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劍指上庸

安排好先鋒和內部事務,隨即劉琮又令龐統爲隨軍軍師,趙雲身爲護衛營統領自然隨中軍行動,而黃射則奉命與李嚴負責籌集糧草,因爲李嚴還身兼南郡太守,押運糧草之事便落在黃射身上。

黃忠則被調到江陵大營繼續募集和操練士兵。

劉琮分別從江陵大營與襄陽大營抽掉兩萬士兵進蜀。

而法正與孟達在十月中旬也抵達了江陵,再見法正,劉琮自然欣喜不已,曾經相約蜀中見面,沒想到劉璋送給兩人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劉琮知道這其中張鬆出了不少力氣。

而對於類似監軍味道的孟達,劉琮卻是有點爲難,一來他手中有兩千多人馬,如果讓他隨行,這一路上自己的所作所爲豈不是一一被劉璋所熟知,而來法正也不好表露身份。

不曾想法正早就料到此事,一路法正自上次從襄陽回到成都之後就被派到巴郡與孟達、嚴顏一起駐守巴郡。

法正這個政委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做孟達的思想工作。

這一路上法正更是沒少沒費口舌,聽得孟達將信將疑。等孟達見到劉琮,這種疑慮就完全沒有了。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孟達便是聽從法正的勸說,聽令於劉琮。

意想不到的收穫,劉琮自然高興,隨即便留孟達在江陵大營,自帶法正前往蜀中。

在入蜀路線上,衆人又產生了分歧,法正認爲,自己這一路行來對道路已經十分熟悉,劉琮便可原路入蜀。

龐統和魏延也表示同意,只有于禁默不作聲,他看出來了劉琮另有想法。

原路入蜀,是沒什麼障礙,但劉琮此去不是援助劉璋的,目的龐統知道,魏延、于禁知道,想必法正到時候也會勸他反戈相向。

那麼這樣孤軍入蜀就很危險!一旦被嚴顏切斷荊州與蜀中的聯繫,劉琮可是四面臨敵,所以劉琮將眼光盯住了另外一條通道——上庸!

一個地方的重要,首先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作用或者軍事地位。如果從這麼一個角度講,“上庸”由於是山郡,人口稀少,所以很難談得上經濟政治作用。那麼經濟政治的作用不凸顯。

但是其軍事地位卻不容忽視,劉琮是穿越者,熟知三國這段歷史,其實在整個三國時代,“上庸”起先並沒有太受人重視,包括早期荊州的劉表。劉琮所熟知的三國新城”是包括原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的,也是曹丕在後期乾的事情,主要是爲了拉攏一個三國時代比較特殊的人物——孟達。

那麼這個孟達的命運也是和上庸城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說“上庸”的時候不得不說“孟達”其人。

建安十六年,劉璋派法正和孟達各統兵到荊州迎接劉備。劉備當即讓孟達和其部留在荊州的江陵,幫助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共守荊州,從此孟達正式歸附劉備。

建安十九年,劉備奪蜀後,孟達擔任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令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房陵,孟達在臨陣殺死房陵太守蒯祺後佔領了房陵。此後“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軍會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舉衆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備)遷封爲副軍將軍”。此時,劉備的漢中、上庸、荊州(江陵)連成一片,互爲呼應,聲勢達到巔峰。

至此“上庸”這個名字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人們的眼簾,並從中我們也能管窺到一點“上庸”這個地方的軍事戰略意義。其實,上庸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特點,兩面是山(西面是秦嶺及米倉山,南面是大巴山);另兩個方向相比較卻幾乎是“坦途”。

上庸位於襄樊的上游頭,如果順江而下,對襄陽是個極大的威脅;如果當初關二能得手襄樊(事實上他還是很有機會得手的),那麼襄樊也不會成爲一個地理突出部而受多面攻擊(也就是說能和上庸成爲一個“互爲犄角”的態勢)。

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佈局,這倒很有可能是關二急着發動“襄樊戰役”的一個潛緣由(說急是由於關二當事的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兵力不足就是一個證明)。

