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你朋友居然還能通過?

此時大魏的郡考也已經結束。

跟縣考不同的是,這一輪考覈的通過率極低,只有不到一成的士子們通過了該項考覈。

這其實也說明了,當今天下的士子才能是真的很有限。

很多士子甚至在考覈結束後大病了一場,許久都沒能回過神來。

這次的考覈難度讓很多人頓時就清醒了,出了府就朝着自家縣衙趕去,就是想要看看是否有縣吏的空缺名額。

他們已經不想着要繼續參考了,這個難度超出了他們的極限,他們自認就是繼續苦讀下去,也未必能通過這樣的考覈。

畢竟這次出卷者皆是郡守之類的人物,兩千石親自出題來問策治理,又有郡丞之類的出數學題,和訴訟刑法的難題,這想要通過確實費點勁。

曹髦並沒有規定參考士人的年齡,名義上,任何歲數都是可以參與的。

到了這一輪,通過者普遍都是三十歲起步的人了,甚至還有個別年紀非常大的。

年輕的士人當然也有,但是不多。

畢竟這些東西不是讀了書就可以的,還得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分析。

經典的考覈題不會讓你寫出下半句,而是直接給你幾個治政難題,讓你用經典上的辦法去解決。

農學題也不再是考簡單的農時了,直接變成了振興一郡農桑的應用題。

在這一輪考覈結束後,落敗的考生們開始在縣衙擔任縣吏,按着制度,擔任縣吏後,他們往後還有資格繼續參考。

不過,要等廟堂再次開考才行。

而他們也敏銳的意識到,想要通過這樣的考覈,光是待在家裡讀書還不行,還得有點治政的才能。

而且,若是在縣吏的位置上做的出色了,或許都不用等到下次開考,就能直接升級。

通過這一次的開考,廟堂成功的補足了巨大的官吏空缺難題。

雖然不是完全得到了解決,很多位置依舊是有空缺的,但是不會出現官衙裡空空如也的情況了。

地方各地換上了新人,過去那些靠着賄賂和奉承手段來混上去的人被替換,這讓情況變得確實有些不一樣了。

原先的大魏,雖然開國還不到四十年,卻已經有了種垂垂老矣的感覺。

廟堂臃腫無能,地方烏煙瘴氣。

就猶如一個走到了末路的帝國一般。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能理解,畢竟曹魏雖然是打出來的,可畢竟是建立在後漢的基礎上,後漢的很多問題,在大魏沒有得到太好的解決,儘管君王們做出了嘗試。

這導致大魏從一開始就有些腐朽之氣,完全沒有一個新生帝國該有的朝氣。

曹髦這麼大力的整頓了一番,倒是讓帝國煥然一新。

這些新上來的人,曹髦也不敢說他們的私德操守就一定有多好,但是好歹他們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上來的,哪怕是敷衍百姓,也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辦法,不會跟原先的那些官吏一樣直接亂棒打出。

何況,這些人都有繼續往上走的想法,過去的小吏,他們沒有出頭的機會,他們擔任小吏大概也是爲了在地方上辦事方便,謀取利益,故而對百姓們下手是非常狠的。

如今大概會收斂很多。

而通過郡考的那些人,此刻也分成了兩批,一批人是決定安心在郡裡做事了,還有一批人則是想要繼續一步,看看能不能一路走到皇帝的面前。

太極殿內,司隸校尉王經肅穆的坐在一旁,給曹髦講述着司隸地區的情況。

王經其實就相當於司隸州的刺史。

他還是個很出色的刺史,他本就是農民出身,對底層的情況極爲了解,並且他性格正直,也不願意跟那些人同流合污。

“河陰縣令已經被拿下審問,他監考不利,竟沒有搜查參與考覈的士人,實在是令人憤恨!”

“大族出身?”

曹髦平靜的問道。

王經點着頭,“大族出身,原先擔任高陸縣令,有功升河陰令,本來還準備提拔,沒想到,竟是這般貨色!”

“此人喚作楊駿,弘農楊氏”

曹髦頓時瞭然,原來是這個人啊,那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對大族網開一面,這是此人最拿手的事情啊。

楊駿是司馬安世的老丈人,只是,安世的那個妻子,如今還沒有出生,楊駿尚且很年輕,還在擔任縣令呢。

曹髦的臉上完全沒有半點的遲疑,“就算是弘農楊氏,犯下如此大錯,也不能赦免,就按着律法去操辦吧。”

王經低着頭,“唯。”

“司隸向來是各地的準則,請王公定要嚴厲的對待這些奸賊們,好讓各地效仿!”

