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段光清

“打黃岩,打臨海,具體怎麼一個章程?這是檢點決定的事。”霍虯回答他:“但是依我看,困難不過二者,一則是堅城,二則是大兵,三則是民團。”

霍虯這個判定符合陸子云的預期,現在臨海、黃岩清軍都有堅城可以據守,縣內清軍兵力甚多,又有大股民團,可以說是虹軍面臨的三大困難。

但是雲天縱卻反對霍虯的說法:“營長,我覺得你這個思路不對,黃岩、臨海雖有堅城卻不足守,雖有大兵不足戰,今天爲我大患者,一則是民團,二則是民團,第三還是民團!”

一說到民團,現在霍虯與陸子云的精神一下就集中了,陸子云在上海城作戰,交戰的大多還是清軍正規軍,對民團交手不多,但是霍虯就不同了,他是私鹽生意起家,象這種鹽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遇到民團,那時候真是戰不得,走不得,只能聽天由命。

“民團……民團……民團!”霍虯當即唸了幾句:“這黃岩縣與臨海縣的民團真是我軍大患!”

陸子云倒是問了一句:“能不能先下爲強,把這些民團都掃個乾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全縣民團豈不是能掃個乾淨?”霍虯覺得陸子云太小看了這些民團:“現在在黃岩縣內,大股的民團就有二三十股之多,聚衆者多至數千名,少則亦有百餘。”

“那能不能用我們虹軍在瑞安的辦法,聽說那次檢點妙策大破瑞安民團了。”

雲天縱想了想,就告訴陸子云絕對行不通:“那可不行,絕對不行了!在瑞安縣的時候,我軍是兩路夾擊。又有紅巾軍六七千人助戰,瑞安團練都是新起之師,不算什麼強手,被我們檢點嚇上一嚇就跑了大半。”

“可是這台州情形不一樣,民風剽悍,本來就有臺勇輩出。現在黃岩、臨海兩縣皆有經過大戰的團練十數股,又有鄉間豪強統帶,如蘇鏡蓉,如牟以南,皆同我軍勢如水火。你死我活……”

“那把爲首的那幾股團練打掉不就行,不對……團練都是本地人,太滑頭了!”陸子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這團練難道還比正規的清軍還要難打?”

陸子云不知道自己說的正是事實,乾隆嘉慶年間的白蓮教之亂,八旗、綠營皆不可用。最後就是用了團練平定下來了。

到了咸豐年間。八旗、綠營皆不可用,各省平亂皆用團練,而從團練之中又演變出湘軍、淮軍這兩支兵爲將有的部隊,至於其餘在太平天國戰爭立下戰功的部隊,除了一部分是降將統帶的民變武將之後,大半也是團勇出身。

只是陸子云這麼一說。雲天縱卻是有些底氣:“不管怎麼樣,團練雖然難於對付。但是隻要我們精誠合作,絕非我們的對手。”

陸子云也笑了:“沒錯。這太平縣內這麼多團練,最後還不是被我們收拾得服服貼貼。”

霍虯卻告訴陸子云不可輕敵:“太平縣的團練不足爲患,黃岩、臨海兩縣團練纔是我軍心腹心患。”

這讓陸子云放下去的心又吊了起來,他和黃岩縣的團練、清軍交戰甚少,倒是霍虯經常率領楠溪營與獨立營配合進入黃岩縣境作戰,想必有自己的一番道理:“那該怎麼辦?”

“怎麼辦?”霍虯卻是對於柳暢有信心:“怎麼樣,聽檢點的,檢點給咱們置辦這麼多洋槍洋炮,如果連一羣鄉間的團練都殺不過,咱們不如滾回家去抱婆娘睡覺了!”

只是下一刻,霍虯卻是眼神變得凌厲:“欲平黃岩、臨海,則必先殺牟以南、蘇鏡蓉兩賊!”

……

“布興有見過道臺大人!”

“布良帶見過道臺大人!”

坐在正堂接見布興有兄弟的,正是現今的寧紹臺道臺段光清。

他表字鏡湖,因爲世人常稱他段鏡湖,在清朝滿朝皆濁的官場,卻是難得一見的能員與廉臣。

對於官場的陋規,他知道在所難免,但本人還算一位廉臣,時人稱爲他“段青天”,在他任上,雖然寧紹臺三府屢次發生民變,但是都被這位段光清安撫下來,很少用到強力手段。

而他因爲政績也步步晉升,從縣令一路升到了道臺,只是今年三月底紅賊侵入台州府,並盤據太平縣城,官軍前往接仗,敗多勝少,這讓段光清憂心重重。

只是在布興有兄弟面前,他顯得從容不迫:“賢昆仲來得正好,方纔從台州府來了喜報,黃岩牟以南、臨海蘇鏡蓉前往太平縣擊賊,頗有斬獲,這位就是蘇鏡蓉義士派來的使者蘇鏡瀾!”

