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想撿漏的奧斯曼

漢軍對俄羅斯50萬大軍的圍剿戰雖然比較順利,但由於陣線地域廣闊,直到開戰後一個多月,才徹底肅清俄羅斯軍隊的殘餘兵力,除去少量失去建制的殘兵逃回俄羅斯境內外,這支俄羅斯帝國主力大部分不是陣亡就是成爲了林皓達的俘虜。

這一下,林皓達在羅馬尼亞開墾的集中營式農莊算是有了充足的勞動力。

漢軍雖然人數不多,對於後勤糧草壓力小,但時間一長也會讓地方上的白人平民不堪重負,即便林皓達不在意這些白人平民的死活,將他們手中僅存的口糧搶來也毫無愧疚感,但這種一錘子買賣終究是有極限的時候。

被搶光了口糧的白人平民會出現大面積的饑荒,餓死成羣的人口,然後就會沒有人口在田地裡耕作,在第二年秋收之際就會出現糧荒,然後進入惡性循環。

這就是林皓達每打下一處基本盤時,都會設立集中營式集體農莊的原因,戰爭帶來的大量無主土地,以及漢軍用各種理由強取豪奪的肥沃田地,足夠漢軍安排大量的青壯戰俘在其內開墾荒地了。

在飢餓的威脅和刺刀的逼迫下,這羣戰俘的工作積極性還是可以的。

他們就好比歐洲中世紀毫無人身自由的低賤農奴一般,整日裡進行倆點一線的生活模式,排泄的糞便也會被漢軍士兵驅使着收集起來,當作農田中的肥料,純天然無污染的‘糞便肥料’無疑會讓田地的收成更好。

最重要的是,這些被俘獲的白人士兵,出身往往都是底層的百姓,對於農事並不陌生,在這個時代中雖然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但農業爲本的思想並沒有脫離,特別是對於俄羅斯帝國這種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而言,灰色牲口其實就是原本的底層農奴,俄羅斯帝國以不足萬分之一人口的上層貴族階級,來統治其餘廣大的農奴控制龐大的國土。

一億多人口的俄羅斯帝國,超過九成九的人都是沒有多少人權的農奴,正因如此,俄羅斯帝國才被西歐和中歐國家視爲蠻夷,西歐和中歐國家的農民伯伯只要跟俄羅斯農奴微微對比下,就不會覺得自己的日子苦了……

不過,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是歷來的真理,正因爲俄羅斯人生活的艱苦,所以他們打仗纔不惜命,從軍獲取軍功算是底層農奴爲數不多脫離悲慘階級身份的途徑,這就是俄羅斯的灰色牲口們用着落後的武器,打仗卻士氣十足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俄羅斯士兵獲勝後,往往都會被允許就地劫掠一番,歷史上俄羅斯軍隊入侵滿清東北三省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滿族和漢族女子被這羣俄羅斯蠻子活生生cha死……

至於民族屠殺,更是俄羅斯老毛子最擅長乾的事情,就算到了偉大領袖斯大林時期,老毛子也幹過將中亞整個韃靼民族強行向更加荒蕪的沙漠戈壁地帶遷徙的事情,只因爲老毛子沒有將他們當作自己人,想要擴張俄羅斯民族的生存領地……

這也是後世裡那個龐然大物雪崩後,脫離的加盟國對俄羅斯人仇視的原因,當年老毛子強大的時候,對外族人那真是下刀子一點不手軟!

據說,21世紀的烏克蘭之所以女多男少,就是當初二戰時期,蘇聯吞併烏克蘭期間爲了鎮壓烏克蘭獨立成員,進行血腥民族屠殺的原因,烏克蘭整整一代青年男性,被蘇聯紅軍殺得血流成河……

所以說,林皓達此時所作所爲看似兇殘不仁,但歐洲各國的政府首腦並不覺得意外,因爲在他們眼裡,被征服的民族被壓迫被奴役,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爲殖民全世界掠奪資源的歐陸各國來說,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之內!

反漢同盟各國之所以拼了老命跟林皓達互相傷害,就是因爲他們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才爲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不至於淪爲那些被他們殖民欺壓的弱國地位,激發所有潛能追求勝利。

和諧共存只是勝利者鞏固自身統治,顯示‘仁慈’的一種宣傳口號罷了,要是民族之間真的可以和諧共存的話,爲啥印第安人絕種了?

爲啥21世紀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本民族的‘土話’?

甚至很多民族連自己的語言都已經被迫消逝,成爲了歐洲白人的一個分支國度。

一戰二戰說好聽的叫做世界大戰,實際上就是已經瓜分完全世界的歐陸白人後裔,進行的新一輪競爭罷了……

不過,也幸虧那羣歐洲白人後裔自己內訌打的爹媽都不認識,才讓世界上其他被壓迫的民族有再次崛起的機會,雖然還遠沒有達到獲取平等國際地位的程度,但至少獨立自主還是沒問題的。

在漢軍主動進攻俄羅斯軍隊的時候,身爲反漢同盟國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自然不可能在另一面看戲等待結果,歐陸列強也不會允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麼做。

可惜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堪比滿清般腐朽的落後官僚體制,讓政府和軍隊的效率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再加上巴爾幹地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正在進攻紛紛從漢軍手下‘獨立’出來的民族共和國,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忙得焦頭爛額,發動戰爭的進度條再次下降。

要知道,這一次戰役是漢軍突然主動發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得到俄羅斯陣地被攻擊的消息時,倆翼的俄軍陣線已經被漢軍裝甲部隊突破……

於是,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命令層層下達,終於讓羅馬尼亞邊境地區的軍隊開始向前運動時,俄羅斯軍隊的主力已經強攻失敗,馬上就要投降了……

其實,對於這個時代的封建帝制國家來說,一個月的戰爭發動時間並不算太久,但跟林皓達一聲令下戰爭機器就開動起來的漢軍對比起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落後的效率就成爲了致命性問題!

