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鄭鄉長的驚詫

『PS:新書求票~』

————以下正文————

魯陽鄉侯與魯陽縣令劉緈的到來,原因接到了鄭羅派人送去的消息。

一名叫做丁魯的難民,居然敢挑唆難民對抗監管他們的鄉侯府衛士,甚至差一點就成功了,這讓魯陽鄉侯與魯陽縣令劉緈頗爲驚怒,好在及時出現的趙虞化解了這次危機。

因爲有提前得到消息,趙虞帶着張季、曹安、靜女、鄭羅等人,在鄭鄉外迎接魯陽鄉侯與縣令劉緈的到來。

當這兩位走下馬車時,趙虞帶着人上前恭迎:“劉公,父親。”

“哈哈,此次幸虧有二公子在此啊……”

劉公,也就是劉緈,他或許是此地看上去最看重趙虞的人,畢竟趙虞的父親魯陽鄉侯並不會將對兒子的器重與喜愛表現出來。

“劉公言重了,小子愧不敢當。”趙虞拱手遜謝。

待他說完,魯陽鄉侯這才與他說道:“虍兒,你來這裡做什麼?”

鑑於劉緈與魯陽鄉侯皆已得知他有着超乎同齡人的智慧,趙虞也並未對這兩位隱瞞什麼,如實說道:“孩兒想爲父親、爲魯陽縣、爲境內的難民貢獻一分力量。”

“哼!”

魯陽鄉侯輕哼一聲,但並沒有多說什麼。

在旁,劉緈卻撫掌笑道:“那可太好了。……不過,二公子今日身體康復了麼?”

『唔?』

趙虞聞言有些不解,問道:“不知劉公指的什麼?”

“咦?”劉緈看了一眼魯陽鄉侯,有些困惑地說道:“前幾日,鄉侯曾對我言,說二公子你身體不適,不能赴縣城參加會議……”

“……”

趙虞有些無語地看了一眼魯陽鄉侯。

此刻他非常認同母親周氏的話,魯陽鄉侯這位父親,有時候還真是如小孩子般幼稚。

本來明明打算帶他赴縣城參與以工代賑的商議,結果因爲周氏的捉弄,這個父親就遷怒到他身上,過河拆橋拒絕帶他參與後續的事宜,試圖以一己之力解決難民的賑濟……

太丟人了吧?希望在妻子的心目中得到比自己兒子更高的地位什麼的……

我是你兒子誒!

在妻子面前跟自己兒子爭寵,不覺得很丟人麼?

暗自翻了翻白眼,趙虞目視着魯陽鄉侯對劉緈說道:“哦,原來劉公指的是這件事,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就是前段日子赴汝水諸縣時累着了,歇息了幾日就好了……總而言之,小子已經康復了。”

“哦……”

以劉緈的眼力,自然看得出來眼前這對父子似乎有些小矛盾,但這是人家家務事,他也不想插手干涉,聞言順着趙虞的話笑道:“哈哈,那就太好了。”

說着,他好似看到了什麼,笑着說道:“鄭鄉長來了。”

趙虞回頭看了一眼,旋即便見到鄭鄉的鄉長在幾名青壯的跟隨下朝這邊走來,顯然也是得知了消息。

鄭鄉的鄉長,該村人稱呼鄉老,此人叫做鄭祥,據說今年已過六十歲,是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

片刻前,待王直一事發生後,這位鄭鄉的鄉長便曾與趙虞見過面,彼此聊過幾句,但沒多少營養。

總結來說,這位鄭鄉長其實也不滿王直,但他對趙虞“攻擊”王直導致王直攜憤離去一事,也顯得很不高興,覺得趙虞做事不夠顧全大局,但考慮到趙虞年僅十歲,又是魯陽鄉侯的次子,這位鄭鄉長也不好多說什麼,於是就沒有與趙虞深入地交談。

“你在做什麼?”

待劉緈上前與鄭祥鄭鄉長談話時,魯陽鄉侯再次詢問兒子。

“這幾日,有幾次見父親回府時愁容滿面,疑似被工點的種種潛在問題所困擾,是故我看看能否幫上什麼忙,順便出府透透氣……”

“最後那句纔是你的本意吧?”魯陽鄉侯輕哼一聲道:“不過這次制止了難民的騷動,你做得還算不錯。”

“先別急着誇獎孩兒。……事實上,我也闖禍了,我把王直教訓了一頓,將他氣走了。”

“王直?……什麼?”