在交代了幾句後,曹髦將王經送出了東堂門口。

“茂先!”

“茂先!!”

曹髦連着喊了幾句,張華沒有進來,進來的是郭責。

“陛下,張君昨日就去了劉路的府邸,不在宮中。”

曹髦笑了起來,“竟是忘了這件事。”

“可要臣前往劉府去將張君叫來?”

“不必如此,且讓他忙着,郭君,你現在就去將鍾公請過來,是大鐘公。”

曹髦特意提醒了一下,其實作爲皇帝,曹髦完全可以對任何人直呼其名,羣臣看到他的時候,也是要稱呼自己的姓名,但是曹髦對比較看重的大臣還是很尊崇的,很少直呼其姓名。

郭責領命,匆匆離開了此處。

曹髦摸了摸下巴,這張華不在,還真的是有些不習慣啊,本來還想跟他商談一下太學的事情

郭責辦事也很是及時的,曹髦都沒有等候多久,他就將鍾毓給帶到了這裡,只是,還多帶了一個人。

鍾毓跟司馬炎是同時出現在這裡的。

曹髦讓他們兩人坐在自己的面前,讓郭責在門前服侍。

“鍾公啊,朕聽聞,太學生此番沒有幾個能通過郡考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次郡考,算是真正的展示了大魏人才的強度。

事實證明,大魏的士人們更擅長吹噓和點評,做實事完全不行。

先前呼聲最高的就是太學生們,很多人都覺得郡考和州考等都會被太學生們給包下來,畢竟他們可是大魏精挑細選出來的最優秀人才。

結果,誰能想到,這些人裡甚至有沒能通過縣考的,至於通過郡考的就真的只有幾個人。

這比例未免有些太誇張。

大魏未來治理天下的棟樑,就是這樣的嗎??

司馬炎此刻急忙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爲這主要還是因爲考覈本身的問題。”

“哦?考覈有問題?”

“你覺得是哪裡有問題呢?”

司馬炎回答道:“問題是考覈太難了。”

“我的不少好友都參與了考覈,出來後與我說,難度太大,故而沒能通過考覈。”

曹髦聽完,頓時有些驚訝。

不對吧,你的好友們能通過縣考??

司馬炎又補充道:“我還聽他們說,這考覈非常的荒誕,所考覈的內容,不務正業,絕非經典。”

“他們說題目跟經典沒什麼關係,反而都是詢問治理地方,計算耕地,每個月種什麼,解決訴訟什麼的,跟正學完全沒有什麼關係”

曹髦直接看向了鍾毓。

鍾毓開口說道:“陛下,這是因爲當今天下浮華盛行,士人們連經典都做不到精通,對於這些治世的學問,沒有絲毫的認知,太學內的老師們所教導的都是些經典的高論,耐心的進行詮釋,但是考覈內容不只是有經典,若是遇到其他類型的科目,考生們就無法考過”

曹髦打斷了他。

“也就是太學的教學有問題,是這個意思吧?”

鍾毓愣了一下,隨即說道:“正是如此。”

曹髦這才說道:“不只是太學,就是地方上,都是什麼樣的書籍最流行呢?最流行的還是太玄,易,詩等書籍,士子們整日就研究這個,研究了大半,隨即就去服散飲酒”

“而認真的來研究律法,農學,治世學問的人,少之又少,這纔會導致郡考變得如此困難。”

鍾毓再次說道:“正是陛下所說的這樣。”

曹髦問道:“那有什麼辦法來改變這些呢?”

鍾毓當即回答道:“可以讓太學內的老師們改變教學的辦法,可以多重用賞賜那些通過考覈的人,沒有通過考覈的不給予官爵如此一來,士人們定然就會開始研究這些治世的學問”

曹髦隨後看向了司馬炎。

司馬炎聽他們的講述,也是聽懂了皇帝想要做什麼,他問道:“陛下,地方上的官學是不是也得跟着改變?開始教導這四門學說?”

“可是您現在下令,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考覈。”

“過去那些寒門和庶民出身的人無法參與考覈,學成之後只能前往地方任學職,現在他們都去參與考覈了,這些官學該怎麼辦呢?”

