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華盛頓公使憂 唐寧街抉擇斷

華盛頓,馬薩諸塞大道上有一片使館區,全世界各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館都設在這裡,在這裡一個使館接着一個使館,個個門禁森嚴。有一個院落的旗杆上升着米字旗,這裡就是英國駐美大使館,英國駐美大使館佔地很廣,有很大的草坪,在薩諸塞大道是各國使館最大的一個使館。

此時,在大使館那棟建於19世紀初,幾乎與華盛頓這座城市同齡的英國大使館大樓內,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大使,正坐在他的那間辦公室之,翻看着剛剛送來的國會件,國會的決議件只讓他把眉頭緊皺着,臉上全不見一絲輕鬆之色。

如同這個時代的很多大使一樣,哈姆華士同樣不是一位職業外交官,他是英國新式新聞事業的集大成者。1qC5年受封爲北巖勳爵。這位來自愛爾蘭的律師家庭出身的報業巨頭,是一個不可多見的新聞天才。早在幼年時代,他就給當時的著名雜誌《點滴》投稿。17歲那年,正式當上了一家雜誌的助理編輯。年6月,哈姆華士創辦《回答》雜誌,大獲成功。1894年,他又以極低的代價買進了破產的《新聞晚報》,並使之長期保持世界晚報發行量的最高紀錄。1896年,哈姆華士創辦了成功的大衆化報紙《每日郵報》,這份自命爲“忙人的報紙”、“窮人的報紙”取得了重大的成功。899年發行量突破50萬份,成了當時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1900年,哈姆華士收買《星期快報》。1903年又創辦《每日鏡報》。1905年收買《觀察家報》。尤其令人吃驚的是,在1908年,哈姆華士又取得了對《泰晤士報》的控制權。加上其他衆多的地方報、雜誌,哈姆華士建立起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報業集團。

哈姆華士是英國最有影響的報人之一。在英國,他有“艦隊街拿破崙”之稱。1qC5年被賜於貴族稱號。在歐戰爆發後,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支持對德戰爭並且大膽地揭露弊端,力陳軍事改革,成了權傾一時的政治人物。

就在兩個月前,他受命爲英國駐美國大使並就任戰時對敵宣傳總監,主持對德宣傳。而他之所以獲得這項任命,倫敦的目的就是讓其影響美國新聞界,以令美國新聞界倒向英國,從而支持英國。

此時,這麼一份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剛剛通過的決議卻讓哈姆華士這位出色的新聞天才,一時間陷入難以決擇之境。

“這些美國鄉巴佬!”

儘管在表面上,這份給予國平等地位的國會決議與英國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哈姆華士卻深知,這份決議同英國有着直接的關係,在國英國享有的特權、利益遠超過任何一個西方國家,也正因如此,倫敦纔會對國人提出的《改訂新約》持反對立場甚至拒絕同國國務院下屬的“特別外交委員會”進行接觸。

可是現在,這麼一份美國的議案,卻把英國逼到了一個不得不作出選擇的境地現在的英國並不是十年前的英國,現在的英國需要美國的幫助,需要美國幫助英國贏得這場戰爭,發生的歐洲的那場戰爭,並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在冬天到來的時候就會結束,反而愈演愈烈,不僅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投入了全部的力量,英國、法國、俄羅斯同樣也投入了全部的力量。

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數以千萬計的軍人在歐洲的西線戰場和東線戰場撕殺着,戰爭因塹壕戰陷入疆持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名士兵死傷於戰場上,而在年初時,在海軍大臣邱吉爾提出憑藉英國海軍的實力打開達達尼爾海峽登陸,然後在加里波利登陸,進而佔領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參與德國方面的戰爭同時打通對俄國的運輸通道的大戰役。

爲此英法在在加里波利投入了50萬軍隊,可戰爭的結果超出了所有的想象,英法聯軍損失了太多數以十萬計的軍隊,而土耳其的反攻又使戰爭陷入僵持之,可以說,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得倫敦意識到,除非英國獲得更多的力量,否則這場戰爭只會在英法俄三國和德、奧、土三國耗盡最後一滴鮮血時纔有停戰的可能。

