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緊逼

楊國忠在朝中的一系列舉動,遠在劍南的王源其實都一清二楚。秦國夫人寫了好幾封信給王源,將楊國忠的所爲告知王源,希望王源能勸解楊國忠收斂一些。王源也確實給楊國忠寫了信,勸解他不要如此激烈,也不要太過強勢,應該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另外應該多想想辦法做些功績出來,這樣纔可服衆,而不是靠權勢威逼大臣們依附自己。

然而此時的楊國忠豈能聽進入這樣的話來,當即給王源回信斥責他不但不給予自己支持,反而在後面說這樣的話。信中不但沒有悔改之意,反而要求王源在清算李林甫的事情上上奏附議,要王源揭發李林甫在梨花詩會之後如何指使王鉷對王源進行追殺迫害的往事,藉以證明李林甫妒賢嫉能兇殘霸道的事實。

王源豈會去趟這樣的渾水,回信婉言拒絕,表示軍務繁忙無暇去管這樣的事情。之後楊國忠再回一封信給王源,這回楊國忠大發雷霆,在信中歷數自己對王源的眷顧,怪王源不知好歹,言辭之間恨不得指着鼻子罵王源忘恩負義。話語之中威脅王源說,他可以提攜王源,也可以毀了王源,希望王源認清形勢,不要以爲曾經有功於自己便自以爲是。

王源接到信之後喟然長嘆。王源知道,楊國忠已經走上了不歸路,這時候沒有任何人能夠勸得動他。王源也不想將楊國忠得罪的太狠,倒不是爲了要逢迎他,而是劍南軍和隴右軍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源,而楊國忠正是這些資源的供給者。王源

王源寫了封信給秦國夫人,將楊國忠的信附在其中。這麼做的目的是告訴秦國夫人,自己已經無力勸說楊國忠收斂,而非自己不盡力。另外也告訴秦國夫人,楊國忠對自己已經非常不滿了,暗示秦國夫人給予中間做些調和。起碼不能讓楊國忠一怒之下真的取消了對於劍南軍和隴右軍的大量物資的供給,那可是王源最不想看到的一幕。雖然這麼做有些委曲求全,但王源願意去委曲求全,因爲他知道,現在就是同時間賽跑,每多一天,多一分資源,將來便可多一分保障。爲了自己爲了家人爲了身邊的所有人,王源寧願去忍氣吞聲。

清算李林甫的事情告一段落,楊國忠達到了目的,朝野上下也對他敬畏膽寒。然而楊國忠並不滿足,他知道自己還未能掌控全部的局面,別人不談,光是那個安祿山便讓他恨得牙癢癢。

這個安祿山在自己清算李林甫的過程中雖然一言不發,既沒有上表阻止,也沒有表示贊成。但楊國忠知道,一旦有機會,安祿山必會對自己進行反撲。而且此人一直受玄宗寵信,玄宗可以聽自己的任何話,但唯獨自己一提到安祿山,玄宗便皺眉呵斥自己,說自己不能容人,這叫楊國忠實在是生氣。

上一次在削減安祿山的軍費物資供給的事情上,其實自己也不能算是成功了的。雖然削減了一部分,但玄宗出面護着安祿山,還是沒能達到完全削減軍費的目的。這讓楊國忠意識到,要想陛下對自己言聽計從,必須要除了安祿山,否則如果哪一天陛下信了安祿山的話對自

己不滿,那麼自己說擁有的一切便將煙消雲散。

鑑於此,七月裡,楊國忠開始計劃扳倒安祿山的計謀。朝廷中消停了不到半個月,七月初十日,楊國忠指使言官拿出了一份指控,這份指控指責的是死去的李林甫和安祿山之間的一些交往的故事。歷數安祿山和李林甫之間的一些交往密事,錢財往來,以及書信的往來。雖然沒有具體什麼骯髒的交易,但這份指控的用意在於表達已經被定性有謀逆之嫌的李林甫和手握重兵的安祿山之間有着骯髒的勾當,暗示玄宗,如果李林甫是意圖謀逆之人,那麼安祿山便是他的幫兇。

玄宗對此將信將疑,但不久後,楊國忠提供了確切的證據。查實李林甫的義子之中有一位名叫阿布思的東.突厥叛將。而此人在投降大唐後一度被李林甫調入京城入禁軍任職。在李林甫死後,此人逃出京城重新叛唐歸於突厥。證據顯示,李林甫和這位阿布思之間多有密商,有在長安興兵謀反之嫌疑。而這位阿布思和李林甫之所以能攀上交情,正是因爲安祿山的從中介紹,所以以此推斷,安祿山也必然知道這兩人的圖謀。