布興有與布良帶這對兄弟昔日縱橫於整個中國沿海,一聽到台州,卻是笑了笑:“台州府風光不錯,咱們兄弟也去過幾次。”

蘇鏡瀾臉色都鐵青起來,這布興有兄弟何止去過幾次台州府,簡直是在臺州沿海掀起無數腥風血雨的劇寇。

特別是咸豐元年(1851年)九月的一件舊事,蘇鏡瀾怎麼也不忘了,當時定海、溫州、黃岩三鎮總兵護送糧餉北去天津,出椒江口至頭門島附近,忽遇布興有率盜船前來,三鎮總兵戰之不敵,逃入椒江口直至黃林港躲避。布興有乘勝追擊,進入海門關上岸,大肆搶掠。焚燬糧廳、衙署及民房千餘間,殺死百姓無可計數,並一路兵臨臨海,威脅郡城,盤據十餘日。

他是臨海人,這事發生才三年多時間,一想到臨海這一樁大劫難,蘇鏡瀾都想上去與布興有好好算一回舊帳。

只是三鎮總兵聯合護糧北渡,竟然大敗於這布興有之手,也可能想象這布興有的戰鬥力,因此蘇鏡瀾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來:“可問道臺,布千總可是要南下擊賊?現在紅賊盤據太平縣城,直指我臨海、黃岩兩縣,海上正缺勁旅。”

他說的正是布興有的一件恨事,以他在整個海面縱橫無敵的戰績,招安以後只得了一個六品頂戴,至於職務,也只有一個水師千總而已。

布興有卻是笑了笑,說了一句:“是啊!這台州海面上,我們最熟不過,就是你們臨海縣城我們兄弟都去過一遍!”

布興有這話看起來客氣,卻讓蘇鏡瀾下不了臺,倒是段光清懂得馭人之道,整個寧波府,也只有他駕馭得這布氏兄弟,他連忙說道:“蘇義士,你這就說錯了,就在剛纔,在下接了何撫臺一封急書,委了布興有都司一個遊擊銜了。”

嚴格來說,是遊擊銜都司,遊擊是級別,都司是職務,比起那個六品頂戴的千總可以說是一飛天地,歷史上布興有一直要到太平軍入浙以後才升到這個遊擊銜,現在因爲柳暢的出現,他提前了五六年時間升到了遊擊銜都司。

布興有兄弟一聽這個消息,就當即給段光清跪下了:“小人謝過大老爺提拔之恩,謝過王撫臺賞識了!”

段光清卻是趕緊給布興有與蘇鏡瀾兩方做一些緩和工作:“我知道兩位在歷史上有些過解,現在紅賊進逼臨海,正是用人之機,兩位可以暫時放下恩怨,共破紅賊!”

蘇鏡瀾就是受了蘇鏡蓉委託來到寧波請援兵:“我兄長雖然小挫紅賊,但是此股紅賊是賊中最悍勇的柳絕戶一股,最近又從樂清趕來援軍數營,洋槍二千餘杆,我團勇雖然奮戰不息,但恐長久相持,恐不是柳絕戶對手,請大老爺速派援兵,多發糧餉,前來增援!”

蘇鏡瀾正是蘇鏡蓉的弟弟,蘇鏡蓉不克分身,只能讓這位自己最信得過的兄弟到寧波來哭秦庭請援兵,段光清知道台州府的情形十分險惡,自從三月底紅賊攻入太平縣城之後,官兵交戰勝少敗多,始終未能將太平縣規復。

非但如此,紅賊甚至一度西進縉雲縣城,佔據仙居縣城,若非處州鎮副將武紅船臨陣不畏,在縉雲城下大破柳絕戶,恐怕現在浙中已經糜爛。

即使如此,官軍在處州有兵勇萬餘,寧紹臺三府能抽調出去的援兵段光清都抽調出去了,但是柳絕戶的聲勢不減,甚至還有進取黃岩、臨海的風聲。

因此他首先就問蘇鏡瀾:“世面風傳柳絕戶一股紅賊現下在進軍黃岩、臨海之意,你在臺州,想必瞭解最深,到底是怎麼一個內情,你可報與本道!”

