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

大遼的冬天是殘酷的,同時也是荒涼的。

在耶律乙辛手上的千里鏡鏡頭中,只有大塊大塊的白色,以及零零星星的灰黑,看不到半點活動的生靈。

但不論如何殘酷,如何荒涼,這都是他的領地。

天地寥廓無極,大遼的國土也一眼望不到邊際。

兒郎們在此遊獵,附庸們則紛紛彎着腰走進屬於他耶律乙辛的御帳。

辛勞一生,農夫運氣好能攢下百十畝地,牧民最多有個幾百頭羊,做工匠的得到一間工坊,做官人做貴人,大概也就能得到一個頭下軍州,以及皇帝面前的一點情分。

如自己一般,以一生時間,得到一個幅員萬里的國家,還有什麼樣的人生更有成就感?

耶律乙辛想不出來,也不覺得會有。

即使這片土地遠不及南方的鄰居富庶。

耶律乙辛很清楚,如果是在南方,他這輩子都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就像南朝的那位年輕的宰相,縱然有天縱之資,又深得軍民之心,可他這輩子都別想弒君篡位,等小皇帝親政之後,想有個好下場都難。

可惜了那樣的才幹。當年耶律乙辛還聽說,南面的那位宰相還打算生聚十年,等自己死後,遼國內亂,然後趁機北上。現在看看,期以十年的究竟是哪一邊?

耶律乙辛這兩年對南方的擔憂越來越少,宋國主弱臣強,這內亂的局面本就是明擺着,耶律乙辛當年就經歷過這樣的局面,雙方必須有一個倒下,纔會有一個安定的結局。

若是日後南朝的那位宰相輸了,是不是在這邊給他留一片地?送他十個八個頭下軍州都是值得的——只要他不嫌這邊太荒涼。

耶律乙辛知道對方會怎麼想,對久居東京的南朝人來說,即使是最繁華的析津府都是荒涼的,更不用說鴨子河畔或是臨潢府旁的山林和草原。

沒有親眼看過,只是聽人描述,耶律乙辛實在很難想象,連同宮城和皇城在內,有着五重城牆,最外圍的一重城牆甚至有上百里長的巨城,究竟是什麼一副模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宋國的東京城,絕不是大遼國中的任何一座城市可以媲美的。

根本就不用指望南朝人會像自己一樣,欣賞這獨屬於自己的一望無際和渺無人煙。

不過太荒涼也非是好事,至少對圍獵不是個好消息。

“這裡還能捕到獵物嗎?”

耶律乙辛放下手中的千里鏡,側過身,問着身後的完顏部之主。

“迴避下的話,自入秋後,小人就把這一片山林給封起來了,不讓人進去狩獵採藥。養了半年,要獐子有獐子,要野豬有野豬。就是虎熊,也是有的。”

完顏劾裡鉢畢恭畢敬地回答着。

完顏部之主,在白山黑水之間,人人皆敬稱太師而不名的完顏劾裡鉢,站在大遼皇帝的面前,眉目間所流露出來的謙卑和恭順,是他的部衆在背後完全想象不到的。

但即使他們看見了,也不會覺得哪裡有問題。

大遼的皇帝,受到怎樣的尊重都不爲過。尤其是耶律乙辛這樣對女直人頗多照顧和信任的皇帝,在女直各部中,更是受到普遍的崇敬。

耶律乙辛對完顏劾裡鉢道:“春夏秋冬四時捺鉢,也就你們這邊最讓人省心。換做其他幾處,總是鬧得讓人待不住。”

“陛下,是不是捺鉢的地方不太好?小人聽人說過,靠海太近,被風吹得多了,容易骨頭疼。”

完顏劾裡鉢話說得魯直,卻透着濃濃的關心。

“平州是個好地方,冬天歇着其實不差,就是南北兩邊吵得慌。”

“上次阿骨打回來也說鬧得厲害,他從早上一直守到夜裡,也不知道怎麼有那麼多話說的。他自己都累得不行,就擔心陛下會不會累到。”

契丹乃以遊牧爲生,立國之後,亦未改遊牧之法,遼國國主每年皆按季巡遊四方,四時行在之所號爲捺鉢。

在過去,四時捺鉢的位置,大體固定,延續了百多年。但耶律乙辛自登基之後,很快便改動了捺鉢的位置,以適應國內的變化。

夏捺鉢,在鴛鴦濼,維持對宋人的壓力;秋捺鉢在臨潢府外;冬捺鉢,放在了靠海的平州,儘可能的靠近他的財稅中樞。

只有春捺鉢的位置保持不變,爲了更好的控制住女直,在鴨子河畔舉行的頭魚宴,耶律乙辛怎麼也不可能放棄。

其中夏冬兩季的捺鉢,是遼國南北兩部,也就是契丹官和漢官兩個不同官僚體系的重臣,聚在一起共同議定國家大政的日子。

每到這時候,耶律乙辛都要爲調解兩邊的口角官司頭疼很久,實在是吵得慌。到那個時候,他就開始慶幸,幸好宋人將歲幣給停了,不然惦記着這些好處,吵得時候會更久。

等到轉到了鴨子河這邊,情況就好了許多,女直人吵雖吵,但不鬧騰,說話也讓人省心省力。

像完顏劾裡鉢這樣粗莽之輩,連阿諛奉承的話都說不好,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不知要省了多少心神。

