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尾張大傻瓜

織田信長到了山口後,驚聞馬關失守,瀧川一益戰死,頓時慌了神。瀧川一益死了倒沒有什麼,可是馬關丟了,這下本州門戶大開,明軍已經在馬關立下了腳跟,打,還是守?面對這個選擇題,日寇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以毛利輝元,九鬼嘉隆等參加過朝鮮戰爭的日將爲代表的部分穩重派將領都認爲應該在山口堅守,而不是去奪回馬關。他們都非常清楚,明軍的防禦能力遠遠強過了進攻能力,特別是在陣地防禦戰方面,任何對手都難以攻破明軍的防線。而且,他們還認爲,馬關失守,其實並不完全是壞事,瀧川一益在馬關大量建造弩炮,這給明軍制造了極大的傷亡。而此次明軍東征,兵力並不是很多,如果能夠在各地堅守,每一處都大量建造弩炮,以此重創明軍,最終明軍必然會因爲兵力潰竭而撤兵!

實際上,弩炮確實在後來的戰爭中給明軍制造了極大的麻煩,在明軍沒有射程更遠的火炮之前,弩炮的威脅一直沒有消失過。顯然,在這一新舊交替的特殊時期,弩炮這類冷兵器並沒有完全退出戰爭舞臺。

相反,以丹羽長秀,佐久間信盛爲代表的一批未參加朝鮮戰爭,在國內打內戰的將領則認爲應該進攻馬關。他們都是信奉進攻爲最好防禦的將領,而且在針對東軍的作戰之中,西軍的進攻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明軍在馬關也就兩萬多兵馬,而織田信長的大軍卻有三十多萬,如果有對方十五倍以上的兵力,仍然無法打敗對手,還要被動防禦的話,那麼今後西軍就別打仗了。而這些人提出的進攻方式與防守一派是一樣的,大量建造弩炮,特別是重型弩炮。並且準備大量的縱火材料,以此對抗明軍的火炮!

面對兩派將領的分歧,織田信長也感到有點爲難,最終他還是得作出決定,必須進攻。馬關是戰略要地,如果明軍控制馬關,那隨時就可以向本州內地推進,總不能一直將三十多萬人馬都留在山口吧。那麼,東面的戰鬥怎麼辦?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明軍,至少要將明軍打出本州島!

確定了這一策略之後,織田信長留下毛利輝元以及十萬軍隊在山口組織防禦,建造弩炮,儲備作戰物資,而他則親率二十多萬日軍進攻馬關!

日寇離開山口,殺向馬關的行動立即被第三軍的偵察騎兵發現,而且這些偵察騎兵還準確判斷出了日寇的兵力。

“二十四萬日寇!”陳懋摸了下額頭,“這不是次小規模的戰鬥啊,衛平,你有信心守住馬關嗎?”

“只要有足夠的作戰物資,那我就絕對有信心守住馬關!”衛平在安州,平壤,漢城就已經與日寇打過攻防戰了。“當然,必須要有足夠的物資,特別是彈藥!”

“這個沒問題。我會盡全力支持你的,明日,運輸船隊就將到達,送來彈藥物資。不過……”陳懋苦笑了一下,“如果日寇再次大規模使用弩炮的話,我們的麻煩還真不小!”

衛平的神色也有點尷尬。本來,弩炮就已經屬於要淘汰的裝備了,而且日寇在內戰中也沒有大規模的使用弩炮,主要是弩炮過於笨重,且發射速度太慢。不過,這次日寇在馬關防禦戰中充分的發揮了弩炮威力大,且射程遠的優勢,如果進攻的日寇也大規模地使用弩炮的話,那馬關防禦戰恐怕就不好打了。

“這樣吧,我立即派人讓李舜臣的艦隊回來,另外,鄧茂與陳豫兩軍也應該完成任務了,如果他們的騎兵能夠及時返回的話,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嚴廣儒的第六軍呢?”

陳懋一愣,點了點頭。“對,還有嚴廣儒的第六軍,必須讓他們儘快趕到馬關,協助防禦!”

很快,幾道命令就送了出去。不過,此時李舜臣的艦隊已經伴隨鄧茂的騎兵殺到九州島南部去了,而陳豫的第二軍則在九州島西部大肆搶掠,所以,第一軍,第二軍,還有艦隊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感到馬關。唯一的希望,就是嚴廣儒的第六軍。如第六軍能及時趕到戰場的話,那麼馬關城的防禦力量就能猛增一倍!