這個證據一提供,玄宗終於覺得此事甚是重大,因爲若安祿山當真是李林甫意圖謀逆的幫兇,那問題可就嚴重了。但好在玄宗畢竟沒有老糊塗,他對此事持慎重態度,並未百分之百的相信。他嚴厲的命令楊國忠不許將此事擴散出去,他要親自求證。

玄宗求證的方法很簡單,他要召安祿山進京。如果安祿山確有圖謀,那麼李林甫意圖謀逆的企圖曝光之後,安祿山應該不敢回長安。若他抗旨不回長安,則說明他心中有鬼,若他敢回長安,則說明他和此事無關。玄宗以這種極爲簡單的方式來判斷安祿山是否忠心於大唐,不得不說這種辦法雖然簡單,但卻往往最爲有效。起碼玄宗是這麼認爲的。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安祿山的膽量。已經秣兵厲馬準備動手的安祿山爲了爭取最後的時間準備,居然做出了大膽的決定奔赴長安。其實安祿山接到玄宗召他上京的旨意心中便如明鏡一般,他知道定是楊國忠開始對自己動手了。但安祿山確實沒有準備好,他正在同契丹人,羅族人、室韋人乃至東.突厥的部分部落密密的會商,和他們談妥協議之後才能起兵。安祿山看似粗豪,其實心細如髮,他知道憑自己手中的二十餘萬兵馬恐不足以成事,所以他不惜以事成之後的土地財物的分割爲條件,籠絡這些北方對大唐虎視眈眈的胡人部落,藉助他們的力量讓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而現在事情尚未談妥,陛下召自己進京,安祿山雖然心中膽寒,但還是勇敢的踏上了去長安的道路。這一次,安祿山給玄宗和貴妃帶了很多的禮物,因爲他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孝敬玄宗和貴妃了,之後他便要同他們爲敵了。除非自己這一次死在長安,否則自己便不可能再回長安了。當然只有一個例外,那便是自己佔領長安的那一天,自己將帥數十萬鐵騎馳入長安。

八月中,安祿山抵達長安城。對於安祿山的到來

,楊國忠很是驚訝,因爲玄宗召安祿山進京的事情楊國忠一無所知。當得知安祿山進京之後,楊國忠立刻意識到,這是玄宗在測試安祿山是否忠誠。實際上是對自己提出的安祿山意圖謀反的一種迴應。而安祿山居然敢來到京城,那麼陛下一定釋懷了。因爲同樣的辦法自己以前便用了一次,那一次安祿山也是昂然來到京城,最後給自己帶來的是玄宗的一頓訓斥和臭罵。

但楊國忠豈肯放過這個機會,明知道玄宗對安祿山已經釋疑的情形下,當晚楊國忠還是進宮見了玄宗。在玄宗的寢宮中,楊國忠覲見了玄宗。當時玄宗的面前正擺着酒菜,似乎在自斟自飲。但楊國忠沒有注意到案上其實有兩幅酒盅和碗筷,直接便對玄宗提出要將安祿山留在京城或者就地格殺免除後患。痛陳安祿山圖謀不軌,此次來京正是斬殺他的絕佳機會,不能放虎歸山云云。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安祿山此時便躲在帷幕之後。在此之前他正和玄宗把酒言歡,將玄宗逗得哈哈大笑。當楊國忠覲見時,玄宗不想讓兩人當着自己的面吵架,所以讓安祿山在幕後暫避。卻沒想到,楊國忠的一番背後算計之言盡入安祿山耳中。

玄宗也尷尬的很,但也只能強裝鎮定。帶楊國忠離去之後,安祿山從帷幕之後走出來時已經將身上的官袍官帽盡數取下,光着上滿是肥肉和傷疤的上身跪在地上。

玄宗驚問其故,安祿山聲淚俱下的請求玄宗爲了朝廷的穩定殺了自己,以免將相不合,朝廷動盪。藉着又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敘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胡人得到了陛下的賞識,爲陛下戍守邊鎮十幾年,自己如何的爲報陛下之恩不怕死不怕苦,明明有機會入京爲官,但自己卻甘願受邊鎮風霜之苦,便是爲了報銷陛下之恩。又說自己辛苦殺敵,滿身刀劍之傷都沒掉過一滴淚,但現在背地裡被人猜忌,卻讓他生不如死云云。最後請求玄宗給自己個痛快,免得被人潑髒水,弄得身敗名裂云云。