也恰因如此,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的使命從兩個月前開始發生了變化,在此之前,倫敦對他的要求是確保美國不會加入同盟國、加入德國陣營,而現在卻是要促成美國加入協約國家陣營。

在過去的兩個月,通過對美國新聞界的遊說,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成功的把德國給“醜化”了,德國是一個侵略的、意欲殖民全世界的國家,而英法俄三國卻是在保衛世界的自由,總之,瞭解美國人心理的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用美國人最喜歡的東西——美國的價值觀,去影響美國人,從而達到左右美國政局的目的。

可是現在,美國■過的這一份決議,卻把英國逼到進退兩難的境地,至少把他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逼到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英國拒絕同國就“改訂新約”問題進行結束,那麼國人就可以指責英國“骨裡的殖民主義”,而美國的報界以及親德人士,必然以此大做章,一但發生這種事情,前期形成的有利局面立即就會化成泡影。

“一個對待盟國,尚不改殖民心態的國家,有什麼資格高喊着保衛自由、保衛世界,他們所保衛的不過只是不列顛的殖民地,他們的所希望的不過是誘騙美國的民衆,爲不列顛的殖民帝國而戰,至於自由,從來不要英國人的考慮之!”

稍微思索一二,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的腦海便浮現出那些親德人士在報紙上發表的章,美國人或許說着英語,但是絕大多數美國人對英國並沒有多少好感,正像他接觸的一些美國人一樣。

我的祖父教會了我什麼?第,說英語第二討厭英國人!

雖然同爲英語國家,但是在歷史上,英國從沒有給美國人留下什麼好印象,**戰爭前的苛捐雜稅、橫徵暴斂之後英美準戰爭時火燒白宮,再到南北戰爭時,英國對南方聯邦的支持,僅從歷史上看,美國人的確有討厭英國人的理由,如果現在,那些親德人士再用國作爲證明以證明英國的目的不過是保衛殖民地,美國參戰流血卻是爲保衛英國的殖民地的話,那麼美國就決不會捲入這場戰爭。

如果德國人再進一步推波助瀾的話

沉思着,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的心盡是對未來的憂慮,終於,放下國會決議之後,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拿起了桌上的鋼筆,開始動手給首相寫起了信。

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內,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用手指神經質地輕輕敲着他面前的書桌。他顯得疲憊而煩惱,事實上阿斯奎斯真的非常疲憊,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幾乎每天,他會產生筋疲力盡的感覺,而在個人愛好上他非常貪杯。可是,沒有任何理由喜歡他的博納=勞卻說:“阿斯奎斯酒醉後發表的講話,比我們頭腦清醒時將的還好。”,但是戰爭卻是另一回事。

戰爭需要完全不同的政府,他只能抱有一個目的,其它的一切政策都必須無條件的服從這一目的;戰爭要求大臣們首先是行政家然後纔是政治家。一位戰時的首相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精力。他不會因爲競選失敗而遭到譴責,但會因一次戰鬥的失利而遭到譴責。在達達尼爾海峽的軍事失敗,最後導致了自由黨政府被一個聯合政府所取代。可以這麼說,加里波利之戰是丘吉爾的戰役,也許是吧可是阿斯奎斯是首相,實際上是總司令,負責任命人選,因此,也承擔他的手下一位將軍的過失。使事情更糟的是,阿斯奎斯不相信丘吉爾的判斷。

在法國一次戰役失利的將軍們把失敗歸咎於炮彈不夠;不過,在有些時候,過多的炮彈同樣可以造就軍事上的失敗。但是,其時,報界對大臣進行了指責,首先是非難阿斯奎斯。報界宣傳充滿了怨恨和惡意,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然而它也報道了一些實情;阿斯奎斯正變的衰老,他有時疲憊不堪,他又在酗酒~~-雖然,據說他從來沒有醉倒影響他的判斷力的程度。這是他的敵人死死抓住不放的一個事實。他不能夠以足以狂熱投身於戰爭,也無心在政治上勾心鬥角。他對保守黨領袖博納=勞的才能和聲望也不大看得上。

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前面:徵兵問題,阿斯奎斯誇大了公衆對此項法案的不滿情緒,可以說,現在的阿斯奎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現在,卻又有一個新的危機擺到了他的面前。

突然,在沉默良久之後,阿斯奎斯還是把終止的話題繼續談下去。

“我不明白,”

他看着眼前的格雷伯爵,這位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

“你真正的意思是遠東的情況並不那麼絕望?”

