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海上存在

顧成林受到皇帝的重用,這與他還是海軍普通軍官的時候,提出的一條跨越了時代的海戰理論有着極大的關係。這就是“海上存在”的海軍戰略理論,而這也是風帆時代海上戰爭的最爲基礎的,最爲重要的海軍理論。因此,顧成林被皇帝慧眼看中,而且從東征開始,顧成林就獲得了指揮艦隊單獨作戰的機會。可以說,這是他後來成爲帝國海軍第一名將,乃至世界海軍頭號名將的基礎!

但是,自從東征開始,顧成林卻沒有多少次機會來實踐他的這一戰術。在東征時,顧成林第一次實踐了這一戰術。不過,當時日本沒有正規的海軍力量,而且其僅有的那點弱小的海上力量幾乎都被消滅掉了。結果,顧成林率領的那支小艦隊在控制了制海權之後,幾乎就成爲專幹打家劫舍的海上強盜的工作。隨後在南洋,西洋,帝國海軍艦隊的主要任務不是與紅夷艦隊進行海戰,反而是進行對地支援,支持陸軍與陸戰隊作戰。即使僅有的幾場海戰,都是速決戰,在明帝國海軍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的情況之下,顧成林更沒有機會將他的這一套建立在實力基本上均衡的海上作戰的理論體系用到戰場上去。

這次的遠征,是顧成林第一次真正的應用上了“海上存在”這一海戰思想。而該海戰思想的核心就是,一支存在的,並且保持了戰鬥力的海軍艦隊,不僅僅是一支戰術力量,更是一支戰略力量。只要有這樣的一支艦隊存在,就能給敵人巨大的戰略壓力,並且通過保持艦隊來保證控制制海權,通過對大海的控制。通過長期的作戰行動,最終壓垮敵人,或者是拖垮敵人!

顯然,這一理論體系的核心是建立在雙方艦隊實力比較均衡的條件下的。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爆發海上決戰的可能性降低。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有兩個。一是雙方的實力差距巨大,所以海上決戰本身並無意義。二是海上決戰所帶來的損失是雙方都無法承受的,所以雙方都努力避免海上決戰。當然,後者是主要的,而且也符合這一時期的特點。在鐵甲艦出現之前,火炮的破壞力已經超過了戰艦的承受能力,而海軍艦隊高昂的成本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承受的,也就無法承受巨大的海戰損失。這樣一來,海上決戰本身就會被雙方的將領儘量避免,導致海戰本身性質的變化,也就導致了海戰戰術的變化!

按照比較認同的說法,顧成林是在東征時提出了“海上存在”這一理論的,而直到十一年之後,當他率領帝國大西洋艦隊遠征大西洋,並且進攻開普敦要塞的時候,他才第一次真正的利用上了這一海戰理論。也因此,開普敦海戰成爲了風帆時代海上戰爭中的經典戰例,並且成爲了後世海軍歷史學家,以及海軍戰術家研究顧成林戰術思想體系的最重要的海戰戰例之一。

對於歷史上對他,以及他所創立的海戰理論的評價,顧成林在當時懸不可能知道的。他甚至不會有過類似的想法。對顧成林來說,他當時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來換取最大的勝利。他不但要徹底的擊敗紅夷艦隊,打通前往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同時,還必須要儘量保存艦隊的實力,爲後面的征戰保存力量!當然“海上存在”理論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要在海戰中儘量的保存己方的力量,在這一基礎上,再去尋找殲敵機會。而這也正好符合了當時顧成林的需要,保存實力第一,殲敵第二!

艦隊離開德班港之後,立即升起了滿帆,並且按照偵察艦隊所標定的最佳航線向南前進。陳建秋的巡洋艦也在編隊之中,並且再次成爲了前鋒偵察艦。三日之內,陳建秋就組織官兵修復了“崑崙”號,另外四艘巡洋艦也都得到了修繕,恢復了作戰能力。這幾乎是一個奇蹟,因爲按照當時五艘戰艦的受損情況,即使是在有條件的港口內,也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來進行修理。而陳建秋在德班港的簡陋條件下,竟然只花了三日就把戰艦給修好了。爲此,顧成林還獎賞了陳建秋,並且越級提拔他爲上校軍官,由他負責指揮前鋒艦隊的十艘巡洋艦,作爲整個大西洋艦隊的主力偵察編隊行動!

