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河套(一)

大家聽了李明的話,全都站了起來,走到那幅地圖的前面,想看看李明說的是什麼地方。高建國皺着眉頭道:“李明,這裡不是河套嗎……”

高建國說到這裡,突然愣住了,因爲他已經猜出李明的心思了。明年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就要西進漠南蒙古,土默特部的歸化城和河套的鄂爾多斯部,是遠東重點打擊的目標。如果遠東在河套平原建立一個根據地,然後南下去山陝地區收攏流民,那絕對是事半功倍。

不光如此,河套地區的位置非常重要,遠東若是在那裡站住腳,那對將來的意義可就大了。

王和也笑着道:“李明,你這個想法不錯,河套還真是個好地方啊。”

李明指着地圖上的河套地區,興奮的說道:“河套三面有黃河環繞,水草豐美,冬季氣候較溫暖,夏季涼爽,極宜於畜牧業。這裡歷代均以水草豐美著稱,民間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等說法。河套地區土壤肥沃,灌溉系統發達。河套地區的畜牧業和水產業也很發達。河套還蘊藏着煤、鐵、銅、金、石墨、石棉、鹽、鹼、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

現代社會的河套地區被稱爲“塞外米糧川”。有可耕地960多萬畝,已開墾近50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被譽爲“塞上穀倉”、“塞上江南”。爲內蒙古、寧夏地區的主要農業區。”

熟知明清史的李玉坤,也點了點頭道:“河套地區原本爲大明所控制,朱元璋曾在那裡設立了大寧衛-開平衛-東勝衛防衛線。永樂造反借用了原屬寧王的蒙古護衛,後來爲了酬謝他們,同時也因爲撤銷各王爺的軍隊。大寧衛遷到河北保定,將原來的大寧衛的地盤作爲酬謝給了朵顏三衛蒙古人。

大寧和東勝都沒有了以後,開平獨木難支。終在宣德五年內遷。從此,明朝基本疆域徹底退到長城一線。因此。有人認爲放棄東勝衛是永樂的一大失策,不過,雖然永樂收縮了防線,但是同時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屬於不同時期戰略思想的不同展現。但是,同時也說明朝的軍事戰略已經從“全面進攻”改爲“重點防守”。

公元1461年,韃靼部的孛來多次侵擾明朝西北地區,入寇永昌和甘州。後被涼州都督毛忠打得大敗,孛來遣使嚮明朝求和,懇求入貢。明英宗朱祁鎮批准了他的請求。但是孛來入貢有一個要求,就是由陝西蘭縣入關納貢。原先蒙古部落進入內地納貢,都是從山西大同進京城,大同是明邊防重鎮,守衛森嚴,而蘭縣是進入河套草原的必經之路。

韃靼部的孛來使團經蘭縣入貢,然後返回河套平原就不走了,並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盤踞在這裡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中原地區每到秋收的時候,韃靼部就成羣結隊出去搶。

蒙古軍事力量自佔領河套地區後,從此河套就成了蒙古騷擾明朝內地的一個主要基地。而“套寇”也就成了明朝中期的主要邊患。蒙古諸部年年深入明朝邊地,殺燒搶掠,但當時的明朝政府無力收復河套,邊患一直影響到明武宗期間。明穆宗時期的“俺答封貢”以後,明朝才和蒙古的關係緩和。

河套地區是中原朝代必爭之地,沒有了河套北方遊牧騎兵就可長驅直入。河套地區在永樂年間就已經事實上主動被明朝放棄了。因此大同宣化一線長城變成爲前線,這纔有土木堡之敗。”

喬海鵬想了下道:“消滅了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和歸化城的土默特部,我們還可以通過黃河水路,向河套地區運送各種物資。現代社會那裡盛產煤炭,我們可以派過去一批內河蒸汽甲板駁船。作爲那裡的水上交通工具,那裡豐富的煤炭資源。也可以作爲公司各種蒸汽設備的動力燃料。”

郭鬆搖了搖頭,苦笑道:“河套的地理位置極爲重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南望關中、中原,居高臨下。對中原王朝來說,控制河套,則可以以陰山爲屏障,抵禦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保證關中、中原地區的安全。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說,佔據了河套,則可以作爲根據地,南下關中,逐鹿中原,勢如破竹。

我真搞不懂,大明當年怎麼就放棄了了呢。如果在那裡移民戍邊,大肆屯田,絕對可以將漠南蒙古擋在陰山以北。還有便利的黃河水路,無論是調兵還是運送物資,都會非常便捷。大明對北方蒙古勢必會利於不敗之地。”

李玉坤也感慨道:“其實以永樂當年的佈局來看,依託北京這樣堅固的城池,並且集中了全國的精銳兵力,離長城只有幾十里路,進可攻,退可守,實在沒有失敗的道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有不懂軍事的人胡亂指揮,不帶乾糧就敢出遠門去打仗,土木堡一戰,大明全部精銳一朝喪盡。

其實後來大明也曾有人提出收服河套地區的建議,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朝廷中展開“復套”爭論,經過長期爭論,主張“復套”的代表人物曾銑被逮捕,夏言則被免職後殺掉,“復套”之議就這樣結束。河套地區也成爲鄂爾多斯部穩定的駐牧地。”

王和看到大家都很興奮,就笑着說道:“那我們就在發動北上計劃第二階段戰役之前,制定一個完善的行動計劃。雖然這個思路不錯,但我得提醒大家,那裡距離我們公司太遠了,就算有黃河水道,可公司依然無法對河套地區進行全方位的支援。

