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

笑話戰 裡的幾個典故

《笑話戰》這一章用的典故比較多,把以前在sb的一個回貼翻出來,大家看看吧

先看八旗、綠營乃至湘勇(淮勇起時都在二次鴉片戰爭後了,不討論)的格鬥能力。

八旗屬於步兵戰兵的馬甲、領催、小甲之類的就不考慮了。烏蘭泰在挑選駐防八旗加強到廣西剿滅太平軍前線時,就曾經奏稱:“駐防八旗已多不習刀矛,弓箭十無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鳥銃…………”駐防八旗如此,京師八旗也不過如此。當烏蘭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別領一部後,所帶駐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帶鳥槍發給教習…………黔兵雜以刀矛。”

才教習完畢之後,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雜以威寧兵數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軍士兵持長矛短刀就追得丟棄大小炮位十餘,投身激流,寧願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馬隊,八旗馬隊以吉林、黑龍江馬隊和蒙古馬隊爲主。吉林黑龍江馬隊6000,曾經是江北大營主力,可偏偏就是這支主力,在和太平軍肉搏當中,望風潰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馬跪受賊刃者”蒙古馬隊素稱勁悍,但是在僧王和勝保麾下的時候,於太平軍北伐部隊民馬雜湊成的馬隊對戰的時候,也是撒丫子時候居多。天津知縣謝子澄一次親自率隊攻撲獨流木城,蒙古馬隊以爲後殿,結果謝子澄被太平軍士兵以長矛刺死的時候,蒙古馬隊數百在後觀望不前,當太平軍挺矛上前的時候。“…………轟然潰散,有遁至靜海,無鞋無錢,向民間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丟光了老祖宗的臉。

綠營的近距離格鬥能力呢?作爲國家制兵,綠營的格鬥能力也別提了。

同樣以太平軍爲例,在廣西作戰期間,向榮楚軍絕對是綠營中第一流的勁旅。但是也是自稱“短刀鈍矛,難當賊匪藤牌扎針。”打仗都是“賊匪未近,即濫施槍炮,當子盡槍熱,不能再放。賊匪即以藤牌滾刀撲我,前排站立不定,惟有後退。”所以向榮打仗一般都是控制很多預備隊,講究迴環轟打,所以一般吃虧不大,甚至被稱爲名將。

PS:鳥槍的準頭和殺傷力也實在不怎麼樣,想一下打死人基本很難。一次鮑超和陳玉成激戰,雙方主帥位置不過幾百步,列陣大斗,鮑超調集全軍,湊了200把號稱的“準頭槍”,對陳玉成狠狠打了一氣,結果人家半根毫毛沒傷着。

湘軍之類的練勇呢?好一些,但也有限。因爲本來曾胡二人就是最不提倡“以身向土木炮石攻打”幾次出名的肉搏格鬥,一次就是太平軍的“飛將軍”曾天養先單人獨騎刺傷塔齊布的坐騎,自己卻不小心馬失前蹄反而被刺死了。湘軍講究的是結硬寨,打呆仗,立住陣腳,以炮銃轟打,偶有攻撲。也不過是拋火罐,扔藥包。絕少大部隊白刃列陣而進的。

我們大清朝的軍隊,自己裝備還沒進化到火器化,作戰觀念倒是相當的火器化了,講究以火器來做主要殺傷力量,絕不提倡肉搏。

而當時西方的軍隊,卻是出乎意料的重視肉搏。大部隊列出完整陣線,上刺刀作白刃衝鋒的戰例比比皆是。這種白刃衝鋒,需要極大的紀律性來約束。對神經的震撼是驚人的。不要以爲洋鬼子不敢和我們打白刃戰。恰恰相反,洋鬼子認爲和我們打白刃戰是最合算的。對射的話,清朝一般炮臺炮位都不少,雖然“火藥爲不均勻的顆粒及劣質硫磺,發射後有濃烈的臭味,火炮火門的位置開得不對,炮管內壁凹凸不平,炮牀爲最不科學的設計…………”但是打起來傷亡也沒法控制,一般在炮臺後面,忍受着對手的開花彈,清朝士兵還有不逃跑的勇氣。但是往往一發起果斷的白刃衝鋒,清朝士兵就崩潰了。向廣州海口的車歪、橫當、海珠等等一系列的炮臺,很遺憾。都是洋鬼子用白刃衝鋒拿下來的,而且傷亡輕微得超出我們的想象。這裡我就不說了,免得傷大家的心。謝老導演拍的電影中清軍將領揮舞長刃雙手刀砍倒六七個對手也只能存在在我們的想象中。另外,定海那麼多八旗綠營將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擊拿下來的,洋鬼子死2個,傷27個。

西北軍大刀對鬼子佔優勢,也是宣傳。在馮玉祥時代西北軍大刀是十二式,是簡化了八卦刀的着數。但是還嫌複雜。外長城線上的32年抗戰。其實17軍、甚至商震的32軍打得都比29軍好。但是大刀隊夜襲的確有點戰果。到了真正的白刃戰的時候呢,卻發現華而不實的刀術不是日軍簡潔有力的刺殺術的對手。您可以自己算算看,是一進步,藉着腰力直線衝刺空中劃過的距離長,還是掄起刀砍下來空中劃過的距離長?刺刀進了你的門,說不定刀還沒揮一半呢。

