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

禮部試雖然早幾天就結束了,但韓岡估計還在貢院裡面的李承之、蒲宗孟沒有心情去感受春天的氣息。

也不算是估計了,幾千份考卷能讓考官們忙到連分心的時間都不會有。

再有三日就是發榜的日子。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別說排定名次,就是閱卷的工作也還沒有結束。

韓岡也曾經與做過考官的張璪等幾位聊過做禮部試考官的舊事,一打開話題,張璪就大倒苦水。

胥吏剛剛捧走一摞子考卷,面前就又放上一摞子考卷,旁邊還有名小吏捧着一摞子考卷,一天下來,都不見有個停歇。這差事苦啊,吃飯的時候都得看卷子,一輩子做官,不管在哪一任上,一年的辛苦都比不上貢院裡的那些天。

若是在過去,唐朝的時候,還可以弄個座師門生的關係,傳一傳衣鉢,不說日後在朝堂上一呼百應,自家兒孫的未來多少也能有個照應。但太祖皇帝弄出個殿試後,現在都是天子門生了。光靠事後的那點賞賜,這小一個月的膘丟得都不值。不過說這話的就不是張璪這樣正經的知貢舉,只是因爲上一科的名次高,而被調去做過詳斷官,想着巴結韓岡,才說這些看似掏心窩子的話。

一般禮部試,除了知貢舉由朝廷指定,底下的考官中,有很多都是從上一科排名前列的進士中挑選。韓岡本是進士第九,也有資格擔任,不過熙寧九年的時候,他的地位做同知貢舉都夠資格了,當然不可能去做什麼初考官、覆考官、詳斷官去。

對於今科禮部試的結果,韓岡沒什麼興趣,只有殿試的考題,纔是他關心的重點。

從街上回到家中,韓岡接待了幾個官員,就是自己的私事時間,一直到了晚上,才命人送了順豐行新到的大掌事出去。

有關朝堂上對和買棉布的決定,包括具體的內情,韓岡將會通過順豐行詳細地告知鄉里。

拿出部分佈匹交給朝廷,並不是韓岡的獨斷。但凡有點見識,都知道朝廷肯定要抽棉布的稅,而且還會加上和買。

想想朝廷連麻布、葛布這種便宜貨都不會放過,廣東、廣西那樣的蠻荒之地也要收稅,又怎麼會放過隴右路上的棉布?

舊熙河路這幾年的寬鬆,是仗着是新復之土的緣故,連續多年需要繳納的丁稅都被天子詔免。而隴右一帶,原本就因爲要維持戰線的緣故,百姓爲戰爭出人出力,在稅收上,比中原等太平地域多少都有些優待。但隨着西夏的滅亡,西域的收復,壓在關西軍民頭上的沉重負擔也煙消雲散,朝廷也不會幹看着稅收的大量流失。

韓岡在廣西的時候,當地上繳的人丁稅,很大一部分就是折換成葛布。而在各處絲綢產地,大部分稅金也都會折換成絹綢。舊熙河路、乃至隴右路上日後的稅金想必也會改成棉布。不過朝廷所不盡瞭解的、同時也是棉行內部想要保密的,就是隴右路上棉布的生產,並不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生產,而是大規模的機械織造。如果朝廷讓當地的居民繳納棉布作爲稅金,他們只能從市面上去購買,然後再交納出去。

朝廷的動向十分值得警惕,如果,尤其是擔任三司使的呂嘉問,一旦參選樞密副使徹底失敗,他會不會設法去從另一個角度下手跟韓岡過不去,誰也不敢保證。

如果呂嘉問上書要徵收熙河路的棉布,理由正大光明,在道理上誰也不能說不是。

韓岡若是反對,他的立場就會變得十分被動,沒人會相信他不是在保護自己的利益。韓岡先一步下手,也就暫時避免了來自外部的攻擊。

只要對軍中的供應僅止於外套,加上又是侷限於禁軍,一人一匹布就足夠。僅僅是爲西北十幾萬禁軍,只需拿出十幾萬匹棉布,對棉行來說不痛不癢。

www◆ Tтkǎ n◆ C ○

而韓岡擁有了主動權之後,便可以阻攔朝廷再向西北伸手,同時還不用擔心惹來議論。要想得到,就必須先付出,此乃世間常理,一點本錢都不投入,卻想要佔到最大的一塊,這樣的人最終都會自食其果。

正因爲明白這一點,韓岡方纔向順豐行新任大掌事交代事情時,也對他強調了提供朝廷和買的棉布質量問題。

“質量必須要好。花樣、染色之類,不用去管,原色就行。但厚度和重量必須是最好的。”韓岡當時如此說。

大掌事曾經在棉行做過,對細節很注意,便小心問韓岡到底要多重多厚。

“能拿去做船帆。”韓岡如是說。

大掌事不明所以,但韓岡的話,對順豐行的成員來說,就是聖旨一般,點頭記下。

軍中士卒拿到布匹之後,要是顏色有差,自會去染坊處理,關鍵還是要結實。所謂船帆,只是打個比喻,如今的船帆都是硬帆,不是用布料製作的軟帆,以此作比,只求一個結實耐用。

