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公孫一龍

劉正站在薊城東門,望着城下那旗甲鮮明的數萬大軍,鄭重其事的喊出了三個字:“開城門!”

徐榮揮軍進城,駐軍薊城東營。

劉正秘密召見了徐榮,若有所指的問:“我是應該叫你徐榮將軍呢?”

還是遼東公孫家大名鼎鼎的公孫一龍。

玄菟郡徐家,不過是小門小戶,能培養出一名超級統帥來,還真的是叫人刮目相看呢?

公孫一龍苦笑着問:“王爺既然已經看穿了我的身份,爲什麼還要讓我帶兵進入薊城呢?”

難道就不怕我趁機偷襲嗎?

還是王爺以爲殺了我之後,就可以傳檄而定遼東了呢?

如今遼東公孫家擁有五郡之地,南及帶方,北至通遼,西抵昌平,東臨碣石。

王爺真的可以奈何公孫家族嗎?

劉正說:“你以徐榮的身份,替遼東公孫家族爭到了大義名份。”

對於有心爭奪天下霸業的公孫家族來說,肯定是神來之筆。

我還在納悶,你與公孫度非親非故,卻慫恿國賊董卓把遼東郡送人。

董卓那傢伙可是良家子,要是沒有絕對的把握,怎麼敢輕易的授官呢?

遼東玄菟郡一直在烏桓人,鮮卑人,高勾麗人和夫餘人的夾縫中求生存。

你作爲玄菟郡家喻戶曉的大才,有什麼理由不扶保家鄉百姓,反而捨近求遠的到西涼發展呢?

按照常理推斷,要麼就是家道中落,在玄菟郡中無法立足。

可是你已經擁有了,玄菟郡第一才子的名聲。

別人怎麼可能與你爲惡呢?

那就只剩下一個解釋了——玄菟郡有公孫家族坐鎮,不用你來操心。

你是奉命依附董卓,甚至是慫恿他與潼關以東的世家爲敵。

李儒願意爲董卓出謀劃策,想來這引薦的功勞,應該是你的吧?

隴西李家,要是沒有隱族公孫家的穿針引線,怎麼可能選擇匹夫董卓呢?

如今西面雖然處於三家爭霸的狀態,想來暗中主持大局的,應該是隴西李家了吧?

用涼州換幽州,這就是公孫家族的謀劃了吧?

當年忠漢王劉備設局謀奪族譜,想來應該是你的傑作吧?

樓桑村一夜之間煙消雲散,你卻趁機進入了河東太守董卓的視線裡。

後來發生的一切,恰好證明了你與遼東公孫家族關係匪淺。

公孫家族把薊王公孫瓚擺在了檯面上,你又弄出公孫度來虛晃一槍。

暗中掌控半個幽州之後,還把手伸進了范陽郡。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我不僅識破了你的算計,還以退爲進的解決了世家的枷鎖問題。

忠漢王劉備也不是省油的燈,爲了不跟你照面,直接在虎牢關大戰的時候臨陣脫逃。

如今割據南陽和穎川兩個郡,地跨荊州和豫州。

薊王公孫瓚好像也不願意,被你玩弄於鼓掌之間。

你現在應該知道,我爲什麼要讓你主持幽州東部的攻勢了吧?

你是大名鼎鼎的公孫一龍,至於那五個眼高手低的傢伙,不過是公孫家族和你,用來迷惑我的煙霧彈而已。

你們想讓我認爲——遼東公孫家族就是一盤散沙,從來做到不王而王。

只可惜薊王公孫瓚,不願意做你的提線木偶,直接來一個壁虎斷尾求生。

公孫家族故意的犧牲掉了公孫三虎,其實就是想給公孫瓚施加壓力。

你卻忘記了——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薊王公孫瓚開始了絕地反擊,公孫五虎全軍覆沒。

其實公孫智和公孫信,是你內定好了的左膀右臂。

以校尉之身投靠興漢軍,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吧?

讓興漢軍做了出頭鳥,遼東公孫家族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幽州最大的勢力。

薊王公孫瓚倒也光棍,見勢不妙直接大張旗鼓的送死。

遼東公孫家族這下投鼠忌器了吧?

