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永康十四年

永康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朔望朝。

百官到奉天殿進行朝賀。

衛朝的早朝分三種,一種是“大朝”。在每年的正旦,冬至,萬壽節三個時間舉行。一種是“朔望朝”,即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的大朝會。

這兩個朝會,就不限於四品以上的京官了。

而是駐京百官無論大小,及進京述職的各省官員通通上朝進行朝賀。是一種禮節性的朝會,只朝賀,問候皇上,得見一番天顏,不論朝事。

還有一種,就是平時的朝會。

平時的朝會呢,京官四品以上參會。而四品以上,也不是都要參加的。所以平時的朝會,也就幾十人算多的了,但大朝和朔望朝,至少能有上千人。

能不能得見天顏不重要,進一趟皇宮,對一些低階官員來說,也是個榮耀。

當然,愛睡懶覺,懶政的人,不在列。

十一月初一的朔望朝,百官在奉天殿朝賀,本來不議論朝事的,結果,有什麼不一樣了。

禮部幾個官員,得了永康帝的暗示,當着百官的面出列,奏稱,燕京北平乃是皇帝“龍興之地”,龍氣十足,建議永康帝效仿太祖對鳳陽的做法,將北平立爲陪都。

永康帝沒有說話。

百官也是一片靜寂。

禮官尚書李置剛出列,“北平做爲陪都不如做爲帝都。列位臣工都知道,京師皇宮是填湖而建,這些年,地表沉降,至南高北低,實爲風水不祥之兆……”

旁邊幾個御史大人一聽,不樂意了,駁斥道:“太祖定都南京,修建城垣和宮殿,耗資巨大,如今要棄皇脈和孝陵,你這是有違祖制!”

禮部官員早得了永康帝的明示暗示,今日定要把遷都一事定下的。

道:“太祖曾令先太子前往考察關中一帶,打算遷都長安。只是次年先太子病逝,太祖才未再提此事,可見太祖也並不滿意南京。”

什麼龍脈不龍脈,帝皇所在之地,即是龍脈。

本來今日不議政的,結果引出遷都一事,文武百官鬨鬧成一團。

自太祖立朝始,至今已有五十年了,各世家豪門在京師已紮根,姻親故舊,祖產家業都在江南,你說遷都就遷都?

適應了江南的春水綠波,畫船聽雨眠,你跟我說要遷去寒冷的北方生活?

南方的文人,本來對奪侄兒皇位的永康帝就頗有微詞,現在還讓他們舉家遷到北方?

吵成一團。

穆儼站在武官一列,稍稍擡頭看了看站在前頭的岳丈大人。

只是人影幢幢的,他不過錦衣衛一個四品僉事,也看不到站在頭一排的岳丈。但憑感覺能知道他泰山大人正站在那裡。

泰山大人不發一言。

穆儼也垂了垂頭。

張輔不說話,不代表永康帝會放過他。幾個心腹肱骨之臣,這時候不出來幫着站臺,更待何時?

“英國公,你是如何看的。”

穆儼手裡的笏板緊了緊。

就聽他岳父出列奏道:“回皇上,臣贊同遷都……”

底下百官嗡聲四起。

永康帝眼神一亮,身板都坐直了些:“你說說看。”

“是。臣曾數次帶兵征戰漠北,兀朝殘餘勢力死而不僵,每年秋冬天還是會來打穀草,滋擾百姓,試圖復僻,如今仍然是我朝背上的一根芒刺。北方雖有長城做爲天險,但每回調兵都所耗甚大,回援不及。若以北平做爲京師,可增加軍事上的防禦,再者天子守國門,佔據北方要塞,可有效阻擊外敵入侵,增加了軍事上的防禦,可保我朝江山萬萬年。”

“臣附議。”武官跟文官不同,多是皇帝的心腹,誰還不知道誰。

“臣附議。”

“臣附議。”

……

“皇上,不可啊!若動了祖宗根基,江山不穩啊!”有老臣痛哭流涕,以頭嗆地。

“請皇上收回成命!”

“請皇上收回成命!”

穆儼一看,文官那邊,幾乎都跪了個滿地。再看武官這邊,也齊齊跪地,他直愣愣地站着是不是不好?

“臣附議!”趕緊表個態。

幾個言官,見武官一邊倒的同意遷都,紛紛要以頭撞柱,以維護祖宗根基。

奉天殿亂做一團。

“朕心已決。英國公所言甚得朕意,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深得朕心!朕希望驅除外敵,還四海昇平,保我大衛江山永固!”

永康帝一錘定音。

“皇上,不可啊!”

“皇上!”

文官們砰砰地用額頭跟皇宮的地磚比硬度,聽着那叫一個響。

穆儼都覺得牙酸,何必呢?

能強得過皇上?

果然,對於反對的臣工,永康帝立時命人拖了出去,革職的革職,嚴懲的嚴懲。猴子若上竄下跳,不聽主子的話,就要殺幾隻雞做爲回敬,以示威嚴。

一時之間,大殿上聲音都輕了許多。

永康帝當着滿朝文武大臣,宣告了遷都的消息,即日起,改北平爲北京,以南京紫禁城爲模板,興建北京紫禁城。

散了朝會,一衆大臣往宮門外走,張輔被人圍了個嚴實。

“英國公,你怎麼能開口同意遷都?這是亂了朝廷根基的大事!”

