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

李信默然,最後也化爲長聲一嘆,這時候,也不能指望交趾人會手下留情。

李常傑攻打的欽州、廉州,就算是主動開城,也都被他縱兵大掠,在城中的殺戮與屠城也差不離了。而邕州城的抵抗的時間如此之長,給交趾軍造成的傷亡又極爲慘重,開城後必定會有報復性的屠殺。就算李常傑也擋不住下面士卒要屠城的壓力。而且,以李常傑在欽州、廉州的劣跡來看,他只會主動推動,而絕不會阻止。

“對了。捉到的那三個奸細,明天都送去賓州斬了,也算是給賓州百姓看一個證據。至於阮平忠,”韓岡想起了從長山驛中被營救出來的一干女子在他面前的哭訴,有什麼樣的部下,就有什麼樣的主帥,黃金滿在崑崙關可沒有長山驛的交趾人做得那麼絕,“也帶去賓州一起剮了。”

“可這是交趾的一個將軍!”李信提醒着韓岡,俘虜和斬首的價值可不一樣,“還是章經略的意思。”

“我會寫信給章子厚的。”韓岡不能容忍外賊侵害中國,可這些蠻夷只要願意低頭求饒,朝廷多半就會給放過去,以示中國的泱泱大度,“朝廷對這些外人太過寬大。黃金滿與何繕他們將功抵罪倒也罷了,可有些人只要肯磕頭,就有官俸拿,我可不想與他們同朝爲官。”

韓岡心意已定,李信也就不多勸了。只要是明正典刑,加上一干苦主的供詞,也不算是過錯。

商量過這些事,李信要值夜,而韓岡就回房中準備休息去了。本以爲這一個晚上不會有什麼事,可到了下半夜,快天亮的時候,之前派出去的遊騎斥候回來了兩人。

韓岡得到李信的通報,匆匆穿了衣服起身。

走到正堂,李信正寒着臉。韓岡心中就咯噔一下,知道事情不好了。

見到韓岡這位主帥走出來,兩名斥候連忙又跪了下來行禮。

“都這時候還行什麼禮。”韓岡心急地催促着,“快說,到底出了何事?”

“稟運使,邕州起火了。快走到歸仁鋪的時候就看見邕州方向盡是火光,天都照亮了半天,三十里外就能見到。殿侍看着情況不對,就派小人兩人回來稟報,他則繼續向前去查探明白,說是到了明天就回來稟報。”

韓岡心一點點地沉下去,又是一陣無以名狀的頹然。能燒紅半邊天,火勢絕不會小,邕州肯定是失守了。儘管他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可他從京中一路趕過來,幾千裡地都沒有歇過一次腳,就是爲了救援邕州。眼看着離邕州只有六十里,自己又多方設計去營救,儘管已經登城,但只要城中再擋上兩三天的時間,交趾人應該就會退了……

功虧一簣啊……韓岡心中一陣發悶,難受得想吐血。

“縱火焚城?”韓岡、李信聞聲回頭,就見到蘇子元扶着門框,臉色一絲血色都沒有。

李信連忙道:“軍判,這事還沒確定。”

蘇子元搖着頭走過來,剛走兩步,兩條腿就撐不住身子,晃了一晃,就一頭栽倒在地上。蘇緘的爲人他這個做兒子的最清楚,如果不能保住邕州城,必然是一死殉國。

韓岡、李信連忙上前扶起他,蘇子元並沒有昏迷。他用力抓着韓岡的手腕,瘦削右手中傳來驚人的力量,“運使,莫忘了邕州城內還有十萬百姓!”

“爲百姓嗎?”

“李信,整頓兵馬,聽我號令。”韓岡霍然起立,“火勢再大也燒不光滿城老小,交趾賊子就算要屠城也快不到哪裡,無論城中百姓還剩多少,救出一個就是一個!”

……

“黃金滿反叛?!”

邕州城破帶來的喜悅蕩然無存。邕州城中火焰熊熊,李常傑的心中同樣火焰熊熊。他怎麼也沒想到,黃金滿竟然倒戈了,投向了宋人,獻了崑崙關不說,竟然還將駐守在長山驛的一千大越官軍給害了。

宗亶的心也沉入深淵之中,黃金滿的這份投名狀獻得可真夠狠的。

逃回的黎生,還有四五百陸續收攏起來的敗兵,要不是守在歸仁鋪上的那一支人馬中途攔了一下,讓他們都逃回來,這個仗就不用打了。

如果時間能重來的話,李常傑絕不會再派黃金滿去駐守崑崙關。可當初讓黃金滿守崑崙關,就是必要的時候讓他做殿後;另外還有將賓州送個他做補償的意思,所以纔沒有將自己的兵一起放在崑崙關中。可沒想到黃金滿沒有爲他殿後,也沒有感激送他賓州做補償,而是送了一份大禮。從背後捅來的這一刀子,李常傑恨得刻骨銘心。

“將騎兵都放出去。”雖然李常傑手中就只有可憐的三四百騎而已,平時被他視如珍寶,根本不會隨隨便便派出去,只不過眼下可顧惜不了那麼多了,“一定要封鎖住崑崙關到邕州的所有聯絡。宋人收了黃金滿,肯定會對劉紀他們動心思。”

“不能讓劉紀他們知道。拖上一天就是一天。”對李常傑的命令,宗亶表示同意。看着輔國太尉簽發出軍令,宗亶又嘆道,“宋人來得好快!”

