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

在上海逗留這幾天裡,陳敬雲再一次公開宣稱了在中國統一崛起的這十幾年來,農民的利益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今後國社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必將繼續放在農民身上來。

“我國的土地改革已經進行了十餘年,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構築了一個平等自由的的農村社會,讓廣大農民遠離剝削和壓榨!然而這些卻還是不夠的,廣大農村裡還有衆多農民家庭忍受着飢餓和貧困,這是黨和國家還沒有盡到應該盡的責任。也是我陳敬雲還沒有盡到足夠的責任。

現在很多人或許會說中國已經完成了崛起,完成了華夏復興,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們的華夏復興都還遠遠沒有完成,只有當每一箇中國人都吃的飽飯,穿的暖和,住的舒適,那個時候我們纔可以真正的說初步實現了華夏復興!

誠然我們距離真正的華夏復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將會用我畢生的時間帶領國民奔赴華夏復興這個偉大的目的!”

和以往演講中大肆談論華夏民族優越論,中國在世界的生存權以及中國進行工業化的必要性不同,陳敬雲離開上海前在上海市政廳進行的這場演說中大談特談農民問題,演講一再強調農民的重要性,一再強調保障提高農民的利益就是華夏復興的基礎。

“儘管土地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年時間了,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加大農村土地的改革,真正要做到耕者有其田這個偉大目標。”陳敬雲絲毫沒有掩飾對現今農村問題的不滿意。

中國曆盡這麼多年的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效雖然不小,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改變根子裡的問題,那就是農民依舊吃不飽飯!

當年進行土地改革的時候爲了讓阻力降到最小,採取的是政府出面向地主承租土地,然後政府方面再向農民原價轉租土地。這也就是當年國社黨在統一中國之前就已經提出的“土地公租”,土地公租的最大作用就是避免了農民和地主產生直接接觸,而地主和政府之間形成的租約關係裡,地主成爲了弱勢的一方,自然也就不能隨便提高地租了。

在施行土地公租法令的開始幾年,中國又是頒佈了‘三五限租令’,規定土地的田租不得超過年產出的百分三十五。如果遇上災年的話,由政府進行了覈實後還可以進行減免地租。這些加在一起,讓國內的無地農民獲得了喘息之機。

國社黨統一中國後的1918年,原先只在閩浙蘇南以及皖南等國社黨統治核心地帶實行的‘公租轉購令’面向全國範圍內推行,這個法令規定了農民向政府承租的土地連續耕種五年後,那麼就可以對所耕種的土地提出優先購買權,而土地所有者不得進行以任何理由拒絕。

而考慮到農民一時間無法拿出那麼多的金錢來一次性支付費用,規定了可以用長期付款的形式的。而且這個付款是可以用所產出的農作物來支付的。

這個公租轉購令就是把田租變成了地款,以往農民交上五年、十年的田租那天地還是別人的,但是現在同樣交上五年十年的田租,但若干年後這土地就是自己的了。

可以說,當年的公租轉購令纔是真正讓陳敬雲獲得了全國農民的支持,誠然當年爲了推行這個公租轉購令遇上了極大的阻力,甚至國內還爆發了好幾場的叛亂,但是在陳敬雲一手抓着軍隊,一手抓着農民的支持強行推行下去後,這些年來也是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然而這些工作做下來後,雖然做到了讓農民擁有了土地,但是依舊無法讓所有弄明都吃飽飯的。農民吃不飽飯,那就談不上解決了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子不在於他們有沒有土地,而在於他們能不能吃飽飯,土地只是確保他們吃飽飯的一個途徑而已。

“現在國內還有着衆多的農民兄弟辛苦勞作一年但是也吃不飽飯的,難道這問題在他們自己身上嗎?絕對不是,問題在那裡呢?有些地方地少人多,有些地方天災連年,而這些我們能怪老天嗎?不能,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加大對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外,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移民,比如我國的東北三省,那裡有着富饒的土地,但是人口相對較少,那裡完全可以再解決五千萬人的吃飯問題!”

陳敬雲對着下面的人羣掃視了一眼,下面的這羣人一個農民都沒有,不是軍政官員就是商界的人,但是並不影響陳敬雲對着他們說農民問題:“要想真正的解決農民問題,除了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移民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提高糧食的產量!”

“去年農林部的統計裡,去年我們一年的糧食總產量是一億三千七百萬噸,而去年根據民政部進行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的人口數量爲四點六五二億人,這樣算下來我們的人均糧食是多少呢?只有兩百九十五公斤,連三百公斤都達不到。遠不如歐洲和美洲國家的四百到五百公斤的人均糧食水平。近年來我國的人口數量雖然增加了不少,但是相對應的耕田總量卻是沒有增加太多,而更重要的是糧食的單產量沒有增加。去年民政部統計的南方水稻畝產量才三百九十斤,而小麥更是一百六十斤都不到,這個糧食的單位產量是遠不如南洋地區的地區的糧食產量的。那麼我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辦法很簡單,一個是是改良糧種,二個就是擴大化肥的應用!”

