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亡明不由我

其實張力與高元良和李定國想的是一回事,那就是大明最好不要亡於自己的手中。

這個漢人統治的最後朝代,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張力實在有些難以接受親手將他滅亡。

從歷史上來說,明末的問題與漢末、唐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要知道漢代和唐代乃是華夏民族最引以爲傲的兩個朝代。

由於滿清的緣故有人對明朝極盡污衊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它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長期爲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有些人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徵蒙古。“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僅僅適用於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唐初國力強盛,四海鹹服。可中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

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他後來說的“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

歷史上崇禎皇帝情商實在堪憂,並不適合做一任皇帝。但遇到北京形勢危急的時候。他也沒有逃往南京,而是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算是做到了忠於朱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說一個朝代行不行,那得看和誰比。後世有位名“蟲年”的磚家叫獸津津樂道於明亡清興xx年,拿康熙雍正與萬曆崇禎去比——他怎麼不拿康熙、乾隆與朱元璋、朱棣去比呢?

要比也要比萬曆與咸豐,崇禎與宣統。這才公平。

清廷的咸豐皇帝致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原本歷史上崇禎皇帝的遺言和清廷宣統帝的“豪言”可見兩個皇帝對國計民生的不同態度——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宣統帝溥儀的豪言是:“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這話是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他自己寫的。

大明朝毛病很多,甚至最後的一任統治者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多疑善變,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段話基本還是做到了。

這樣一個朝代,到了它的末期。問題實在很多,但張力還是對它充滿了敬意。

所以,張力不願意採用激烈的方式,譬如直接造反來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國家。而是希望用影響力慢慢來改變這個千瘡百孔的王國。

感情上如此,現實中的考慮也不是沒有,畢竟張力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已經變得相當成熟,不會去做什麼憤青。

張力要推行近代的各種政策,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遇到的最大阻力,並不是軍事上的敵人。不管是滿清,亦或者是漢奸洪承疇、吳三桂等人,即使加上西洋侵略者,張力也不會懼怕他們。可是有一個問題卻非常棘手,恐怕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才能解決。

那就是所謂的封建勢力,千百年來影響人們最深的那一套。要改變人們的思想,何其難也?!

這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孜孜不倦的對下一代的教育,才能說到徹底改變。比起漫長的改造來,還有一個法子可以最快速地將封建勢力最頑固的官紳階層滅亡——這一點卻不足爲外人道也,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幹“破士大夫階層”這個“髒活”的,明末實在太多了——什麼李自成,張獻忠之流便是最好的實施者。

張力自然是愛惜羽毛的,你們可勁的折騰去,反正那些官紳階層實在也不是什麼好鳥。團山軍抓了他們可不能通通一殺了之,總得來個三堂會審,也不可能把所有官紳都殺光了,恐怕大多數還是發配去勞動改造而已。而且這得講究個“統一陣線”,拉攏一批,打擊一批——實在是棘手之極。

還是農民軍來得直接,徹底——由他們去鬧吧!

一時間,張力想得有些入神了……高元良和李定國見張力如此這般神態,自然也不敢打擾,也就那麼站在那裡陪他。

良久之後,張力將思緒收了回來,整個人恢復了往常的平靜。張力掃了高元良和李定國一眼,緩緩地道:“從今往後,咱們團山軍自成體系,不管是大明朝廷還是滿清韃子,亦或者是流賊李自成張獻忠等,都視爲敵對的勢力。有道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朝廷與農民軍打得越狠,往後我們廓清天下的阻力也就越小。”

高元良和李定國一臉興奮之色,這,這還是張大人第一次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呀!

張力微微一笑,接着道:“我以前說過,我不會去當什麼太祖太宗,你們也不要多想。盧象升那邊只需嚴守山東即可,眼下咱們要考慮的事情,便是如何將滿清在朝鮮國摁住——然後痛打一頓!”

“哈哈哈——”高元良和李定國都放聲大笑,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之感!(。)