公孫一龍聽了劉正的話之後,差點兒就要意志崩潰了。

想不到遼東公孫家族佈局了三十年,卻被興漢王劉正玩弄於鼓掌之間。

公孫一龍問:“王爺真的是老謀深算,只是想要處置遼東公孫家族,只怕也是有心無力吧?”

公孫家族經營遼東數百年,想要連根拔起,王爺想要成爲第三個殺神白起嗎?

劉正看着據理力爭的公孫一龍,忍不住的嘆了一口氣。

事關幽州的歸宿問題,由不得他有絲毫的婦人之仁。

劉正說:“我有三個要求,希望公孫家族可以有一個明確的答覆。”

一是公孫延老頭子已經太老了,是時候壽終正寢了。

畢竟老而不死是爲賊,他既然選擇了與興漢軍作對,就得有這個覺悟。

公孫山改名徐無山,不再作爲公孫家族的精神象徵。

二是公孫度一脈必須要搬家,新的居住點就落在帶方城吧!

至於會帶走多少人,我無所謂。

只要公孫度一脈能夠養活那些人,全部帶走我也沒有意見。

三是你雖然可以作爲公孫家的一支,但是你只能以徐榮的身份示人,你的後代只能姓徐。

就由你來接替公孫度,成爲遼東郡的守護者。

至於要不是讓公孫家族離開,那是你們公孫家族內部的事情。

興漢軍的土地政策決不允許打折扣,你來作爲監督人。

至於是不是要執行這個命令,還是想着陽奉陰違,我可以不在乎。

你是想做一言九鼎的遼東將軍,還是繼續做公孫延老頭子的孝子賢孫,自願充當公孫度父子的爪牙。

我根本就不在乎。

興漢軍的規矩就擺在那裡了,就看你會怎麼選擇了。

公孫一龍問:“王爺,你這是要斷絕遼東公孫家族的傳承呀?”

我要是敢不答應,遼東就會血流成河了。

思想改造過後的漢化烏桓人,肯定願意公孫家族與興漢軍作對,那樣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復仇了。

我要是答應下來,就會從遼東公孫家族那棵大樹上,斬下一截成爲新的一棵樹。

只消數十年時間,遼東就得姓徐了。

至於會不會認祖歸宗,繼續由帶方公孫家族統領遼東徐族,這個問題只有天知道了。

世家的創始人,總是最能名垂千古的一羣人。

劉正問:“徐榮,你不想徐家發揚光大嗎?”

遼東公孫家的掌舵人,永遠都只能是公孫延那一脈。

至於你的公孫一龍這一脈,雖然倍受尊崇,但是臣屬就是臣屬。

公孫度是君,而你是臣。

在大義名份上,君要臣死,不死不忠。

你遠離遼東,又何嘗不是想要擺脫,公孫家族對你的束縛呢?

如今有機會取公孫度而代之,你會錯失良機嗎?

公孫一龍問:“王爺真的有把握,壓服遼東公孫家族嗎?”

要是功敗垂成的話,只怕會引來無窮無盡的追殺。

劉正冷笑着說:“徐榮,你可是手握八萬大軍的興漢軍大將。”

公孫家族敢把你怎麼樣呢?

只要你堅持姓徐,最後的結果就一定是遼東公孫家族妥協。

薊王公孫瓚的失敗,就已經代表着遼東公孫家族的失勢。

公孫一龍聽了劉正的話之後,立即說:“王爺,徐榮願意效犬馬之勞!”

劉正點了點頭,接受了徐榮的效忠。

其實徐榮不忠也沒有關係,只要他手下的大軍,還在興漢軍的編制之內,就一定可以成爲興漢軍的東方鐵壁。

再說了徐榮想要養侯和獲得武器裝備,就得拼命的向外擴張賺錢。

興漢軍已經有了一整套賺錢的運轉機制,就算徐榮不在乎興漢軍的爵位,那八萬人總得有人會在乎的吧?

