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墨索里尼亂世崛起

“貝尼託”原來是英雄的名字

當全世界都在經濟危機中掙扎時,黑暗也在意大利的上空蔓延。這時,一個人正悄悄浮出歷史的水面,開始掀起血雨腥風,那便是貝尼託·墨索里尼。

瓦拉諾·迪科斯塔,屬意大利東北部普雷達皮奧省。這個地方早在13世紀就已經出名了,文藝復興時期這裡曾誕生了許多知名的人物。1883年7月29日,一聲啼哭劃破了這個古老村莊的寧靜,鐵匠亞歷山德羅·墨索里尼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亞歷山德羅·墨索里尼是早期的意大利社會黨黨員。他的妻子是一個正直、勤勞、受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當時在意大利,教師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不僅工資低微,而且不受社會重視,但她總是以“貧可育人”和“自古雄才多磨難”的思想教導學生。

年輕的墨索里尼夫婦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了也像他們一樣,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於是給兒子起名貝尼託,表示對墨西哥的民族英雄貝尼託·胡亞雷斯的敬仰。胡亞雷斯1806年出生於印第安人的一個農民家庭,1858~1872年任墨西哥聯邦總統。在任期間,胡亞雷斯曾進行了許多重大改革。他廢除了教士與軍官武士的特權,沒收用於教堂建築以外的一切教會地產,剝奪教會的世俗權利。1862~1867年,他領導人民抗擊拿破崙三世組織的墨西哥遠征軍並獲得了勝利,從而推翻了以麥克西米連爲傀儡的帝國。他曾興辦印第安人教育,鎮壓退伍軍人暴動與迪亞斯叛亂。亞歷山德羅·墨索里尼對胡亞雷斯的英雄事蹟十分崇拜,他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後要像胡亞雷斯一樣,做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然而,美好的願望被歷史扭曲,貝尼託·墨索里尼,卻逐漸成爲一戰以後黑暗意大利的始作俑者。

立志“讓世界發抖”的頑童

名人,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出名之後,人們都喜歡探究其成長曆程,試圖探究出一些成爲名人的“規律”,墨索里尼也不例外。

墨索里尼完全出乎父母對他的期待,秉性驕野。他小時候不但淘氣,而且霸道,在全村都出了名。同別的孩子玩耍時,他總是充當指揮的角色,而且說一不二。假若有誰不服從他的命令,輕者一頓臭罵,重者一通惡打,就連他的弟弟妹妹也不例外。

1890年,墨索里尼被送到一所離家較遠但較有名氣的學校,但他野蠻與暴戾的秉性卻絲毫沒有改變:隨意破壞學校紀律,不聽教誨,屢教不改,更不懂得尊敬老師,班裡許多同學都捱過他的打。有一次,他在課堂上把鄰座同學擰得嗷嗷慘叫。老師批評他,他卻和老師頂撞起來。老師一氣之下,打了他的手板。他認爲受了委屈,氣呼呼地回到座位上,抄起桌上的墨水瓶就向老師扔去,差一點打中老師的腦袋。還有一次,他同班裡一位同學爲件小事發生爭論,由於辯論不過那個同學,便用鉛筆刀把那位同學的手割了一道口子,鮮血直流。學校爲嚴明紀律,最終決定將其開除。

墨索里尼的父母對他雖然非常失望,但仍然設法將他送進了另一所小學繼續讀書。在新學校裡,墨索里尼仍然是個出名的鬧事者,老師和同學都對他頭疼不已。不過,他的聰明的確是出衆的。老師誇獎他是“棟樑之材”,這更助長了他的狂妄。一天,市政府開音樂會,因爲不讓他進入,他便翻窗而入,搶佔了一個座位。在父母的道歉聲中,墨索里尼勉強完成了小學學業。

墨索里尼的青少年時代,真是像疾風驟雨,變化莫測。當時社會主義、民主主義、帝國主義、封建極權主義,各種思潮競相氾濫。在墨索里尼頭腦中充斥着種種幻想。他非常向往羅馬,希望到羅馬一遊。不久,他同母親到拉文納旅行,瞻仰了大詩人但丁的墳墓,深爲但丁的文采所折服。

墨索里尼在政治方面受父親的影響很大,在與父親一起勞動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一些窮朋友所討論的政治社會問題。他那幼稚簡單的頭腦開始領悟到:警察局爲什麼要那樣地小心防備,立了那麼多法規。他看到和他父親來往的朋友們,多半生活在貧困和顛沛流離之中,他們對社會、對政府充滿着憤怒和不滿之情。

