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長亭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此折一出,中元帝自是大怒,先後三次下旨命桓子澄二次自辯,再加上江僕射等人的推波助瀾,到最後,桓子澄被逼得實在不得不表態了,只得捏着鼻子說出了“願爲君分憂”這麼句話來。

有了這句話在前,中元帝自是一口咬住,飛快地頒下聖旨,着桓、江、杜、週四姓共領精兵二萬五千,並其餘諸姓及朝廷軍馬六萬,合計八萬大軍,號稱十萬,連夜開拔,前往軍情吃緊的泗水關,誓要與趙國決出高下。

而桓子澄,則在江僕射、杜驍騎並周都水的聯名推舉之下,成爲了這十萬大軍的將軍。爲此,中元帝還特意在他的散騎侍郎上加上了驃騎將軍職銜,並特賜持節都督一職,以便他統率三軍、號領諸將。

從桓子澄上折自辯,到大軍開拔,這中間只隔了短短五日。

之所以事情進行得如此迅速,卻是多虧了江僕射未雨綢繆,提前便向中元帝進言,將一應前事安排妥當,這才能夠令大軍趕在寒露之前離開大都。如果路上加緊些的話,這十萬大軍應該能夠搶在河流上凍之前,趕到泗水關。

大軍開拔當日,中元帝親自去城門相送,大都百姓傾巢而出,只爲目睹這天子爲將軍壯行的盛況。

趁着大批金御衛全都跑去城門口護衛中元帝去了,秦素卻是悄悄避開人羣,帶同阿忍混出了皇城,與桓子澄約在城外十里長亭之處一晤。

長亭外,是綿綿遠道,是黃沙漫天。

很快便要到寒露了,這長亭之外,早便沒了柳色青青的蔥籠景象,唯十萬鐵騎、甲衣重重,與那黃紗遍佈的大路如兩股交互相融的潮水,涌向蒼茫的天際。

秦素緊了緊身上的厚披風,擡頭看天。

天陰陰地,灰黃的雲朵沉沉壓在頭頂,彷彿蘊着幾分雪意,風拂在身上時,已有了深秋的凜冽。

一旁的阿忍此時便上前幾步,輕聲問道:“殿下是不是冷了?可要拿個手爐?”

“不必了。”秦素搖頭說道,一面引頸看向前方。

此處乃是長亭外的一片雜樹林,那樹木早便枯了大半,唯幾棵松柏尚餘青枝。

她微蹙着眉心,極目張望着,心下頗爲焦灼。

她等的人,不知何時纔會出現?

便在她等得有些不耐煩之際,忽見那重重枝椏間玄影晃動,旋即便現出了一道身影,玄衣鐵甲,腰懸長劍,正是已然成爲一代持節都督的桓子澄。

“來了。”阿忍輕聲說道,一面往後退了幾步,停在了上風口。

這個位置既能照看到秦素,又不至於聽見一會兒秦素與桓子澄的對話,卻是極爲合宜的。

秦素自是察覺不到這些小事。

此時此刻,她全副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正大步走來的那個身影之上,心情居然有一點點的激動。

即便在前世桓家風頭最盛時,桓氏子弟中,亦從沒有出過一個持節都督。

而桓子澄,卻做到了。

以智計、以堅忍、以雷霆一般的手段,將他自己,推上了前世的桓家都不曾達到的高峰。

望着前方那修挺的身影,秦素心中直是五味雜陳,也不知是何感受。

事實上,自從經由啞奴口中聽到那句“一曲《南山》何日還,彌悠不出誰可撰”之後,秦素的心,就再也不曾平靜過。

今日與桓子澄一晤,與其說她是來送行的,倒不如說,她其實是想要聽一個解釋——合情合理,卻又很可能匪夷所思的解釋

彌悠,是前世中元二十年前後才崛起的一代名伎,而此時纔是中元十五年,這世上,還沒有彌悠這麼個人。

桓子澄所說的那短短十四個字,終是將秦素眼前的迷霧撥開,讓她想明白了許多事。

那些她隱隱察覺到的變化,卻原來終有其因,而這原因,她這個知情者,應當是最爲明瞭的。

“殿下怎麼這時候跑出來了?”人還沒走近,桓子澄的聲音已經傳了過來,語氣中居然含了幾分責備:“天氣寒冷,外頭又亂,殿下不思在宮中靜養,卻偷跑出宮,萬一出了什麼事,如何是好?”

走在他身邊的啞奴此時便擡起頭來,看了他一眼。

他從沒發現,他家主公居然也能有這樣話多的時候。

這倒也不奇怪,畢竟他家主公也是個人,總要說話。

可是,這一番明是責備、實是關切的話語,桓子澄不曾用來叮囑自家弟妹,卻偏偏是說予了中元帝的女兒聽的。

何解?

啞奴只覺得萬分疑惑,總覺得在晉陵公主的面前時,他家主公的言談舉止,總有種怪異地不協調。

“我們是隨着衆人混出宮的,絕不會被人發現。”秦素此時便說道,又將手指了指阿忍,笑意盈盈:“我也有她護着呢,她可比旁人管用得多。”

桓子澄的視線往阿忍身上掃了掃,眼角微微一眯:“唐人?”

