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漢兒不識漢魏,只知生則齊周

“這就是晉州城啊。”

錢媛探頭出馬車,看着低矮的城牆,發出了感慨。

劉難從另一邊探頭出來,道:“這城牆怎的這般破爛,咱們先前去過的許多小城,都比這座要強。”

“晉州城牆被打碎了幾次,還能有這般模樣,已算不錯了。”祖正照笑着講解起來:“周國、齊國打了好幾場仗,每次都會涉及到這河東之地,如今河東北邊爲北周所得,而河東南面還在齊國手中,這平陽郡更是齊國在此地的立足根基!”

他們所乘的這輛馬車很是寬敞,是改道陸路後好不容易纔僱到的,而後陳錯便以趕路爲理由,令祖正照三人同程,五天下來,三人自在了許多,已沒了開始的緊張和不自在,纔會侃侃而談。

而聽到這裡,陳錯也主動問起河東局面。

“晉州是平陽郡的首府所在,”祖正照的語氣當即恭敬起來,“此郡在曹魏時設立,晉時亦是北方要緊之處,周國、齊國在河東爭奪不休,地盤犬牙交錯,這平陽也就越發關鍵,不僅常有兵禍,還有不少駐紮,汾水兩岸就有不少屯兵。”

陳錯點點頭,他初至此地,還未進城,已然能察覺到肅殺之氣,尤其是那座城池,更是散發着不祥氣息,該是兵爭過多所導致。

一念至此,他笑道:“祖兄真是博聞強記,歷史典故、天下局勢都是信手拈來。”

祖正照趕緊謙虛起來。

倒是錢媛道:“祖叔叔的祖上,乃是北伐英雄祖車騎,可謂家學淵源,更關心天下局勢!可惜,如今北方爲胡人佔據,好多人已然忘卻祖上之名,甚至在這北國朝廷的刻意控制下,連過往朝代都不知道了,更不要說郡縣的歷史沿革!”

祖車騎就是祖逖,在南朝名聲不小,陳錯自然聽過。

正在說着,那馬車忽然停下,車伕的聲音傳了進來:“幾位,前面有兵卒設卡盤查,咱們是直接過去,還是轉道?”

“這裡就有人盤查?”祖正照有些意外,旋即露出愁容,他也不隱瞞,就對陳錯道:“我等不是齊國之人,先前僞造了些許路引、官文,可被那逆子追擊時,都散落在野外了,若是被人問起,怕是隱患。”

說完,他又補充道:“按理說,河東乃是周齊對峙的前線所在,雙方爭奪不休,除了土地,更奪人口,對流民都有安置之法,晉州周邊就有不少安置之處,有些會被送往齊國腹地,以填補幾十年戰亂的空缺,所以輕易不會嚴格排查,因爲很多流民見着這般陣勢,就會生出退卻之心。”

陳錯心裡幾分清楚,該是那位趙郡王世子在推動,但他並不明言,何況自己從太華山下來,更沒什麼路引,也不可能表明南國宗室的身份,就道:“既然如此,就先改道,去汾水河畔,尋一座定心觀。”

定心觀之名,陳錯是從靈崖口中得知,那觀中有一位道人名爲張房,按靈崖的說法,此人消息靈通,她能知曉符篆碎片,都是此人告知,陳錯便想着,能否就北河水君之事,打探一番。

他這邊一發令,車伕當即調轉車頭,居然對那定心觀所在很是清楚。

倒是那祖正照想到了什麼,主動請示道:“這晉州透着古怪,不如讓某家去探查一下消息,也好稟報恩公。”

“也好。”陳錯看了對方一眼,沒有阻止。

.

.

“定心觀的人還挺多。”

馬車前行,繞過一座小丘陵,便能看到汾水了。

這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但沿途還能看到不少人,錢媛問了幾個得知,都是去道觀拜神的。

劉難就道:“這道觀好大的名聲啊!”