到了十三四歲,墨索里尼的父母希望他將來做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便將他送到福林波波利的師範學校去學習。這是一座很有名的培養教師的學校,學制六年。進入中學的墨索里尼,似乎變了一個人。他愛好學習,成績很好,經常受到老師誇獎,尤其是他的口才,有一次口試,他一口氣說了半小時,教員給了他一個零分,但是稱讚他的口才好。他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大量書籍,特別是文學著作,如但丁的《神曲》、雨果的《悲慘世界》等。他文筆犀利,有時寫些短文向報刊投稿。他常常替多病的母親在本村小學代課,或幫父親抄寫社會黨的宣傳材料,一有空閒還練習演說,問及原因,他說:“長大後,我一定要意大利聽我指揮。”

1901年2月2日,意大利天才作曲家威爾第逝世。在學校舉行的紀念會上,墨索里尼嶄露頭角,發表了非常感人的歌頌威爾第的長篇演說,博得了師生們的熱烈掌聲。意大利社會黨機關報《前進報》特意報道了這次紀念會,墨索里尼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社會黨的報紙上。

畢業之後,墨索里尼在哥爾替瑞地方謀到了一個鄉村小學校長的位子。但是,他經常幻想有個“光輝燦爛”的前程,一年之後,他決心到社會上去闖蕩。爲了表示自己的決心,臨行前寫了一篇題爲《堅強的意志乃是成功之母》的文章。從此墨索里尼結束了短暫的教師生涯,開始自己的另一番“事業”。

經營《前進報》

1902~1908年,墨索里尼背井離鄉,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在兩度不成功的教學經歷中,他在瑞士待了兩年(1902~1904),當過泥瓦匠、腳伕、縫工、幫廚,但都不能持久。有時找不到活兒還得餓肚子。據說他當時曾以行乞和搶劫爲生。幸虧僑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經常給他一些接濟,幫他渡過難關。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墨索里尼同意大利社會黨人在洛桑主辦的《勞動者前途張,並介紹國內形勢,很受工人歡迎,卻引起瑞士當局的注意。後兩年(1904~1906)墨索里尼則回到意大利參軍,由此顯現了其愛國激情。其後,他先去了瑞士,又因公開攻擊教會勢力而被驅逐出境。他被迫移居奧地利,並在那裡認識了著名的意大利民族主義者巴蒂斯蒂。他在巴蒂斯蒂創辦的《人民報》做助理編輯,一再發表文章,鼓吹特倫托地區脫離奧地利迴歸意大利,因而被奧地利逮捕入獄,最後驅逐出境。

1908年,墨索里尼從奧地利回鄉之後,正式參加了意大利社會黨,不久又被選爲社會黨弗利省委書記,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創辦了一份名爲《階級鬥爭》的週刊,開始在弗利的社會黨內建立個人影響。墨索里尼對辦報十分重視。他說:“報紙不是拿文字堆積起來的。報紙是黨的靈魂,黨的標記。”“現在的社會黨,實在是尸居餘氣,沒有什麼好的理想。”“現在的社會主義,變成做官的捷徑,爲政客奸人所利用,不能謀物質上、精神上的進步了。社會主義,注重人類的合作,非努力工作、洗滌個人的身心是不能實現的。”可見此時,他還是忠實的社會主義者。他四處樹敵,既攻擊共和黨,又攻擊社會黨的“保守派”,由他隨心所欲地解釋什麼是社會主義。墨索里尼的文字尖銳潑辣,富有煽動性。不久之後就因在《階級鬥爭》週刊發表文章反對政府侵略利比亞和鼓動示威遊行而被捕,並被判處5個月徒刑。這樣一來,墨索里尼的威信反而大大提高。1912年3月,他刑滿獲釋,7月便被社會黨全國代表大會選爲中央領導機構成員,11月又被任命爲社會黨機關報《前進報》的社長,經過他的經營,《前進報》銷量猛增,使得社會黨在工人羣衆中的影響力擴大。29歲的墨索里尼控制《前進報》後,如虎添翼,更加野心勃勃,從而開始了新的個人“奮鬥”。