“至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絕望,對於國而言,他們還未曾想象過使用強力手段,收回他們的海關,廢除與各國的條約,從他們選擇改訂新約這一過程來看,他們還是承認了“條約必須遵守”,這意味着,在某很大程度上,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勇氣!”

此時格雷的語氣略帶着一絲輕蔑之意,對於國他總保持着一種“高高在上”的眼光,在他看來,國的陸軍航空隊之所以能重創甚至全殲日本海軍,根本是得益於那次革命性的突然打擊,而日本陸軍的失敗,正是海軍的失敗造成的,這與國陸軍的戰鬥力高下並沒有任何關係。

可是即便如此,全世界依然還是被**隊炫目的戰績給驚呆了,法國陸軍把國陸軍視爲救世主,他們在國派兵的問題上作出了很大的妥協,在巴黎們都在談論着當“堅忍的**隊出現在塹壕的時候,整個戰爭都會被改變”,在法國人看來,**隊將在法國重現東方式的英勇與東方式的堅忍,而這恰是保衛戰線所必須的·而在這一過程,將有數以十萬計的法國人不用再流血。

“我們再看看哈姆華士的信。”

阿斯奎斯把哈姆華士信遞過去。信是由哈姆華士發來的密電重寫

“尊敬的首相閣下:

最近出現的一些事情對我震動很大。

也許我辦了可怕的蠢事,但我並這麼看。如果我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麼·英國必須要適當的改變自己的立場,改變對待國的方式,否則我們必須要面對,美國的親德團體對英國以及協約國的攻擊,一但美國人意識到,他們參戰僅僅只是爲了保衛英國的海外利益,那麼憤怒的美國人不僅不會參戰·甚至還有倒向德國的可能,或許伍羅德先生會堅決反對,但在美國這個民主國家,最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並非總統,而是國會。

……現在對於英國而言,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遠東的特權利益,而是如何贏得這場戰爭,就現在的戰爭形態來看·對於英國來說,若想贏得這場戰爭,那麼就必須要爭取更多的力量·美國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一但美國倒向德國,那麼對英國造成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事實上,美國的大型財團一直存在着,向海外爭奪殖民地的思潮,現在他們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合適的藉口。

在國際歷史上,因欺詐造成的憤怒進而引發的戰爭,數不勝數,英國必須儘可能的避免陷入這一危險境地之。

現在整個事件·無疑對英國是極爲不利的,可是說,如果我們接受的話,那麼就意味着,英國從維多利亞時代以來,在遠東所得到的都將隨之失去·但請首相閣下以及倫敦的朋友們注意到——這場戰爭完全是一場關係到英國命運、未來的戰爭,其目的是讓不列顛的旗幟依然在不烈顛升起——我想,儘管極不情願,但我們仍然需要作出選擇。

我想我知道美國人的真實想法,對於美國而言,他們希望籍此影響國,進而藉助國制約剛剛制定了“八=八艦隊”計劃的日本,看樣,對於英國而言,國註定將要失去,也許,我們可以考慮,恢復同日本的關係,利用日本維持亞洲的平衡,這隻個想法,至於是否可能,還需要首相閣下以及倫敦的精英們作出最終的判斷。

但我有一種感覺,如果我們這麼做,那麼它的結果將是正確的。總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放進封好的信封裡,因爲他們是我在深思熟慮後提出的建議,我個人認爲,對英國是極爲有利,而且現實的。

我請你們,我的朋友們,認真的考慮我的建議。

您忠誠的

艾爾弗萊特=哈姆華士”

阿斯奎斯擡起頭來,這正是他需要面對的一場新的危機,英國的在遠東的利益受到了挑戰。

“如果,我接受哈姆華士的建議,那麼,我們就必須要面對很多人的質疑,因爲我們將犧牲英國在遠東的利益!”