車伕聽了,笑道:“定心觀的真人是個有本事的,更是個大善人,不僅時常施粥,還會治病救人,又不收診費,這十里八鄉的都喜歡去那觀中。”

劉難道:“原來如此,難怪剛纔一說定心觀,大叔你就知道地方了。”

“我們鄉里經常有人來此,我也時常接送,不過那道觀在一座小山上,再往裡面,就得諸位自己走上去。”

果然,很快便到了一處狹窄山路——那道觀雖是依山傍水,卻是建在一座小丘背面,因此車馬南行,陳錯見狀,自是要走過去,卻將劉難和錢媛留了下來。

二人不敢多言,只得看着陳錯離去,隨即,錢媛鬆了口氣,但劉難卻有幾分遺憾。

小丘不高,山路也不陡峭,走幾步就能見着上山、下山的人,這些人說說走走,有不少紅塵氣息,令陳錯心有所感,忽然,一陣談話落入耳中,讓他心念猛然一震。

“真人真是活菩薩,沒有因我等是周人,就不給治病。”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是啊,對比之下,那晉州城的兵卒,一聽說咱們是周國逃難來的,立刻就不給好臉,處處刁難,唉。”

“那些周人着實霸道,還自詡高人一等,可我聽真人提過,過去根本不分什麼周人齊人,都是一國之人。”

“你說的大魏國,這纔過去幾年啊,你們這些年紀輕的就不知自己本是魏人了!當初元氏皇帝……”

“老丈,你說的那是元魏,我說的這個啊,好像是叫……叫曹魏!聽說也是個北方大國!”

“不可能,我這麼大年紀了,從來沒聽過!”

“我也聽過,說是不光有魏國,還有個什麼漢國呢,皇帝姓孫,是個女的。”

“漢國?匈奴的那個漢國?”

……

聽到此處,陳錯倒是不再急着趕路了,那心靈殿堂中的人道金書翻轉起來,默默的收攏衆人之念……

.

.

“典雲子師侄,按說你的修爲道行都在老道之上,老道不該多言,可北河水君頗爲神秘,受祭祀三十多年,卻幾乎未曾露過面,可很多事的背後都看得到其人影子,着實深不可測,祂驟然現身,說是設宴邀請,只怕宴無好宴,是鴻門宴!”

道觀後院,老道士張房滿臉憂慮,看着面前的典雲子,語重心長的說着。

典雲子只是笑笑,道:“張公好意,我是知道的,但我此番下山就是爲了出山磨礪,順便凝練白帝劍光訣,離神藏開啓沒有幾年了,按着我的謀劃,該是一入神藏便得長生!那長生水君乃上好的磨刀石,你也莫擔憂,我有底牌,就是局面不利,也不會失陷……”

“便是道基圓滿,與長生之間亦是咫尺天涯!”張房搖了搖頭,他看出這位崑崙驕子不會改變念頭,卻還是勸着,“三年以來,有不少宗門弟子來此,都是靜不下來心,彷彿只爭朝夕,但往往事與願違,想來與那獨佔榜首的……”

“我非不能,而是不想!”

典雲子打斷了張房之言,起身道:“此來,主要是向張公探查北河水君之虛實,既然知道的差不多了,就不打擾張公清修了,正好,晉州城中還有些事,先告辭了。”

他一走,張房搖頭嘆息。

卻有個小道士端着一壺茶水進來,見着空蕩蕩的內室,不由詫異。

“人走了,看看外面可還有客人,去給他們喝吧。”

小道士打量了師父兩眼,就道:“師父何故這般煩惱?可是典雲子又說了什麼失禮之言?”

張房道:“爲師擔心他在河東出了事,到時候崑崙問起,咱們一座小觀,如何能受得住?”

“他爲何這般不知天高地厚,非要招惹那水君?”

“倒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張房搖搖頭,“年青一代中,他是佼佼者,天賦資質道行都遠遠超過旁人,只是性子太過鋒利,功法爲劍,人亦如劍。”

那小道士又道:“他這麼厲害,爲何在星羅榜上還被人壓了一頭?”

