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退卻

第1076章 退卻

大離皇朝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征伐大軍出師不利,張衛能還有理由爲自己辯解,能夠推脫一二。

但是域外蠻族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瞭如此鉅變。他之前卻一無所知,現在都已經開戰了,才從手下那裡得知詳情,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原本,大離皇朝只是不願意付出過大的傷亡,才容忍了域外蠻族盤踞在元圖大草原之上。

從始至終,大離皇朝只要捨得付出代價,都能夠消滅這羣域外蠻族。

可是現在,這羣域外蠻族有了天外的神明作爲靠山,那情況就變得複雜了。

大離皇朝要想徹底消滅這幫蠻族,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了。

如果不是戰時,正是用人之際,失職的張衛能大帥,搞不好已經被朝廷問罪了。

現在的他,迫切需要作出一些成績,好讓自家戴罪立功。

很快,他向孟章和聞東真君傳訊,讓孟章率領修士大軍前往元圖大草原和九曲行省交界處,幫助那邊正在苦戰的本地修真勢力,一起圍攻入侵的域外蠻族大軍。

看來,張衛能並沒有失去冷靜,還是一直保持清醒,做出了理智的判斷。

他知道已經轉化爲神域的蠻族大營暫時無法攻克,就讓本地修真勢力一起圍攻在大營之外的蠻族大軍。

收到命令之後,孟章不敢怠慢,立即率領大軍轉向,向着域外蠻族大軍的方向趕了過去。

原本,域外蠻族嚴密封鎖自家動向,是擔心在大營轉化爲神域的時候,遭到外來的干擾。

同時,在轉化工作完成之後,可以誘使敵人大軍進入神域覆蓋範圍。

到時候,發動神域之力,說不定就能殲滅敵人的主力大軍。

現在,神域的秘密已經暴露了,域外蠻族方面也有了新的動作。

當孟章率領修士大軍向着戰場趕去的時候,正在和本地修真勢力聯軍交戰的蠻族大軍,也開始主動退卻了。

雙方實力本來就相差不大,之前一直處於相持階段,甚至蠻族方面還要稍微佔一點上風。

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的蠻族大軍說走就走,就這樣在敵人面前大搖大擺的撤退了。

徐夢瑩等元神真君率領修士大軍準備追擊,敵人卻是防範嚴密,讓他們無機可乘。

說到底,這幫本地修真勢力,當年都是迫於無奈才投靠大離皇朝的。

他們可沒有一心一意爲大離皇朝賣命的心思,所作所爲,都是爲了自家的生存而已。

面對強敵,保存實力是首要任務。

敵人都已經開始撤退了,何必費力不討好的去真正追殺,平白無故的折損己方修士。

就算大軍之中有着張衛能派來的監軍,他們也有不少的辦法可以糊弄和應付對方。

蠻族大軍穩穩當當的向後撤退,本地修真勢力的聯軍作勢追趕,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是遠遠吊在敵人後面,根本沒有追上去大戰的心思。

孟章率領修士大軍趕過去的時候,本地修真勢力聯軍方面,也收到了張衛能的命令,讓他們和孟章聯手,將這支蠻族大軍留下。

張衛能派到本地修真勢力聯軍之中的監軍是楊賀真君。

楊賀真君是大離皇朝太學培養出來的元神真君,身上有着濃濃的書生意氣。

大離皇朝兼容幷蓄、風氣開放,除了修真界主流的道門學說之外,還接納了不少儒門學說。

大離皇朝太學出身的修士,都深受儒門影響,一個個以正人君子自居,恪守君臣之道,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忠君報國的口號更是喊得響亮無比。

對於太學出身的修士,霸武帝視之爲皇朝嫡系,給予了很大的信任。

在九曲行省建立後不久,楊賀真君就從上京城,來到了九曲城。

他名義上是輔助張衛能治理這個新納入版圖的行省,實際上是作爲霸武帝的耳目,監控地方上的動靜。

張衛能表面上不動聲色,欣然接納了楊賀真君。但是實際上,作爲大權在握的行省總督,他很不喜歡有人在自己身邊指手畫腳。

這次下令九曲行省本地修真勢力進攻元圖大草原,爲了讓他們奮力作戰,張衛能還派出了監軍。

藉着這個機會,他將一向看不慣的楊賀真君,任命爲監軍,派到了本地修真勢力的聯軍之中。

這幫本地修真勢力,在九曲盟還在的時候,就佔據一方,頗具實力。

能夠一直存活到現在,這些修真勢力的主事者都有着不低的生存智慧。

這些修真勢力的元神真君基本都是一幫精通算計、通曉人心的老狐狸。

相處不久,他們就摸清楚了楊賀真君這位正人君子的幾分底細。

他們商量之後,咬咬牙,拿出了不少奇珍異寶,天地靈物。

正人君子就是正人君子,做事還是比較講究的。既然收了禮物,就不會難爲這幫人,而是對他們的所作所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搞定了軍中的監軍,大家纔有了消極避戰的可能。

現在收到張衛能大帥的命令,他們仍然只是保持追擊的姿態,並沒有真的追上去大戰的心思。

等到孟章率領修士大軍趕過來匯合的時候,這支蠻族大軍已經開始退入元圖大草原深處了。

兩支修士大軍匯合之後,原本就是本地修真勢力領袖的孟章,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這支新的聯軍的首領。

