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折騰,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
葛榮是罵也好,自己傷感也好,接下來都得面對爾朱榮。躲是不可能躲過去的,就算是做了皇帝也必須面對。當然這番傷感的話還是很起作用的,手下里面很多人也不是吃素的,一刺激之下有更多的人出來效死。任何一個皇帝面前都不缺乏人,尤其是不缺乏懵懵懂懂的人。
韓志餘和高車爾就是一對這樣的難兄難弟。這倆個人都是塞外胡族,而且是禿髮部的人,一直在柔玄鎮當兵,破六韓拔陵起兵時加入到葛榮行列。
實際上,鮮卑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東部鮮卑。包含慕容、宇文、段等部落。他們是漢朝附庸部落後裔,大抵都是東胡後裔。這些人早就已經漢化了,與漢人沒有什麼區別。其實,像賀六渾原來的恩主段長就是這些人的代表。至於宇文泰就更不用說了。
第二部分是代北鮮卑。即拓跋部爲首的所謂“七十五姓”。他們來源複雜,有來自東北的,有來自西北的,大略就是匈奴崩潰後,匈奴奴役的各種部落、種族的新凝聚體。 北魏統一蒙古高原,整合了包含原匈奴人、丁零人、鮮卑人三個民族集團的七十五姓部落爲鮮卑族,這些人是大魏的支柱。元叉,元懌,都是王族。
第三部分是西部鮮卑。即禿髮部、乞伏部等等。這些人長期接觸中原朝廷,被打怕過。這些人很多被稱之爲雜胡,與高車族、零丁族等各種少數民族混雜,很多稀奇古怪的民俗。曳落河這些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韓志餘和高車爾 一對以前社會最底層的人,現在翻身做了將軍。所以對於葛榮建立的大齊是非常有感情的,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然,袁斌也不至於壓不住局面,居然集結成軍很難。
兩個人率先出列,大聲喊道:“皇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點事情算什麼,我們兩個出馬即可。皇上您在山上觀陣,看我們提爾朱榮的人頭來見。”
有了這兩個人帶動,一大夥人開始擁上前,表明忠心。羣情激昂,熱血沸騰。
葛榮這時總算找到了感覺,朕心甚慰啊。
喜事連連,就見一匹快馬,奔上山來。
“報,皇上,可朱渾元將軍率部回援。目下兵馬已經據此不過三十里了。”偌大的喜事啊,可朱渾元是自己最欣賞的悍將,這兩萬人回來,那就是大喜事啊。
不僅僅是葛榮,所有人都長出一口氣。
繼續的又是一匹快馬上來。
“報,皇上,潘樂大將軍率部回援,目下兵馬據此不過四十里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明顯是錯了,潘樂這個傢伙居然自己一人帶部隊回來了。
“朕沒有看錯人啊!”葛榮老懷大慰,心總算放了下來。一左一右,兩翼各來一支勁旅。加上自己這裡的3萬人,而且據山而戰,誰怕誰呢?
前面那種頹廢情緒一掃而光,大家激情澎湃起來。完全沒有想到,爾朱榮的人馬究竟怎麼樣了,實力如何,還有沒有其他伏筆。葛榮是懂軍事之人,可是也脫離羣衆太久了。軍人有個衝動,那就是遇見戰爭,就和見血的鯊魚一樣,往上衝。但是奢靡慣了,這樣的衝動就少了。
現在頭疼的就是自己的寶貝兒子,怎麼辦?
先不管了,應付完目前的情形再說。
“吩咐下去,列隊準備迎敵。”葛榮開始安排對戰了,真的逼到頭上,自己也不是好對付的。其實真的是打起來,誰管你爾朱榮是誰。現在是膽氣十足了!
葛榮的心情也是起起落落,開始的得意忘形,讓所有人不要怕,帶根繩子就可以,拿去直接綁了爾朱榮。到了後來發現怎麼衆叛親離,沒有人來幫忙,而且寶寶太子不見了,一下子到谷底。悲情牌都打出來了,結果又開始反轉,那麼多人回援。
韓志餘和高車爾 領命而去,快馬加鞭開始把禁衛軍整頓完畢。
皇帝作爲一國之主,其安全宿衛工作應該是舉國上下重中之重的任務,而貼身護衛皇帝的禁軍則是皇帝最信任的,地位較其它部隊高,裝備自然是最好的。《漢書》上說:“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屬光祿勳。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也就是說,羽林軍是隸屬光祿勳的一支禁衛軍。
葛榮的禁衛軍則不同,是一直追隨自己的親信爲班底。然後從野戰部隊,特別是戰鬥力較強、功勳卓著的叛軍中直接抽調組建皇家禁軍。對這些人厚賞有加,每次獎勵戰功就放給每名士兵巨資,每個人的東西都是足夠買幾百石糧食,是其他部隊的2至3倍。所以這些人死心塌地,加上人人裝備鐵甲,馬匹是護甲。雖然只有2萬多人,但是絕對是精髓!