魯陽鄉侯愣了愣,旋即臉上露出幾許驚愕。

而此時,趙虞注意到劉緈與鄭鄉長正朝這邊走來,朝魯陽鄉侯努了努嘴:“待會孩兒會向父親解釋的。”

魯陽鄉侯皺皺眉,但也沒有立刻追問。

此時劉緈與鄭鄉長也已走了回來,顯然這時候劉緈已從鄭鄉長的口中得知了方纔所發生的事,微皺着眉頭看了幾眼趙虞,旋即微笑着開口道:“鄉侯,二公子,鄭鄉長已在村內準備好了茶水,不如我等到村內再做詳談。”

“好。”

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魯陽鄉侯微微點頭道。

片刻後,一行人便在鄭鄉長的邀請下來到了村內,來到了後者的屋子。

待衆人在鄭鄉長的屋子正堂內坐下後,有村內的年輕女子奉上了茶水,繼而躬身離去。

此時,劉緈這才斟酌着用詞問趙虞道:“二公子,我聽鄭鄉長所言,二公子與那王直髮生了一些……不愉快?”

在旁,那位鄭鄉長的眼眸中閃過幾許意外。

平心而論,儘管趙虞是魯陽鄉侯的次子,但因爲年紀的關係,他並沒有太在意趙虞,儘管他有些不滿於趙虞跟那王直髮生了衝突,但他也並沒有直接對趙虞表達不滿,他當時只是想着告訴劉縣令與魯陽鄉侯,尤其是魯陽鄉侯。

畢竟是魯陽鄉侯的次子闖出的禍嘛。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趙虞這個年僅十歲的孩童,居然會被劉縣令邀請就坐,且魯陽鄉侯對此也不發表任何看法——誠然,劉縣令可能是出於禮數,看在魯陽鄉侯的面子上叫趙虞就坐,但按照禮數,魯陽鄉侯也應當代兒子辭謝纔對。

十歲的小兒,哪有在大人面前就坐的資格嘛。

但讓鄭鄉長不解的是,劉緈劉縣令對那趙虞說話的語氣,似乎是有意斟酌用詞,明明那小子闖了禍……

“是的。”

在鄭鄉長頗爲驚訝、意外的目光中,趙虞坦率地承認了:“至於爲何,先由鄭羅來講述當時的經過吧。……鄭羅。”

“是。”

跟着趙虞進入屋內的鄉侯府衛士鄭羅聞言走到屋內中央,一五一十地將王直羞辱難民以及後續說了一遍,倒也並沒有添油加醋。

在聽完鄭羅的講述後,劉緈與魯陽鄉侯陷入了沉默。

其實這個王直,這兩位早幾日就曾見過一面,畢竟正是劉緈把王直安排到鄭鄉這邊。

還記得見面時的那會,劉緈其實就猜到這王直要壞事,但沒有辦法,這王直是汝陽侯府上的人,汝陽侯派此人來協助他魯陽縣,代表着汝陽侯對魯陽的善意——當然,這份善意可能是基於不希望魯陽的難民涌入汝陽,對其侯府造成利益上的損失。

但不管怎樣,王直總歸是代表着汝陽侯的善意,劉緈與魯陽鄉侯自然不能將其拒之門外。

在沉默了半響後,劉緈轉頭對魯陽鄉侯說道:“劉某認爲,今日之事並非二公子的過錯,相反,二公子制止了更大的隱患,但汝陽侯那邊,我等也得給個交代。”

“唔。”

魯陽鄉侯微微點了點頭。

與劉縣令一樣,他也沒有怪罪兒子趙虞的意思,可能他最開始有些驚怒,但在聽罷鄭羅的講述後,他覺得兒子的判斷纔是正確的——當然,雖說在這份正確的判斷中,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說,將滾燙的粥扣在王直臉上這件事。

這是明顯帶有羞辱性質的舉動,還不如直接叫人將王直趕走呢。

雖然魯陽鄉侯也猜到自己兒子起初可能是考慮到對方的身份,有所剋制,並未一開始就跟對方撕破臉皮,但就結果來說,還不如一開始就跟那王直撕破臉皮,直接將對方趕走。

想了想,魯陽鄉侯轉頭對屋內在座的衛長張純說道:“張純,派人到汝陽侯府走一趟,表示一下我方的歉意,倘若能得到汝陽侯的諒解,那自然最好,如若不然……到時候再說。”

“是!”