“這……”

張房遲疑片刻,才道:“爲師未曾見過太華陳方慶,他這三年可謂銷聲匿跡,連相貌都沒幾人知道,但爲師聽終南山的人說過,陳方慶能佔得頭籌,主要是修了一門功法,能在星羅榜中施展……”

第七十五章 勢焰跋扈逞威風,不期各家接踵來第六百零五章 不善弈而善掀第五十二章 雙龍會第五百六十五章 白刃閒中過,神光靜裡放第六百五十章 蒼生何辜第一百四十一章 陰陽流轉,神如先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火一華精氣神!第五百零四章 涌霄開寶塔,倒影駐仙輿【二合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昔少年,文曲武功掀風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書山書居書中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神明固浩浩,衆口徒嗷嗷!第一百五十六章 離山殺得黑心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卻言人王縱神第三百六十八章 判筆皆可錄,窺虛即本裝【資深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契胡鑄金壓漢運!第二百八十一章 諭出於上,五仙驚聞【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七十八章 坎坷世無情,從此醉夢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流波拂影自牽連第五百九十九章 善惡終有報第五十二章 雙龍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操戈起蕭牆,寒光斷宵小!第二十章 夢中丹入口,回首見異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鍛羣英化入鄉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清爲源,藏於間隙!第一百九十九章 崑崙計,朝蒼穹第六百零八章 牽動之間,層層相連第三百零三章 有窮氏問盟第四百六十章 孤君吞山河,煥若星斗垂第三百七十七章 香火牌匾,八天殘留【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巍巍乎!【二合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衰!【二合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劍斬開霧中花第二百二十一章 參河沉浮,窺權引篆!第六百一十九章 衆裡紅蓮受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佛光顯,血光現,夢中一曲截入竅今日請假第一百五十章 香火三千取其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世外客來,故從拜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跳出命格,虛空夾縫且爲半!【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鹿馬誰人識?只道是真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真火靈光纏紫綬第七十七章 一家哪能容兩仙?第二百八十七章 彼之血,此之脈第二百零五章 大袖攏命,現金榜篆雲第三十二回 一別隔千里,榮枯異炎涼第五百一十二章 仙神雖然有傳說……第四百八十二章 彈指間月落月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卻道夏無人第二十七回 徵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第六百六十四章 衆口似鑠金,積毀欲銷骨第七十七章 一家哪能容兩仙?卷末總結兼請假第一百七十九章 待得月十五,往赴長生約?第三百七十五章 匾中天地,一府鎮萬千第四百五十八章 皓月孤峰逆陰陽第九十八章 書山學海入五銖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脫凡塵便入甕第六百八十二章 六水衍古,攻守之勢異也!第五百四十七章 後天孕體竅有缺,育存苗裔名不全第六百七十九章 冥土循上古,桃源刻符籙!第四十五回 僕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第三百七十章 煉頭箍,亂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分歧第二百四十一章 望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黑霧壓城遮其命!第八十四章 歸來尋昨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散法於世,還力於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鍛羣英化入鄉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念既成,絕於內外第六十五回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第五百三十六章 諸道相爭誰爲首?第六百八十七章 因果!因果!【下】第四百零七章 掌中河山斷長生!【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清靜爲我,五蘊本不沾第六百八十七章 因果!因果!【下】第五百零八章 七星追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歸承果,東去轉因第二百零九章 脫出藩籬,一念克之!【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參河沉浮,窺權引篆!第二十七章 絕地天通,興衰不限於凡!一波三折的卷末總結第一百四十章 五氣融神第八十九章 不期機緣在眼前第二十五章 香火奉我,心中養神第四百六十七章 揮手間摧枯拉朽!【二合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人亦可爲之!第三十六章 歸於一人,得於一人【終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執榜敕封,衆名竟成掌中囚第四十回 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第五百零六章 道標加身,羣仙臨門第三十七章 人心妒如鬼第五百六十五章 白刃閒中過,神光靜裡放第六百七十八章 封妖擒魔,再啓之兆!第七十回 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隕滅不絕神心癲!【二合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落於果!第四百二十六章 宮廷鬼蜮似遺蛻,地上佛國如大荒!【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論興衰,曰下凡【再次二合一】第三百零九章 五銖破虛!第一百四十六章 真火靈光纏紫綬