“提升學吏的待遇和品級就可以了。”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太學,堂堂太學,等州考之後,不知道還能否有人剩下想要通過考覈,每個科目都要得到不錯的評價纔可以若是太學生們全部倒下,那簡直是大魏的奇恥大辱,是天下學子的奇恥大辱!!”

“陛下,臣定然會想辦法來解決的!!”

第167章 感謝大將軍第178章 新黃門第117章 出道吧!安世!第13章 我不逼你第111章 壞了第114章 原來是你!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149章 可爲將軍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12章 心軟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119章 能吃嗎?第209章 不謀而合呀!第021章 三國第一諸葛吹第19章 差點忘了殺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06章 殘障第171章 大將軍已經很收斂了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236章 中軍校場第159章 同謀大事第152章 激將法的集大成者第108章 硬釣?第29章 連璧第120章 成名第一步第179章 偷襲第21章 分崩離析第96章 不毛之地第88章 事已至此第8章 一唱一和第12章 轉變第122章 汝欲何爲?第075章 七賢可助安世第22章 與我無關第192章 司徒不好當第58章 北鍾南陸第178章 罵戰第1章 分其心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13章 辯論之王第98章 河陰之亂第35章 這叫二十歲?第55章 傀儡大將軍第74章 彈劾第91章 不喜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66章 不必擔心第211章 請大將軍讓位第48章 那我呢?第124章 五經考覈法第56章 不事權貴第38章 容易失控第045章 監聽是吧?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10章 絕望第10章 一丘之貉第4章 你瘋了吧?第86章 長兄如父第94章 少學習,多去玩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11章 威名猶在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40章 開戰第095章 賢君能臣第60章 聰明的奸臣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265章 替換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46章 壯舉第78章 此謂羣臣之首也第176章 像我一樣第110章 有辱名聲第163章 無小事第170章 司馬家也配?第157章 王太常第136章 快想想彥士會怎麼做第093章 後路第126章 眼光放長遠第93章 必討之第75章 大好爵位,何人繼之?第145章 唯一死耳第164章 年末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11章 壞了第143章 此復仇也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059章 血痕第168章 孫綝之死第50章 歸義侯第99章 瘋了!第106章 一切都是你的錯!第30章 出謀劃策第33章 欣慰第188章 合肥!合肥!第190章 兩敗俱傷第181章 開始怕了
第167章 感謝大將軍第178章 新黃門第117章 出道吧!安世!第13章 我不逼你第111章 壞了第114章 原來是你!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149章 可爲將軍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112章 心軟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119章 能吃嗎?第209章 不謀而合呀!第021章 三國第一諸葛吹第19章 差點忘了殺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06章 殘障第171章 大將軍已經很收斂了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236章 中軍校場第159章 同謀大事第152章 激將法的集大成者第108章 硬釣?第29章 連璧第120章 成名第一步第179章 偷襲第21章 分崩離析第96章 不毛之地第88章 事已至此第8章 一唱一和第12章 轉變第122章 汝欲何爲?第075章 七賢可助安世第22章 與我無關第192章 司徒不好當第58章 北鍾南陸第178章 罵戰第1章 分其心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113章 辯論之王第98章 河陰之亂第35章 這叫二十歲?第55章 傀儡大將軍第74章 彈劾第91章 不喜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66章 不必擔心第211章 請大將軍讓位第48章 那我呢?第124章 五經考覈法第56章 不事權貴第38章 容易失控第045章 監聽是吧?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196章 權勢之前第10章 絕望第10章 一丘之貉第4章 你瘋了吧?第86章 長兄如父第94章 少學習,多去玩第161章 你怎麼知道的?第11章 威名猶在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40章 開戰第095章 賢君能臣第60章 聰明的奸臣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265章 替換第164章 此子竟可矣第46章 壯舉第78章 此謂羣臣之首也第176章 像我一樣第110章 有辱名聲第163章 無小事第170章 司馬家也配?第157章 王太常第136章 快想想彥士會怎麼做第093章 後路第126章 眼光放長遠第93章 必討之第75章 大好爵位,何人繼之?第145章 唯一死耳第164章 年末第078章 鍾會的文青病第111章 壞了第143章 此復仇也第123章 派了個什麼東西第059章 血痕第168章 孫綝之死第50章 歸義侯第99章 瘋了!第106章 一切都是你的錯!第30章 出謀劃策第33章 欣慰第188章 合肥!合肥!第190章 兩敗俱傷第181章 開始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