不說風水,不說什麼龍不龍脈,龍興之地,只講道理。

先前營建北平城,光修建城垣、修繕故殿及燕王的王府,就出動了近百萬的民夫士卒,國庫所耗巨大,都快入不敷出了。這再修一個紫禁城,哪來的銀子?

“就是,英國公,你祖上是北方人,你習慣了北邊,就以權謀私,憑一己私心同意遷都,居心何在?”

張輔被人圍着七嘴八舌地討伐,一張嘴就說不過這些文官。

穆儼皺着眉頭,把這些文官撥開:“列位,你們說我岳父有私心?難道你們沒有私心?是不是在南方住慣了,拋家舍業的不捨得,才反對?”

“你!”

“再說了,此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上已經下了決定。且早在數年前就已有徵兆,長陵一修你們還看不出皇上想遷都?三年前文皇后都遷葬長陵了,你們還看不明白?我岳父不過是順應君心,你們圍着我岳父討要什麼說法?”

可笑。

扶着他泰山大人從人羣中擠出,揚長而去。

第870章 有對策第695章 年年今日第790章 親戚第372章 不滿意第527章 火燒眉頭第305章 誰來當第723章 所求及所願第765章 被人盯上了第89章 過閘第819章 軍中遇險第644章 處置第159章 真是太好看了第811章 失玉第51章 想要你活第393章 高價收布第853章 你怎麼來了第818章 謀劃第913章 去襲第663章 左右爲難第576章 要造反嗎第450章 南洋船回第317章 意外的消息第604章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682章 失望與希望第560章 有果有因第552章 蝶戀花第871章 使計第803章 爲何第291章 僥倖脫險第565章 人如舊第108章 什麼目的第852章 籌備第186章 撿漏第139章 送貨上門第33章 如此賣魚第165章 船幫攔路第297章 要不要第524章 讓他死第352章 又一家鋪子第544章 美夢第545章 爲何第231章 狼崽子第454章 丟失的匣子第449章 因材施教第323章 這小童是什麼身份第263章 忽悠第100章 銀子花盡第291章 僥倖脫險第636章 問話第673章 壞消息第544章 美夢第265章 我的人第378章 賺這麼多第544章 美夢第163章 事出必有因第634章 機會第852章 籌備第737章 顯露第380章 不愁嫁第861章 有打算但不說第902章 又一計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253章 能寫回信了第69章 希望第86章 陪我一起熬第540章 撥雲第862章 利弊第921章 商會好計第368章 霍安第11章 收蟹第391章 抵達天津第560章 有果有因第749章 君家的報復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835章 到手第780章 只要你一人第823章 化險第270章 行會邀請第169章 來人第671章 大風潮第505章 不怨第362章 投奔第144章 新的用途第437章 互相不爽第129章 遇險第275章 忠僕第245章 異鄉遇故人第91章 互相拿捏第91章 互相拿捏第307章 扇子賣得好第59章 無從下手第75章 他什麼都不是第492章 五福捧壽玉佩第102章 淋尖踢斛第799章 將計就計第744章 準備就緒第747章 想兒子了第679章 誰失蹤了第331章 勝水鏢局第625章 入贅的
第870章 有對策第695章 年年今日第790章 親戚第372章 不滿意第527章 火燒眉頭第305章 誰來當第723章 所求及所願第765章 被人盯上了第89章 過閘第819章 軍中遇險第644章 處置第159章 真是太好看了第811章 失玉第51章 想要你活第393章 高價收布第853章 你怎麼來了第818章 謀劃第913章 去襲第663章 左右爲難第576章 要造反嗎第450章 南洋船回第317章 意外的消息第604章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682章 失望與希望第560章 有果有因第552章 蝶戀花第871章 使計第803章 爲何第291章 僥倖脫險第565章 人如舊第108章 什麼目的第852章 籌備第186章 撿漏第139章 送貨上門第33章 如此賣魚第165章 船幫攔路第297章 要不要第524章 讓他死第352章 又一家鋪子第544章 美夢第545章 爲何第231章 狼崽子第454章 丟失的匣子第449章 因材施教第323章 這小童是什麼身份第263章 忽悠第100章 銀子花盡第291章 僥倖脫險第636章 問話第673章 壞消息第544章 美夢第265章 我的人第378章 賺這麼多第544章 美夢第163章 事出必有因第634章 機會第852章 籌備第737章 顯露第380章 不愁嫁第861章 有打算但不說第902章 又一計第272章 不學也罷第253章 能寫回信了第69章 希望第86章 陪我一起熬第540章 撥雲第862章 利弊第921章 商會好計第368章 霍安第11章 收蟹第391章 抵達天津第560章 有果有因第749章 君家的報復第865章 如何解困第835章 到手第780章 只要你一人第823章 化險第270章 行會邀請第169章 來人第671章 大風潮第505章 不怨第362章 投奔第144章 新的用途第437章 互相不爽第129章 遇險第275章 忠僕第245章 異鄉遇故人第91章 互相拿捏第91章 互相拿捏第307章 扇子賣得好第59章 無從下手第75章 他什麼都不是第492章 五福捧壽玉佩第102章 淋尖踢斛第799章 將計就計第744章 準備就緒第747章 想兒子了第679章 誰失蹤了第331章 勝水鏢局第625章 入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