李常傑緊緊咬着牙關,說不出半句話來。宋軍的速度讓他也感到驚懼不已。

從桂州一路趕回來,將宋人援軍抵達廣西的消息送到自己手中的密探,竟然只比崑崙關失陷的消息早了兩天。這是什麼樣的行軍速度?!李常傑也是帶兵打仗的人,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黃金滿是個精細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投靠宋人。他將崑崙關獻與宋人可以說是得到了好處的話,再賣力的攻打了長山驛,肯定是有另外的原因!”

宗亶點點頭,至少宋軍應該是表現出來了足夠的實力,纔會讓黃金滿死心塌地的投靠過去,而不用顧忌之後可能會受到的報復。在這之前,除了邕州有所表現,交過手的宋軍,何曾能讓交趾、廣源兩家聯軍的將帥們高看一眼。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撤軍嗎?”

方纔派出騎兵,只是爲了阻斷消息傳播,防着內部生變。但宋軍近在眼前的事實卻是沒法兒改變的。

“不能立刻撤軍!”李常傑堅定地搖着頭,“這一次在邕州城下的傷亡太大,至少也要讓下面的士卒在城內過一次手。不然軍中怨氣難解,士氣也提不起來。到時候,在宋軍面前怎麼撤軍?”

李常傑說得沒錯,宗亶也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能縱兵大掠的話,士氣根本不能恢復,“那宋軍怎麼辦?以他們進軍的速度,明天后天就會殺到我們眼前了。”

“絕不可能!宋軍急速南下,不及十日,就進兵千里,就算中間有一段可以利用水路,也不是多輕鬆的行軍。兵疲師老,他們肯定不會選擇貿然開戰。”作爲一名身經百戰常勝不敗的將領,李常傑堅信自己的判斷,就算丟了長山驛,那也是宋人狡猾和黃金滿背叛的緣故,“壓倒黃金滿不難,想要與我數萬大軍對壘,他們絕對不會有這個膽子!他們肯定也會歇下一段時間,用來恢復軍力,同時還要窺探我軍的情況。”

宗亶沉默不語,並不搭腔。李常傑這番話,未免說得有些太過自信了,宋人要當真如他所料,眼下也不會佔了崑崙關。

李常傑臉色又難看了幾分,但這個時候他必須得到宗亶的支持,“而且邕州已經破了,城中的火焰數十里開外就能看見。宋人想必此時也該知道。失去了救援邕州城的理由,他們還有什麼必要再冒着風險拼命趕來?換做是你我,當也是會在崑崙關好整以暇的休整兵馬,等待更好的時機。”

宗亶給李常傑說服了,點起了頭:“多半是如此。不過抵達崑崙關的宋軍究竟有多少,他們到底什麼時候準備進攻,這些事都要儘快打探清楚,我們纔好做決斷。”

“黃金滿反叛,之前派出去的那些探子不知給他賣了多少。”李常傑恨得直咬牙,好好的計劃都給一個叛徒壞了,“就讓黎生留在歸仁鋪,戴罪立功,拼死也要給我打探出來崑崙關中的情況。”

“最好再將邕州交給劉紀他們一半。”宗亶提議道,“在城中燒殺搶掠過,就算宋人來招攬,他們也得好好想一想後果。”

李常傑想了想,搖頭:“……那樣太大方了,劉紀他們必然心生疑忌。只給他們四分之一,不過散開來後就不管了,任他們來。”

李常傑起身走出大帳,望着邕州城上的一片豔紅,咬牙切齒,要不是蘇緘,他有哪裡會有今天的狼狽,“傳我將令!掘地三尺也要將蘇緘全家給我找出來,尋到一人,重賞百貫!找到蘇緘,有千貫之賞。”

宗亶搖了搖頭,任李常傑發狠去了。對於蘇緘,他倒是有幾分敬佩,若不是他領軍把守着,邕州也不會這麼難破。雖爲死敵,但也是個英雄人物。如今邕州城陷,蘇緘這位知州,恐怕也只會做出一個選擇。

宗亶望了眼面目猙獰的李常傑,冷笑一聲,他肯定是不能如願了!

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
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四)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下)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十)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三百二十章 無妄(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