知道是什麼人膽大包天,你要給本王查出來。”曹王冷聲道,完全是一種逼迫的態度。

紀王聽了欲言又止,沈軼倫神情有了遲疑,隨即恭敬道:“殿下所命,臣一定盡心。”

“你查出來,立刻飛騎告知本王。”曹王冷道。

“是,臣領命。”沈軼倫恭敬迴應。

曹王輕籲口氣,平和道:“你還有事嗎?”

“臣是聽說殿下來了京兆府,故特來問候,殿下受驚,臣愧罪。”沈軼倫恭敬回答。

曹王點頭,道:“此次本王無恙,護軍將士都是有功之人,你送些好的吃喝,犒勞了本王的護軍。”

“是,臣領命。”沈軼倫恭敬迴應。

“沒事你去吧,本王累了。”曹王淡然說道。

“是,殿下安康,臣告退。”沈軼倫恭敬回答,之後禮拜,後退了兩步,才與所屬退去。

“五哥,我去送送沈尚書。”紀王忽說道。

曹王一怔,不耐道:“隨你。”

紀王轉身外走,陸七向曹王默然一禮,也隨着紀王出去了,看着紀王和陸七的背影,曹王的臉色隨之陰沉,在土堡遇刺的事情,他事後回想起來,非常的惱羞不已,另外他也惱了陸天風,當時竟然只顧着扯護紀王,而將他扔在了刺客的眼前,他如今覺得,陸天風說是不支持紀王,但分明就是與紀王有了親密的勾結。

“若是陸天風支持紀王,那可是日後爭儲的大患,四哥畢竟文弱,也一向少與軍臣勾結,如果我與四哥是螳螂和蟬,老六隻怕會是那隻小黃雀,他才十五,父皇卻是賦予了宣撫使的一方軍政重權,難道父皇的心思,是在培養老六爲真正的繼位人?”曹王自己心驚的胡思亂想。

紀王和陸七走出了驛館,在門外喚住了沈軼倫一行,沈軼倫迴轉,恭敬的禮道:“臣拜見紀王殿下,殿下有什麼吩咐嗎?”

“我沒有吩咐的,只是出來送送老大人。”紀王也起禮的溫和回答。

沈軼倫一怔,隨即恭敬道:“臣不敢當的。”

“老大人客氣了,其實我知道,父皇見了老大人,也是非常尊重的,我五哥是被刺殺之事弄的心情煩躁,所以纔有所失禮,請老大人見諒。”紀王誠摯的說道。

“殿下言過了,說起刺殺之事,老臣是有罪過。”沈軼倫恭敬道。

“刺殺之事,與老大人扯不上罪過,那些刺客根本不是本地人,只是在千陽縣選擇了動手,老大人不用去查了,陸尚書說過了,刺客沒有留下任何的證物,根本無從去查,何必勞師動衆的擾亂民心。”紀王正容說道。

“哦,陸尚書?”沈軼訝道。

“哦,這位就是陸尚書,名陸天風,官封懷化大將軍,河西與北庭宣撫使,禮部尚書,衛尉寺卿,還是石國駙馬都尉。”紀王立刻側身介紹了陸七。

沈軼倫爲首的京兆府官員,立刻注目了陸七,京兆府的官員太知道了陸天風,就是陸天風進取會州之後,來了請援信,給京兆府出了個大難題,後來陸天風的善戰威名,也是不斷的傳來了京兆府。

“後生陸天風,拜見老大人。”陸七起禮恭敬一拜。

“不敢當,老夫與陸大人是同階之臣。”沈軼倫起禮相還。

陸七擡頭,微笑道:“吾能夠與老大人平階,卻是得力於老大人與衆位官員的提攜,如果沒有三萬禁軍及時支援了會州,吾也不能連連挫敗了夏國,吾的功勳,其實應與老大人和衆位同榮。”

沈軼倫聽了微微動容,他人老成精,當然能夠洞徹陸天風所言的無形殺傷力,這陸天風明顯是擅長了蠱惑之道。

“陸大人的功勳是陛下認可的,吾等可不敢居功。”沈軼倫平和的擋了一下。

陸七一笑,道:“老大人,後生有一事相求,希望能夠得到了老大人的支持。”