織田信長率軍到了馬關北面十里時,就沒有再推進了,而是讓部隊落營。接着,織田信長做了一件讓衛平與陳懋都非常惱火的事情,數萬日寇砍伐了營地周圍的所有樹木,這破壞植被,毀壞綠化也就算了,可日寇竟然將這些木材全都用來製造重型弩炮!這下兩人心都涼了半截,看這規模,日寇不造過成百上千門弩炮出來,那還真不會停下來吧!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五日後,織田信長完成了這個宏偉的工程,接着,十萬日寇包圍了馬關城,留下四萬人馬看守營地之後,織田信長親率十萬人馬,以及近千門弩炮,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馬關城外。

見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弩炮,陳懋與衛平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我們的火炮能打到那些弩炮嗎?”

衛平目測了一下,然後搖了搖頭。“即使雙倍裝填火藥都不行,太遠了!”

“那日寇的弩炮能打到我們?”

衛平笑了一下,朝日寇陣營後方指了一下。“日寇也不笨啊,把我們的辦法學會了,他們肯定會在城外築一高地,以此提高弩炮的射程,看來,我們的麻煩大了!”

陳懋也看到了,數萬日寇正在後方掘土,然後開始前運,在距離馬關城兩千步的地方開始築土。而這正好在明軍火炮的極限射程之外,面對這些日寇,兩人都沒有任何的辦法。如果有騎兵的話,還可以發動進攻。可是,第三軍只有幾百偵察騎兵而已,那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照這一情況,恐怕有人就會想到撤退了,不過,兩人都沒有想到撤退。好不容易打下馬關城,在本州島立足,如果撤退的話,那第三軍損失的近萬弟兄不就都白白葬送了?雖然面對城外二十多萬日寇,明軍都臉有懼色。不過他們都沒有後退,在進入軍隊,走上戰場的時候,他們就都明白了一個道理,軍人是不應該怕死的!

“將軍快看!”

正在陳懋與衛平商量着怎麼對付日寇弩炮威脅的時候,一名瞭望的軍官大叫了起來。兩人聞聲向日寇的弩炮陣地看了過去。這下,他們不驚都不行了。日寇正在把大量的炮彈運送到陣地上,而且,這些炮彈都不是石頭,而是瓦罐,裡面肯定都裝滿了縱火材料。雖然日寇沒有明軍這種可以爆炸的炮彈,不過裝上縱火材料的這些瓦罐,絕對是一巨大的威脅,而且,明軍火炮使用的火炮與炮彈都遇火即炸,怎麼辦?

陳懋額頭上都滾下了汗水,雖然這已經是秋天了,不過看這樣子。陳懋還熱得不行呢。

“對方主帥出來了!”

兩人再次看去,只見一名騎着戰馬,盔甲把全身上下罩了個嚴實的日寇將軍出現在了日寇主營前方。

“立即去找個日本人問問,那人是誰!”

陳懋與衛平得到的答覆是,那人正是織田信長,日寇西軍統率,日本戰國時期最爲有名的將軍,豐臣秀吉這些都是他的手下!

“這織田信長確實不簡單,一上來就給我們製造了難題!”陳懋咬了咬牙,“衛平,如果日寇用火攻的話,我們怎麼辦?”

衛平苦笑了一下,他的目光順着向下看去,突然,他想到了個辦法。“立即讓人準備泥土,在城牆上多準備泥土。另外,城內大量儲備海水,能用上的容器全都用來裝上海水。既然日寇用火攻,那我們就只能這麼辦了!”

陳懋立即明白了衛平的意思,溼潤的泥土確實是滅火的好材料,特別是在對付由桐油,硫磺等引起的大火時,泥土是唯一的滅火材料。看來,還是得防禦!

“將軍……”一名軍官跑了過來,“商船隊送來消息,嚴廣儒將軍的第六軍明日一早趕到,另外,李舜臣將軍的艦隊已經返航,鄧茂與陳豫將軍已經接到了命令,不過他們沒有回信!”

