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

米彧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小人在京城的生意也多虧了馮行首的照應。故而設宴請了幾次。在出京的前一天,在球場上,棉行的蹴鞠隊十五比三大勝了車馬行。回頭慶功宴上說起平南之事,馮行首便放言說,有韓龍圖和李將軍在,必能攻破升龍府,大勝而歸。馮行首向來不出虛言,他既然這麼說,都沒人敢跟他賭一把。”

米彧絮絮叨叨地說了長長一大段話,李信是懷疑他跟馮從義的交情,他忙不迭地爲自己辯解了一通。

李信的臉上看不出信還是不信,以米彧十幾年的江湖閱歷,也看不出個究竟。在官場久了,城府也深了起來,“米兄是布商,如果是要販貨,當是往瓊崖去,怎麼往交州這個窮地方來?”

“交州怎麼能說是窮地方。”米彧笑了起來,“既然交州的治所設在海門,想必章、韓兩位學士是有心於此開港,日後交州財貨,也能通過海路往來,不用翻山越嶺。”

米彧小心地偷眼看着李信臉上的神色,“不過交州開港,要想做到如同杭州、廣州一般,則是時日久長。非千萬人之力,難以爲之。”他站起身,向着李信躬身一禮,“小人不才,願附驥尾,以效犬馬之勞。”

米彧不介意將自己手上的一點家當全都砸給李信。結交上官,哪有不花本錢的道理?米彧也是讀過一點書的,只是福建競爭太大,自知沒有考進士的能耐,便下海從商。他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呂不韋,後事不論,那可是有着投資的眼光,做到了一國宰相的商人。

但李信不爲所動,空口白話他見得多了:“交州剛剛經過戰亂,三五年內都不見得會有什麼出產。不知米兄有沒有耐性等到州中安定下來?”

米彧當然不會有那個耐性,他還欠着人幾萬貫的錢鈔呢。

“將軍有所不知,其實並不需要等那麼久。大宋地大物博,什麼都有,只是沒有好馬。故而熙河路的根本是茶馬互市,朝廷要在熙河路費盡心思,也是爲了戰馬。等到路中的戶口多了起來,又是有了韓龍圖的提議、韓老封翁的主持,路中才開始種棉種糧,有了棉布的出現。但馬纔是根本。”

米彧對商場上的敵人做過了一番深入的瞭解,隴右棉行的興起,他都是着意打聽過。眼下在李信的面前說出來,卻是正好證明了他與馮從義的來往並不是自吹自擂。

見李信沉思地點起了頭,他精神一振,繼續道:“交州能有什麼。水果、木料,只要是稀罕貨,在北方的確能賣上高價,眼下的確是要等上三年五載。而且算起淨利,同樣的一船貨,都不會比糧食高上多少——一個是處理起來費時費工,另一個則是佔地方。眼下能立刻拿得到的,唯有香藥!豆蔻、丁香、沉香、象牙、沒藥、白檀、雞舌香,交州的這些特產,到了北方都能賣上高價……應該說是天價。”

李信臉色稍稍一變,“聽說香藥與鹽、鐵一般,都是禁榷的。”

“香藥名目繁多,禁榷的只有犀角、乳香、龍腦。且國中轉運,並不幹市舶司的事。禁榷只能禁外番貨,而從海門運到杭州,最多也只會被市舶司抽解一成做稅,再和買【平價收購】三成而已。還有六成在手,只要賣出去,其利十倍可期。得利之大,只看交趾靠着與大宋的香藥貿易,變成天南一霸,便知端的。”

但李信對此並不理會,油鹽不進。何況米彧說的話不盡不實,“這樣的買賣能做幾次?”

“一次難道還不夠?”米彧湊近了,神神秘秘地低聲說道,“眼下想到這一節的還不多,只要一船便能有十萬貫的收益,但過上半年,就只有兩三萬貫了。”言下之意,想丟開自己,去找表兄弟來轉這份錢,可是緩不濟急。

十萬貫的確不少,但分到自己手上可就不多了。李信哪裡會將這種帶着風險的收益放在眼裡。他會接見米彧,也只是想知道表弟和家中的消息而已。他在順豐行中有乾股的,每年都有一兩萬貫的穩定收入,而且還在不斷增長,根本就不缺錢花。

心中有些不快地看着湊到近前的一張奸猾諂媚的笑臉,李信皺眉想着,“難怪三哥兒不喜歡行商,都是這般貨色。”

李信知道他的表弟並不是歧視商人,依照韓岡的說法,工商不分家,種出來的糧食即使不賣掉,也可以存在家裡,總不會浪費掉。如果工坊裡面出來的貨物賣不出去,就只能空佔着庫房,讓人餓肚子,只有販售出去,才能算是有用之物。

但韓岡並不怎麼喜歡單純的行商,那等人不事生產,對國家益處不大。他更喜歡工農之徒,不論是農人還是工匠,從他們的手中都能夠有所產出。而且商人若沒有自己產業,就是無根之木,隨便出點意外便是要傾家蕩產。

所以雖然順豐行如今生意越做越大,但根本還是在鞏州鄉里的土地和作坊上。沒有牢牢抓在手中的根本,靠着棉布的主業,只是憑着江湖轉運,如何能敵得過京城中的那一干豪門?