五日後,艦隊就繞過了非洲大陸南端,並且轉變航向,開始向西航行。因爲這裡已經是高緯度地區了,風浪很大,艦隊的航行也變得很困難了!

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艦隊才離開了風浪去,在到達距離開普敦大概兩百里的外海時,海面上基本上風平浪靜了。不過,顧成林等人心裡都沒有底,這一地區對帝國海軍來說,基本上是一片完全陌生的海域,天氣情況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法,幾乎是無法預測的。不過,這並沒有能夠阻擋明軍艦隊前進的步伐。在讓艦隊重新編隊,形成了整齊的戰鬥隊列之後,顧成林讓陳建秋的偵察艦隊再次出發,前去尋找紅夷主力艦隊的下落,同時,下令讓艦隊進入了高度戰備狀態,準備隨時與紅夷艦隊作戰!

這次,顧成林並沒有收到什麼意外情況,第二日,“崑崙”號就返回了艦隊,陳建秋確定紅夷艦隊已經進入了開普敦港,而且是因爲躲避前日的風暴進入港口的,根本就沒有發現明軍主力艦隊!

“現在,我們只能從獲得的情報做出兩種判斷!”顧成林在第一時間內招集了主要的艦長商討作戰方案。“第一,紅夷艦隊的主力已經離開了這一海域。畢竟,在一年多前,開普敦港是無法容納一百多艘戰艦的,甚至連三十艘戰艦都無法完全在港口內停靠。第二,就是紅夷已經擴建了開普敦港,擁有了同時停靠一百多艘戰艦的能力,而紅夷艦隊的主力仍然在這裡!”

衆人都點了點頭,如果只是滿足停靠的要求,那麼一年多的時間裡,紅夷足夠擴建港口了。

“我比較傾向於後一種選擇,雖然偵察戰艦沒有抵近偵察。不過,從紅夷對開普敦要塞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得出來,這裡已經是他們最重要的據點了,而且是他們進入西洋地第一據點!”顧成林在海圖上開普敦的位置上點了點,“這些年來,紅夷一直沒有忘記過被我們在南洋與西洋擊敗的教訓。他們除了支持帖木爾帝國,莫臥兒帝國與我們作戰之外,現在還在支持奧斯曼帝國與我們作戰。毫無疑問的,紅夷一直在努力的想擊敗我們。那麼,他們就絕不會放棄進入西洋的行動。而要進入西洋,開普敦是最爲重要的據點。我們知道,這裡比較適合建立軍營,屯紮部隊,而且有足夠的地點來安置這些軍隊。而且,南面的福爾斯灣不但水深在三十步以上,而且有足夠的海域用來擴大港口範圍。這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足以建設成爲一座巨大的軍港。從這些條件來看。我認爲,紅夷已經擴建了開普敦港,而且,他們的艦隊就在福爾斯灣裡面!”

“將軍,那我們就直接殺過去吧!”

顧成林看了一眼開口說話的那名艦長,然後笑着搖了搖頭。“這次,我們是進攻的一方。不過,我們有充裕的時間來完成這次進攻。而且,在這裡,我要重申一點,這次的遠征,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存實力,必須,而且也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去殲滅敵人。所以,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起我們手裡的每一項優勢,來打擊敵人,打敗敵人,殲滅敵人!”

“那麼,我們最好地辦法就是跟敵人打正規的艦隊決戰!”這時候,龍四海開口了,這個少將雖然有很多缺點,不過在海戰戰術方面,卻是深得顧成林真傳。“我們的最大優勢是火炮,特別是火炮的射程,威力,還有精度。這些,我們都要比紅夷艦隊強很多。所以,我們只要與紅夷戰艦保持足夠的距離,確保我們的射程優勢,不與紅夷輕易進行近距離戰鬥,那麼,我們就能在保證自己的損失儘量小的情況下,幹掉紅夷艦隊!”