蘇鏡瀾看了一眼布興有兄弟,眼裡掃過一絲恨意,卻是回覆了段光清:“回道臺大人,這並非是世面風聲,臺郡二百萬軍民皆知柳絕戶早有此意,北進只是時間問題,如若不早援援兵,接濟糧餉,黃岩、臨海兩城必陷於賊手。”

段光清看過台州府和黃岩鎮的不少文書,只是這些文書一直讓他雲裡霧裡,一面是捷報頻傳,一面又是聲稱黃岩、臨海皆不可守,請立派大兵接濟糧餉,到底是怎麼一個內情,讓他根本猜不透其中內情。

因此他就詢問了一句:“蘇鏡瀾,你既然從台州來,柳絕戶此股悍賊到底是怎麼一個內情,你且細說與本道!”

第113章 城破第197章 錯過第200章 慈溪馮氏第42章 地盤第219章 挖牆腳第378章 胎動第406章 使者第70章 耳目第223章 斬草除根第510章 理解第497章 神奇的培訓第553章 民都洛第472章 北逃第225章 西征第363章 洋兵第92章 羈縻第482章 封王第167章 新知縣第94章 毒計第208章 北進第253章 調整第493章 整軍建政第26章 西征第549章 典範第535章 兵團第282章 第一槍第30章 堵牆第17章 殺韃第306章 奇蹟第520章 遠征第438章 戰法第99章 炮戰第466章 叛亂第374章 戰略第121章 身後事第33章 山頭第405章 老人第200章 慈溪馮氏第1章 回首百年第104章 刺刀第145章 浙局第25章 方略第488章 女館第1章 回首百年第42章 經營第398章 楊輔清第405章 老人第410章 小變故第491章 雉河集第270章 一炮破敵第546章 詔書第363章 洋兵第290章 肚量第156章 申天命第230章 求戰第432章 前哨第373章 上游第562章 八打雁第437章 溼租第32章 楠溪哨第231章 後方第111章 試攻第424章 待機第351章 英雄嘆第148章 搶購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369章 收容第325章 騾子第528章 躍進第313章 利用第293章 何桂清的條件第123章 列陣第154章 殺戒第536章 任化邦第485章 天國落日第247章 馳援第395章 煤鐵大會戰第109章 海上第253章 調整第447章 帝國利益第32章 楠溪哨第286章 第三種可能第139章 奔襲第308章 贖金第550章 波蘭第21章 殺人第388章 謀劃第243章 機動防禦第490章 小事第376章 姐妹第311章 人心散了第440章 不退第514章 越王第321章 後手第189章 大坑第489章 凝冰第579章 大使第392章 江寧留守第77章 鄧肯第188章 反覆
第113章 城破第197章 錯過第200章 慈溪馮氏第42章 地盤第219章 挖牆腳第378章 胎動第406章 使者第70章 耳目第223章 斬草除根第510章 理解第497章 神奇的培訓第553章 民都洛第472章 北逃第225章 西征第363章 洋兵第92章 羈縻第482章 封王第167章 新知縣第94章 毒計第208章 北進第253章 調整第493章 整軍建政第26章 西征第549章 典範第535章 兵團第282章 第一槍第30章 堵牆第17章 殺韃第306章 奇蹟第520章 遠征第438章 戰法第99章 炮戰第466章 叛亂第374章 戰略第121章 身後事第33章 山頭第405章 老人第200章 慈溪馮氏第1章 回首百年第104章 刺刀第145章 浙局第25章 方略第488章 女館第1章 回首百年第42章 經營第398章 楊輔清第405章 老人第410章 小變故第491章 雉河集第270章 一炮破敵第546章 詔書第363章 洋兵第290章 肚量第156章 申天命第230章 求戰第432章 前哨第373章 上游第562章 八打雁第437章 溼租第32章 楠溪哨第231章 後方第111章 試攻第424章 待機第351章 英雄嘆第148章 搶購第110章 軍火訂單第369章 收容第325章 騾子第528章 躍進第313章 利用第293章 何桂清的條件第123章 列陣第154章 殺戒第536章 任化邦第485章 天國落日第247章 馳援第395章 煤鐵大會戰第109章 海上第253章 調整第447章 帝國利益第32章 楠溪哨第286章 第三種可能第139章 奔襲第308章 贖金第550章 波蘭第21章 殺人第388章 謀劃第243章 機動防禦第490章 小事第376章 姐妹第311章 人心散了第440章 不退第514章 越王第321章 後手第189章 大坑第489章 凝冰第579章 大使第392章 江寧留守第77章 鄧肯第188章 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