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中路軍

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戰身死,雖然令人遺憾,但是他的死卻具有着非凡的意義,他僅以少量兵力直面數萬建奴大軍,不但守住了喜峰口,而且殺傷建奴軍不少兵將,最重要的是他拖延了阿巴泰和豪格的右路建奴大軍了數日時間,迫使阿巴泰和豪格另尋出路入關,他爭取到的這寶貴的幾天時間,卻是他給大漢民族最重的厚禮。

之所以肖天健後來給予周遇吉如此高的禮遇,其實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在閻重喜左路軍進抵山海關,會同吳襄麾下的山海關明軍所部,死守山海關的時候,李信、刁正和羅立率領的中路軍也利用他們爭取到的這些天,從河間府一路疾行,按照肖天健的吩咐,先行趕赴到了永平府一帶。

沿途他們放棄了前段時間那樣攻城拔地的戰法,而是沿着大道,一路疾行,放棄了對沿途的州府縣城的攻擊,只要明軍守軍不試圖攔截他們,他們便也不去招惹沿途州縣的那些明軍,近乎以武裝大遊行的方式,完成了這千餘里路的行軍。

而沿途的明軍基本上對於出現在他們境內的這支大中軍,都沒敢怎麼攔截他們,部分地方的明軍乾脆當看到他們出現之後,便立即來了個卷堂大散,要麼成了散兵遊勇潰散到了鄉間爲匪,要麼便直接開城獻降。

李信深知肖天健此時的心情之急迫,所以連接受這些地盤的時間都沒有,直接便令投降的那些官吏和官軍,繼續留任,令其留守在原地,維持地方的安靖,等待後續前來的大中朝的官吏和兵將接管,而他們這些人馬,沿途也不許入城休息,每天天不亮便開始拔營起寨開始行軍,每晚直到天黑下來,才安營紮寨休息,這樣的行軍可以說是令人苦不堪言,但是軍中上下卻並未因爲這樣的急行軍而怨聲載道,而是在軍將們的鼓動之下,一路高歌着朝前趕路。

李信這個肖天健的最信任的參謀長,是深知肖天健的心思的,此行不斷的對諸將說明他們此次趕往山海關的意義所在,告知諸將,務必要給下面的兵卒們說清楚,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

所以很快軍中上下兵將們都知道,這一次他們北上,看似是爲了去推翻大明王朝,實質上卻是要去拯救民族於危難之中,他們此行北上真正的終極敵人,並非是那些大明的殘兵敗將們,而是要去對付那些畜生不如的建奴韃子。

這一點軍中上下可以說都非常明確,對於大中軍官兵們來說,無疑也起着一定的鼓舞作用,因爲李信借肖天健的話經常對一些兵將們說:“咱們聖上經常說起,其實咱們殺多少大明的官兵,都算不上是什麼本事,畢竟大明也跟咱們一樣,都是漢人,說白了是一家的兄弟打架,現如今關外的建奴,纔是咱們漢人的頭號敵人!殺韃子,那才叫真正的本事,砍下建奴韃子的腦袋,那纔是真正的榮耀!

推翻大明王朝算是什麼功勞?最多也就是開國功臣罷了,但是如果讓建奴破關而入的話,那麼所有的榮光,都將付之東流,讓建奴如果再一次肆虐於關內的話,那麼什麼功勞都不要說了,咱們全都是民族罪人!又和當今大明朝廷有什麼區別?

咱們現如今可是大中國防軍,爲兵者,外不能御外虜於國門之外,今後又有何面目回去見江東父老?”

這話李信可不是杜撰出來的,因爲這些年來,肖天健時不時的便會說起有關建奴的事情,不管他領兵怎麼跟大明朝廷作對,但是都沒有忘記,他們最終是要跟建奴一分高下的,這一點不但是李信知道,凡是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過肖天健的那些重將們,各個都聽肖天健說過,所以李信這麼說,絕非是胡說,包括羅立、刁正等人,都跟着李信一樣,時不時的會以肖天健的這些話,來鼓動麾下的兵將們。