“這需要跟多的彈藥,而且作戰消耗肯定超過了之前的每一場海戰!”這時候,一名艦長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以往,明軍在海戰的時候,爲了節約彈藥,大部分艦長都傾向於選擇近距離炮戰,這讓能夠用最少的彈藥幹掉最多的敵艦。當然,在敵人的炮火無法對明軍戰艦構成致命威脅的情況下,這種海戰戰術本身是沒有多大缺點的,不過在紅夷的火炮已經有足夠的威力來摧毀明帝國戰艦的時候,這種戰術就有一定的風險了。

“彈藥不是問題,這次皇上安排了六支運輸船隊爲我們提供補給,即使是按照最高的消耗來計算,我們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物資保障!”顧成林敲了敲桌面,讓那些在私下討論的艦長把精力都集中到了他這邊來,“這次,就採用龍四海少將的提議,我們用嚴格的戰列線戰術來打擊敵人。當然,各位也要記住海軍的條例,並且跟隨旗艦作戰,我不希望看到有任何意外的情況發生!”

顧成林做出了決定之後,立即就艦隊各艘戰艦的位置做出了安排。實際上,他只是對各個分艦隊做了安排。當時,因爲艦隊規模龐大,艦隊司令官已經不可能指揮每一艘戰艦作戰了。所以,大西洋艦隊的戰艦分成了三級分艦隊,而最基礎的分艦隊就是由數艘戰艦組成的編隊,這些編隊在作戰的時候,裡面的戰艦是一起行動的,這即能減少作戰時的指揮問題,同時還避免了單獨作戰的情況發生,讓數艘戰艦集中力量打擊敵人的主要戰艦,這樣自然也就提高了艦隊本身的摧毀能力!

隨後,顧成林做出了戰術安排。當然,要與敵人進行正規海戰,那麼就得把敵人帶到福爾斯灣外面來打。而這就需要排除引誘敵人的誘餌,而這個誘餌,就是陳建秋率領的偵察巡洋艦編隊!

部署完成之後,當天晚上,明軍艦隊就在福爾斯灣外海錨泊。當然,夜晚對交戰雙方來說,仍然有着巨大的困難。與當時的陸戰一樣,夜晚是不受歡迎的。海軍艦隊更會盡量避免夜戰,只有在最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海軍將領纔會選擇在夜晚與敵人作戰。當然,顧成林是不會冒險與敵人夜戰的,因爲夜戰中更難以指揮艦隊作戰,只要艦隊出現混亂,那麼損失必然更大!

天色剛亮,艦隊官兵就紛紛做好了戰鬥準備,當然,他們沒有忘記多給自己準備點肉乾等食物。而當時明帝國陸軍大規模使用牛肉乾做乾糧,也正是從海軍這裡學到的經驗。

很快,陳建秋的偵察巡洋艦編隊就脫離了主艦隊,向北而去,他們的任務有兩個,一是確定紅夷主力艦隊是否在福爾斯灣內,如果確定了的話,那他們的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將紅夷主力艦隊引誘出來!當然,負責幹掉紅夷主力艦隊的是顧成林親自指揮的大西洋主力艦隊!

在偵察巡洋艦隊出發之後,顧成林立即就讓五十多艘主力戰艦編成了第一條戰列線,而巡洋艦則在後面編成了第二條戰列線,護衛艦則在艦隊後面跟隨。這是一種新的戰列線戰術,以往,都是巡洋艦在前,主力戰艦在後。不過,這次紅夷戰艦的火炮已經厲害了很多,巡洋艦不一定扛得住,所以顧成林把更堅固的主力戰艦擺在了前面,希望用主力戰艦堅固的結構來抵擋紅夷的炮火打擊。當然,只要行動順利,而且風向對明軍也有利的話,那麼紅夷艦隊也許沒有機會將炮彈打到明軍戰艦上來!

