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普及免費義務教育

春節剛過,遠東公司又做出一件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原各地普及義務教育。

雖然以目前遠東公司的能力,在中原北方進行普及義務教育,其實並不具備那麼強的師資力量。但並不能因爲目前不具備這些條件就不去做,至少也要進行一些初期的準備工作。

文化課的內容包括語文、數學、地理、歷史和自然,教材非常簡單,反正只要是個有點文化基礎的人,只要有統一的教材和教案,就能勝任教師工作,畢竟只是初期的啓蒙教育。

語文主要是學習簡體生字、成語故事、膾炙人口的詩歌,以及簡單的課文。還要教會孩子們簡單的讀寫能力,做到認識並書寫生字,並作簡單的組詞、造句。

數學則是加減法和簡單的乘除法,以及背誦九九乘法口訣,最終目的只要讓孩子們識數就行。

歷史、地理和自然就更簡單了,只要讓孩子們初步認識這個世界,瞭解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並明白一些簡單的自然知識就行,主要目的是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公司入主中原之前,就對大批基層管理幹部進行過這方面的培訓,並由公司民委會宣教部和軍委會政治部,聯合制定了統一的教材。各個基層中隊的文化教員,都由指導員或是文化相對高一點的中隊長、小隊長輪流擔任。

公司也沒想通過普及義務教育,就能培養出多少知識分子,主要是對中原各地的適齡兒童進行初步的啓蒙教育。

各地基層單位擔任臨時文化教員的管理幹部,也會觀察這些孩子,如果從中發現一些好苗子,會送到大隊部組成小班,由專門的基層文化教員,親自負責教授公司小學文化課程。

公司這次普及免費義務教育,主要針對的就是各地底層的普通貧苦百姓家裡的孩子,不但不收任何學雜費,就連孩子們書本紙筆等學習用品都由公司免費供給,而且還爲孩子們免費提供一頓午飯。

這個消息一經公佈,就在中原北方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無數窮苦的百姓興奮的奔走相告,歡呼雀躍,激動的不能自已。

雖然中原北方百姓,家家戶戶都非常貧困,還都是幾輩子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可是不代表他們不重視教育,只是家裡連肚子都填不飽,哪有銀子供孩子讀書。

自從中原王朝實行科舉以來,讀書就是所有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可就算這個機會再珍貴,依然和底層的貧苦百姓無緣。

想要供養一名讀書人,那可不是底層窮苦百姓能夠做到的,從上學堂啓蒙開始,就得向先生繳納束脩,還有平日裡學習用的筆墨紙硯,那一項都是不小的開銷。

十年寒窗不是說着玩的,從童生到秀才,再從秀才到舉人,最後是進京趕考,金榜題名成爲進士,其中所耗費的銀子,加在一起海了去了。

而且大多數讀書人即使熬過了十年寒窗,很多讀書人窮極一生也只是個童生或是秀才,至於舉人老爺和進士,那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艱難。

就算一個小康之家,想要供養一名讀書人都得勒緊肚子咬牙堅持,何況那些窮得叮噹響的底層農民了。所以在這個時代,在底層的貧苦百姓眼裡,讀書改變命運,那就是一個永遠也完不成的野望。

可任誰也沒想到,新朝初入中原,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中原各地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對所有底層的貧苦百姓眼裡,那絕對是一件大破天的事情。

而且新朝連孩子們的筆墨紙硯都不用大夥自己置辦,中午還能免費爲孩子們提供一頓午飯。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但讓所有的底層貧苦百姓減少了負擔,還能節省下不少的糧食。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爲這件事情感到高興,中原各地的士紳官僚階層都爲此憂心忡忡。他們做爲這個時代的社會精英,深知知識的可貴,更知道如果知識得到普及,他們的未來的地位,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儒家,因爲他有愚民的思想,所以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最願意接受的思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語出《論語》泰伯。意思是“民衆可以使他們遵照上面的命令去做,不可使他們知道爲什麼要這麼做”。