250 爲了自由!154章 賈詡的分析319 與資產階級的合作58章 打出來個和平一(第二更)360 穿裙子的勇士下380 寶清港的恐慌91章 又一個壞消息101章 緊追不捨130章 合法的屠殺二319 與資產階級的合作154章 賈詡的分析339 比利時人的用途394 主線任務完成203 毒計76章 國王的低頭上217 死戰上289 趁虛而入154章 賈詡的分析377 全新的系統抽獎10章 發現拿破崙422 熱情的意大利人125章 第一個炮兵模板130章 合法的屠殺二17章 巴士底獄的收穫上290 誰在戰鬥?420 清理戰俘248 交戰中184 你好我好大家好68章 艱苦的巷戰三181 十九抽殺法(訂閱保底第三更)349 東西方之別434 槍桿子等於真理214 舉旗造反111章 打不打四416 無法拒絕的任務獎勵221 莎雅的結局280 株連九族的屠殺349 東西方之別395 迴歸世界的變革355 講道理28章 血戰巴士底四271 將計就計的刺殺121章 同流合污上290 誰在戰鬥?146章 夜戰七(二合一大章)172 獵兵(月票累計加第四更)168 凡爾賽的政治清洗(打賞加第四更)143章 夜戰四(第八更打賞補更)353 第一輪接戰上289 趁虛而入99章 擲彈兵,前進!中204 綠帽子國王372 來自海上的敵人62章 打出來個和平五134章 合法的屠殺六393 對耗112章 打不打五234 戰略部署439 林皓達的瘋狂計劃上88章 內戰開啓上407 普魯士的情報310 最後通牒311 開戰上187 全面提升448 反漢同盟的逆襲140章 夜戰一(第五更打賞補更)38章 軍隊的力量三18章 巴士底獄的收穫下318 慘烈的南特戰役426 西西里游擊隊327 一統法蘭西328 路易一家人的處置273 作戰分析上358 英國人拼命了下367 全面戰爭系統的最高待遇105章 回血上(第二更)382 登陸寶清333 緣由287 兩敗俱傷上131章 合法的屠殺三328 路易一家人的處置347 英國人來了113章 打不打六198 內亂伊始81章 15000大軍209 軍事失利1章 獨裁模式384 殺妻放兒279 戰後清理373 海上接戰13章 革命的起始上309 吉倫特派的麻煩53章 重整與擴軍中186 獵騎兵204 綠帽子國王335 布魯塞爾的血上128章 第一個小鎮347 英國人來了
250 爲了自由!154章 賈詡的分析319 與資產階級的合作58章 打出來個和平一(第二更)360 穿裙子的勇士下380 寶清港的恐慌91章 又一個壞消息101章 緊追不捨130章 合法的屠殺二319 與資產階級的合作154章 賈詡的分析339 比利時人的用途394 主線任務完成203 毒計76章 國王的低頭上217 死戰上289 趁虛而入154章 賈詡的分析377 全新的系統抽獎10章 發現拿破崙422 熱情的意大利人125章 第一個炮兵模板130章 合法的屠殺二17章 巴士底獄的收穫上290 誰在戰鬥?420 清理戰俘248 交戰中184 你好我好大家好68章 艱苦的巷戰三181 十九抽殺法(訂閱保底第三更)349 東西方之別434 槍桿子等於真理214 舉旗造反111章 打不打四416 無法拒絕的任務獎勵221 莎雅的結局280 株連九族的屠殺349 東西方之別395 迴歸世界的變革355 講道理28章 血戰巴士底四271 將計就計的刺殺121章 同流合污上290 誰在戰鬥?146章 夜戰七(二合一大章)172 獵兵(月票累計加第四更)168 凡爾賽的政治清洗(打賞加第四更)143章 夜戰四(第八更打賞補更)353 第一輪接戰上289 趁虛而入99章 擲彈兵,前進!中204 綠帽子國王372 來自海上的敵人62章 打出來個和平五134章 合法的屠殺六393 對耗112章 打不打五234 戰略部署439 林皓達的瘋狂計劃上88章 內戰開啓上407 普魯士的情報310 最後通牒311 開戰上187 全面提升448 反漢同盟的逆襲140章 夜戰一(第五更打賞補更)38章 軍隊的力量三18章 巴士底獄的收穫下318 慘烈的南特戰役426 西西里游擊隊327 一統法蘭西328 路易一家人的處置273 作戰分析上358 英國人拼命了下367 全面戰爭系統的最高待遇105章 回血上(第二更)382 登陸寶清333 緣由287 兩敗俱傷上131章 合法的屠殺三328 路易一家人的處置347 英國人來了113章 打不打六198 內亂伊始81章 15000大軍209 軍事失利1章 獨裁模式384 殺妻放兒279 戰後清理373 海上接戰13章 革命的起始上309 吉倫特派的麻煩53章 重整與擴軍中186 獵騎兵204 綠帽子國王335 布魯塞爾的血上128章 第一個小鎮347 英國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