第16章 縣丞第184章 我還沒問呢,你急什麼?!第219章 殿試前的安排第559章 爲萬世開太平(六)第558章 爲萬 世開太平(六)第110章 招人第381章 季孫之憂第77章 我治的瘟疫,你來搶功勞?第386章 逆轉第445章 長久之計第311章 下血本第180章 吳將軍,你爹有病嗎?第423章 無人可制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191章 張力,他們說這詞與你沒有關係?第470章 此戰已勝嗎?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200章 差點被這老賊騙過了!第133章 老淚縱橫的趙員外第245章 人滿爲患的漢軍旗第466章 多爾袞的覺悟第361章 邊關急報第82章 搭線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302章 靈藥第405章 無兵可用第479章 又打敗仗了?第71章 大人,我怕死啊第296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44章 醫界翰林第428章 與虎謀皮第72章 重病區第30章 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第124章 大明朝,要亡?第165章 拆了——嗎?第23章 精關不固第230章 六姨娘果真懷上了第427章 國賊第434章 原來她在這裡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49章 初現成果第66章 急急如律令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140章 權威第379章 揚威城下(一)第482章 惦記第554章 爲萬世開太平(二)第496章 迴光返照第226章 不知錦衣衛大牢有沒多餘的監舍第393章 守通州(一)第460章 雖遠必誅第413章 英國公的心思第372章 入寇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231章 酒後……第534章 到底是什麼第331章 點校典禮第67章 原來如此第73章 流行性出血熱第53章 鉅變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428章 與虎謀皮第44章 醫界翰林第280章 緊急撤退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11章 東海首郡第434章 原來她在這裡第368章 兔兒屯之戰(一)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424章 明白人第487章 麻煩事第403章 被圍第213章 你有道緣,卻無文才,爲何偏要強考科舉?第290章 三人組第4章 初顯身手第410章 再見第492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90章 舌戰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491章 白雲觀第516章 帝王末路(六)第522章 出擊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559章 爲萬世開太平(六)第418章 煩惱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206章 我多想回到過去啊第239章 等雨的日子第334章 如此帝王第246章 再見,未來的二韃子第278章 木頭,你出息了呢第24章 納蘭詞第465章 炮灰第129章 來自星星的張力第330章 “安居平五路”第196章 以後,你的心,還會如當初一樣嗎?第166章 你不帶你的如是妹妹走嗎第308章 我就要比他們更陰險!第155章 我不嫁他
第16章 縣丞第184章 我還沒問呢,你急什麼?!第219章 殿試前的安排第559章 爲萬世開太平(六)第558章 爲萬 世開太平(六)第110章 招人第381章 季孫之憂第77章 我治的瘟疫,你來搶功勞?第386章 逆轉第445章 長久之計第311章 下血本第180章 吳將軍,你爹有病嗎?第423章 無人可制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191章 張力,他們說這詞與你沒有關係?第470章 此戰已勝嗎?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200章 差點被這老賊騙過了!第133章 老淚縱橫的趙員外第245章 人滿爲患的漢軍旗第466章 多爾袞的覺悟第361章 邊關急報第82章 搭線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302章 靈藥第405章 無兵可用第479章 又打敗仗了?第71章 大人,我怕死啊第296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44章 醫界翰林第428章 與虎謀皮第72章 重病區第30章 不求連城璧,但求殺人劍第124章 大明朝,要亡?第165章 拆了——嗎?第23章 精關不固第230章 六姨娘果真懷上了第427章 國賊第434章 原來她在這裡第441章 黃臺吉的對策第49章 初現成果第66章 急急如律令第282章 死亡漩渦第351章 窮寇莫追第140章 權威第379章 揚威城下(一)第482章 惦記第554章 爲萬世開太平(二)第496章 迴光返照第226章 不知錦衣衛大牢有沒多餘的監舍第393章 守通州(一)第460章 雖遠必誅第413章 英國公的心思第372章 入寇第555章 爲萬世開太平(三)第231章 酒後……第534章 到底是什麼第331章 點校典禮第67章 原來如此第73章 流行性出血熱第53章 鉅變第63章 師太,你懂的第428章 與虎謀皮第44章 醫界翰林第280章 緊急撤退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11章 東海首郡第434章 原來她在這裡第368章 兔兒屯之戰(一)第128章 御賜金針第424章 明白人第487章 麻煩事第403章 被圍第213章 你有道緣,卻無文才,爲何偏要強考科舉?第290章 三人組第4章 初顯身手第410章 再見第492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90章 舌戰第160章 這個人,可以收第491章 白雲觀第516章 帝王末路(六)第522章 出擊第139章 馬上咱們就要破產啦第559章 爲萬世開太平(六)第418章 煩惱第293章 大明三百年間第一反詞第206章 我多想回到過去啊第239章 等雨的日子第334章 如此帝王第246章 再見,未來的二韃子第278章 木頭,你出息了呢第24章 納蘭詞第465章 炮灰第129章 來自星星的張力第330章 “安居平五路”第196章 以後,你的心,還會如當初一樣嗎?第166章 你不帶你的如是妹妹走嗎第308章 我就要比他們更陰險!第155章 我不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