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遣唐使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沒有月落,也不聞烏啼,江邊的楓樹倒是有,只是沒有漁火相對,也沒有對愁而難眠的旅人。

姑蘇城遠在千里之外,寒山寺幽藏霧隱之嵐。

更不是夜半。

聽到鐘聲的人更不在客船。

夏鴻升只是突然想起來了這麼一首詩,在聽見了晨鐘綿綿傳響的時候。

鐘聲幽幽沉沉的緩緩盪開,漸次傳遍了整個涇陽書院。

不多時,山間初晨的靜謐就不見了。

樓中傳出種種響動,混雜在了一起,一個個衣着白衫的學子信步走進了校園。

這一幕令夏鴻升感到恍惚,好似自己穿越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時光匆匆,又站在了當初自己的校園。

晨跑,涇陽書院早上學子們必須參加的一項活動。

跑步之後纔是食堂開門的時間。

學子們早上都起來的很是積極,大約是不想錯過書院裡的早餐。

新穎,豐盛,便宜又實惠,且極其美味。

一日三餐,每一頓都有諸般不同的東西,自己端上餐盤,去挑選自己想要吃的東西,吃完之後自己動手起將餐盤碗筷清洗乾淨,然後放到回收的位置,無一人可以例外。就是書院的教席——哦,不,在涇陽書院稱作先生或老師——也不例外,每噸也是同學子們一樣,自己拿着餐盤去挑選想吃的東西,然後自己清洗,他們在食堂裡面的,唯一的特權,大概就只有這些先生們可以不必付出那幾文銅板,免費來吃了。

學子們對於先生尤爲尊敬,不只是因爲他們是先生,他們懂得那許多神奇的,匪夷所思的知識。也在於涇陽書院的先生不似其他地方的先生,那麼威嚴,那麼不可靠近。他們雖然也嚴厲,但是在課下,卻又更像是朋友,少了份威嚴,多了份親近。

才短短的幾天,學子們就已經深深的眷戀了這所處處都是新奇的書院。

老實說,夏鴻升排的課很多。每班學生每天至少四個大課,也就是八節。好在涇陽書院並不封閉,中午和晚上,亦或是沒課的時候,就可以出去轉轉。距離涇陽書院不遠,步行也只消一盞茶的功夫,便是涇陽集。夏鴻升早有謀劃打算,涇陽集就算是涇陽書院的“大學城”了。

課不排多不行,這些學子們沒有系統的學科基礎,一切都是從頭開始,即便如此,四年過去夏鴻升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達到後世裡面初、高中畢業的水平呢。好在,古人的學習是可以持續一生的事情,而一生的時間,總足夠他們沿着夏鴻升指出的道路去深究了。

夏鴻升十分享受如今鸞州書院的氛圍,尤其是看見學子們懷抱着不同的書本步履匆匆的在不同的教室之間奔走時候的樣子,亦或是拿着課程表尋找自己這節課在哪個教室的時候——涇陽書院學子們的班級沒有固定的教室,某一科目在某一個教室,該上這課的時候學子們就抱着書過去——就不由的想起自己的那四年時光,頓覺親切無比。

“屬下拜見將……山長!”夏鴻升正無限遐思的時候,一個聲音從後面傳來過來。夏鴻升回頭一看,卻是書院的門衛。

涇陽書院的門衛不簡單——都是從大唐刀鋒裡面挑出來的!

“恩?怎麼?”見門外過來找自己,夏鴻升有些意外,於是問道。

那個門衛行了一禮,答道:“陛下派了人來,要召見山長過去。如今禁衛正在門衛室候着。”

夏鴻升點了點頭,知道這是又有事情,心說一聲,得,再見了今日的好天氣。

隨門衛到了門衛室,見了宮中禁衛,問了幾句,便隨着禁衛一道離開了書院,往長安而去。

賴於水泥大道的平坦和暢通,不足一個時辰之後,夏鴻升便已然出現在了宮門之前了。

進入皇宮,得知皇帝在兩儀殿,徑自到了兩儀殿,通傳之後進去,發現只有李世民一個人了,想來,其他的大臣已經討論完了之後離去了。

“臣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傳召微臣,有何吩咐。”夏鴻升問道。

李世民擡了擡手,王德便過去將一張黃娟拿了過來,下來走到了夏鴻升跟前。

夏鴻升帶着疑惑從王德手中接過來黃娟,低頭一看,入眼的先是一句“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於是一下子沒控制住:“臥槽!”