第30節 強攻布港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38節 大軍圍城第29節 帝國警察第35節 陣前博弈第34節 皇帝開店第36節 圍攻德里第39節 活埋津山第45節 夜宴第50節 趕盡殺絕第31節 意料之外的難題第74節 皇子隕落第17節 大魔王第42節 粉碎的真主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30節 血色沙漠第12節 和談第11節 神將第10節 誰是兇手第15節 再戰孟買第29節 帝國警察第12節 登基稱帝第4節 文萊攻略第35節 分權第15節 皇帝的婚禮第43節 水淹千軍第4節 壞事的皇后第75節 經濟戰第19節 橫掃千軍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26節 羅卡斯島海戰第8節 緩兵之計第35節 軍制改革第22節 誘敵出戰第13節 王子之心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45節 速破敵壘第27節 王位之爭第20節 對策第27節 火舞之城第11節 引導第53節 橫掃諸島第13節 黑奴第22節 騎兵對撼第27節 決戰第29節 立威第17節 雷霆之威第51節 雷霆手段第23節 皇子第75節 經濟戰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60節 現代醫學之父第11節 殲滅戰第58節 圍困第19節 智取龍門第49節 國家意識第20節 千里救援第36節 凱旋第14節 兵臨城下第49節 相模原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15節 馬關血戰第34節 南征北伐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21節 兵逼宣府第53節 帝國遠征軍第15節 再戰孟買第42節 肅貪第63節 本能寺之變第71節 拉郎配第64節 大鼓將軍第41節 嫉妒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11節 火攻第21節 探險船隊第22節 戰列線第25節 京城之夜第1節 混亂第31節 巧取通州第13節 衛廣之怒第62節 驚喜第5節 亦力巴里第59節 救兵第46節 衆人拾柴第35節 大沙漠第35節 柴國公第31節 意料之外的難題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34節 公主第66節 野戰立威第67節 太子第35節 重商第9節 槍第5節 亦力巴里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13節 衛廣之怒第6節 叫陣第36節 商業聯盟
第30節 強攻布港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38節 大軍圍城第29節 帝國警察第35節 陣前博弈第34節 皇帝開店第36節 圍攻德里第39節 活埋津山第45節 夜宴第50節 趕盡殺絕第31節 意料之外的難題第74節 皇子隕落第17節 大魔王第42節 粉碎的真主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30節 血色沙漠第12節 和談第11節 神將第10節 誰是兇手第15節 再戰孟買第29節 帝國警察第12節 登基稱帝第4節 文萊攻略第35節 分權第15節 皇帝的婚禮第43節 水淹千軍第4節 壞事的皇后第75節 經濟戰第19節 橫掃千軍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26節 羅卡斯島海戰第8節 緩兵之計第35節 軍制改革第22節 誘敵出戰第13節 王子之心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45節 速破敵壘第27節 王位之爭第20節 對策第27節 火舞之城第11節 引導第53節 橫掃諸島第13節 黑奴第22節 騎兵對撼第27節 決戰第29節 立威第17節 雷霆之威第51節 雷霆手段第23節 皇子第75節 經濟戰第20節 戰略根據地第60節 現代醫學之父第11節 殲滅戰第58節 圍困第19節 智取龍門第49節 國家意識第20節 千里救援第36節 凱旋第14節 兵臨城下第49節 相模原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15節 馬關血戰第34節 南征北伐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21節 兵逼宣府第53節 帝國遠征軍第15節 再戰孟買第42節 肅貪第63節 本能寺之變第71節 拉郎配第64節 大鼓將軍第41節 嫉妒第71節 攻佔亞歷山大港第11節 火攻第21節 探險船隊第22節 戰列線第25節 京城之夜第1節 混亂第31節 巧取通州第13節 衛廣之怒第62節 驚喜第5節 亦力巴里第59節 救兵第46節 衆人拾柴第35節 大沙漠第35節 柴國公第31節 意料之外的難題第10節 第一混成軍第34節 公主第66節 野戰立威第67節 太子第35節 重商第9節 槍第5節 亦力巴里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13節 衛廣之怒第6節 叫陣第36節 商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