張純點點頭,立刻起身走出屋子,安排人手去了。

旋即,屋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劉緈端起茶碗抿着茶水,而魯陽鄉侯則捋着鬍鬚若有所思,也不曉得是不是在思考如何給汝陽侯一個交代,二人都沒有出言指責趙虞的意思。

看到這一幕,鄭鄉長感覺很不可思議。

他承認,趙虞的做法其實並沒有錯,至少從品德來說,但……這兩位居然一句斥責也沒有麼?好歹得指責幾句吧?

尤其是魯陽鄉侯,你兒子犯了過錯,儘管從品德上來說並不算錯事,但你作爲父親好歹也應該指責兩句吧?

他並不知道,雖然他確實將趙虞視爲幼童,但在劉緈與魯陽鄉侯眼中,趙虞確實具有遠超同齡人、甚至超過成人智慧的孩童,別說魯陽鄉侯,就連劉緈都相信趙虞在做出那樣的行爲前,已在心中權衡過利弊。

這就完了?

在場衆人均感覺有些意外,意外之餘,像張季、曹安、靜女幾人,皆爲趙虞並未遭到訓斥而感到由衷的慶幸。

唯獨趙虞不感覺意外,原因很簡單,因爲無論是劉緈也好,魯陽鄉侯也罷,這二人都是明事理的人,他此前心中所顧忌的,可不是怕遭到這兩位、尤其是他父親魯陽鄉侯的訓斥,他只是純粹顧忌於王直背後的勢力,怕他魯陽鄉侯府承受不住而已。

不過還好,父親的神色非常鎮定,雖然他父親本來就是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外人很難從他的神色中判斷出什麼……

『先將此事放一放罷。』

暗自說了句,趙虞忽然開口道:“劉公,父親,倘若兩位不準備立刻訓斥小子的話,關於鄭鄉這邊工點的管制問題,小子想提一些建議。小子覺得,鄭鄉這邊工點對難民的管理,存在很大問題……”

『誒?』

鄭鄉長吃驚地看着趙虞。

這個犯了錯的小子,居然如此沉得住氣,還準備提什麼建議?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是悶不吭聲,寄希望於能逃過座上那兩位的指責麼?

然而出乎鄭鄉長意料的是,劉縣令絲毫不以爲杵,甚至他臉上還帶着高興的神色。

“請二公子指教。”