徐榮想要中途下車,那些得了好處的遼東守軍,恐怕也不會答應的。

劉正想通了這一點之後,立即在薊城興漢王宮的正殿上,隆重的召開了軍事會議。

龐統代表着劉正宣讀了詔命。

興漢王詔書:

將軍徐榮,征討八荒;四方順服,五老扶繮。

德被七郡,恩澤百鄉;玄菟賢達,興漢榮光。

特授徐榮爲鎮東將軍,玄菟侯,駐軍遼東襄平,替興漢國開疆拓土,不負民望,不負王恩。

徐榮大禮參拜了劉正,領受了詔書,劉正又命人舉辦了宴會,邀請遼東駐軍的大小將領參加。

又讓紅衣衛和白馬軍的將領作陪。

酒至半酣,徐譽找上了趙風,藉着醉意攀上了兒女親家。

也不知道誰家嫁,誰家娶。

反正就是一筆糊塗賬。

徐榮也被陳到和趙雲拖着灌酒,醉得不醒人事的時候,居然開始了胡言亂語。

徐榮扭着舌頭說:“趙將軍,聽說你家小子人還不賴,給我當女婿吧!”

你認爲怎麼樣呢?

我家那個丫頭太無法無天了,得找個人來管着她。

陳到見徐榮急着推銷女人,忙舉起酒碗,搖搖晃晃的站出來攪局。

趙雲好不容易纔捊直了舌頭,含糊不清的說:“魯珍那丫頭,都和我家了小子拜過天地了,就差拜父母就齊活了。”

趙統可是我趙雲的種,怎麼可能隨隨便便的招惹了人家姑娘,而不想負擔責任呢?

這可不行,他要是敢見異思遷,我得打斷他的腿。

陳到說:“那是小孩子過家家,不作數的。”

徐榮,你家姑娘落落大方,肯定是不愁嫁了。

你看陳達怎麼樣呢?

若男那丫頭,好是好,就是脾氣太壞了,得找個競爭對手才行。

徐榮說:“陳將軍,你家那小子都成萬人迷了。”

我家丫頭可是敬謝不敏。

還是趙統那娃兒好,心地善良,人又長得安全。

我家丫頭要是跟他好上了,我這個當爹的也就省心了。

陳達,就是個不讓人省心的主兒。

也只有甘興霸那樣的糊塗蟲,纔敢把自家女兒往火坑裡推。

趙雲狡辯說:“這能怪我嗎?”

我家那小子隨他娘,長得安全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吧!

陳到說:“要是巾幗將軍聽見你這話,我願意贊助一隻搓衣板。”

趙雲說:“跪搓衣板,不存在的。”

再說了,我不會偷偷換上跪得容易嗎?

郭嘉看着攪成了一團的三個人,憂心忡忡的問:“王爺,他們仨這樣胡攪蠻纏,真的不會有事情嗎?”

劉正幽幽的回答說:“當爹的想要坑兒子,那還需要理由嗎?”

反正陳達調皮,趙統木訥,坑坑更健康。

龐統說:“真羨慕有兒子可以坑的真男人。”

替陳達和趙統默哀一柱香。

劉正說:“士元放心,關於你的終身大事,包在我的身上。”

是這場仗耽誤了你的好事,再說你也可以監守自盜呀。

反正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征服東風。

說來說去就那麼一回事。

先下手爲強,後下手流淚。

龐統說:“咱們可是正經人家的正經人,能做那樣沒品位的事情嗎?”

要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還有那種對洞房花燭夜的期待感嗎?

一失足成千古恨,洞房花燭夜是女人的好日子,也是男人最期待的幸福時光。

要是提前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那洞房花燭夜就是一個過場,得多虧呀。

我是堅決反對這樣的行爲,很多事情得洞房花燭夜去做,纔會變得有意義。

劉正說:“反正是你的新娘子,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只要你耐得住寂寞,就能擁有原汁原味的洞房花燭夜。

郭嘉說:“算了,咱們還是繼續喝酒吧!”