“沒有回信?”陳懋皺了下眉毛,又看了衛平一眼。

衛平一愣,立即笑了起來。“元帥,鄧茂與陳豫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們的騎兵軍即使趕來,在防禦作戰中也幫不上太大的忙。如果他們能夠想出退敵的好辦法的話,也許這將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陳懋點了點頭,對那名傳信的軍官說道:“再派人去,通知陳豫與鄧茂,讓他們不用急着趕到馬關來,該怎麼打,我以後再作部署!”

“是!”

等軍官退下去之後,兩人的目光又落到了城外的日寇陣地上,日寇正在加緊築土壩,而弩炮也慢慢地靠了上來,更多的彈藥則被運送到了日寇陣地的後方。

“看來,日寇今日不會攻城!”

“三日之內,他們都不會攻城!”衛平長出了口氣,“光是築土壩就需要三日的時間,另外,弩炮極爲笨重,恐怕要第四日,日寇纔會進攻吧!”

陳懋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兩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日寇的弩炮,以及那些炮彈上。這將是明軍最大的威脅,如果無法解決掉這些威脅的話,恐怕整座馬關城都要陷入火海之中!

“如果能夠炸掉日寇的彈藥……”

“今晚,我帶人奇襲日寇營地!”

陳懋壓了壓手,指了一下日寇儲備炮彈的地方,說道:“那邊至少有兩萬日寇守衛,而且在日寇陣地的後方,就算第三軍全數出動,你也無法衝破日寇的防線,而且,怎麼隱蔽地到達日寇陣地的後方?”

衛平苦笑了起來,第三軍本身就不擅長快速進攻,更不擅長突擊,此時,他也只能苦笑了。

“等吧,終究會有解決的辦法!”陳懋長出了口氣,“這幾日,讓官兵們都好好地休息一下,養足精神,準備與日寇決戰!”

“那些城內的日本人怎麼辦?”

陳懋一愣,轉身朝關押日本人的地方看去,突然冷笑了起來。“將他們全都趕到城樓上來,綁在城牆上,要死,也要讓他們先死!”

衛平一驚,立即吩咐手下軍官去做。這雖然是一個很不人道,很殘忍的辦法,不過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希望日寇在見到這些人質之後,能夠有所收斂吧!

接下來數日之內,馬關城外的戰場上很平靜,雙方都在忙碌的準備着。日寇在加緊築土壩,而明軍一方面修復西面倒塌的城牆,另外一方面則將大量的浸過海水的泥土運到北面與東面的城牆上。而城內各處,都儲備了足夠的海水,甚至還挖了幾個大的池塘,將港口內的海水引了進來。城內那些沒有在上一次戰鬥中被摧毀的房屋上也都鋪上了溼潤的泥土。明軍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着防禦準備工作。

不過,雙方並沒有能夠耐住寂寞。也就在織田信長圍困馬關的第三天,李舜臣的艦隊返回馬關,在補充好了彈藥之後,立即展開行動,在日寇西面對日寇陣地進行了炮擊。而日寇也不甘示弱,立即組織了兩百多門弩炮,與明軍艦隊打起了炮戰來。雖然李舜臣艦隊起到了牽制日寇兵力,分散日寇精力的作用,不過,就整個戰場形勢來看,明軍仍然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且,李舜臣的艦隊也沒有能夠堅持多久,在牽制了日寇兩日之後,李舜臣不得不率領艦隊退到外海去,一方面讓艦隊官兵休息,一方面補充彈藥。兩日戰鬥打下來,艦隊損失也不小。兩艘三級戰艦着火,差點被燒燬,兩艘二級戰艦遭到重創,不得不返回濟州島進行修理。一時之間,李舜臣也不敢再到近海與日寇進行炮戰了。

嚴廣儒的第六軍晚了兩日纔到達馬關港,主要是船隊在海上遇到了風暴。而隨着第六軍的加入,馬關城的防禦加強了很多,不過局勢仍然危急,日寇進攻在即,空氣中的緊張氣氛濃烈到了極點。隨着日寇完成了築土壩的工作,數百門弩炮被推上了土壩,雙方的決戰爆發了!

