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十字路口

肖天健攻下南直隸之後,天下人其實很快便都知道了肖天健即將立國登基稱皇的消息,可是對於這件事,不管是誰,都無可奈何,因爲刑天軍的實力在哪兒放着,現如今的刑天軍已經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已然不可撼動。

大明朝廷上下,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那些大臣們,除了怒罵肖天健是一個逆賊之外,只能背地裡唉聲嘆氣,到了這會兒,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的政令,已經無法通令全國了,雖說時下尚有陝西部分地區、四川、雲南、貴州、兩廣、江西以及福建部分地區還名義上在朝廷的管轄之下,但是中間卻橫亙了一個肖天健建立起來的龐大勢力,使得大明皇權在這個時候,對這些區域基本上失去了管理的能力,崇禎即便是想要下旨到這些地方去,也要派人穿過肖天健控制的區域,才能抵達,可是途中往往會被大中國的軍方給抓住,使得他的聖旨很難發到京輔、山東、宣大之外的地方,所以雖然明知肖天健要在南京城登基稱皇,可是崇禎卻對此是毫無辦法可言,只能眼睜睜的坐等肖天健完成他的登基,成爲一個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皇帝。

到了這會兒,以大明朝廷的實力,已經根本無力再對刑天軍發動任何有效的攻勢了,因爲南直隸的丟失,使得大明王朝已經失去了最爲重要的財政和糧食的來源,往日間繁忙的運河,在揚州等地被刑天軍攻佔之後,從南直隸和浙江等地朝京師方向發送物資的漕船全部都停止了下來,大批漕船的船民和漕船要麼被刑天軍控制,要麼就主動投降刑天軍轉而開始向肖天健效力。

如此一來,北方一帶不管是財政還是糧食,都開始出現巨大的缺口,要知道大明王朝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後,財政和糧食的耗度南直隸和浙江就佔了六成左右,現如今漕運被刑天軍斷絕,可想而知大明朝廷立即便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京師之中自從南直隸開戰之後,便接到的漕船越來越少,後來到了崇禎十三年十月之後,更是漕船斷絕,僅能從德州、徐州、淮安、臨清等漕糧倉庫之中將一些陳糧調運到京師之中使用,一時間北方到了年底的時候,便出現了大面積的糧荒,當官的、勳貴們有錢,便拿錢搶購糧食儲存起來,但是老百姓也沒有多少糧食,京輔之地和山東又連遭建奴入寇,整個北方殘破不堪,百姓人口也大減,大批百姓不是南逃就是被建奴擄爲奴隸押赴到了關外,許多地方出現了數十里無人煙的情況,想要徵糧也沒地方爭去。

缺糧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北方的官軍這個時候還有不少,這十幾萬官軍也要吃飯,朝廷撥不下來,他們便自行去搶,老百姓的日子便更苦了許多,大明官軍的纔不管老百姓有沒有飯吃的事情,他們總之是要先吃飽肚子的,所以搶起老百姓的時候,比起建奴還要厲害一些,可以說爲了找糧食,他們對能夠得着的地方,都採取了刮地皮式的搜掠,北方到了崇禎十三年底的時候,可以說再一次出現了餓殍遍地的情況。

大批百姓實在是沒法活了,乾脆棄了田地和家園,紛紛南下逃往了刑天軍控制的區域,一時間有幾十萬甚至可以說是超過百萬民衆,從朝廷控制區之內,紛紛逃入到了刑天軍的轄地之中。

這麼一來對於新成立的大中國來說,也構成了很大的壓力,大中國各地的官員們都不得不想盡辦法來安置這些流民,以防他們轉眼之間因爲沒飯吃,便成爲了流寇,這樣的話對刑天軍前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統治也造成巨大的破壞。

在肖天健建國之前,肖天健和諸臣便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剛剛成立起來的各部都爲這件事忙的是不可開交,不得不從剛剛佔領的地盤上抑或是買抑或是從一些大戶人家強徵的方式,徵調糧食朝着各地轉運,來緩解這種流民涌入造成的壓力。

肖天健在登基之後,沒有得到半點喘息的機會,便開始召集諸臣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這個時候朝中又一次出現了意見的分歧。

以李信爲主的軍方認爲這個時候是他們經略南方的最佳時機,趁着朝廷政令不通,南方各地的官員和官軍們都在各自爲戰,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統一調動,趁此機會他們可以將主力用在南方,儘速攻下江西、浙江全境,爭取用一年的時間將福建、兩廣以及雲南四川等地都打下來,這樣的話,北方的大明王朝也就自行垮掉了。

但是以李進德和付德明等文臣爲主的一派則力主現在最好是速速北上,直接揮師將北面的京輔、山東拿下來,這樣一來可以儘快的恢復漕運,朝北方運送糧食,儘可能的將北方百姓穩定在原來的土地上,否則的話,等經略完了南方,北方的百姓要麼餓死完了,要麼就都逃離了他們的土地,今後即便是北上攻下京師,到時候也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來重新朝北方移民,正因爲如此,倒不如現在先儘快穩定北方,將大明王朝覆滅掉,南方到時候慢一點收拾也不晚。