所以這次他們合兵開始放棄對沿途一州一縣的攻擊,而開始朝着永平府急行軍的時候,軍中上下並沒有多少人表示不理解,抑或是有什麼怨言,反而是軍中上下兵將們個個都摩拳擦掌,卯足了勁,想要去宰幾個建奴韃子,今後也好對他們的後代炫耀一番他們的功勞,說的高一點的話,那麼他們如果這一次能擊敗建奴大軍的話,那就可以被稱作民族英雄了!所以這一路行來,雖然兵將們都累的夠嗆,可是士氣卻非常高漲。

眼下這些兵將們和當初奉旨在南京城受閱的那些兵馬不同,畢竟眼下肖天健還騰不出手,爲全軍兵將們全部更換新的軍服,也沒有實力和時間來做這件事,眼下他要集中所有有限的資源和力量,來應對這一場關乎民族興旺的大戰,所以各路人馬之中,也僅有參加過建國大閱兵的那些兵將們,才撈到了一身全新的軍服,許多人身上還穿着破舊的衣服,腳下甚至於絕大多數人連雙像樣的鞋子都沒有,大多數人腳下還蹬着他們自己編制的草鞋,這一路上行來,每個人都穿破了好幾雙草鞋,沿途他們可以說是白天行軍,晚上就想辦法弄些草,搓成草繩給自己編草鞋穿,可見的雖然現如今大中朝已經建立,可是物資供應方面還是相當匱乏的。

好在刑天軍的兵將們,吃苦都吃慣了,他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窮頭百姓出身,當兵之前什麼罪都受過,而且大中軍之中,歷來將士雖然等級森嚴,可是待遇上相差並不明顯,當兵的穿不上鞋,許多軍官也照樣跟他們一樣打草鞋穿,在這一點上,大中軍是相當公平的,不似大明之中的一些軍隊,軍將肥的流油,當兵的卻窮的叮噹亂響,所以大中軍的兵將們雖然辛苦,可是在這方面並無多少怨言可說,於是他們便日夜兼程,趕往了永平府方向。

這一路上走來,他們受到的明軍攔截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其中有力的攔截,更是沒有多少,唯有在行至霸州和武清兩地的時候,遭遇到了當地明軍的比較強烈的阻擊。

之所以在這兩地李信他們會遭到明軍的強力阻擊,其實還是因爲這兩地可以說都是拱衛京師的要地,算是京師最內圈的最後防禦屏障了,所以大明朝廷眼看大勢已去,便將可調動的兵力和忠實的武將,都收縮到了京城周邊,而霸州和武清則是明軍最後佈防的要地。

兩地的明軍當然不清楚這路大中軍如此急急忙忙的北上,是要去做什麼了,他們主觀臆斷,篤定的認爲這路大中軍人馬,肯定是趁着建奴入寇,想要先行趕去攻打京師,所以兩地的守將都選擇了領兵攔截這路大中軍的人馬。

對於這兩個地方的明軍拉開架勢試圖阻擊他們北上,李信都先禮後兵,派人告知他們,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趕往關防一帶,去攔阻建奴大軍入關,可是他的話這些明軍兵將豈能相信,根本就不聽他們解釋,便悍然發炮轟擊大中軍的兵馬。

既然多說無益,這幫貨又不通情達理,那麼李信、刁正、羅立他們也自然就不願意多跟他們費什麼口舌了,於是隨即便拉開架勢,對他們大打出手。

雖說這兩地明軍都陳駐了一些兵力,但是實力卻遠不如李信他們的這路大中軍的兵力,戰鬥力那就更不用說了,刁正的名聲不用說了,當初以兩千兵馬,便大敗高起潛兩萬關寧軍,其調教出來的麾下兵馬,自不用說厲害與否。

而羅立這廝,現如今有一個外號,就是肖天健手下第一猛犬,雖然不好聽,卻也充分的說明了羅立這傢伙的能力,他如果自稱他是大中軍第二猛將的話,還真就不見得有人敢說他比羅立猛!

所以羅立帶出來的兵將,自然也跟他差不多,都屬於二桿子二愣子的那一種人,打起仗來比着看誰更不要命,羅立這傢伙能活到現在,也可稱作是異數了。

所以羅立和刁正這倆傢伙動起手來,自然都不含糊,當即便給這些不開眼的明軍來了個步炮結合,先是炮兵轟,接着步兵衝,步兵衝不動,接着炮兵轟,幾個突擊下來,可憐這些效忠大明的官軍,就如同被放在鐵砧上的瓷片一般,當即便被他們砸的粉碎。

兩地的守將也算是大明的死忠,雖然戰敗卻拒不肯降,最終李信他們也就只得成全了他們的忠臣之名,送他們歸西了!