在墨索里尼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意大利的時局更加動盪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戰越來越近。早在20世紀初,意大利就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實力薄弱的意大利帝國主義,力圖在力量相匹敵的各帝國主義國家和各集團之間隨機應變,並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來實現本國的侵略、擴張目的。意大利早在三國同盟(德、意、奧)期間,便採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針。1911年,意大利同土耳其開戰,並侵佔了的黎波里、昔蘭尼加和多得坎尼羣島。

爲了鞏固意大利帝國主義的社會基礎並加強國內實力投入世界再分割的鬥爭,意大利總理饒裡蒂改變了對內政策方針。他企圖用微不足道的讓步來分化工人運動,並吸引社會黨和總工會的改良派領袖同資產階級合作。爲了這個目的,他給予工人一定程度的集會、組織工會和罷工的自由,實行了某些社會保險的措施,對工人合作社提供了某些優待。1912年,爲了減緩意土戰爭的政治危機,饒裡蒂對選舉法進行了改革,選舉人數從321.9萬人增加到856.2萬人。這種政策促進了社會黨內部的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傾向的發展,並促進了改良派的領袖們同資產階級政府合作關係的建立。政府的“自由主義”方針是和對工業資本家、農業資本家有利的高關稅壁壘保護政策相報》拉上了關係,成爲該報記者,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根據社會黨的要求,墨索里尼經常向僑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宣講社會黨的主結合的,而且是和殘酷剝削南部地區的勞動人民的政策相結合的。那些被壓迫和破產的農民羣衆、農業工人的運動,則遭到了殘酷的鎮壓。

意大利統治集團進行連年戰爭和對勞動人民的盤剝,激起了廣大羣衆的反抗。1901~1910年,意大利約有300萬人參加了罷工運動。在1905~1907年俄國革命的影響下,以及由於1908年開始的工業危機,和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階級鬥爭日趨尖銳,羣衆革命情緒越來越高漲。面對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到處在發生暴動,到處在舉行起義,社會黨內部反改良派佔據了優勢,掠奪戰爭的最公開的擁護者和主張同政府合作的畢索拉蒂和波諾米等人在1912年被開除出黨。1914年6月8日,根據社會黨和總工會的號召,開始了抗議安科納警察擊斃參加反帝遊行示威的三個工人的總罷工。以“紅色周”而著名的這次罷工,有的地方帶有疾風驟雨的性質,起義者已經把政權奪到自己的手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爲社會黨1910~1914年左傾路線創始人之一的墨索里尼,最初是忠實地堅持黨的官方路線,反對意大利參加歐洲戰爭。然而到了1914年10月,他看到德國社會黨極力幫助德皇,協約國的力量在擴大,形勢對德、奧不利,便轉到“積極的中立”立場上,並利用所控制的輿論工具宣揚自己的主張。10月18日,墨索里尼擅自以社會黨的名義在《前進報》發表自己撰寫的長篇社論,鼓吹“意大利參戰的必要性和戰爭將給意大利帶來的好處”。社論發表後,意大利社會機構譴責了墨索里尼獨斷專行的惡劣做法,決定免去其《前進報》社長職務。隨後,社會黨米蘭支部又通過決議,將墨索里尼開除出黨。

從此,墨索里尼同社會黨分道揚鑣,走向了創建法西斯黨的道路,也爲世界人民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戰鬥的法西斯”

墨索里尼惆悵地離開社會黨後,並沒有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1914年11月15日,他受到一些主戰的壟斷資本的贊助,很快便在米蘭創辦了一份能同《前進報》媲美的報紙——《意大利人民報》。

該報自我標榜爲“社會主義的報紙”,實際上卻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鼓吹參戰。其創刊時引用的兩句格言:“誰有鐵,誰就有面包——布朗基。”“革命是一種理想,需要刀槍維持—拿破崙。”正是充滿了戰爭的火藥味。

墨索里尼曾說:“我所以成爲一個政治家,一個新聞學家,一個主戰派,一個法西斯黨的領袖,都與這張報紙有關。”《意大利人民報》就是在墨索里尼的悉心呵護下,成了他的發跡之地、他的工具和他的喉舌。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向奧地利宣戰,正式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墨索里尼立即藉此機會利用《意大利人民報》大造輿論,迎合政府的決定。他大聲疾呼:“意大利,我的祖國!我決心爲你獻出生命。我既不悲傷,也不害怕。”