“襄樊戰役”的發起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正好是劉封和孟達打下上庸的時候。雖然這種“潛緣由”是一種猜想,但哪怕是無意而爲,也能看出上庸的戰略位置。

即在劉備奪取漢中後,能將荊州和漢中連爲一線;三點一線的陣勢更是將“上庸”這個地方從一個當時的“窮鄉僻壤”翻然成爲戰略樞紐;假如關二將襄樊再攻下,那擺在蜀漢劉備面前的就是一個比“隆中對”勾畫的更美妙的一幅政治軍事畫面。

當執行“隆中對”的軍事規劃的時候,可以補充爲“一軍出漢中;一軍出荊州,而上庸之軍可依勢爲左右援助”。這個非但是“上庸”的地理位置所決定,也是他的地勢所決定。

“上庸”西向、南向皆是山麓,這個是蜀地、漢中的天然屏障;但另兩個方向卻是“坦途”,北向可至長安(子午谷也在“上庸——新城”轄境),東向直接支援荊州之兵,可至宛洛,且是“順江直下”。

如果歷史真的能走到這一步,估計曹瞞不僅要遷都,甚至是“不顧面子”的要向東吳喊“救命”了。可惜歷史沒有這麼走,“襄樊戰役”也以戲劇性的結尾收場。“襄樊戰役”的結局是:劉備丟了荊州;死了大將(關二),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在整個襄樊戰役的後期,又看到一個地名和人名:上庸和孟達。

事件是說:關二攻打襄樊直到後來失荊州,劉封、孟達一直沒有任何得動作“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難以出兵”爲辭。關二兵敗身死,孟達害怕劉備加罪,又與劉封有矛盾(至於什麼矛盾,有空再說),便降了魏。

申耽、申儀叛變,劉封逃回成都。劉備斥責劉封侵凌孟達,又不救關羽。諸葛亮因劉封剛猛,恐“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劉備因此除之。於是,劉封被賜死。而孟達降魏以後,曹丕合房陵、西城(魏興郡)、上庸爲一大郡,改名新城郡。並且也開始重視起了這塊地盤。

荊州一失,其實“上庸——新城”已經成爲一塊地理位置突出的“飛地”。對蜀漢來講,沒有荊州他守不住;對於曹魏來講,可以和襄陽遙爲呼應,但並不是進攻蜀漢的好的發起地,這當然還是由於“上庸——新城”的地理、地勢所決定的。

所以此時的“上庸——新城”作爲長安、襄陽之間的結合點,具有戰略上的意義,但不是好的進攻點。

後來孟達受到司馬氏的排擠欲再投蜀漢,司馬懿聞訊立即調兵進攻,才八天,就從南陽宛城趕到了上庸城下。本來,由於上庸城牆高池深,加之三面環水,易守難攻,按孟達的能力應該是可以挺到諸葛亮援軍抵達的。

可是,守將鄧賢(還是孟達的外甥)、李輔等在關鍵時刻“開門出降”(見晉書宣帝紀),孟達只守了半個月,就兵敗身亡。以上就是有名的“仲達急兵破孟達”,也是軍事上有名的“急襲”範例。