依照官定尺寸,一匹織物,幅寬二尺五分,長四十二尺。如果是作爲稅品,還有重量上的要求,官定的一匹絲絹,至少要達到十一兩,麻布、葛布也都有規定的重量,棉布自也不會例外,如果從隴右這邊定下了標準,其他地方也就必須依從。

不過韓岡並不是爲了給競爭對手添堵才這麼吩咐,他是依靠軍功纔出了頭,事關軍心士氣,韓岡寧可吃點虧,也會將提供給軍中的布料給做得完美了。絕不可能像江南和買來的絹綢,重量不達標,就撲上藥粉來增重。

單純的棉花,價格並不高。棉布的價值,主要還是人工和製造。而半機械化的生產,能將棉布的成本壓得很低。同樣的布匹,如果是就近運輸的話,更能夠將成本中最大的一塊給擠壓出去。

至於產量上的問題,短時間內還要依靠蕃人才行。

隴右路上還有不少荒地,想要開發出來,路中的漢人數量遠遠不夠,數量更多的蕃人才是主力。

蕃人其實種不好棉花,但勝在人多,而且好使喚。那些族長只要請來幾名熟悉種棉的漢人老農,讓他們去教族中子民怎麼種植,這兩年也漸漸有了些成果。

棉花的採摘需要大量的人工,蕃部的人口優勢,也是保證棉布原料供應的關鍵。木徵,現在叫趙思忠了,每到棉花收穫的時候,韓家在河州的棉田都要靠他手底下的兒郎來幫忙。在鞏州、熙州一線上的兩大蕃部之首,包順、包約,勞務輸出,也是他們日常的一大進項。

不過自家族中子弟,不方便壓榨過度。這兩年,舊熙河路上各家蕃部都有往南方高原動用兵力,但凡沒有降順的蕃部,都成了他們掠奪和併吞的對象。

去年熙州知州履新,對趙思忠等人向南併吞同族的行爲十分警惕,認爲他們必定是心懷鬼胎。

但當他先與已經胖得快上不了馬的趙思忠打過照面,再去蕃學,看過在裡面學習儒家經典的蕃人子弟,什麼警惕心也就一笑了之了。那些蕃人家的兒孫,連裝束都學着東京裡面的流行,身上掛件的價格,比他一年的俸祿都多。

事後,他還私下裡對幕僚說:“這身家,都是團練使家的子弟,京裡太后家的小字輩,穿戴還不如他們。”

太后的有好幾個堂兄弟封了某州團練使,因爲是國戚,所以能夠一步登天成爲正任官。儘管不任實職,從俸祿到待遇,都不會比有軍職在身的團練使稍差。但他們家裡的子侄,絕對沒有一個在日常穿戴上,能夠跟趙思忠等人的兒孫相提並論。

這番話當然話裡有刺,不過幾天之後,在夜裡送到衙門上的幾隻箱籠,便讓他就此閉上了嘴。其本意也是如此,否則這番話也不會傳出來。

相對於從外地調來的官員,當地的漢人對蕃人的警惕性其實更高。與吐蕃人的戰爭,也不過纔過去十年,彼此之間,手上都沾着對方族人的鮮血。縱然一起喝酒,一起賭賽,一起罵娘,暗地裡還是免不了將家裡的刀磨快。不過熙河路上的大戶們,對勞動力的需求,讓他們忘記了一切危險。

而且西軍的實力,蕃人哪個不清楚?如今駐紮在熙河路上的三十多個指揮,有一多半參加過滅夏之戰,個頂個的精銳。

即便蕃人能夠僥倖贏了一回,驚動了西面的王舜臣,帶着從熙河路帶走的那幫精銳趕回來,那日子還能過嗎?

自從王舜臣打下了甘涼道和西域,從涼州到長安,關西這一片地,哪個提起王鈐轄——現在已經是王都護了——不是豎大拇指的?蕃人更是聞而生畏。

更別說王舜臣背後,韓岡、種諤、王厚、趙隆、李信,這些都是跟他沾親帶故的,除了種諤之外,其他幾位都是從熙河路發家,一聽老家有事,文的武的全上來,誰吃得住。

如今安安心心賺錢享受人生,晚上是大宅美妾,白天是賭球賭馬,又豈是過去山窩子裡稱大王時能比得上的?何苦自尋死路。

縱然是蕃人,在生活質量上也不糊塗。

結合了熙河路上這些年來的變化,進士科殿試的考題,其實也就出來了。

爲避免宰輔舞弊,殿試的考題,是太后在考前臨時確定一個方向,再由宰輔們進呈。

但太后會怎麼定,韓岡多多少少還是能猜到一點的。

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
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六)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一)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一)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