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出手

第460章 出手

“婕妤娘娘,皇上今晚還是去了延禧宮。”

一個宮人悄步走到王婕妤身邊,低聲稟報。

王婕妤並不意外,略一點頭:“知道了。”

這個宮人是王婕妤的貼身宮女,也算忠心。猶豫片刻,低聲輕語道:“娘娘,奴婢斗膽說幾句掏心窩的話。”

“娘娘生了小公主,在宮中也算有了依靠。皇后娘娘和孟妃娘娘鬥法,娘娘何必摻和。以皇上對娘娘的眷顧,何愁聖眷。”

要不是顧忌喬皇后,永嘉帝今晚就會來了。

王婕妤略略蹙眉,看了宮人一眼:“住嘴!皇后娘娘於我有大恩,沒有皇后娘娘,就沒有我今時今日。這等話以後不準再說。”

王婕妤性情溫柔,難得像此時這般疾聲厲色。

宮人嚇了一跳,立刻跪下請罪。

王婕妤沉着臉:“你去門外跪一個時辰,好好自省。再多嘴多舌,別怪我容不得你了。”

宮人一臉羞愧地出去跪着。

王婕妤慢慢呼出一口氣。

這個宮人,實在太過短視。不說喬皇后對她的提攜和恩情,就事論事來說,帝后鬧彆扭是一時的。喬皇后賢良大度,太子深得朝臣擁護,太子妃手段凌厲,東宮嫡系一脈根基如磐石,無可撼動。

孟妃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高。根本不是喬皇后母子的對手。

爲了自己,爲了小公主,她也得堅定不移地站在喬皇后這一邊。做一顆聽話的棋子。

……

宮中波濤暗涌,朝堂裡也不消停。

大魏以武立國,最重軍功。打了大勝仗,重賞武將是應有之義。只是,這一場征伐燕楚之戰中,立下赫赫軍功的武將太多了。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的大小武將,不下二十個。死傷的數萬將士要撫卹,平安歸來的將士要厚賞……

個個要厚賞,處處要花銀子。加起來是一個龐大又可怕的數字。

戶部高尚書略一估算後,直接當場就跪下了:“臣無能,戶部根本支應不來如此鉅額的撫卹賞賜。請皇上摘了臣的烏紗帽!另選有才幹之人擔此重任。”

打了兩年多的仗,國庫已經被掏空了。大軍回朝的時候,帶了許多從燕楚兩國虜獲而來的金銀。不過,相比起可怕的軍功簿,那些金銀也不算什麼了。

現在就是殺了他,他也變不出那麼多銀子來。

永嘉帝也沒生氣,溫和地安撫道:“高尚書別跪着了。打仗消耗錢糧,這兩年多來,戶部上下盡心籌措軍餉錢糧,供應大軍征戰,戶部衆人辛苦,朕都清楚。如今國庫裡銀子不豐,朕也知道。這都怪不得你。”

高尚書聽得心裡一酸,眼眶一紅,當場就落了熱淚。

戶部尚書真不是人乾的活。

執掌大魏稅賦財權,聽着是不是特別威風?是不是鬆一鬆手,就能有萬貫家業?

或許前朝是這樣。可在大魏朝做戶部尚書,唯有苦逼二字。這些年,永嘉帝東征西戰就沒停過。戶部裡的銀子流水似地往兵部去,從來都不夠用。

想當年,他也是滿頭烏髮如雲的俊男子。現在滿臉皺褶,頭髮都快掉光了。

都是被銀子愁的啊!

高尚書顫顫巍巍地起身謝恩:“臣多謝皇上體恤。”

永嘉帝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再難,也得想法子。軍功不能不賞,戰死的將士更不能不顧。”

高尚書心比黃蓮還要苦,不得不應下:“臣一定竭盡全力。”

喬閣老皺着眉頭,緩緩說道:“老臣斗膽,說句皇上不愛聽的話。國庫空虛,高尚書憑空變不出銀子來。”

“臣以爲,軍功不能不賞,不過,可以分個輕重緩急。戰死的將士,先發撫卹安家銀子。”

兵部楊尚書接過話茬:“喬閣老所言甚是。撫卹銀子決不能省,至於立下戰功的將士,可以賞賜官職,賞銀可以暫緩,等明年再發。或是直接賞賜軍功田。”

這倒是個解決之策。

永嘉帝讚許地點了點頭:“此事可行。”

於是,接下來幾日,內閣衆臣們又忙碌個不停,商榷了幾天,終於定下了賞賜的細則。

普通武將升官賜田就行了。可到了滎陽王廣平侯濮陽侯還有樑大將軍這兒,立的功勞太大,官職也到了頂峰,無可再賞了。若是按着軍功賞田,怕是要賞出幾個郡縣去。無疑於割裂疆土,絕不可行。

到底該怎麼賞賜?

永嘉帝也開始頭疼了。

此時,滎陽王陸臨上了一道奏摺,解了朝廷困境。滎陽王在奏摺裡慷慨陳詞,向天子表明忠心,主動放棄此次軍功犒賞。

永嘉帝看了奏摺好,連道三個好字,在大朝會上誇讚滎陽王是大魏肱骨棟樑。

文官們也連連稱讚滎陽王大義,連帶着誇讚太子妃陸明玉,行事英明果決,於國朝立下大功。

這樣的太子妃,養幾千親兵,也是應該的嘛!