“哦,只要是合法之事,陸大人請說。”沈軼倫微笑迴應。

“老大人,陛下允許了河西與中原通商,如今河西和北庭已然完全安寧,但因爲信息閉塞,所以商人還不敢相信河西的絲綢之路已然通達,所以吾想求老大人,能夠促使絲綢之路儘快的進入繁榮。”陸七正容說道。

沈軼倫聽了爲之動容,其他官員也是一樣,長安爲什麼會沒落蕭條,最主要的就是失去了商業中心的地位,唐朝時期,長安城是東西商品流通的交匯之地,所以人文物華盡集長安。

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101章 他鄉故知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100章 奇襲蘇州(六)第16章 城隍廟會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84章 夜梟第94章 大通河第84章 西征第121章 佟河第43章 殺虎第139章 接人第117章 拿兇第162章 請來把酒第23章 夜話第156章 父命第16章 是家嗎?第90章 周府第106章 智者第181章 虞美人第217章 親人第88章 賞識第90章 密談第107章 籠絡第84章 夜梟第123章 應請第45章 問本心第34章 周大帥第58章 戰之意義第45章 問本心第32章 藥字令第77章 千牛之用第149章 蘇州陸氏第69章 權監第24章 約第50章 回國第98章 見機第106章 蘇常治第61章 宮秘第37章 蝶舞第56章 陸天明第25章 君臣第153章 虞謀第165章 戰後第87章 朱令贇第24章 望山第132章 劫殺第121章 廷議第83章 出行第42章 職官危機第124章 宋府第93章 君心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00章 帥之隕第77章 彼策我用第70章 秦浩第115章 放飛第15章 職官第30章 一人扶鳳,滿門蔭貴第123章 一封信第54章 備戰第108章 教誨第7章 護軍縣尉第63章 軍變第99章 奪夏口第151章 君臣言第5章 太倉軍第103章 往情第77章 彼策我用第43章 石忠飛第113章 求升第24章 望山第35章 緣分第30章 先手第172章 掀開一角第34章 夏軍第3章 歸德軍第44章 唐皇第20章 梟匪之性第48章 後臺第49章 理念第115章 楊家第148章 拜祭第218章 姻緣第57章 攻第16章 糧戰第66章 賞功化契第176章 守護第83章 出行第65章 明與暗第113章 求升第9章 刺第159章 巡撫第126章 委任第91章 表心跡第7章 見面第29章 試武第26章 定策第23章 垂拱殿(三)第67章 流求島
第172章 大江東去第101章 他鄉故知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100章 奇襲蘇州(六)第16章 城隍廟會第48章 又一局奇襲第84章 夜梟第94章 大通河第84章 西征第121章 佟河第43章 殺虎第139章 接人第117章 拿兇第162章 請來把酒第23章 夜話第156章 父命第16章 是家嗎?第90章 周府第106章 智者第181章 虞美人第217章 親人第88章 賞識第90章 密談第107章 籠絡第84章 夜梟第123章 應請第45章 問本心第34章 周大帥第58章 戰之意義第45章 問本心第32章 藥字令第77章 千牛之用第149章 蘇州陸氏第69章 權監第24章 約第50章 回國第98章 見機第106章 蘇常治第61章 宮秘第37章 蝶舞第56章 陸天明第25章 君臣第153章 虞謀第165章 戰後第87章 朱令贇第24章 望山第132章 劫殺第121章 廷議第83章 出行第42章 職官危機第124章 宋府第93章 君心第37章 花好月圓第100章 帥之隕第77章 彼策我用第70章 秦浩第115章 放飛第15章 職官第30章 一人扶鳳,滿門蔭貴第123章 一封信第54章 備戰第108章 教誨第7章 護軍縣尉第63章 軍變第99章 奪夏口第151章 君臣言第5章 太倉軍第103章 往情第77章 彼策我用第43章 石忠飛第113章 求升第24章 望山第35章 緣分第30章 先手第172章 掀開一角第34章 夏軍第3章 歸德軍第44章 唐皇第20章 梟匪之性第48章 後臺第49章 理念第115章 楊家第148章 拜祭第218章 姻緣第57章 攻第16章 糧戰第66章 賞功化契第176章 守護第83章 出行第65章 明與暗第113章 求升第9章 刺第159章 巡撫第126章 委任第91章 表心跡第7章 見面第29章 試武第26章 定策第23章 垂拱殿(三)第67章 流求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