到了29軍穩定下來的後期,當時的北洋老將,民國時期最有名的武林高手之一,李景林先生把西北軍大刀簡化成只有一式,就是根據刀術中一招“纏頭裹腦”簡化的。格鬥時刀微垂於腰下,刀刃朝上,刀背朝下,日軍刺殺的時候,揮刀撩開步槍,順手就砍腦袋。77時,據說改用這種刀術後,格鬥時非常有效果。

至於中央軍乃至各路軍閥,典範令基本都是照抄日本的,刺殺訓練都一樣,就是看訓練程度罷了。

說到最後,白刃戰考驗的是決心、勇氣、紀律。如果雙方都有拼死的勇氣,那傷亡基本是一比一的。同時白刃戰也是非常短暫的,通常以一方崩潰而告終。

PS:至於黃謙兄的14世紀人均gDP的笑話,我就無視了啊。

第33章 風雲變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38章 曲阜攻堅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28章 林西苦戰(四)第15章 人浪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預備之師第9章 宣戰(四)向大家拜年第23章 妒意第15章 瑞軍陳帥第43章 海上(下)第5章 雲帥現身第10章 熊秘書第30章 林西苦戰(六)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8章 林西苦戰(四)第六 卷結束座談會第13章 哀兵必勝第33章 戰前第40章 中第9章 援軍第5章 血雨第26章 復興海軍第一艦隊軍艦設定集第34章 剿匪第13章 小氣督軍第33章 誓死不降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21章 全軍倒戈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5章 川鄂和談第15章 人浪第39章 上第7章 南方四(上)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18章 威海之役第26章 復興第9章 雲夢第37章 川鄂戰爭(二)第39章 馮大總統第35章 逃督軍第14章 鄂奉戰開第42章 東南(一)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7章 中局第6章 定策第1章 碎雪第1章 烈風(上)第15章 心事第43章 川鄂戰爭(八)第2章 棋局第13章 密報第1章 烈風(上)再次友情推薦絕世黑客第41章 含韻第9章 八省援陝第26章 隔岸觀火第4章 民意運動第41章 川鄂戰爭(七)第43章 驅張第8章 省軍報銷第30章 棟樑第39章 北邊第29章 詭變第34章 破弦第4章 雲涌(下)第2章 援軍第23章 祭靈第32章 淮海省第13章 柔佛第七章第15章 膠東戰局(一)第5章 榮耀(一)第4章 雲涌(上)第37章 南下北進第30章 以水代兵第24章 結攀強援第15章 瑞軍陳帥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40章 淪陷第15章 天變(上)第31章 扣車案第6章 湘軍援鄂第9章 宣戰(四)第39章 有美來訪第一章第15章 心事第26章 林西苦戰(二)第25章 廝殺第6章 破碎(二)第3章 泉城鏡曉第29章 禁衛之軍第41章 含韻(中)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10章 瓊音(二)第9章 宣戰(四)第19章 死戰
第33章 風雲變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38章 曲阜攻堅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28章 林西苦戰(四)第15章 人浪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預備之師第9章 宣戰(四)向大家拜年第23章 妒意第15章 瑞軍陳帥第43章 海上(下)第5章 雲帥現身第10章 熊秘書第30章 林西苦戰(六)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8章 林西苦戰(四)第六 卷結束座談會第13章 哀兵必勝第33章 戰前第40章 中第9章 援軍第5章 血雨第26章 復興海軍第一艦隊軍艦設定集第34章 剿匪第13章 小氣督軍第33章 誓死不降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21章 全軍倒戈第23章 鴻門宴(上)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5章 川鄂和談第15章 人浪第39章 上第7章 南方四(上)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18章 威海之役第26章 復興第9章 雲夢第37章 川鄂戰爭(二)第39章 馮大總統第35章 逃督軍第14章 鄂奉戰開第42章 東南(一)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7章 中局第6章 定策第1章 碎雪第1章 烈風(上)第15章 心事第43章 川鄂戰爭(八)第2章 棋局第13章 密報第1章 烈風(上)再次友情推薦絕世黑客第41章 含韻第9章 八省援陝第26章 隔岸觀火第4章 民意運動第41章 川鄂戰爭(七)第43章 驅張第8章 省軍報銷第30章 棟樑第39章 北邊第29章 詭變第34章 破弦第4章 雲涌(下)第2章 援軍第23章 祭靈第32章 淮海省第13章 柔佛第七章第15章 膠東戰局(一)第5章 榮耀(一)第4章 雲涌(上)第37章 南下北進第30章 以水代兵第24章 結攀強援第15章 瑞軍陳帥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40章 淪陷第15章 天變(上)第31章 扣車案第6章 湘軍援鄂第9章 宣戰(四)第39章 有美來訪第一章第15章 心事第26章 林西苦戰(二)第25章 廝殺第6章 破碎(二)第3章 泉城鏡曉第29章 禁衛之軍第41章 含韻(中)第1章 第一次碰撞第10章 瓊音(二)第9章 宣戰(四)第19章 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