第25節 京城之夜第52節 蠻荒大陸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54節 揚帆出海第42節 叛軍重臣第32節 生死之戰第1節 第五重騎兵軍第11節 殲滅戰第36節 亭可馬裡第21節 帝國第10節 誰是兇手第2節 大明鐵騎(一)第14節 鄭夢秋的發明第24節 烽火焚城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12節 西北軍團第16節 羊羣中的雄獅第36節 收買第71節 拉郎配第49節 馳援蒙巴薩第50節 富山之戰第7節 封鎖舊港第6節 鞠躬盡瘁第1節 錯亂的時空第8節 海上霸主第72節 無間配合第17節 大魔王第24節 夜襲敵營第28節 救援行動第11節 火攻第63節 美酒與棍棒第47節 圍追堵截第42節 北征第32節 生死之戰第25節 圍追堵截第38節 重生第14節 鄭夢秋的發明第23節 收穫第15節 再戰孟買第6節 叫陣第54節 猛虎三擊第15節 銀行第14節 救援獅城第59節 萬炮齊鳴第10節 大將石亨第29節 鎮壓暴亂第41節 妥協第64節 日本善後第5節 挫敵第15節 軍官團第38節 遠洋戰艦第36節 帝國皇室第23節 華僑堡壘第32節 截擊石亨第25節 賑災第5節 紅夷艦隊第19節 大明水師第21節 勝利會師第26節 偏路奇兵第4節 陳懋來報第13節 關門打狗第36節 圍攻德里第10節 蒙古軍團第32節 家事,國事第6節 新朝第10節 朝廷改制第43節 影子家臣第2節 責任第28節 上皇音訊第18節 神秘寶藏第51節 白古親王第53節 後院失火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50節 不完全的勝利第8節 邀戰第30節 血色沙漠第23節 快刀斬亂麻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31節 海上殲滅戰第32節 將計就計第18節 戰爭的基礎第10節 朝廷改制第24節 勇追窮寇第38節 重生第52節 島鏈戰略第59節 失去的珍貴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38節 皇帝的恩賜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34節 逼降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71節 斷根第25節 刺刀見紅第11節 殲滅戰第24節 人心第43節 帝國學子第33節 百王大會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10節 官員節操
第25節 京城之夜第52節 蠻荒大陸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54節 揚帆出海第42節 叛軍重臣第32節 生死之戰第1節 第五重騎兵軍第11節 殲滅戰第36節 亭可馬裡第21節 帝國第10節 誰是兇手第2節 大明鐵騎(一)第14節 鄭夢秋的發明第24節 烽火焚城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12節 西北軍團第16節 羊羣中的雄獅第36節 收買第71節 拉郎配第49節 馳援蒙巴薩第50節 富山之戰第7節 封鎖舊港第6節 鞠躬盡瘁第1節 錯亂的時空第8節 海上霸主第72節 無間配合第17節 大魔王第24節 夜襲敵營第28節 救援行動第11節 火攻第63節 美酒與棍棒第47節 圍追堵截第42節 北征第32節 生死之戰第25節 圍追堵截第38節 重生第14節 鄭夢秋的發明第23節 收穫第15節 再戰孟買第6節 叫陣第54節 猛虎三擊第15節 銀行第14節 救援獅城第59節 萬炮齊鳴第10節 大將石亨第29節 鎮壓暴亂第41節 妥協第64節 日本善後第5節 挫敵第15節 軍官團第38節 遠洋戰艦第36節 帝國皇室第23節 華僑堡壘第32節 截擊石亨第25節 賑災第5節 紅夷艦隊第19節 大明水師第21節 勝利會師第26節 偏路奇兵第4節 陳懋來報第13節 關門打狗第36節 圍攻德里第10節 蒙古軍團第32節 家事,國事第6節 新朝第10節 朝廷改制第43節 影子家臣第2節 責任第28節 上皇音訊第18節 神秘寶藏第51節 白古親王第53節 後院失火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50節 不完全的勝利第8節 邀戰第30節 血色沙漠第23節 快刀斬亂麻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31節 海上殲滅戰第32節 將計就計第18節 戰爭的基礎第10節 朝廷改制第24節 勇追窮寇第38節 重生第52節 島鏈戰略第59節 失去的珍貴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38節 皇帝的恩賜第16節 勞動力問題第34節 逼降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71節 斷根第25節 刺刀見紅第11節 殲滅戰第24節 人心第43節 帝國學子第33節 百王大會第28節 帖木爾的寶藏第10節 官員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