阿斯奎斯淡淡笑了笑,但笑容的苦澀之味,卻只有他自己能夠理解。

“可是,我們有能力確保英國的利益嗎?”

與哈姆華士考慮的不同,在阿斯奎斯看來,他現在根本就不能再進行任何冒險,否則他的政治生命,必然隨之結束。

“你認爲——”

看着格雷,阿斯奎斯首相猶豫了一下——

“現國人根本就沒有使用強硬手段取嫡各國條約的意願…”

“閣下,條約必須遵守是普遍原則,對於現在的國而言,他們急欲爭取各國的諒解,而不是與各國對抗!所以,他們不太可能選擇強硬手段”

格雷伯爵捏了一下手指,然後又說道。

“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我認爲,我們可以考慮哈姆華士大使的部分建議!”

“你是指?”

“日本的那一部分,現在維持亞洲的均勢,無疑是極爲重要的,。”

“但是,在戰爭爆發初日本所展露出的野心,證明他們是極爲貪婪的。”

阿斯奎斯首相若有所思地說道,在日衝突前,最後英國之所以站在國一方,原因非常簡單,日本的貪婪着實把他們嚇了一跳。

“但是,國呢?”

點了點頭,阿斯奎斯立即談到正題,

“我想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國的問題?”

“閣下,哈姆華士大使沒有明白一點。”

格雷笑了笑,摸了摸他的下巴。

“事實是,當我們選擇了日本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就是,我們已經放棄了國!”

第336章 國家和社會第111章 進一步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5章 槍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380章 盧溝橋第97章 連污巷第19章 九里山上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341章 長寶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2章 夢想啓航第125章 怪叔叔第285章 嘆第257章 困境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62章 人性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88章 日本的反應第233章 改編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237章 應對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19章 九里山上第117章 電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256章 紅海第42章 地第170章 兄弟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289章 第二輪攻擊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345章 飛機上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132章 連島爲屏塞爲防 禁區鯊居擇他地第34章 觀念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74章 馮如第61章 長記性第86章 老朋友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256章 紅海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5章 泰勒第166章 勝利時刻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147章 刺宋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347章 首義之都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15章 泰勒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356章 鬧劇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354章 上海第241章 要塞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51章 提筆之手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91章 震驚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177章 謀劃第119章 開拓者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11章 進一步第109章 公債風潮第329章 取捨第60章 挖牆腳第140章 哈特菲爾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擁新第117章 些許小事第71章 中國的需要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24章 部門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32章 薑是老的辣第344章 大總統的決斷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77章 服務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61章 長記性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
第336章 國家和社會第111章 進一步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5章 槍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29章 居仁堂內父子談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380章 盧溝橋第97章 連污巷第19章 九里山上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341章 長寶第138章 子弟兵遠征歐羅巴 琪紫二人遇於海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248章 新式武器第2章 夢想啓航第125章 怪叔叔第285章 嘆第257章 困境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107章 匯豐帝國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62章 人性第171章 東洋激變第88章 日本的反應第233章 改編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237章 應對第153章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19章 九里山上第117章 電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256章 紅海第42章 地第170章 兄弟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第289章 第二輪攻擊第282章 讓他們嚐嚐第345章 飛機上第48章 河南勸業再勸業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132章 連島爲屏塞爲防 禁區鯊居擇他地第34章 觀念第144章 弱國之大國民第150章 何謂公道第74章 馮如第61章 長記性第86章 老朋友第129章 想想辦法第256章 紅海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15章 泰勒第166章 勝利時刻第177章 青年之歌第377章 袁世凱的準備第301章 倫敦的霧第147章 刺宋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347章 首義之都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15章 泰勒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356章 鬧劇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354章 上海第241章 要塞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51章 提筆之手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91章 震驚第197章 是政客?還是……第177章 謀劃第119章 開拓者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111章 進一步第109章 公債風潮第329章 取捨第60章 挖牆腳第140章 哈特菲爾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擁新第117章 些許小事第71章 中國的需要第39章 楊府關楊秘會議 總統府以僞待誠第24章 部門第218章 西山臥佛寺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159章 商校軍官不受迎第32章 薑是老的辣第344章 大總統的決斷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77章 服務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61章 長記性第4章 兩條街間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