千百年來中原歷代王朝都始終遵循儒教思想,積極推行愚民政策。士大夫集團也因此成爲了社會上的精英集團,瘋狂的壓榨剝削底層的百姓。

當然,儒家做爲一種先進的學說,本身並不愚民,只是它的思想具有時代的侷限性。自從獨尊儒術後,儒的本意越來越脫離孔孟中的真意。

再加上經歷了兩千年的封建****洗禮,儒家思想中被歷代統治階級歪曲解釋並加以利用,已經具有深深的銘刻上了統治階層的價值觀烙印。

華夏民族的“士大夫”兼具“學者”與“官僚”的雙重身份。起於先秦,興於漢代,定型於宋代,與中國封建社會有着很深的關係。

與西方貴族不同,中國的“士大夫”不是靠先天血統入仕,而是憑知識、道德和才能。他們的起點往往是普通的平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讀書和道德修養,最終靠知識改變命運,進入“士大夫”羣體。

士大夫精神的本意,是一種堅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的人生狀態。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北宋大儒張載的這四句話,最能表達出儒者的襟懷,也最能開顯儒者的器識與宏願,因而也可說是人類教育最高的嚮往。

但是士大夫所學的知識與自然社會科學無緣,知識面極爲狹窄,所受的全部教育和所學的全部知識僅限於儒家學派呆板僵硬的教條,教材不是“四書”就是“五經”,課程則主要教授如何作八股文和如何應付科舉考試。

儒家主張“仁人政治”,就是由有德行的仁人當統治者,國家需要最有德行的人統治。而不是用法律、制度、民主監督制約,以權代法、以言代法、因人施法長盛不衰,法律卻被束之高閣。“仁人政治”爲後世人治猖獗、法治淡薄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封建道德本身就是維護少數封建統治者的利益,極力弘揚等級觀念,維護等級秩序,提倡“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如今遠東在中原普及免費義務教育,對所有的士紳集團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如果知識變得廉價易得,那哪還有他們的好日子。

因爲科舉制度和儒書是所有士大夫的命根子,沒有這兩樣東西,他們就失去了活命發跡的本錢,不但不能升官發財,連勉強活下去都很困難。

(。)