“是。”秦素大大方方地承認了下來,彎了彎脣:“反正桓郎已經什麼都知道了,我也不瞞着你啦。”

她這話唯桓子澄一人能懂,此刻聞言,他冷峻的臉上,便有了一絲柔和的神情。

秦素便又笑看了他,作勢屈身道:“我只是想與郎君說幾句話罷了,還請郎君行個方便。”

桓子澄面上的柔和又添了兩分,向啞奴微一點頭:“把周遭清一清。”

啞奴躬身行禮,身影一閃,已然不見。

秦素與桓子澄對此已是習以爲常,面色不動,唯阿忍的眼底劃過了明顯的驚豔。

她許是沒想到,青桓身邊隨隨便便一個奴僕,身手竟也如此之高,確實出人意料。

“阿忍你也下去吧,我與桓郎要聊一聊。”秦素輕聲說道,向阿忍點了點頭。

阿忍回過神來,也不作他想,行了個禮便退去了遠處。

四下裡再無旁人,秦素便擡起雙眸,深深地凝視着桓子澄。

桓子澄卻是沒在看她,而是挺立於她身畔,望向了樹林的深處,眸光空茫而遠,彷彿在想着什麼極遙遠的舊事。

一時間,二人皆不曾說話,唯風掠樹梢,攜來遠處塵土的氣息。

第920章 僕不胖第373章 峰如素第480章 換香茶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899章 皆無用第1041章 遍蒼涼第798章 請喝茶第592章 無所獲第743章 驚聲語第030章 曾相識第694章 筵開處第739章 卻輕嗔第460章 星盤動第002章 意綢繆第1034章 念青居第678章 掌中局第732章 曲水流第806章 南風歌第776章 《長清》絕第152章 牡丹匣第853章 喜相逢第657章 歲暮宴第948章 撫華勝第886章 墨字衫第003章 三分三第700章 宗師也第516章 文昌殿第638章 誓截髮第633章 諸皇子第038章 德暉堂第517章 欺以方第687章 八仙湯第366章 傷心處第083章 忽驚魂第375章 樑前燕第871章 遠相迎第451章 暴脫症第486章 瘋魔語第520章 如累卵第799章 從如流第352章 故人來第026章 無戀棧第094章 俊有雙第391章 阿堵郎第037章 入東籬第1047章 海天闊第767章 行捷徑第669章 深巷中第119章 嬌謔語第813章 重奏起第348章 福李果第686章 贈領緣第960章 阿物兒第666章 父嫉子第545章 垂冪籬第494章 夢復醒第577章 明前因第835章 傾城色第744章 博南音第223章 拾翠居第152章 牡丹匣第838章 唯德也第008章 且上樓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高僧第306章 僞君子第341章 硃砂痣第483章 將靜修第1048章 又秘徑第二百零三章 廣陵客第510章 空往返第652章 中路院第546章 燭影幽第047章 亂雲飛第044章 勿姓秦第407章 別上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何爲鳥第517章 欺以方第147章 心無着第337章 青州事第088章 錦簾春第421章 勢如星第072章 丹青客第993章 歌九霄第677章 改門庭第704章 蘆葦深第606章 郎中令第505章 九皇子第953章 公道話第452章 清暉斜第652章 中路院第400章 人已逝第302章 書頁卷第954章 姑妄言第013章 死有因第592章 無所獲第414章 掌中刃第607章 願引路第005章 薛二郎第312章 誘以言第038章 德暉堂
第920章 僕不胖第373章 峰如素第480章 換香茶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899章 皆無用第1041章 遍蒼涼第798章 請喝茶第592章 無所獲第743章 驚聲語第030章 曾相識第694章 筵開處第739章 卻輕嗔第460章 星盤動第002章 意綢繆第1034章 念青居第678章 掌中局第732章 曲水流第806章 南風歌第776章 《長清》絕第152章 牡丹匣第853章 喜相逢第657章 歲暮宴第948章 撫華勝第886章 墨字衫第003章 三分三第700章 宗師也第516章 文昌殿第638章 誓截髮第633章 諸皇子第038章 德暉堂第517章 欺以方第687章 八仙湯第366章 傷心處第083章 忽驚魂第375章 樑前燕第871章 遠相迎第451章 暴脫症第486章 瘋魔語第520章 如累卵第799章 從如流第352章 故人來第026章 無戀棧第094章 俊有雙第391章 阿堵郎第037章 入東籬第1047章 海天闊第767章 行捷徑第669章 深巷中第119章 嬌謔語第813章 重奏起第348章 福李果第686章 贈領緣第960章 阿物兒第666章 父嫉子第545章 垂冪籬第494章 夢復醒第577章 明前因第835章 傾城色第744章 博南音第223章 拾翠居第152章 牡丹匣第838章 唯德也第008章 且上樓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高僧第306章 僞君子第341章 硃砂痣第483章 將靜修第1048章 又秘徑第二百零三章 廣陵客第510章 空往返第652章 中路院第546章 燭影幽第047章 亂雲飛第044章 勿姓秦第407章 別上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何爲鳥第517章 欺以方第147章 心無着第337章 青州事第088章 錦簾春第421章 勢如星第072章 丹青客第993章 歌九霄第677章 改門庭第704章 蘆葦深第606章 郎中令第505章 九皇子第953章 公道話第452章 清暉斜第652章 中路院第400章 人已逝第302章 書頁卷第954章 姑妄言第013章 死有因第592章 無所獲第414章 掌中刃第607章 願引路第005章 薛二郎第312章 誘以言第038章 德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