哎呦喂,我這腰……

第1670章 肅清內部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206章 兗州動盪第1395章 榮譽鐵軍第792章 新的對抗第746章 荊州民心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1720章 洪荒帝令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257章 白馬雄風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1123章 楊林求援第772章 九品定官第1245章 巴谷之義第434章 周郎弄曲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1595章 爭奪天樞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475章 楚國局勢第1439章 收集裝備第1847章 全面清洗第2143章 赤霄出世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37章 張角佈局第1593章 內幕交易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170章 雁門鐵獅第828章 儒將周瑜第2118章 方城大戰第881章 分家利弊第667章 封鎖廣陵第943章 慘烈爭奪第869章 午夜黑影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240章 執法必嚴第380章 興漢鐵血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476章 酸棗練兵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259章 陷陣當關第1082章 行宮探險第1651章 神機馬鈞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1189章 重建家園第298章 微服私訪第1996章 圈地運動第1780章 倉管發難第83章 攻克舞陽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881章 分家利弊第1901章 兇案風波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694章 矯正教學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1759章 解封石猴第2120章 百姓監斬第1933章 劫貧濟富第1785章 花錢招災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813章 兵力調度第2181章 伐宋之役第938章 誘敵下山第1021章 叢林烽火第1270章 劉正上學第2188章 圍捕成功第1433章 道元鑄魂第1769章 利親害仇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1519章 李仁退兵第1937章 大戰序幕第1602章 金煉之法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2112章 烈武風雲第1215章 九黎風暴第1587章 合作購物第963章 成績公佈第356章 金將護曹第1310章 國力比拼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2018章 婚姻大事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1552章 大賽前奏第1342章 於氏道脈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1299章 鴻安之死
第1670章 肅清內部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206章 兗州動盪第1395章 榮譽鐵軍第792章 新的對抗第746章 荊州民心第1704章 嘯泉伏誅第1046章 奇石破陣第1720章 洪荒帝令第1144章 化妝偵察第257章 白馬雄風第267章 忠義關羽第1123章 楊林求援第772章 九品定官第1245章 巴谷之義第434章 周郎弄曲第1740章 康麗坦白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1111章 黑暗龍宮第1595章 爭奪天樞第1836章 考官成濟第956章 仙峰壯士第1616章 大道無情第1214章 勇者李瓜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1520章 八營軍演第151章 袁紹脫身第475章 楚國局勢第1439章 收集裝備第1847章 全面清洗第2143章 赤霄出世第1297章 黑白之道第37章 張角佈局第1593章 內幕交易第1077章 激流衝浪第170章 雁門鐵獅第828章 儒將周瑜第2118章 方城大戰第881章 分家利弊第667章 封鎖廣陵第943章 慘烈爭奪第869章 午夜黑影第1456章 大獲全勝第240章 執法必嚴第380章 興漢鐵血第373章 展望和平第611章 死者爲大第476章 酸棗練兵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259章 陷陣當關第1082章 行宮探險第1651章 神機馬鈞第2113章 陳海兵敗第1189章 重建家園第298章 微服私訪第1996章 圈地運動第1780章 倉管發難第83章 攻克舞陽第1884章 擒斬平原第881章 分家利弊第1901章 兇案風波第764章 五出祁山第954章 仙峰前線第2145章 真假赤霄第694章 矯正教學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1759章 解封石猴第2120章 百姓監斬第1933章 劫貧濟富第1785章 花錢招災第382章 裡應外合第813章 兵力調度第2181章 伐宋之役第938章 誘敵下山第1021章 叢林烽火第1270章 劉正上學第2188章 圍捕成功第1433章 道元鑄魂第1769章 利親害仇第1481章 梟雄無情第1519章 李仁退兵第1937章 大戰序幕第1602章 金煉之法第687章 反攻楊莊第2112章 烈武風雲第1215章 九黎風暴第1587章 合作購物第963章 成績公佈第356章 金將護曹第1310章 國力比拼第1193章 御龍體系第144章 千里送詔第2018章 婚姻大事第2000章 奔襲壺關第1141章 戰前動員第1223章 陽謀手段第1552章 大賽前奏第1342章 於氏道脈第2005章 質量平衡第1299章 鴻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