1915年8月31日,墨索里尼帶着他的承諾奔赴戰爭的前線。他的勇猛與頑強助他很快當上了排長。

1917年2月22日,在一次戰鬥中,墨索里尼不幸因爲手榴彈的走火而身負重傷,傷愈之後無法繼續作戰,因此退役。他又回到了米蘭,回到了《意大利人民報》。

這次的迴歸,墨索里尼拋棄了大戰之前新聞記者的角色,他不再是簡單的利用辦報紙從政,而是披着更爲虛僞的外套——以社會活動家的身份登上了意大利的政治舞臺。

四年的戰爭給世界留下了傷口,也挫傷了本就貧窮落後的意大利帝國,國內一片蕭條與淒涼,人民羣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傳入了意大利,促使無產階級覺醒,工人罷工,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然而,曾自詡爲中立派類型的意大利社會黨卻奉行着反工人、反革命的右派路線,他們藐視退伍軍人,指責主戰派。

國內外的形勢正好滿足了墨索里尼的胃口,爲他提供了大展拳腳的好時機,他開始在《意大利人民報》上不斷髮表文章,公開爲退伍軍人和失業青年叫屈,並號召他們組織起來尋找出路,這爲法西斯黨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1919年3月23日,在米蘭的聖·塞波爾克羅廣場,墨索里尼主持了一個主要由退伍軍人蔘與的新政治運動團體——“戰鬥的法西斯”。

探究法西斯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文“Fasces”。法西斯黨的標誌是中間插着一把斧頭、由紅布條緊繫着的棒束。早在古羅馬共和國時期,它代表着長官的權杖,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同時,它也標誌着意大利的光榮,認爲其中的斧頭是領袖的象徵,棒束則是人民的象徵。

在後來的意大利文中,法西斯又有了“聯盟”或“協會”的意思,19世紀末,受到“勞動者法西斯”組織(即勞動者聯盟或勞動者協會)曾提出的一個改善礦工勞動條件和反對資產階級霸佔耕地的綱領的影響,法西斯一度被賦予“革命”的含義,在意大利廣爲流傳。墨索里尼在建立“戰鬥的法西斯”之初,本意就是想借助“勞動者法西斯”對工農羣衆的影響,以獲取人心。

這一新的運動團體同社會黨的思想形成了明顯的對立,它的綱領是共和的、反教會的和民主的,它主張分權、婦女選舉權和比例代表制,將剩餘戰爭收益充公,讓工人蔘加各種工業管理並管理公共設施,使軍工廠國有化,實行最低工資和8小時工作制以及取消帝國主義。然而,這一綱領最終只是紙上談兵,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法西斯成員們的士氣極爲低落,但是墨索里尼並沒有因此泄氣。

1920年,法西斯進入了一個全新而又重要的復生發展階段。隨着新成員的加入,法西斯隊伍的逐步擴大,其暴力活動也得以升級,“戰鬥的法西斯”便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場旋風,法西斯的討伐也成了家常便飯。

瘋狂的法西斯們或許是爲了填補戰後的枯燥無味來尋求刺激,或許是爲了反抗社會黨人,又或許是爲了推翻腐朽的統治,抵制一切的壓迫,他們最終想從法西斯主義中獲取些什麼,沒有確切統一的說法,也很難用片言隻語解釋清楚,但隨着1921年11月“戰鬥的法西斯”改名爲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法西斯”名副其實地背上了“戰鬥”的名號,殘暴與侵略也尾隨而來。

決鬥,用劍術擊敗政敵

秉性驕野的墨索里尼爲了奪取政權,發展法西斯的隊伍,他用欺騙宣傳的伎倆得心應手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中,就如他曾對其心腹們所說:“我們的政策就是左右逢源,既討好貴族,又討好平民,既反動,又革命。”

受盡戰後挫傷的意大利充滿了喋喋不休的不滿與憤怒,墨索里尼除趁此機會利用《意大利人民報》大造輿論,宣揚法西斯主義的種種好處,拉攏廣大勞苦大衆之外,他對金融財團、工業資本家等資產階級亦是信誓旦旦地宣稱,“法西斯保護私有財產,實行自由經濟,反對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

然而這樣的兩面政策並沒有給墨索里尼帶來多少驚喜,1919年9月,狂熱的民族主義者鄧南遮爲了擴張意大利的領土,率領一批支持者進軍阜姆。墨索里尼熱情高漲,給予大力支持,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隨後11月16日的大選中,法西斯的選票慘不忍睹。墨索里尼故作鎮定地安撫法西斯黨徒們,爲了轉移人民對於法西斯的注意力,他把矛頭指向了當局的尼蒂政府,且大肆宣揚民族沙文主義。

