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讓人不敢看第二眼的程度,天底下除了唐黎大約只有惡鬼王了。江沐雪笑笑,很快沉浸在和姐妹們的嬉笑中。進了屋,她四下看了一圈卻沒見安寧的影子,不由問董氏,“怎麼不見大姐?”
今天是她和劉照回門的日子,作爲國公府大小姐是必須在場的。
董氏面色不改,微微嘆口氣,“前幾天夜裡着涼高燒不退,現在還在牀上躺着呢。”
“呀,這麼嚴重。”江沐雪起身,要去看望安寧,被董氏攔下,“她方纔吃了藥躺下,怕是這會子不能見人,你的心意母親自會爲你傳達。”
江沐雪只好坐下,並再三表達關切之情。
半晌的時候,劉照從岳父安皓那裡回到內院,聽說江沐雪正在沁芳園和周姨娘說話,便轉身朝沁芳園走去。
到的時候,周姨娘正拉着江沐雪的手說些私密的話,劉照走到周姨娘跟前,很恭敬的行了個禮,周姨娘那叫一個受寵若驚。按理,江沐雪都不該來拜見她,可江沐雪不僅來了,劉照也跟了過來,周姨娘激動的熱淚盈眶。
感動的同時,也爲江沐雪高興,劉照能過來拜望她,說明在他心中,女兒的地位很重要,想到這點,她對董氏充滿感恩之情。
當初,董氏爲江沐雪定下這親事,她還很忐忑,畢竟不知劉照爲人。後來,聽說劉照要過了年娶江沐雪過門兒,可把董氏恨個死。幸虧當時董氏把劉照的立下的契約書拿出來,她才收一收慌亂的心。
如今看來,董氏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若是男人真心疼愛,你就是十歲嫁給他,他也不會做出傷害你的事兒。
若是那男人沒心沒肺,你就是正值青春年華入了門,該怎麼受苦還是怎麼受苦。
世家大族日子艱難,若是那個男人再不好,那這女人的命,只能說苦到家了。
等到吃飯時間,董氏特命周姨娘陪江沐雪和劉照一起入席,在所有人看來,給了周姨娘天大的臉面。
“夫人,大小姐過來了!”
桂芝匆匆走來,對忙碌的董氏稟道,董氏登時眉頭緊皺,不顧外人在場便呵斥,“她剛吃了藥發了汗,這會子亂跑什麼!今天她三妹妹回門,她該在場的,可是,身體不好就該歇着,三丫頭又不是個不懂事的,還能生她的氣不成?”
江沐雪連忙起身附和,“當然不會,剛纔我和母親還講呢,等大姐醒了,定要過去瞧瞧的。”
董氏連連擺手,命安寧回去。
然而桂芝還沒出門呢,安寧病怏怏的進來了,先是給董氏、劉氏見禮,又受了衆姐妹的禮。
擡頭一瞧周姨娘竟然坐在江沐雪身邊,立刻變了臉色。
“這地方,這位置,也是周姨娘能待的?”
周姨娘被奚落的面紅耳赤,低頭不語,心裡卻痛苦懊惱到極點,她真不該過來的,就算董氏請她,也該拒絕的,瞧見沒,這纔多大會兒,就連累了女兒。
董氏冷笑,“周姨娘是我請來的,怎麼,這府裡什麼時候輪到大小姐當家做主了?”
“安康不敢。只是覺得就算請周姨娘,也該另外置辦個小桌,奴才就是奴才,怎麼能和主子同桌而食?”
她說的很有道理,周姨娘坐在江沐雪身邊的確不符合規矩,可是她錯就錯在當衆不給董氏臉面,讓自己親孃下不來臺。
董氏從前覺得她瘋癲,沒想到竟瘋癲到這個地步,當着外人的面兒當衆打她臉,頓時氣的喘粗氣,正要命人將她架出去,劉照上前一步,笑道:“安大小姐這話似乎有些不妥。”
“周姨娘出身是不高,可服侍岳父多年,又爲岳父養育一女,憑此功在這安國公府就能算半個主子,這是其一。”
“其二,今天是我家夫人回門的日子,周姨娘作爲我夫人生母,理應在此享受團聚之樂,如此,既全了周姨娘疼愛女兒的心,又圓了我夫人的一片孝心,此乃一舉兩得圓滿之事,有何不妥?”
劉照三言兩語把不合理的事情變得再合理不過,董氏、劉氏聽了這話,心中對劉照大爲讚歎。
這個女婿,不簡單。
而周姨娘,眼淚流的更厲害了,當然,這其中大多是感動。
江沐雪扯了扯她的衣袖,周姨娘立刻意識到事態,連忙擦乾眼淚,腰桿兒挺的筆直坐下。
女婿說的對,她該用自己的行動贊成。
安寧這個時候過來就是攪局的,反正她和董氏早就明裡暗裡決裂,除了名頭,再無半分母女情分。二來,她想看看安康那個賤人那麼着急出閣,究竟嫁了個什麼樣的人。
可劉照一開口,她驚呆了。
天底下竟有如此俊美如謫仙般的男人!
比那江夏郡王陶桑還勝幾分!
尤其是那雙如深潭一般深不見底的眼睛,瞧一眼就能讓人深深陷進去。
安康!你的命怎麼就這樣好呢??
前兩世你搶走了我心心念唸的江夏郡王,這一世,你成了庶女,被闔府上下的人待見,還嫁了這樣一個出衆的男人!
安寧只覺命運不公,深深的不公,甚至,由於次數多了,她發覺老天故意和她作對。
安寧那傻愣的動作,以及陷進去的眼神讓董氏大怒,讓劉氏以及其他女孩兒鄙視不已。
尤其是那些女孩子們,劉照長的再美,如今已經成爲安寧的夫婿,她安康就不該心生妄念,否則就是不潔。
安寧似乎沒有意識到這點,她陷入劉照的美貌中不能自拔。
劉照好心提醒,“既然大姐來了,那就一起入席吧。”
董氏回神,冷哼,“坐下好好吃飯,吃完趕緊回房歇息。”
安寧沒打算在這兒吃飯的,可聽了劉照的話卻鬼使神差的坐了下來。
一頓飯,衆人吃的那叫一個滋味兒。整個過程安寧頻頻看向劉照,劉照吃菜她看,喝湯她看,給江沐雪夾菜她看的更勤。
那副花癡的模樣可讓江沐雪大開眼界,一時感嘆,當初來那般高估安寧,她真是瞎了眼。
安康第二世的失敗,完全在於安寧出其不意以及董氏的善念、疏忽,否則,根本不可能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