李信也不喜歡米彧這等打算賺一筆就走的商人,故意爲難他道:“販牛的買賣如何?交趾倒是牛多。江西、荊湖南方諸路,都從廣西販牛,聽說洪州、江州等地,都不對牛隻收稅。只爲了能多一點牛來耕種田畝。此事於國有益,若是米兄有心,我倒是可以去李知州那裡關說一番。”

米彧臉色變了一下,但立刻又恢復了謙卑的笑容:“廣西牛多,交趾也不少,可惜都是水牛,只能在江南養着。到北方還是得靠黃牛。”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是如今做生意的俗語。

大宋的商稅稅率並不低,過稅是兩分,住稅是三分,每過一座稅卡,就要在成本上加上百分之二;當到了地頭,開始販賣,就又要加上百分之三。

路途越遠,就越是得選擇等帶來高利的商貨。否則一點利潤,就會如同落入沙土裡的清水一般,被沿途一座座稅卡吸得一乾二淨。

從海路走,倒是可以免除了走陸路時,穿州過縣多如牛毛的過稅,但風險怎麼算,海上泛舟並不是那麼穩妥的,主要就是風急浪高的珠母海,比起從廣州往揚州去的水路,風險要大得多,每年都要有幾艘沉船。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他憑什麼要去冒那個風險?

“那還真是可惜,想不到販牛的生意這般難做。”

李信也不打算多說什麼了,他只要練好兵,打好仗就行了。有表弟韓岡,還有老上司章惇襄助,日後有的是機會晉身三衙管軍,沒必要跟這等小人結交。

要不是表弟幾天前隨口說了幾句,準備怎麼在交州發展生產,問清楚了表弟馮從義的近況,也就點湯送客了,哪裡會跟區區一個行商說這麼多廢話,李信本來就是不喜歡多說話的性子。

看到李信有點湯送客的意思,米彧就有些慌了。他沒想到還有不愛錢的將軍,他可是聽說郭逵郭太尉對販運商貨的愛好讓太尉夫人都看不過眼了,出身關西的將領,哪一個不是養着幾支回易商隊,在軍餉中還要拿着軍籍簿上空額,剋扣上一份錢糧下來。

連忙道:“不過往江東販牛的海路,小人還是有幾分熟悉,只是對耕牛的商情不熟罷了。若是將軍能有片言相助,小人豈有不願之理?”

……

從海門港上船,到欽州下船,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再從欽州出發,抵達邕州,最多也只需要三四天而已。

比起全程陸路來,的確是省時省力。除了在海船上,不能腳踏實地,讓人放心不下以外,倒真的沒有別的缺點了。

經過了一年多的重建,欽州城和安遠港已經大致恢復了舊觀。

韓岡望着新舊參半的建築,對章惇笑道:“日後海門開港,來往欽州的商隊也不知會多還是會少。”

“只爲了欽州的珍珠、玳瑁、珊瑚,商隊就不會少。”章惇說道。

雖然不如廉州的合浦珍珠知名,但欽州也是產珍珠的。從船上看到數以百計的採珠人不斷的出入海中,將一枚枚珍珠貝從海中撈起。

再望遠一點,海岸沿線,如同小小的蛋殼一般浮在水面上的船隻,數以千百計,每一艘船,就是一戶疍民。而在兩廣福建的沿海諸州,這樣畢生生活在船上的疍民,數以十萬。

“如果能將沿海的這些疍民編戶齊民,好生的安置下來,朝廷在廣西的根基就會又穩上了一分。”

章惇聞言便是一笑,韓岡說是廣西,其實是在說交州,他的一門心思都放在這上面。不過話說回來,只要交州再多上兩三千戶,那就是多了一倍的兵源。與蠻部的戶口比例,也能更讓人放心一點。

“疍民不知稼檣,除了捕魚、採珠可就沒有別的本事了。”欽州的知州在後面說着,“如果將疍民們都編戶齊民,那欽州可就沒珍珠了。”

“難道人還比不上珍珠?豈能貴物賤人。”韓岡反問道,“潛入深海,壽命長的不多,若教他們種地墾殖,又有幾人不願。”

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
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議(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八)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九)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變遷(二)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四)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七)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五)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十)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