主將已死,其下的兵將自然就沒抵抗的意志了,頓時便作鳥獸散,部分投降了大中軍,李信也不跟他們耽擱,點了少量軍官負責留下整編這些降兵,清剿周邊的那些潰兵,而他們主力則一刻不停,便越過這些地方,繼續朝着山海關行去,不過雖然大戰稱不上,可是這些地方明軍,卻還是拖延了一些他們的速度,否則的話他們應該早在皇太極領兵進抵山海關北部的前屯衛的時候,也就該趕到撫寧衛了。

就這樣在五月初九這一天的下午,在李信、羅立、刁正的統御之下,中路軍和羅立所部共三萬人馬,終於進抵到了山海關以南的撫寧衛城下。

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36章 萬安王府第125章 名臣第57章 重修寨牆第21章 佈置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144章 少年營第68章 風水炮手第201章 拒絕受降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25章 名臣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42章 萬人敵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0章 轉戰陽城第20章 禽獸不如第19章 厲兵秣馬第98章 合縱第112章 震服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142章 地球是圓的第36章 隴州之戰3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3章 韃子的震撼第18章 義無反顧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55章 撞破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33章 危局第90章 縮頭烏龜第34章 騎兵逆襲第18章 豁然開朗第32章 脫離第58章 可悲可喜第14章 舌戰老粗第174章 好消息第192章 縮頭鳥第11章 多爾袞的判斷第83章 厲兵秣馬第161章 交鋒第126章 無毒不丈夫第171章 以走代戰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63章 局面轉換第12章 八隊闖將第14章 損失慘重第211章 乘勝追擊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47章 爾虞我詐第81章 輕下一城第83章 厲兵秣馬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8章 流浪洋人第31章 暫時失利第210章 絕地反擊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26章 孤膽第153章 北返晉南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202章 奇怪聖旨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62章 總結第60章 決死一搏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37章 多喜臨門第66章 有詐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35章 英烈祠第179章 招撫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63章 喜訊連連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158章 小施懲戒第40章 騎戰第55章 直撲中軍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221章 定淮門第29章 踏上征程第40章 騎戰第129章 擴張行動第73章 生擒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58章 石橋攻防戰8第139章 海軍第一戰第10章 靈機一動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138章 試炮第15章 螳螂捕蟬
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36章 萬安王府第125章 名臣第57章 重修寨牆第21章 佈置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144章 少年營第68章 風水炮手第201章 拒絕受降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31章 好大綠帽第125章 名臣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42章 萬人敵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0章 轉戰陽城第20章 禽獸不如第19章 厲兵秣馬第98章 合縱第112章 震服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142章 地球是圓的第36章 隴州之戰3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23章 韃子的震撼第18章 義無反顧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55章 撞破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33章 危局第90章 縮頭烏龜第34章 騎兵逆襲第18章 豁然開朗第32章 脫離第58章 可悲可喜第14章 舌戰老粗第174章 好消息第192章 縮頭鳥第11章 多爾袞的判斷第83章 厲兵秣馬第161章 交鋒第126章 無毒不丈夫第171章 以走代戰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63章 局面轉換第12章 八隊闖將第14章 損失慘重第211章 乘勝追擊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47章 爾虞我詐第81章 輕下一城第83章 厲兵秣馬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8章 流浪洋人第31章 暫時失利第210章 絕地反擊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26章 孤膽第153章 北返晉南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202章 奇怪聖旨第160章 神秘信使第178章 盧氏之危第62章 總結第60章 決死一搏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37章 多喜臨門第66章 有詐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84章 恍如隔世第135章 英烈祠第179章 招撫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63章 喜訊連連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158章 小施懲戒第40章 騎戰第55章 直撲中軍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221章 定淮門第29章 踏上征程第40章 騎戰第129章 擴張行動第73章 生擒第223章 又一個督師第58章 石橋攻防戰8第139章 海軍第一戰第10章 靈機一動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138章 試炮第15章 螳螂捕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