陳敬雲對着這些軍政要員以及對於商界人士說農民問題可不是隨便說的,農民問題可不是單單農民自身的問題,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大問題,和軍政兩屆以及工商界都有着巨大的關係,比如陳敬雲說的這個化肥就和工商界關係密切。

“改良糧種我們現在已經在做,國家農林部下屬的研究部門已經在海南等南方省份進行了水稻糧種的改良研究,但是這個研究雖然已經開始,卻是需要時間來積累,也許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出成果,而在這之前,我們要提高糧食產量需要靠什麼呢?”

說到這裡陳敬雲纔算是說到了今天的重點上:“那就是化肥!化肥對提高糧食產量是有着巨大而明顯的效果的,這些年大規模應用化肥的地區裡糧食產量明顯要高於其他地區!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中國有着十幾億畝耕地,如果都能夠用上化肥的話就足以解決我們糧食不足的問題,糧食足夠了那麼農民土地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爲了讓國內企業對化肥進行投資,政府那邊已經準備做好了一系列相關的優惠措施,不但給予稅收上的優惠,而且政府方面還可以幫組向農家推銷!”

讓廣大的資本家們投資化肥廠等相關企業,這纔是陳敬雲今天演講的最主要目的,要不然他對着一羣軍政要員以及企業家們誰什麼農民問題啊,他們又不關心。現在他要說的是:政府是重視農民問題的,爲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政府是可以給予化肥等相關企業一切便利的。

中國的化肥產業早在統一之前就已經在做,但是發展規模一直不快,主要是前些年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國防企業上,對於化肥產業雖然有着優惠,但是投入的並不多,而其他的民營資本大多都是投在在來錢快的紡織業等輕工業上,化肥產業涉及到化工難度不小,而且當時國內的農民還沒有形成使用化肥的觀念,要讓農民接受使用化肥還真是個不容易的事情。

這一來二往也就拖了下來,如此國內的其他工業大多已經上了體系,國內外的環境也是較好,所以陳敬雲也就有了時間精力來關注農民問題,來關注這個化肥產業了。

www◆ ttκΛ n◆ C〇

對於陳敬雲來說,要表達他對農民問題和化肥產業的關注,最簡單的就是直接發表演講了,依照他現今的影響力,說出去的話其他人就無法無視,足以讓國內的那些企業家們看到化肥產業裡的利潤了。

而陳敬雲的演講剛結束,南京那邊的政府就是很配合的出臺了鼓勵農業發展的相關條例,而其中最爲轟動的就是:政府將對對使用化肥的農民家庭給予一定的補貼。

這個擺明了就是政府拿出錢來讓農民使用化肥了,雖然這個錢也不是政府自己拿出來,而是政府從化肥企業身上收取的稅收,而化肥公司的錢又是從農民身上賺來的,說到底還是農民自己再出錢。但是這一層關係一般人還真搞不懂,總之這看起來就像是政府直接發錢讓農民使用化肥了。

政府破天荒的舉動所帶來的是什麼?那就是海量的化肥市場,幾乎是陳敬雲剛離開上海,上海的資本市場裡就已經籌集了大量的資本準備投資化肥行業了,就連華夏銀行和東南銀行這些大銀行財團也是看到了整個中國化肥產業的廣闊錢景,打算投入巨資涉足這一產業。

中國農業大規模使用化肥還得從今年開始算起。

留下了這一轟動後,陳敬雲的專列再一次啓程,繞了一圈後回到了南京,不過這一次他的專列並沒有停留,而是沿着去年才完工的南京長江大橋繼續北上滁州,南京長江大橋乃是由交通部直接投入重資修建的,爲的就是連接津浦鐵路和長江三角鐵路網,這座大橋由美國著名設計師格立德設計,乃是雙層公路鐵路雙用橋,下層通行火車,上層爲公路。於1919年開始動工,花了足足四年時間纔在1923年年底竣工,乃是中國第一座跨長江大橋,並且一建成後就成爲了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公路鐵路兩用橋。就連在建當中的武漢長江大橋也是沒有南京長江大橋那麼長。

跨過了南京長江大橋後,陳敬雲的專列持續北上,隨後在滁州停留,之所以在滁州停留,原因很簡單,因爲這裡有着滁州飛機公司,而滁州飛機公司也是中國F1和F2戰鬥機以及B4轟炸機的設計製造商,中國雖然還有另外三四家飛機設計製造公司,但是這家從福州飛機制造廠轉化而來的滁州飛機公司無疑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飛機設計製造商。路過滁州陳敬雲怎麼能不來這裡看一看呢。

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61章 低估(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
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97章 航空工業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61章 低估(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835章 h1直升機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89章 政治聚會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8章 航空部隊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668章 陳家兄弟(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