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傳奇故事之四另覓家園

“很快,討伐昌蘭部落的大軍就逼近了。

大兵壓境,李思陽心急如焚。雖說昌蘭部落如今是滇南實力最強大的部落,但是還不足以與數十個部落相抗衡。昌蘭部落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機。

面對層層包圍根本無路可退。李思陽在做了一番安排後決定爭個魚死網破。泰平莊作爲最親密的盟友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憑着險要的工事,昌蘭部落擋住了敵軍的數次攻襲。可是畢竟兵力懸殊,堅守數十天後防線被破,昌蘭部落落敗,敵軍燒殺搶掠,整個部落毀於一旦。李思陽在戰鬥中陣亡。只有戰前轉移走的老弱病殘免於遇難,另有少數人拼死突出重圍。這場戰爭屍骨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從此昌蘭部落和泰平莊在滇南除名。”貝努爾低沉的聲音中飽含着悲痛。

停頓了一陣後又接着道:“倖存下來的數千人聚集在一起,在泰平莊當代莊主駱方的帶領下開始了逃亡。偌大的南疆從此再無他們的立足之地。他們不敢停留,星夜逃出虎口。

數千人向西北方向奔逃,最後在大峽谷的深山密林中落了腳。

從此這幾千人在這深山密林中重建家園,開荒種田,打漁狩獵。雖然這裡的生存條件與昌蘭部落有着天壤之別,但是好在遠離紛爭,生活寧靜。

在以後的數年裡,人們漸漸習慣了與虎狼爭鬥的生活。靠着採集野果、種些糧食、打些野獸倒也能勉強餬口。

此處遠離人世,虎狼雖然兇猛,卻比人好對付得多。沒了紛擾,如此的安然生活漸漸爲族人所接受。

到了此地後,駱方受到衆人擁戴被推舉爲首領。

駱方從小就聽父輩講洛陽的一些事,心慕已久,總想到洛陽去看看故土。所以他在心中醞釀了幾年後,終於打定主意親自往中原走一遭。

他帶了幾個從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到了傾慕已久的洛陽。

此時,唐王朝已滅亡。

雖然朝代更迭,但洛陽仍是繁華之地。宏偉的建築、發達的商業、富庶的生活使駱方留連忘返。

他在一個富裕人家的大門前駐足良久,想着百十年前,駱家也曾在此擁有高門大院,經商做買賣的場景。如果不是受洛陽王牽連,也許他現在就是駱家的公子爺。可是命運卻讓自己的家族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誰在冥冥中執掌着命運?誰又能掙脫命運的枷鎖?

駱方踏在洛陽城內的大街上,心中的感慨千千萬萬,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縈繞在心頭。

幾個月後,駱方依依不捨地回去了。

回到大峽谷後,生活還是那樣的平靜。可是駱方心裡卻不再平靜。他本是好熱鬧的人,他的內心裡並不願意蝸居在這樣閉塞的地方,而是嚮往洛陽人那樣的生活。

在一次狩獵中,他們追逐一羣鹿,一直追到崖壁前。誰知這些鹿竟鑽進了山隙中不見了。人們順着山隙往裡走,竟然發現了一個山谷。這裡四面環山,乃天然屏障。景色優美,非常適於人居。

人們異常歡喜,覺得是上天安排讓他們到了這裡。駱雲來過後對此地非常滿意。從此數千人就搬進了谷中,在谷中建造房屋、種糧養畜。至此人們再也不必擔心受到野獸的侵襲。

駱方領導着數千人在這谷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收,人們生活得怡然自樂。

此谷可避兇獸,可種稻樑,實爲天賜之福地。長居於此,人們樂得其安。

可駱方始終有一種情結,此處與世隔絕,雖無戰亂之苦,卻有着異樣的寂寞,彷彿生活中缺少了一種調味劑,淡而無味。就好比是一潭死水,平滑如鏡,缺少了活水的奔騰,而正是少了那種跳動的生機纔會讓人久而厭倦。駱方對此感受尤爲深刻。所以,他常常會一個人默默地望着遠方。

其實大多數人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們喜歡這裡的寧靜,戰爭使他們嚐盡了痛苦。塵世繁華背後的紛擾遠沒有冷清中的平靜讓他們心安。身爲首領的他知道這幾千人的所思所想,他要爲這些人負責,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想法深深地埋在心底。

在山谷的西南側,有一條只可通人的山隙,沒有人知道通向哪裡。

駱方百無聊賴之時,帶着幾個年輕的小夥子順着山隙往裡深入探險獵奇。走過數百米後,漸漸寬闊起來。現出臉盆形的開闊之地來,方圓裡許,樹木蔥蘢、野花芬芳。穿過去之後,山隙向西延伸而去,不知究竟有多遠。駱方等人興趣更盛,沿着山隙走不多遠,前面又出現一個水潭。涉過水潭後山隙還在延伸,並越走越高,直到山隙到了盡頭,坡頂竟出現一塊平地。平地的南北兩側均是萬丈溝壑,深不見底。此平地南端一角有一塊獨石,遠遠望去就像一個人在仰望蒼天。西側是直立的山崖,高不可攀。遠遠的就可看見山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天然山洞。衆人進得山洞,才發現異常寬闊。駱方在山洞裡設立了祖宗祠堂,供奉了駱、李兩家的先祖。並把從洛陽和昌蘭部落帶來的物品都放在山洞裡。後來,每年都要在此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這也算是平淡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後來,駱方將那個似臉盆的谷地取名爲‘靈秀坳’,將水潭稱爲‘碧波潭’,將那塊平地稱作‘駐仙台’。