聯軍中各方勢力,基本都是出自他組建那個小聯盟,彼此知根知底。

大家都有保存勢力的心思,那自然知道應該怎麼做。

修士聯軍看似緊追在蠻族大軍後面不放,但是總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

要麼導致大軍放慢前進速度,要麼讓大軍錯過追上敵人的機會……

總之一句話,這支看似數量龐大的修士大軍,始終就是不能追上去攔住敵人。

收了好處的楊賀真君倒還罷了,一向對大離皇朝忠心耿耿的聞東真君,可是不幹了。

他正準備給孟章施加壓力的時候,情況又有了新的變化。

幾名蠻族四階強者率領一隊蠻族精銳武士,離開蠻族大營,過來和蠻族大軍匯合了。

得到接應的蠻族大軍實力大增,並不比修士聯軍弱了。

感謝老朋友華山山頂一隻鳥的多次打賞和支持。

(本章完)

第728章 歸來第1680章 降魔殿第2066章 目的第685章 說服第881章 吞噬吸收第2525章 最後的遺產第3498章 反饋第3852章 勝利第1319章 魔化第1629章 湖中城第3667章 補給第1802章 意外第3883章 紛爭第662章 擺脫第3456章 活佛第355章 變化第2865章 四象碑第1485章 明朗第2021章 目標第3910章 逃離第2496章 對轟第303章 逃命第2680章 進攻第1528章 接見第3015章 勸說第3162章 離去第3240章 重創第2401章 結盟第290章 開端第2747章 脫困第1098章 聲東擊西第1526章 陰陽混洞第3226章 誅滅第1474章 召見第1747章 拉長的戰線第3639章 崩潰第1244章 立威第612章 匯合第1363章 各有私心第1661章 應對第964章 陸天舒第1621章 分別見面第1707章 甲子樹第3244章 無量天宗第254章 設計第3888章 突襲第2011章 上門第1144章 準備反擊第2802章 撤退第1017章 求見第1340章 善後第2863章 宴會第1057章 試探第1376章 行動第3732章 震驚第2125章 一箭雙鵰第96章 監視第2724章 大軍集結第2807章 神國投影第1099章 出兵第3023章 分化第2068章 侵蝕第1726章 閉關第1170章 真傳弟子第2847章 搜索第465章 長毛妖將第3006章 感悟第3351章 紫陽天仙第2792章 徵召第2499章 奇光星神第3087章 談妥第1424章 後怕第2197章 求助第91章 巧手門第2662章 擊飛第3785章 心結第2061章 變化第3948章 金仙玉真第2601章 反思第1245章 血口噴人第2020章 古露道人第4029章 條件第254章 設計第1953章 衝突第3250章 神國投影第1862章 直言相告第2088章 龍脈第2351章 背叛第924章 商務第2736章 見面第1276章 默契第2897章 勾結第8章 轉身就跑第848章 暴露第3560章 主意第1428章 扶植第1568章 支援第542章 援軍第3052章 背叛第1684章 處置
第728章 歸來第1680章 降魔殿第2066章 目的第685章 說服第881章 吞噬吸收第2525章 最後的遺產第3498章 反饋第3852章 勝利第1319章 魔化第1629章 湖中城第3667章 補給第1802章 意外第3883章 紛爭第662章 擺脫第3456章 活佛第355章 變化第2865章 四象碑第1485章 明朗第2021章 目標第3910章 逃離第2496章 對轟第303章 逃命第2680章 進攻第1528章 接見第3015章 勸說第3162章 離去第3240章 重創第2401章 結盟第290章 開端第2747章 脫困第1098章 聲東擊西第1526章 陰陽混洞第3226章 誅滅第1474章 召見第1747章 拉長的戰線第3639章 崩潰第1244章 立威第612章 匯合第1363章 各有私心第1661章 應對第964章 陸天舒第1621章 分別見面第1707章 甲子樹第3244章 無量天宗第254章 設計第3888章 突襲第2011章 上門第1144章 準備反擊第2802章 撤退第1017章 求見第1340章 善後第2863章 宴會第1057章 試探第1376章 行動第3732章 震驚第2125章 一箭雙鵰第96章 監視第2724章 大軍集結第2807章 神國投影第1099章 出兵第3023章 分化第2068章 侵蝕第1726章 閉關第1170章 真傳弟子第2847章 搜索第465章 長毛妖將第3006章 感悟第3351章 紫陽天仙第2792章 徵召第2499章 奇光星神第3087章 談妥第1424章 後怕第2197章 求助第91章 巧手門第2662章 擊飛第3785章 心結第2061章 變化第3948章 金仙玉真第2601章 反思第1245章 血口噴人第2020章 古露道人第4029章 條件第254章 設計第1953章 衝突第3250章 神國投影第1862章 直言相告第2088章 龍脈第2351章 背叛第924章 商務第2736章 見面第1276章 默契第2897章 勾結第8章 轉身就跑第848章 暴露第3560章 主意第1428章 扶植第1568章 支援第542章 援軍第3052章 背叛第1684章 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