意大利的上空飄起了羣衆的怒吼,法西斯黨徒們的仇恨,暴力成了人們得以宣泄的途徑,就像墨索里尼所說“法西斯所需要的是暴力、流血與犧牲”。

墨索里尼不僅僅宣揚暴力,組織暴力活動,他自身對於暴力手段亦是身體力行,這在他從小的殘暴行爲中便能看出些端倪,就連他的妻子拉凱萊都是通過暴力的途徑得到的。

1904年,墨索里尼認識了小他9歲的拉凱萊,後因常年在外的奔波謀生,兩人很少見面,隨着時間的流逝,拉凱萊越發貌美脫俗。1908年,墨索里尼返鄉,看到受人喜愛的拉凱萊,他頓感受到威脅,便用手槍威脅自己的父親和繼母(即拉凱萊的母親)同意他與這位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結婚。

殘忍成性的墨索里尼在生活中習慣使用暴力,甚至在同別人進行政治辯論時,也總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1914年11月墨索里尼被開除出社會黨之後,繼續利用《意大利人民報》鼓吹參戰。一位名叫麥裡諾的律師,在《前進報》上同墨索里尼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墨索里尼覺得在報刊上的辯論過於憋屈,於是向麥裡諾提出了挑戰進行決鬥。決鬥按傳統的方式進行,雙方都邀請了證人,1915年2月5日,墨索里尼拿着利劍,殺氣騰騰地出現在這個帶着政治氣息的決鬥現場,經過幾個激烈的來回,並沒有分出誰勝誰負,最終也只是以一個平局落幕。

墨索里尼(居中)與意大利國王在一起。

雖然這次決鬥並沒有爲墨索里尼帶來榮譽,但後來他又以類似的方式先後與政敵西科蒂·斯克日斯和巴斯吉奧等對陣廝殺,在這些決鬥過程中,墨索里尼利用其擅長的劍術狠狠地將對方擊敗。爲了鼓舞決鬥的精神能夠在法西斯黨徒中盛行起來,墨索里尼不惜將奧格斯塔的墳場變爲羅馬的音樂會場,藉以發揚武士精神,並以“決戰決勝,視死如歸”來要求黨徒們。

傷痕累累的意大利再加上法西斯分子們狂暴的破壞、攪拌,其經濟形勢日益惡化,全國陷入了一個難以爲繼的境況,人們面面相覷,紛紛議論,不知前面是更爲深重的災難還是猛然的覺醒。1922年1月,墨索里尼作爲《意大利人民報》總編輯出席了正在法國戛納召開的國際聯盟會議。會上,他對於意大利貨幣的比值少於法國的一半這一事實感到極爲恥辱,認爲這是對戰勝國的打擊,這是意大利帝國危亡的徵兆。隨後他在《戛納會議以後》一文中聲稱:“在目前精神與經濟恐慌的情形之下,必須往前進,否則就要沉淪下去了。”

前進的方式便是反抗,狂躁不安的法西斯黨徒們奪權的慾望在這種前進聲中愈加濃厚,爲了壯大反革命武裝力量,全面奪權,墨索里尼專門組織了一個廣招軍官和舊軍人的軍事參議會,主要採取武裝訓練,並對共產黨和革命人民團體進行殘酷鎮壓,製造恐怖氣氛。

這羣信奉法西斯的人們對其領袖實行無條件地服從,他們以頗具古羅馬帝國軍人的姿態招搖於意大利街頭,就如脫繮的野馬,肆意張狂着。1922年,墨索里尼以威脅的口吻對當局的法克達政府說道:“現在法西斯黨要自行其是了,或者做一個執政黨,或者做一個亂黨,何去何從,要看局勢的發展了!”