所以河套根據地的建設之初,工作將會面臨很多困難,而且那裡的環境會非常惡劣。大家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那裡建設根據地,可能比我們剛來海參威的創業階段還要艱苦,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第824章 宣傳第510章 迴歸第1046章 西南野戰軍第1526章 留着他們第686章 去大明做山寨王第1397章 哥們替你報仇第506章 外事特勤局第11章 軍隊裝備第1509章 威尼斯共和國第1462章 突破奧德河防線第3章 交易第868章 遠東虎賁第890章 寧夏戰役(三)第896章 寧夏戰役(九)第1340章 農機分隊的表現第382章 等雨的韃子第663章 根據地籌備小組第225章 大飛艇計劃第832章 新一年的移民接收第520章 開發遼東(六)第310章 說什麼也要拉兄弟一把第1161章 盧象升第1009章 遠東農業發展的探討(一)第1166章 黃龍第324章 范文程來了第223章 我們的機帆船第68章 民事委員會第101章 猛烈轟炸第578章 浩大的計劃第1345章 西澳大利亞四百六十一章 流民出海第1639章 第二階段戰役第220章 東方鎮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335章 山東行動計劃第1057章 哥薩克探險隊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會處理掉第500章 南下第1027章 宣傳第1200章 這個家總得有個規矩第1151章 我們都明白第1592章 五大湖地區第1065章 北進第1654章 這片我最熟了第251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1265章 人治與法治第992章 搭槍卡第360章 平遼計劃第1316章 基層衛生建設第321章 雄赳赳氣昂昂,殺過圖們江第142章 勞工冬訓(下)第695章 你們說怎麼辦第827章 刻不容緩第1509章 威尼斯共和國第1310章 1644年的冬天第1071章 俄國的反應第81章 收編第274章 速度一定要快、要猛第856章 寧夏鎮(二)第446章 消費的世紀第241章 機不可失第1318章 慰問品第1537章 倫敦(完)第1115章 橫掃俄國第844章 北上和西進第1408章 基輔會戰第329章 胡雪明的春天第1135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610章 南洋與錫蘭第870章 爲什麼就不是我呢第1314章 新朝的官老爺第1532章 兵臨城下第371章 拉開序幕第1426章 征服南非第643章 1637四年的春節(八)第894章 寧夏戰役(七)第166章 北進計劃第28章 初臨第916章 春季會議(二)第770章 日本(十三)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781章 日本(二十五)第1048章 大遷徙第1295章 秀才遇到兵第811章 李明的成長第454章 來自海上的襲擊第60章 基地建設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1530章 這是哪門子道理第255章 兵分兩路第864章 大戰前夕(二)第166章 北進計劃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1260章 勞服支隊第87章 風帆船第336章 登萊第1205章 調皮第147章 挑釁第1181章 最後的準備第309章 夜襲鐵山
第824章 宣傳第510章 迴歸第1046章 西南野戰軍第1526章 留着他們第686章 去大明做山寨王第1397章 哥們替你報仇第506章 外事特勤局第11章 軍隊裝備第1509章 威尼斯共和國第1462章 突破奧德河防線第3章 交易第868章 遠東虎賁第890章 寧夏戰役(三)第896章 寧夏戰役(九)第1340章 農機分隊的表現第382章 等雨的韃子第663章 根據地籌備小組第225章 大飛艇計劃第832章 新一年的移民接收第520章 開發遼東(六)第310章 說什麼也要拉兄弟一把第1161章 盧象升第1009章 遠東農業發展的探討(一)第1166章 黃龍第324章 范文程來了第223章 我們的機帆船第68章 民事委員會第101章 猛烈轟炸第578章 浩大的計劃第1345章 西澳大利亞四百六十一章 流民出海第1639章 第二階段戰役第220章 東方鎮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335章 山東行動計劃第1057章 哥薩克探險隊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會處理掉第500章 南下第1027章 宣傳第1200章 這個家總得有個規矩第1151章 我們都明白第1592章 五大湖地區第1065章 北進第1654章 這片我最熟了第251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1265章 人治與法治第992章 搭槍卡第360章 平遼計劃第1316章 基層衛生建設第321章 雄赳赳氣昂昂,殺過圖們江第142章 勞工冬訓(下)第695章 你們說怎麼辦第827章 刻不容緩第1509章 威尼斯共和國第1310章 1644年的冬天第1071章 俄國的反應第81章 收編第274章 速度一定要快、要猛第856章 寧夏鎮(二)第446章 消費的世紀第241章 機不可失第1318章 慰問品第1537章 倫敦(完)第1115章 橫掃俄國第844章 北上和西進第1408章 基輔會戰第329章 胡雪明的春天第1135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第610章 南洋與錫蘭第870章 爲什麼就不是我呢第1314章 新朝的官老爺第1532章 兵臨城下第371章 拉開序幕第1426章 征服南非第643章 1637四年的春節(八)第894章 寧夏戰役(七)第166章 北進計劃第28章 初臨第916章 春季會議(二)第770章 日本(十三)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781章 日本(二十五)第1048章 大遷徙第1295章 秀才遇到兵第811章 李明的成長第454章 來自海上的襲擊第60章 基地建設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1530章 這是哪門子道理第255章 兵分兩路第864章 大戰前夕(二)第166章 北進計劃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1260章 勞服支隊第87章 風帆船第336章 登萊第1205章 調皮第147章 挑釁第1181章 最後的準備第309章 夜襲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