第781章 日本(二十五)第1158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1312章 農林部的規劃(二)第521章 開發遼東(六)第227章 想要回到老家看一眼第405章 爺跟你練練第1605章 南方山區的新兵第916章 春季會議(二)第656章 這個地方怎麼樣第130章 漁港第1487章 破城第1420章 歐洲第1582章 春節(九)第1090章 範先生第558章 不要放跑一個第1592章 五大湖地區第1452章 發飆第1628章 貴陽(三)第1337章 視察(二)第212章 願爲遠東萬世之忠狗第653章 行動開始第436章 聖船入港第48章 接應第434章 艦隊出發前的最後準備第712章 崇禎大旱(十三)第303章 這哪是打仗啊第573章 準備反擊第464章 土着暴動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1302章 地租第704章 崇禎大旱(五)第779章 日本(二十三)第1539章 那是老子的種第276章 打沉一艘是一艘第1014章 物流(二)第1450章 奧斯曼軍隊第1533章 倫敦(一)第1234章 發現敵情第1029章 和碩部和葉爾羌第1113章 哈薩克汗國的應對第1475章 甘願切腹謝罪第113章 應急預案第669章 大明各地的流民軍第627章 李老根的新生活(二)第592章 雪中送炭總好過錦上添花第482章 奇襲英格蘭第1364章 你的良心被狗吃了第840章 開幕第408章 換下一話題第1244章 臨清州第1221章 中原戰役(四)第33章 警覺第159章 這仗沒法打了第1277章 從龍之臣第537章 秦二狗的軍旅生活第986章 兄弟,放手幹吧第295章 只有上帝才知道第864章 大戰前夕(二)第841章 橫掃漠南第1463章 追殺第914章 1640年的春天第547章 磨刀霍霍第766章 日本(十)第1441章 上帝與你們同在第37章 夜襲(二)第204章 還是司令能扯淡第1384章 嚴打(八)第1431章 勞工需求第179章 我們要糧食第127章 軍工廠第507章 主力艦隊到了第833章 劉主席第1215章 即將崩塌的王朝(三)第135章 驗收第1258章 明天都去報名第1635章 任憑將軍處置第1318章 慰問品第1576章 春節(三)第731章 島津家的決斷第696章 大夥都是好樣的第1656章 離開的人第1316章 基層衛生建設第1650章 解放江南的提議一千六百零七章 西南大亂第151章 尾舵第1623章 老子跟新朝混了第1635章 任憑將軍處置第165章 艦隊返航第1581章 春節(八)第910章 巡視草原第1584章 春節(十一)第18章 軍購工作組第1287章 未來的規劃第537章 秦二狗的軍旅生活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1478章 烏爾班大炮第699章 瘋狂的李三娃第52章 嚴打第419章 遠東那幫人心野着呢第368章 空艇部隊
第781章 日本(二十五)第1158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1312章 農林部的規劃(二)第521章 開發遼東(六)第227章 想要回到老家看一眼第405章 爺跟你練練第1605章 南方山區的新兵第916章 春季會議(二)第656章 這個地方怎麼樣第130章 漁港第1487章 破城第1420章 歐洲第1582章 春節(九)第1090章 範先生第558章 不要放跑一個第1592章 五大湖地區第1452章 發飆第1628章 貴陽(三)第1337章 視察(二)第212章 願爲遠東萬世之忠狗第653章 行動開始第436章 聖船入港第48章 接應第434章 艦隊出發前的最後準備第712章 崇禎大旱(十三)第303章 這哪是打仗啊第573章 準備反擊第464章 土着暴動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1302章 地租第704章 崇禎大旱(五)第779章 日本(二十三)第1539章 那是老子的種第276章 打沉一艘是一艘第1014章 物流(二)第1450章 奧斯曼軍隊第1533章 倫敦(一)第1234章 發現敵情第1029章 和碩部和葉爾羌第1113章 哈薩克汗國的應對第1475章 甘願切腹謝罪第113章 應急預案第669章 大明各地的流民軍第627章 李老根的新生活(二)第592章 雪中送炭總好過錦上添花第482章 奇襲英格蘭第1364章 你的良心被狗吃了第840章 開幕第408章 換下一話題第1244章 臨清州第1221章 中原戰役(四)第33章 警覺第159章 這仗沒法打了第1277章 從龍之臣第537章 秦二狗的軍旅生活第986章 兄弟,放手幹吧第295章 只有上帝才知道第864章 大戰前夕(二)第841章 橫掃漠南第1463章 追殺第914章 1640年的春天第547章 磨刀霍霍第766章 日本(十)第1441章 上帝與你們同在第37章 夜襲(二)第204章 還是司令能扯淡第1384章 嚴打(八)第1431章 勞工需求第179章 我們要糧食第127章 軍工廠第507章 主力艦隊到了第833章 劉主席第1215章 即將崩塌的王朝(三)第135章 驗收第1258章 明天都去報名第1635章 任憑將軍處置第1318章 慰問品第1576章 春節(三)第731章 島津家的決斷第696章 大夥都是好樣的第1656章 離開的人第1316章 基層衛生建設第1650章 解放江南的提議一千六百零七章 西南大亂第151章 尾舵第1623章 老子跟新朝混了第1635章 任憑將軍處置第165章 艦隊返航第1581章 春節(八)第910章 巡視草原第1584章 春節(十一)第18章 軍購工作組第1287章 未來的規劃第537章 秦二狗的軍旅生活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1478章 烏爾班大炮第699章 瘋狂的李三娃第52章 嚴打第419章 遠東那幫人心野着呢第368章 空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