第304章:迫近的威脅【二合一】第九十三章:靜觀其變第七十七章:郾城周氏第116章:下山第261章: 挑撥民意【二合一】第357章:攪局者第322章:周虎與楊定(二)第355章:實襲第458章:主僕相認第111章:餘波第349章:守城間歇第335章:叛軍北進第268章:困局與轉機【二合一】第569章:思退第304章:迫近的威脅【二合一】第320章:葉縣援軍第455章:重返故里的張季第八十六章:二賈(二)第七十章:遊說第210章:牽一髮而動全身(二)第242章:黃氏兄弟【二合一】第五十九章:塵埃落定第569章:思退第六十八章:到手的底氣第十一章:難民?第262章:郡裡干預【二合一】第570章:撤離與追擊【二合一】第490章:許昌之戰(三)第344章:第二次昆陽之戰(二)第110章:言和交涉第560章:襲營第292章:風起(二)【二合一】第349章:守城間歇第362章:籠絡(二)第470章:兩套計策第142章:分裂!魯葉共濟會!第三十一章:憤怒第529章:都尉周府的夫人(三)第三十章:工點放糧第342章:九月第532章:七月末第218章:再往鄭鄉(二)【二合一】第135章:狼跟羊的交涉第515章:止亂第358章:裡應外合第439章:降將與隸墾軍(三)第541章:薛敖(二)第400章:將計就計?第266章:二次襲營【二合一】第493章:以退爲進第三十四章:委任第124章:身居賊窩(三)第396章:未雨綢繆(二)第518章:七月部署第497章:質疑第291章:風起【二合一】第414章:博弈(三)第344章:惡戰(二)第317章:鏖戰(二)【二合一】第二十八章:再遇第259章:偏將紀榮第548章:對峙第十九章:途中的遊戲(二)第十章:陌生年代(二)第424章:匯兵一處第220章:嚇唬與線索【二合一】第174章:間隙的種子第385章:鏖戰(三)第325章:獎勵第247章:兩名督郵(三)【二合一】第163章:郭達的好消息第218章:再往鄭鄉(二)【二合一】第324章:兌現承諾第491章:許昌之戰(四)第543章:薛敖(四)第十五章:父子交流(三)第201章:明裡暗裡(二)第237章:觸線【二合一】第324章:兌現承諾第159章:離間第354章:佯襲(二)第209章: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82章:許昌之戰前夕(二)第187章:夜亂(三)第210章:牽一髮而動全身(二)第515章:止亂第192章:章靖(二)第413章:博弈(二)第328章:間歇第404章:拉鋸戰第364章:攻城前夕(二)第193章:意料之外第348章:詭計第308章:昆陽特產【二合一】第299章:拖延與變故【二合一】第550章:上鉤第五十三章:王尚德第449章:一勞永逸的狠計第七章:忐忑第550章:上鉤
第304章:迫近的威脅【二合一】第九十三章:靜觀其變第七十七章:郾城周氏第116章:下山第261章: 挑撥民意【二合一】第357章:攪局者第322章:周虎與楊定(二)第355章:實襲第458章:主僕相認第111章:餘波第349章:守城間歇第335章:叛軍北進第268章:困局與轉機【二合一】第569章:思退第304章:迫近的威脅【二合一】第320章:葉縣援軍第455章:重返故里的張季第八十六章:二賈(二)第七十章:遊說第210章:牽一髮而動全身(二)第242章:黃氏兄弟【二合一】第五十九章:塵埃落定第569章:思退第六十八章:到手的底氣第十一章:難民?第262章:郡裡干預【二合一】第570章:撤離與追擊【二合一】第490章:許昌之戰(三)第344章:第二次昆陽之戰(二)第110章:言和交涉第560章:襲營第292章:風起(二)【二合一】第349章:守城間歇第362章:籠絡(二)第470章:兩套計策第142章:分裂!魯葉共濟會!第三十一章:憤怒第529章:都尉周府的夫人(三)第三十章:工點放糧第342章:九月第532章:七月末第218章:再往鄭鄉(二)【二合一】第135章:狼跟羊的交涉第515章:止亂第358章:裡應外合第439章:降將與隸墾軍(三)第541章:薛敖(二)第400章:將計就計?第266章:二次襲營【二合一】第493章:以退爲進第三十四章:委任第124章:身居賊窩(三)第396章:未雨綢繆(二)第518章:七月部署第497章:質疑第291章:風起【二合一】第414章:博弈(三)第344章:惡戰(二)第317章:鏖戰(二)【二合一】第二十八章:再遇第259章:偏將紀榮第548章:對峙第十九章:途中的遊戲(二)第十章:陌生年代(二)第424章:匯兵一處第220章:嚇唬與線索【二合一】第174章:間隙的種子第385章:鏖戰(三)第325章:獎勵第247章:兩名督郵(三)【二合一】第163章:郭達的好消息第218章:再往鄭鄉(二)【二合一】第324章:兌現承諾第491章:許昌之戰(四)第543章:薛敖(四)第十五章:父子交流(三)第201章:明裡暗裡(二)第237章:觸線【二合一】第324章:兌現承諾第159章:離間第354章:佯襲(二)第209章: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82章:許昌之戰前夕(二)第187章:夜亂(三)第210章:牽一髮而動全身(二)第515章:止亂第192章:章靖(二)第413章:博弈(二)第328章:間歇第404章:拉鋸戰第364章:攻城前夕(二)第193章:意料之外第348章:詭計第308章:昆陽特產【二合一】第299章:拖延與變故【二合一】第550章:上鉤第五十三章:王尚德第449章:一勞永逸的狠計第七章:忐忑第550章: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