不得不說,安祿山除了是個野心家之外,還是個好演員。他完全洞悉了玄宗的心理,知道用這種方式最能打動玄宗。果然,玄宗被他說得動容,親自扶起他,給他穿上衣服。安慰他說他絕不信外邊的謠言,知道安祿山是忠心耿耿之人。同時也替楊國忠說話,說楊國忠是聽信了別人的話而說出這些話來,自己會徹查此事,將造謠者繩之以法。

最後,安祿山不但靠淚水和演技博得了玄宗的同情,出宮之時身上還多了玄宗賞賜的貼身紫玉佩。同時還得到了玄宗許諾要大力擴充東北邊軍。因爲安祿山告訴了玄宗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便是在來年準備領軍北伐,徹底剿滅東.突厥和契丹人,將大唐的疆域往北推進千里。

安祿山心裡明白,長安之地不可久留,這一趟已經是鬼門關走了一遭,於是借用邊鎮兵事緊急,再加上不想面對相國時尷尬爭吵爲理由,請求離開京城。玄宗答應了他。

次日,楊國忠方知安祿山已走的消息,目瞪口呆了良久,跺腳大罵不已。

(本章完)

第三九零章 重逢第八八三章 變局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六十五章 草芥第六七零章 生意第三四五章 夜戰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三六七章 激將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一千零五章 執拗第五八九章 轟炸第一零七七章 煎熬第一一零一章 潛入第三一四章 會合第九十六章 家園第三一三章 失蹤第七六九章 攻蜀第五六一章 沙暴第一五六章 寶藏第六八七章 針鋒第一章 永安第二七六章 萬全第八一一章 袒露第九五一章 備戰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三六零章 長路第一零八三章 和談第二十三章 訪客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一一三四章 傾覆第八二六章 瞎眼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三十章 前途第一三三章 困居第一九三章 人性第四三二章 人禍第三零九章 破局第四八九章 任性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五三三章 癥結第一七一章 對策第六一七章 亂戰第二五七章 定計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七八八章 深山第十九章 蛇蠍第二二八章 夜襲第七八二章 對策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三一零章 破局(續)第八七零章 取捨第九二零章 破局(續四)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一七八章 報應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四十四章 反制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二九八章 人證第二三零章 共識第七十章 捨得第九一二章 羣攻第七二九章 重逢第三百章 召見第一零五三章 急切第一零九五章 救星第六三零章 窮途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三六六章 猶疑第一二七章 玲瓏第九三九章 疑惑第六七三章 上殿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八六七章 伏擊(續)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三九五章 孤城第三三三章 雞鳴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六百四十五章 會師第八七一章 夜遁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四七四章 惡魔第二六三章 一炬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一零三七章 兩難第一一三章 狡辯第三八九章 故事第四八五章 失算第四七六章 同心第一零二六章 泡影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九五零章 城防第九九一章 長夜(七)第七章 新年第九三二章 奪城(三)第二六九章 劇本第八八四章 回川
第三九零章 重逢第八八三章 變局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六十五章 草芥第六七零章 生意第三四五章 夜戰第三一七章 分析第三六七章 激將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一千零五章 執拗第五八九章 轟炸第一零七七章 煎熬第一一零一章 潛入第三一四章 會合第九十六章 家園第三一三章 失蹤第七六九章 攻蜀第五六一章 沙暴第一五六章 寶藏第六八七章 針鋒第一章 永安第二七六章 萬全第八一一章 袒露第九五一章 備戰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三六零章 長路第一零八三章 和談第二十三章 訪客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一一三四章 傾覆第八二六章 瞎眼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三十章 前途第一三三章 困居第一九三章 人性第四三二章 人禍第三零九章 破局第四八九章 任性第六十一章 抽薪第五三三章 癥結第一七一章 對策第六一七章 亂戰第二五七章 定計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七八八章 深山第十九章 蛇蠍第二二八章 夜襲第七八二章 對策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第三一零章 破局(續)第八七零章 取捨第九二零章 破局(續四)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一七八章 報應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四十四章 反制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二九八章 人證第二三零章 共識第七十章 捨得第九一二章 羣攻第七二九章 重逢第三百章 召見第一零五三章 急切第一零九五章 救星第六三零章 窮途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三六六章 猶疑第一二七章 玲瓏第九三九章 疑惑第六七三章 上殿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八六七章 伏擊(續)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三九五章 孤城第三三三章 雞鳴第三九二章 豪宅第六百四十五章 會師第八七一章 夜遁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四七四章 惡魔第二六三章 一炬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一零三七章 兩難第一一三章 狡辯第三八九章 故事第四八五章 失算第四七六章 同心第一零二六章 泡影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九五零章 城防第九九一章 長夜(七)第七章 新年第九三二章 奪城(三)第二六九章 劇本第八八四章 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