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傳媒自從成立以來,可以說諸事不順。
最初的野心勃勃地搞大數據電影戰略,結果錢沒少花,可是卻一地雞毛。
然後是電影全球化戰略,被給予厚望的《無間道》在北美收穫的卻是一場空,讓阿狸傳媒再度折戟沉沙。
本來阿狸傳媒還想着揮舞着鈔票,到處挖人,結果呢?
挖來的人,之前都挺成功的,可是到了阿狸傳媒這邊,卻是一個個都表現的拉稀。
甚至在幾大巨頭有心地推動下,阿狸傳媒可是被不少網友嘲笑是“人傻錢多速來”!
可不是嗎?
阿狸傳媒這一段時間的一系列行爲,真的是印證了這句話。
事實證明,阿狸傳媒除了有錢,其他方面,還真的沒啥優勢。
爲此,阿狸傳媒這邊,上下也是憋着一股氣。
щшш⊙ тTk Λn⊙ co
齊東明這個掌舵人,也是亞歷山大。
不過,還好,至少他們還有盼頭,至少《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這部電影,只要成功了,那麼將會一掃此前的頹勢,特別是如果能夠正面擊敗王逸凡的《泰坦尼克號》,那麼阿狸傳媒的騰飛將無可阻擋。
而且勝算很高,不是嗎?
王逸凡雖然很厲害,雖然名聲在外,雖然是被譽爲常勝將軍,但是他能和好萊塢百億大導演相比嗎?
而且,歐美地區看衰《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的人可不在少數。
畢竟,《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雖然很成功,但是這畢竟是一部邪典電影。
而《泰坦尼克號》卻是一部根據歷史大事件改編的電影,兩者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類型。
而王逸凡又是華人導演,所以,一直以來,歐美地區對王逸凡執導的這部《泰坦尼克號》的看衰的聲音可一直都沒有停下。
沒辦法,歧視這種東西,一直都存在着。
王逸凡再怎麼樣,也是一個華人導演。
而且還不是華裔,他是真正的華國籍的導演。
成名於華國,進軍好萊塢!
不要小看這個順序。
其實真正在北美,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的華人導演,絕大多數,都是有着歐美的教育背景的。
而王逸凡可以說是其中的另類。
他是徹頭徹尾的土生土長的華國人。
而《泰坦尼克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西方的故事,這也是爲什麼,王逸凡執導這部電影之前,特意去拍了一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的原因。
要說投資,他倒是不缺錢,可是有些東西不是說你不缺錢就可以吃獨食的。
《泰坦尼克號》想要真正的在北美乃至於在華國以外的市場獲得成功,就必然要引入投資。
事實上,這個項目,也是王逸凡做的最長時間,最長週期的項目。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阿狸傳媒在國內的種種手段失利,推出的電影,都沒有達到預期之後,便把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了《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上面。
宣傳方面更是不予餘力。
國內方面,你每天打開阿狸系的媒體,幾乎都能看到和《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相關的新聞。
什麼傑克·柯蒂斯遊覽兵馬俑,被華國的千年以前就能造出如此建築感到震驚。
什麼傑克·柯蒂斯,史蒂文·李等人爲了能夠更深刻的瞭解華國的始皇帝,天天追在華國的歷史專家背後......
巴拉巴拉的。
反正各種相關的新聞,一直都沒有停頓過。
其實電影的宣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一部電影,宣傳可以說至關重要。
一部電影的宣傳,特別是大製作的宣傳,通常,是一個非常長的週期。
比如《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可以說是從項目立項開始就啓動了宣傳。
而這樣的宣傳,一直都沒有停頓過。
當然,阿狸傳媒對《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的宣傳,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些過火的。
因爲,大多數時候,一部電影的宣傳,會分爲好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先期宣傳,而先期宣傳預熱,既然是預熱,那麼大多時候,會保持一個度。
讓影迷,大衆們知道有這麼一部電影要開拍。
給予觀衆一個期待,但是這個期待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肯定不是的!
所以,在拍攝期間,因爲電影從籌備到上映是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週期的。
爲此,拍攝期間,穿插着一些相關的宣傳,是必要的,不能讓觀衆遺忘,否則的話,前期的宣傳,就會大打折扣。
但是同樣的,不能過度的宣傳。
因爲過度的宣傳,讓觀衆對這部電影,有了很高的期待,可是電影卻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上映。
這就好比飢餓營銷,一次兩次的飢餓營銷,的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爲搶不到,因爲得不到,所以永遠在騷動。
但是一次,兩次,三次,每一次都這麼搞,那麼就會讓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最後直接放棄掉。
電影同樣的也是如此,你一開始宣傳,讓大家有一個期待感,然後中間只要讓大家知道,這部電影還在拍,可是卻不能像阿狸傳媒這樣,一直高曝光的宣傳。
這一方面會讓喜歡的觀衆影迷,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不斷地被提升。
另外一方面,會讓一些觀衆,產生疲勞感,因爲你宣傳宣傳,宣傳,天天都在宣傳,可是電影呢?
沒有上映,你說個卵啊!
但是阿狸傳媒自己不知道這一點嗎?
肯定不是的。
阿狸傳媒當然知道這一點。
但是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在明知道,這麼做利弊參半的時候,依然選擇了這麼做,是因爲,他們對這部《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有着絕對的信心。
所以,纔會不予餘力地不停頓地做着宣傳。
還有一點,《探險家波克·龍帝之墓》的製作週期,其實遠比其他大製作要短。
王逸凡的《泰坦尼克號》可是整整搞了兩年了!
而另外一邊,阿狸傳媒在歐美地區可是同樣沒有放棄打壓對手。
在電影產業高度發達的今天,抹黑對手是再正常不過的宣傳了。
而關鍵在於,《泰坦尼克號》雖然在北美有松本環球和米納集團做靠山,但是別忘了,北美可不止有這兩家巨頭。
同行是冤家,所以,阿狸傳媒砸錢抹黑《泰坦尼克號》,給這部電影帶節奏,其他幾家巨頭雖然沒有一起出手,但是卻暗地裡給了不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