第七十五章 勢焰跋扈逞威風,不期各家接踵來第六百零五章 不善弈而善掀第五十二章 雙龍會第五百六十五章 白刃閒中過,神光靜裡放第六百五十章 蒼生何辜第一百四十一章 陰陽流轉,神如先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火一華精氣神!第五百零四章 涌霄開寶塔,倒影駐仙輿【二合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昔少年,文曲武功掀風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書山書居書中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神明固浩浩,衆口徒嗷嗷!第一百五十六章 離山殺得黑心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卻言人王縱神第三百六十八章 判筆皆可錄,窺虛即本裝【資深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契胡鑄金壓漢運!第二百八十一章 諭出於上,五仙驚聞【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七十八章 坎坷世無情,從此醉夢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流波拂影自牽連第五百九十九章 善惡終有報第五十二章 雙龍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操戈起蕭牆,寒光斷宵小!第二十章 夢中丹入口,回首見異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鍛羣英化入鄉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清爲源,藏於間隙!第一百九十九章 崑崙計,朝蒼穹第六百零八章 牽動之間,層層相連第三百零三章 有窮氏問盟第四百六十章 孤君吞山河,煥若星斗垂第三百七十七章 香火牌匾,八天殘留【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巍巍乎!【二合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衰!【二合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一劍斬開霧中花第二百二十一章 參河沉浮,窺權引篆!第六百一十九章 衆裡紅蓮受命!第六百四十四章 佛光顯,血光現,夢中一曲截入竅今日請假第一百五十章 香火三千取其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世外客來,故從拜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跳出命格,虛空夾縫且爲半!【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鹿馬誰人識?只道是真傳第一百四十六章 真火靈光纏紫綬第七十七章 一家哪能容兩仙?第二百八十七章 彼之血,此之脈第二百零五章 大袖攏命,現金榜篆雲第三十二回 一別隔千里,榮枯異炎涼第五百一十二章 仙神雖然有傳說……第四百八十二章 彈指間月落月起第三百六十一章 卻道夏無人第二十七回 徵樂昌樂館,開筵列壺觴第六百六十四章 衆口似鑠金,積毀欲銷骨第七十七章 一家哪能容兩仙?卷末總結兼請假第一百七十九章 待得月十五,往赴長生約?第三百七十五章 匾中天地,一府鎮萬千第四百五十八章 皓月孤峰逆陰陽第九十八章 書山學海入五銖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脫凡塵便入甕第六百八十二章 六水衍古,攻守之勢異也!第五百四十七章 後天孕體竅有缺,育存苗裔名不全第六百七十九章 冥土循上古,桃源刻符籙!第四十五回 僕臥香爐頂,餐霞漱瑤泉第三百七十章 煉頭箍,亂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分歧第二百四十一章 望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黑霧壓城遮其命!第八十四章 歸來尋昨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散法於世,還力於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鍛羣英化入鄉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念既成,絕於內外第六十五回 對客小垂手,羅衣舞春風第五百三十六章 諸道相爭誰爲首?第六百八十七章 因果!因果!【下】第四百零七章 掌中河山斷長生!【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清靜爲我,五蘊本不沾第六百八十七章 因果!因果!【下】第五百零八章 七星追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歸承果,東去轉因第二百零九章 脫出藩籬,一念克之!【第一更】第二百二十一章 參河沉浮,窺權引篆!第二十七章 絕地天通,興衰不限於凡!一波三折的卷末總結第一百四十章 五氣融神第八十九章 不期機緣在眼前第二十五章 香火奉我,心中養神第四百六十七章 揮手間摧枯拉朽!【二合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人亦可爲之!第三十六章 歸於一人,得於一人【終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執榜敕封,衆名竟成掌中囚第四十回 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第五百零六章 道標加身,羣仙臨門第三十七章 人心妒如鬼第五百六十五章 白刃閒中過,神光靜裡放第六百七十八章 封妖擒魔,再啓之兆!第七十回 朱門擁虎士,列戟何森森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隕滅不絕神心癲!【二合一】第六百九十九章 落於果!第四百二十六章 宮廷鬼蜮似遺蛻,地上佛國如大荒!【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論興衰,曰下凡【再次二合一】第三百零九章 五銖破虛!第一百四十六章 真火靈光纏紫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