後來駱方又到洛陽去過兩次。在他的影響下洛陽情結傳給了兩個兒子。駱方在臨終前將自己內心的願望告訴了兩個兒子駱振國和駱振家,心存遺憾地走了。”

“他們就是我們的先祖,這就是我們族人來這裡的經過。”貝努爾道。

原來如此,大夥聽到這裡方纔知道,昌蘭部落和泰平莊中劫後倖存的人們來到這裡繁衍生息了千年直到現在。

“那麼石刻上的天書文字到底和你們有沒有關係呢?”貝努爾講了這麼半天始終和天書文字沒有任何關係,陸明急切地問道。

“不要急,我的故事還沒講完呢。”貝努爾笑笑道。

第409章 姚氏祖祠(下)第84章 禁忌之地第138章 做賊第110章 議定第184章 天雲瀑第291章 較量第298章 養老院的變化第103章 巧獲金光第259章 和解(二)第49章 忘年交第21章 古畫第360章 步步驚心第506章 島裂第263章 故技重施(三)第362章 乘夜進入第5章 外公的遺物第155章 求助電話第499章 石碑第84章 禁忌之地第44章 密室中的密室第158章 贈寶第155章 求助電話第461章 暫時脫險第230章 傳揚第194章 捨得之道第452章 暮年悔悟第205章 套問第504章 奇觀第58章 野外訓練(上)第357章 行路難第398章 將計就計第350章 龍鱗草第116章 夜半鬼叫第193章 重寶出世第528章 再探第102章 借宿第176章 一無所獲第360章 步步驚心第485章 水潭第488章 鬼妖之鬥(上)第96章 大祭司的心事第205章 套問第242章 悲劇的麻老五第483章 吞噬第一百六十劉章 謎案疑雲第337章 井成第151章 有子如斯第117章 循聲覓源第282章 再次相見第185章 千丈崖第77章 迎賓第171章 陷入困境第487章 奇門遁甲第557章 相聚第162章 事有蹊蹺第355章 堅定信心第565章 出名第94章 意外再起第515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文物所第93章 從天而降第111章 元青花第236章 引蛇出洞(一)第59章 野外訓練(下)第189章 除草行動第328章 溫柔第408章 姚氏祖祠(上)第556章 人嚇人第496章 湖中奇象(下)第79章 傳奇故事之二昌蘭興起第182章 新線索第379章 陽光第246章 原形畢露第474章 睜開眼的道人第136章 三顧蘭溪第460章 與繩子的鬥爭(下)第503章 流星第503章 流星第338章 村裡的寶貝第540章 形勢不妙第34章 扶困第419章 惆悵第62章 摩崖石刻第279章 一張請柬第352章 青雲鎮第310章 美人心計第40章 兩圖合一第167章 事情原委第110章 議定第385章 手抄文稿第553章 人心險惡(中)第379章 陽光第340章 問計第536章 石龍第460章 與繩子的鬥爭(下)第215章 暗中相隨第141章 遲來的愛第408章 姚氏祖祠(上)第285章 逃離京城第406章 偷聽
第409章 姚氏祖祠(下)第84章 禁忌之地第138章 做賊第110章 議定第184章 天雲瀑第291章 較量第298章 養老院的變化第103章 巧獲金光第259章 和解(二)第49章 忘年交第21章 古畫第360章 步步驚心第506章 島裂第263章 故技重施(三)第362章 乘夜進入第5章 外公的遺物第155章 求助電話第499章 石碑第84章 禁忌之地第44章 密室中的密室第158章 贈寶第155章 求助電話第461章 暫時脫險第230章 傳揚第194章 捨得之道第452章 暮年悔悟第205章 套問第504章 奇觀第58章 野外訓練(上)第357章 行路難第398章 將計就計第350章 龍鱗草第116章 夜半鬼叫第193章 重寶出世第528章 再探第102章 借宿第176章 一無所獲第360章 步步驚心第485章 水潭第488章 鬼妖之鬥(上)第96章 大祭司的心事第205章 套問第242章 悲劇的麻老五第483章 吞噬第一百六十劉章 謎案疑雲第337章 井成第151章 有子如斯第117章 循聲覓源第282章 再次相見第185章 千丈崖第77章 迎賓第171章 陷入困境第487章 奇門遁甲第557章 相聚第162章 事有蹊蹺第355章 堅定信心第565章 出名第94章 意外再起第515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文物所第93章 從天而降第111章 元青花第236章 引蛇出洞(一)第59章 野外訓練(下)第189章 除草行動第328章 溫柔第408章 姚氏祖祠(上)第556章 人嚇人第496章 湖中奇象(下)第79章 傳奇故事之二昌蘭興起第182章 新線索第379章 陽光第246章 原形畢露第474章 睜開眼的道人第136章 三顧蘭溪第460章 與繩子的鬥爭(下)第503章 流星第503章 流星第338章 村裡的寶貝第540章 形勢不妙第34章 扶困第419章 惆悵第62章 摩崖石刻第279章 一張請柬第352章 青雲鎮第310章 美人心計第40章 兩圖合一第167章 事情原委第110章 議定第385章 手抄文稿第553章 人心險惡(中)第379章 陽光第340章 問計第536章 石龍第460章 與繩子的鬥爭(下)第215章 暗中相隨第141章 遲來的愛第408章 姚氏祖祠(上)第285章 逃離京城第406章 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