滎陽王這一表態,廣平侯濮陽侯緊跟着上書,同樣推辭朝廷賞賜。

永嘉帝龍心甚慰,下旨褒獎滎陽王等三人。

樑大將軍更直接,私下去面見天子:“皇上還差多少銀子?末將這就去將家裡的銀子都拿出來,送去內務府。”

永嘉帝失笑:“你守住京城,大敗燕兵,朕還沒賞你,如何能要你的銀子。再者,撫卹銀子數額龐大,你那點家資夠什麼用。還是留着養兒孫吧!”

樑大將軍還待再說,永嘉帝已經揮揮手:“朕還要忙着看奏摺,你別在這兒擾朕,快些退下吧!”

軍功最重的四個人,都推了賞賜,大大減輕了朝廷的壓力。

永嘉帝令內務府將內庫存銀也都拿了出來,還是不夠。

喬皇后主動敬獻出了自己的私庫,太子妃陸明玉緊隨其後,也動用了東宮所有的存銀,自己的私房銀子也拿了出來,送進了內務府。

喬皇后做了多年皇后,私庫豐厚。陸明玉的嫁妝之豐,更是無人能及。她們這一出手,立刻緩解了內務府無銀可用的困窘。

永嘉帝不能不領這份人情,終於踏進了椒房殿。

……

(本章完)

第443章 風波(一)第195章 信任第222章 道喜第705章 番外之翁婿(一)第50章 隱秘(一)第685章 借兵第416章 雪恨(二)第32章 招婿第683章 忠臣(一)第80章 夫妻第659章 駕崩(二)第558章 楊嬪(二)第566章 隱瞞(一)第261章 嫉恨第58章 紛亂(一)第426章 相聚(四)第124章 婚期第95章 明白第267章 捷報第126章 子嗣(一)第680章 尋死第563章 驚聞(一)第259章 雙胎(一)第96章 家宴第181章 遷怒第695章 番外之瘋癲第553章 散心(三)第377章 穩住(一)第101章 聘禮第457章 忠心(二)第498章 定親第301章 投桃第35章 反目(二)第123章 良人(二)第364章 傷重(二)第541章 大婚第13章 驚人第66章 不散(二)第401章 夜襲(二)第502章 提議第247章 補償(二)第22章 父女(一)第572章 告病(二)第332章 亂局第486章 拒婚(二)第168章 回門(二)第573章 鬥法第222章 道喜第579章 驚變(四)第487章 有喜(一)第104章 風波(三)第542章 新婦(一)第552章 散心(二)第375章 驚變(三)第627章 真相(二)第72章 下馬(三)第166章 圓房第141章 真巧第306章 秘密(三)第60章 紛亂(三)第230章 徹查(二)第225章 震怒(一)第344章 交心第288章 新婦第35章 反目(二)第592章 勾連(二)第281章 滿月第341章 厚顏(二)第6章 蘇氏第455章 親兵(二)第611章 憐憫(一)第178章 蘇妃(一)第628章 問審(一)第183章 鬧劇第662章 瞞天(一)第594章 大軍(二)第289章 規矩第471章 大婚(二)第49章 相見第118章 觀禮(二)第150章 出嫁(一)第148章 嫁妝第516章 血脈(二)第657章 驚變(三)第608章 動手第720章 番外之李珍(二)第137章 新年第385章 變故(三)第60章 紛亂(三)第214章 安胎(二)第653章 瘋癲(三)第149章 教導第245章 後續第296章 盤算第43章 殷勤第550章 三年(四)第409章 紛亂第245章 後續第390章 思念第262章 撐腰
第443章 風波(一)第195章 信任第222章 道喜第705章 番外之翁婿(一)第50章 隱秘(一)第685章 借兵第416章 雪恨(二)第32章 招婿第683章 忠臣(一)第80章 夫妻第659章 駕崩(二)第558章 楊嬪(二)第566章 隱瞞(一)第261章 嫉恨第58章 紛亂(一)第426章 相聚(四)第124章 婚期第95章 明白第267章 捷報第126章 子嗣(一)第680章 尋死第563章 驚聞(一)第259章 雙胎(一)第96章 家宴第181章 遷怒第695章 番外之瘋癲第553章 散心(三)第377章 穩住(一)第101章 聘禮第457章 忠心(二)第498章 定親第301章 投桃第35章 反目(二)第123章 良人(二)第364章 傷重(二)第541章 大婚第13章 驚人第66章 不散(二)第401章 夜襲(二)第502章 提議第247章 補償(二)第22章 父女(一)第572章 告病(二)第332章 亂局第486章 拒婚(二)第168章 回門(二)第573章 鬥法第222章 道喜第579章 驚變(四)第487章 有喜(一)第104章 風波(三)第542章 新婦(一)第552章 散心(二)第375章 驚變(三)第627章 真相(二)第72章 下馬(三)第166章 圓房第141章 真巧第306章 秘密(三)第60章 紛亂(三)第230章 徹查(二)第225章 震怒(一)第344章 交心第288章 新婦第35章 反目(二)第592章 勾連(二)第281章 滿月第341章 厚顏(二)第6章 蘇氏第455章 親兵(二)第611章 憐憫(一)第178章 蘇妃(一)第628章 問審(一)第183章 鬧劇第662章 瞞天(一)第594章 大軍(二)第289章 規矩第471章 大婚(二)第49章 相見第118章 觀禮(二)第150章 出嫁(一)第148章 嫁妝第516章 血脈(二)第657章 驚變(三)第608章 動手第720章 番外之李珍(二)第137章 新年第385章 變故(三)第60章 紛亂(三)第214章 安胎(二)第653章 瘋癲(三)第149章 教導第245章 後續第296章 盤算第43章 殷勤第550章 三年(四)第409章 紛亂第245章 後續第390章 思念第262章 撐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