過了不到一個時辰,太陽就到了頭頂上了。
秋天的中午還是比較熱的,特別是太陽曬得直接,乾脆,每個人身上都有燥熱感。這時大地在顫抖,轟隆隆的,沉悶的聲音逐漸響起。雖然賀蘭山山不高,但是畢竟也是一座百米高的土堆。山上的人都能感覺到地在抖動,那是要多少人才能營造出的聲響。
已經休息了片刻的葛榮,也忍不住從大帳裡面走出來。誰還能夠這個時候睡得着?呼啦啦的身邊的人都圍着了,沒有一個人在休息。連劉丞相都是緊張兮兮的看山下,老臉緊繃。任保自然不用說,已經把位置給整理好了,專屬位置靠前,就像一個觀景臺。
站到山腰的觀景臺,其實離開山下的直線距離也就是五六十米高,神射手都能把箭射到位。看官試想一下,三十層樓有多高就明白了。但是,要上山,就不止這些距離,彎彎繞繞幾圈,比較麻煩了。
觀景臺的位置頗佳,加上天氣好,視線不受任何阻礙。所以非常清楚的看見正前方,一直青甲洪流浩浩蕩蕩的直奔而來。這支隊伍行進期間就頗有規章,分成千人左右的隊伍,十多個方陣,有序前進。一看就是訓練有序,給人壓迫感。
毫無疑問,那就是爾朱榮的騎兵來了。
看到這裡,葛榮的牙關緊咬。爾朱榮來了,那麼自己的前營也就是全軍覆沒了。而且自己的兒子還有那五千禁衛軍也肯定沒了。陡然間身上一陣雞皮疙瘩,又是恨,又是怕。難道我就擺脫不了宿命嗎?長生天真的最後還是拋棄我嗎?
那個隊伍裡面,就有那個自己極爲厭惡又無法擺脫的人物,也好,決一死戰吧。
再往左邊看過去,也是煙塵四起,一支騎兵部隊正在奔馳。黑衣黑甲,那是可朱渾元的部隊。雖然整齊度比不上爾朱榮,但是人數上萬,也是無邊無際。心裡踏實多了,自己人啊!
再看右邊,也是千軍萬馬在跑動。這支部隊移動起來基本就沒有秩序可言,更顯得散漫,是整體無序在移動,前後拉開好幾裡。人數也很多,萬騎以上。自然就是潘樂的部隊了。這個傢伙打仗不怕死,平時也必將散漫。自然軍隊也就是土匪馬賊一樣的格局,無拘無束。
不管怎麼樣,左右翼都有人馬來站隊,這是好事。蟻多咬死象,油多不壞菜嘛。
最後看一眼,山腳下已經整整齊齊列隊完畢的,那纔是自己的根基。
這年代,有兵纔有一切。
看了一眼,自己心裡就非常舒服。二十個方陣,每個方陣正好一千人。排成四列,威風雄壯。而且這些人馬已經披甲完畢,一動不動。齊刷刷的黑盔黑甲,全副裝備,一看就是非常氣魄。那些馬都是精挑細選的高頭大馬,身上也有一層皮甲,加上久經戰陣,一點也不緊張。每個士兵都是手持長矛,屏住呼吸,目視前方。那站在隊伍最前面的兩匹馬,肯定是 韓志餘和高車爾無疑了。
這都是自己的心血啊,如此這般的一副甲一匹馬得多少錢啊!要不是一路搶下來有了積澱,自己根本不可能養這些人馬,現在自己都覺得吃力呢。
有實力纔有信心。這兩萬人,纔是自己的信心。
過了一會,可朱渾元的部隊就在禁衛軍差不多二里的地方開始整隊,花了不長的時間,基本上列隊完畢,共同面向爾朱榮的部隊。也有二十個方陣,差不多兩萬人。
而在右邊的潘樂部隊,列隊就沒有那麼快速和整齊。他是鬆散型的布開陣型。看起來就是一片烏雲一般,有的地方人多點,有的人少。大致在前方是一條線。人數也有近兩萬人。
這時,距離中軍正前方三裡不到的爾朱榮部隊早已經站好。他們的訓練有素展露無遺,部隊不用整隊,停下來略作調整,就是整整齊齊也是二十個方陣,兩萬人。與葛榮部隊唯一區別就是着裝的顏色!
兩萬對六萬!
站在山腰的人們視線最好,清清楚楚看見山下品字形的對陣。但是沒有一個人說話,非常安靜。誰都知道,接下來的戰爭,決定了在場所有人的命運,只是你是否願意清醒的認識這一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