劉琮欲奪益州就必須打通荊州與益州的通道,目前只有長江這條水路,受限制諸多,而上庸既然如此重要,劉琮自然不想自己入蜀之後無退路,也無法與荊州聯絡。

加上上庸本蜀漢中,若是能夠入蜀之前奪下上庸也算是向劉璋表達一番誠意。

第305章 隔關對峙第65章 風流劉敏第363章 劉繇後人第372章 策反江東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222章 欲煉神兵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2章 攻入江陵第222章 欲煉神兵第399章 旗鼓相當第353章 安置姜麗第166章 蔡瑁的抉擇第413章 其人之道第65章 風流劉敏第84章 對戰張飛第117章 初闖許都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93章 圍攻成都第118章 神算小青第12章 整肅秭歸第364章 孫紹質疑第306章 憂喜交替第79章 巧施恩惠第46章 入主南郡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311章 裡應外合第308章 戰略轉移第211章 絕色豔婦第99章 圍攻首蠻第395章 伏擊程普第264章 大將張任第410章 卿本佳人第447章 三路攻魏第337章 改元昌平第358章 張頜獻寶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第74章 滿載而歸第215章 于禁初試第416章 落井下石第66章 刁蠻山越第402章 攻克姑塘都103章急援江夏第280章 勸降張任第135章 曹操南征第354章 爭取張頜第221章 劉琦病故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292章 智者野心第353章 安置姜麗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225章 劉璋慌亂第119章 騙子神算第240章 盟軍切磋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第430章 有降書來第336章 姜麗試探第418章 渾水摸魚第382章 擢升孫權第317章 曹操反撲第11章 名將李嚴第164章 牀弩上場第198章 徐庶進山第297章 孔明神燈第151章 再圍劉備第207章 楊儀身死第93章 武陵蠻亂第82章 旗開得勝第60章 猛將劉磐第231章 守軍出擊第40章 說服劉表第170章 江夏太守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112章 全線反擊第143章 追擊曹仁第214章 關羽歸順第450章 司馬敗退第44章 臥龍出山第34章 英雄相惜第299章 攻陷成都第9章 全殲弱敵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173章 採摘戰果第135章 牀弩就位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38章 初露雄心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418章 渾水摸魚第387章 伐吳檄文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116章 演習歸來第126章 劉表病逝第396章 闞澤來訪第392章 周泰燒寨第200章 山匪中計第189章 龐統迴歸第331章 司馬仲達第277章 雒城守備第69章 漢壽潘睿
第305章 隔關對峙第65章 風流劉敏第363章 劉繇後人第372章 策反江東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222章 欲煉神兵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2章 攻入江陵第222章 欲煉神兵第399章 旗鼓相當第353章 安置姜麗第166章 蔡瑁的抉擇第413章 其人之道第65章 風流劉敏第84章 對戰張飛第117章 初闖許都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293章 圍攻成都第118章 神算小青第12章 整肅秭歸第364章 孫紹質疑第306章 憂喜交替第79章 巧施恩惠第46章 入主南郡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311章 裡應外合第308章 戰略轉移第211章 絕色豔婦第99章 圍攻首蠻第395章 伏擊程普第264章 大將張任第410章 卿本佳人第447章 三路攻魏第337章 改元昌平第358章 張頜獻寶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第74章 滿載而歸第215章 于禁初試第416章 落井下石第66章 刁蠻山越第402章 攻克姑塘都103章急援江夏第280章 勸降張任第135章 曹操南征第354章 爭取張頜第221章 劉琦病故第302章 危機書信第292章 智者野心第353章 安置姜麗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225章 劉璋慌亂第119章 騙子神算第240章 盟軍切磋第441章 計定子午谷第430章 有降書來第336章 姜麗試探第418章 渾水摸魚第382章 擢升孫權第317章 曹操反撲第11章 名將李嚴第164章 牀弩上場第198章 徐庶進山第297章 孔明神燈第151章 再圍劉備第207章 楊儀身死第93章 武陵蠻亂第82章 旗開得勝第60章 猛將劉磐第231章 守軍出擊第40章 說服劉表第170章 江夏太守第201章 四面合圍第351章 曹劉休兵第112章 全線反擊第143章 追擊曹仁第214章 關羽歸順第450章 司馬敗退第44章 臥龍出山第34章 英雄相惜第299章 攻陷成都第9章 全殲弱敵第249章 董和被困第173章 採摘戰果第135章 牀弩就位第397章 江東求和第38章 初露雄心第319章 仙人指路第418章 渾水摸魚第387章 伐吳檄文第144章 前鋒盡失第116章 演習歸來第126章 劉表病逝第396章 闞澤來訪第392章 周泰燒寨第200章 山匪中計第189章 龐統迴歸第331章 司馬仲達第277章 雒城守備第69章 漢壽潘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