這兩派的爭論肖天健自然也參與其中,不過現如今他已經是皇帝了,也不能太過武斷,這樣的爭論他有必要聽一下,然後再做決斷。

在打四川上,肖天健和諸臣之間都沒有意見,畢竟四川乃是一個極爲富庶之地,現如今闖賊李自成也在覬覦四川,一旦要是讓闖賊李自成捷足先登的話,四川必將生靈塗炭,今後即便是重奪過來,恐怕也已經是殘破不堪,想要恢復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諸臣的意見都達成了一致,就是四川必須要儘快攻取下來,最起碼要先奪佔四川北部一帶,堵住李自成南下四川。

在這一點上,其實肖天健早有安排,在他剛剛打下南京城之後,便將羅汝才和李栓柱所部都調回了湖廣到荊州一帶整兵,準備兵發四川,這幾個月下來,李栓柱已經率部開始沿着長江攻向了四川,現如今已經在年前攻至了夔州,擊敗了鎮守夔州的一支明軍,取得了一個攻入四川的橋頭堡,年後大中國立國之後,李栓柱便開始調集更多的湖廣一帶的兵力,兵發四川,至於什麼時候能取下四川,就看李栓柱的本事了。

所以在攻打四川這件事上肖天健並沒有太多去考慮這個問題,他相信有李栓柱和羅汝才,四川拿下來只是遲早的事情罷了。

肖天健其實近些年來,屢次都遇上該如何抉擇南下或者北上的事情,對於歷史的瞭解,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纔沒有冒然便率軍北上,並且成功的打下了南直隸和湖廣這些地盤。

現如今他也很想按照李信這幫參謀的意見,先南下將南方各地蕩平之後,然後再毫不費力的北上,把像是熟透的果子一般的北方京師之地拿下來,那樣的話,卻是似乎相當穩妥,但是他卻想到了一點,那就是他想這麼做,卻不知道建奴會不會給他這樣的時間,讓他先將南方諸省給拿下來。

畢竟皇太極那個奴酋不是人頭豬腦的東西,包括許多他手下的建奴,其實早就都對關內大好中原覬覦已久,他們能坐視他肖天健就這麼輕輕鬆鬆的將整個大明王朝給掀翻之後,然後再揮師去對付他們嗎?

李信他們只考慮到了大明的時局,卻忘記了將建奴這一個不確定因素考慮在內,暫時關外尚未傳回確切的消息,說明這陣子建奴在做什麼打算,所以在暫不能判斷出建奴的動向之前,這就如同又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該選擇何去何從了!這也是肖天健在登基之後,沒有立即作出繼續南下或者是北上決定的原因之一。

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71章 驍將第60章 石橋攻防戰、震怒第96章 逼上梁山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187章 向南第82章 保長上任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118章 虛實難定第162章 橫空出世千里眼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93章 偵查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35章 取士第8章 都是尿惹的禍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9章 挑釁第140章 火箭彈第19章 噴火的怪獸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30章 初戰第117章 絕殺第161章 不識時務者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58章 棱堡式寨牆第68章 強行敲詐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89章 潰城而出第94章 炮轟襄陽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89章 奴酋困局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第73章 生擒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66章 以寡敵衆第19章 千金馬骨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15章 活學活用第163章 陽谷縣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76章 誘敵追擊第225章 班底第51章 中路軍第161章 交鋒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56章 水壩第126章 劍鋒再露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57章 重修寨牆第178章 內閣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80章 進展神速2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92章 不宣而走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102章 大捷第94章 一觸即發第70章 背水一戰第26章 倒貼女奴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82章 定裝顆粒火藥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178章 內閣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72章 伏兵四起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94章 速度賽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46章 事有異常第37章 殺降第150章 雙雄會第83章 夫人外交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243章 大順建國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25章 覲見第92章 棄卒第64章 進展第27章 忠烈之臣
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71章 驍將第60章 石橋攻防戰、震怒第96章 逼上梁山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187章 向南第82章 保長上任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118章 虛實難定第162章 橫空出世千里眼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93章 偵查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35章 取士第8章 都是尿惹的禍第120章 官道口決死戰3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9章 挑釁第140章 火箭彈第19章 噴火的怪獸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30章 初戰第117章 絕殺第161章 不識時務者第111章 正主失蹤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58章 棱堡式寨牆第68章 強行敲詐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89章 潰城而出第94章 炮轟襄陽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89章 奴酋困局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第73章 生擒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66章 以寡敵衆第19章 千金馬骨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15章 活學活用第163章 陽谷縣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76章 誘敵追擊第225章 班底第51章 中路軍第161章 交鋒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56章 水壩第126章 劍鋒再露第169章 惱羞成怒第57章 重修寨牆第178章 內閣第55章 兩強之戰11第80章 進展神速2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92章 不宣而走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102章 大捷第94章 一觸即發第70章 背水一戰第26章 倒貼女奴第196章 惹不起躲得起第82章 定裝顆粒火藥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178章 內閣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72章 伏兵四起第184章 丁督師的反撲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94章 速度賽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46章 事有異常第37章 殺降第150章 雙雄會第83章 夫人外交第46章 火中取栗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243章 大順建國第102章 血案元兇第35章 隴州之戰2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79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25章 覲見第92章 棄卒第64章 進展第27章 忠烈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