“累是累,可也不能讓別人累去。”耶律乙辛捏着千里鏡,笑着說。

劾裡鉢一陣點頭,“是,是,陛下說得當然對。”

“好了,先回去吧。”耶律乙辛轉身往回走。

下了這片山坡,再遠一點就是捺鉢所在。那裡一改北方遠處山林的荒涼,顯得喧鬧無比。中央處的金色的御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反射着絢爛的光芒。

出來走了一走,耶律乙辛的心情很好,很大方的對完顏劾裡鉢道,“這圍獵的準備,劾裡鉢你辦得好。想要什麼賞賜,只管直說。”

“別的不敢向陛下討要,原本冬天族中糧食有些不足,殺了些老馬也撐過來了,現在過了頭魚宴,可以捕魚了,多撒幾次網,也就能填飽肚子了,倒是沒什麼可擔心的。就是盼着陛下多派幾個醫官來,自從開始種痘之後,族中的小崽子越來越多,阿骨打說是排老二,其實把死了的算上,得排第五了,現在能有這麼多小崽子,都是陛下的恩德。只是這麼一來,小人部衆老弱太多,得病的不少,就盼着有醫官能給診治一下。”

完顏部需要更多的醫生,也需要更多的藥材。但有着一整座長白山的特產,需要什麼樣的藥材,完顏部都能用自家的特產交換過來。唯一急缺的,就是醫生了。

耶律乙辛皺着眉頭,回想着之前的記憶,“朕好像聽誰說了,你前兩個月,把族中的大巫殺了五六個。是不是因爲這個原因才缺醫官的?”

完顏劾裡鉢立刻氣哼哼地說道,“那些個薩滿,平時就會跳跳唱唱,擺弄點樹皮草根,也不見救了幾個人。說什麼種痘的醫官犯了忌,要齋戒敬神半個月。小人嫌他冒犯了陛下派來的醫官,就砍了。沒有陛下每年派來的醫官,族裡不知要死多少小崽子。”

即使是漢人,也有所謂的祝由科,以巫術來醫人。大遼國中的其他部族,更是不缺能溝通鬼神的巫人。這些巫人,在過去,都兼職着醫療上的工作。直到宋國的先進醫學傳來,種痘法和衛生制度的效果在遼國國中得到有效驗證,才讓巫術退出了醫學界。

不過如女直這般偏遠的部族,巫師還是佔據着醫師的職位,同時對族中事務還有着巨大的發言權。只是劾裡鉢的弟弟和兒子與大遼宮廷聯繫緊密,對裝神弄鬼的把戲不再畏懼和相信,纔會這般乾脆地砍了五六個大巫的腦袋。

“也虧你能下得了手。好歹還有些用處。”

即使仿效宋人設立醫學、醫院和欽天監,耶律乙辛也沒說把巫人都給砍了。只要不造謠惑衆,留着他們也能起到一點拾遺補闕的作用。大凡巫人,多半有一兩個秘方,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能用得到。

完顏劾裡鉢回答得極爲乾脆,“冒犯了陛下的人,就該死。”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了。”耶律乙辛笑得很是開心,“要多少醫官?”

完顏劾裡鉢猶豫了一下後說道,“……以小人的心意,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願意來北地的醫官當真不多,小人也不敢勉強,能有六七人就心滿意足了。”

“六七個?抵那些大巫的數?”耶律乙辛又一次笑了,笑得開懷,“朕給你十人,還有一些南朝來的藥材。”

“多謝陛下,多謝陛下。”

完顏劾裡鉢大喜過望,立刻拜倒謝恩。

“當然,規矩你知道的。”耶律乙辛提醒道。

“族中的屍體都要提供給醫官們解剖後再下葬。小人明白,陛下放心。”

“你記得就好。”耶律乙辛點頭,只有這樣,才能讓國中醫官們的醫術趕上南方的同行。至少是在外科上。

漢人重屍骸,契丹人、女直人也同樣看重,但在屍骸和活人之間做選擇,被漢人視爲蠻夷的契丹、女直,都沒有那麼多的忌諱。

在山坡下上馬,一路回到御帳。

完顏劾裡鉢再拜而退,等在帳前的張孝傑緊皺着眉頭,盯着完顏部之長退了出去。

不待帳簾垂落,張孝傑便立刻回頭上前,“陛下。”

耶律乙辛將笑容收斂,從閒散悠然的老者,變成了手握萬里疆土的君王,“怎麼,又要跟我說完顏部的勢力太大了?”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六)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議(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上)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