蠢蠢欲動的法西斯黨徒們要行動了!奪權的聲響開始從四面八方涌入陰雲密佈的意大利。

黑衫黨向羅馬進軍——奪權

1919年大選的失敗,墨索里尼放棄了通過議會道路奪權的方式,改而藉助建立和發展法西斯組織來奪取國家政權。

黑衫黨是對法西斯黨的另一稱呼,因都穿黑色襯衫而得名,它在法西斯運動之前就已存在,本是由意大利退伍士兵組成的一個鬆散組織,利用社會的混亂和政府的無能,趁機胡作非爲。墨索里尼從爲所欲爲的黑衫黨中得到了啓示,發現武裝力量是鎮壓反動派和人民大衆的有效手段,很快墨索里尼便通過黑衫黨的首領費魯喬·韋基收編了黑衫黨,第一支法西斯武裝力量就此成立。

由於法西斯的暴力淫威、青年的懵懂無知,再加上當時一些軍政團體和大資產階級的支持,黑衫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準軍事組織。

1921年春季大選中,法西斯黨一雪前恥,35名法西斯成員成爲國會議員,組成了議院最右翼的勢力。墨索里尼本人亦成爲法西斯黨擁有無限權力的領袖。

1922年墨索里尼向政府提出:要麼解散政府,要麼組建包括法西斯黨在內的聯合政府,但都遭到了拒絕。隨着法西斯勢力的猛增,加之政界、農民和商人的支持,法西斯的熱情膨脹到了極點,其首腦們策劃的最終奪權、進軍羅馬迫在眉睫。

墨索里尼先在克雷莫納、米蘭和那不勒斯等地檢查了政變的準備情況,並於10月16日,潛伏於羅馬,同支持法西斯奪權的軍政要員秘密策劃進軍的編隊、行動路線和綱領。同時他還試探了梵蒂岡教皇和意大利國王對他的態度,並對鄧南遮等民族主義者進行了積極的爭取。

10月20日,法西斯總部下令全國總動員,最高司令部發文宣佈“進軍羅馬”,文中強調其目的只是爲了推翻腐朽的統治,改善人民的生活,勸告軍警不要和他們作戰,聲明會保護工農的正當權益,安撫有產階級不要害怕。他們爲了拉攏意大利的保皇黨,減少其在奪權過程的阻礙,還宣稱會效忠於皇室。

10月24日,墨索里尼在那不勒斯召開了法西斯頭目秘密會議。會議討論了法西斯四路大軍將由米提斑琪、德邦諾、意大羅巴波和朱里亞迪分別率領沿第勒尼安海進軍羅馬,沿路要佔領城市、郵電局、政府部門、警察總部、火車站、兵營及其他重要設施等具體事項,決定墨索里尼爲最高統帥,進軍指揮總部設在交通發達、易於進退的中部城市佩魯賈。

墨索里尼深知法西斯的暴動多少有些虛張聲勢,因爲真正參加行動的人數並沒有吹噓的多,再加上其簡陋的裝備,一旦政府抵抗,軍隊聽從皇家的差遣,暴動便會輕而易舉地被壓制下去。但意大利國王和其他保守派集團則希望通過支持法西斯來馴服法西斯主義,這倒爲奪權掃清了道路。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人民報》上發表《革命宣言》,宣佈法西斯向羅馬進軍正式開始!

黑衫党進軍取得節節勝利,沿途政府軍和警察都採取中立立場,沒有什麼阻力,只遇到了部分共產的革命羣衆的反抗,但很快便被鎮壓下去。當天,一羣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會議員曾求見墨索里尼,想用改組內閣的辦法試圖說服墨索里尼休戰或者停戰,但墨索里尼的一句:“這次我決不放下屠刀,非要獲取全部勝利不可。”使得議員們灰頭土臉地跑回了羅馬城。

10月29日,墨索里尼接到從羅馬國王辦公處打來的電話,說請墨索里尼速到羅馬,國王將委派重要職務給他。然而詭計多端的墨索里尼表示要將這一消息以電報的形式正式通知他,以得到白紙黑字的確認。

很快,一封“米蘭墨索里尼閣下:國王陛下請您立即前來羅馬,因爲他想委任您組建內閣”的電報以號外的形式出現在《意大利人民報》上。

31日,墨索里尼辭去了《意大利人民報》總編輯的職務。隨後在黑衫黨和其支持者們的歡送下,驅車前往羅馬,到達羅馬後,墨索里尼便去皇宮會見國王,並陪同國王檢閱了進入羅馬的10萬法西斯大軍,以顯示法西斯不可戰勝的力量。

11月6日,墨索里尼正式宣誓就職,意大利開始進入法西斯統治時代。

法西斯運動,墨索里尼的上臺,對於德意志的納粹運動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促使他們也加速了奪權的步伐。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
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第1章 戰爭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