“恩?”李世民幸虧聽不懂夏鴻升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也能看得出來夏鴻升的吃驚,於是問道:“夏卿這是怎麼”

“陛下,日本人來了?!”夏鴻升張口道:“趕緊抓人啊!”

“夏卿這是又說的甚子胡話?甚麼日本人,抓誰?”李世民更是一頭霧水了。

夏鴻升這才反應過來,於是說道:“陛下,這,有倭國人到了咱們大唐?”

李世民這才點了點頭,說道:“倭國遣唐之使者一行人兩百五十餘人,八月自山東上岸,昨日到了長安。今日朕見了倭國使節,這是其使者呈上的國書。”

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起,至公元九世紀末爲止,中間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日本爲了學習中國的文化,爲了學習借鑑唐朝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正可以用一句後世裡一個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的話來概括,那就是:通過這種交往,日本“恰如嬰兒追求母**般地貪婪地吸收了中國的先進文明,於是從野蠻階段,用極快的速度,不久即進入了文明階段。”

在遣隋使和遣唐使從中國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的基礎上,日本只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奴隸制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制的轉變。貞觀十九年,也就是公元的六四五年,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爲藍本,從經濟到政治方面進行了改革,向中國隋唐政治經濟體制學習,成爲了古代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體制,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

若非是瘋狂而貪婪的汲取了大量的中國文化,日本怎麼可能只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央集權?

這幫東瀛白眼狼!

夏鴻升很是氣惱。(未完待續。)

第550章 要人第472章 旗鼓相當第1045章 發揮餘熱第918章 想和親?沒門兒!第282章 扒房子第1110章 晚會前第366章 出事了第1066章 指路第1059章 身體有恙否?第195章 接頭樑洛仁第1069章 職業學院第997章 夏字兒倒着寫!第470章 吐蕃人第531章 步步緊逼第1212章 拂曉已至第919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八十章 隻影向誰去?第966章 德育智育體育第153章 教育李泰小毛孩兒第三十二章 長安春滿,可緩歸矣第1071章 李淵病危第921章 大唐水師歸來第987章 無奈之選第865章 大唐缺錢啊第894章 朝堂之辯第547章 墨者的擔憂第376章 欣喜若狂第1168章 火槍第510章 豁出帝王顏面第八十七章 旬假遊獵第1086章 朕親自去唱第692章 講解原理第823章 分兵擾襲第350 要想富,先修路第219章 離心第987章 無奈之選第157章 卿不負朕,朕絕不負卿!第十一章 豬下水第421章 好自爲之,莫要作死第六十九章 名聲很重要!第732章 有明月,怕登樓第413章 春聯兒第948章 軍抵鄯州第1077章 吐蕃之地的戰略意義第849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下第462章 世界很大,大唐很小第635章 四方學館第1066章 指路第673章 惡之花第786章 談條件第1169章 使節被殺第977章 李綱病危第883章 波斯之地第997章 夏字兒倒着寫!第168章 種下種子要趁早第407章 貝爺保佑第六十二章 詩會上的呼喊第300章 《三國演義》的豪華陣容第971章 阿爾罕的本事第910章 正中李老二下懷第1172章 大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第329章 亂黨的動作第1156章 香囊第778章 欺辱上門第1127章 書院改革第930章 可以試行第1214章 捷報傳長安第641章 就知道你們丫的有陰謀!第八十九章 上交國家第669章 徵高麗,急不來第519章 找幫手第1006章 年輕俊傑……第九十章 民族同化之策第753章 果然仁義第846章第七十三章 躋身大唐公務員行列第907章 升官的條件第180章 招降使者第948章 軍抵鄯州第1060章 編故事第489章 袁天罡登門道謝第631章 送禮第849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下第323章 腦洞開的太是時候!第175章 招攬書生第130章 進獻第593章 行酒令第308章 老太監是真·高手第256章 李元昌第103章 鍛體之法第734章 下江南第1057章 大魚咬鉤了第557章 要做有益於社會的道門第295章 高飛的風箏第1112章 精彩紛呈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545章 固執的墨者第596章 謫仙人第975章 陸路不行有海路第1105章 目光長遠
第550章 要人第472章 旗鼓相當第1045章 發揮餘熱第918章 想和親?沒門兒!第282章 扒房子第1110章 晚會前第366章 出事了第1066章 指路第1059章 身體有恙否?第195章 接頭樑洛仁第1069章 職業學院第997章 夏字兒倒着寫!第470章 吐蕃人第531章 步步緊逼第1212章 拂曉已至第919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八十章 隻影向誰去?第966章 德育智育體育第153章 教育李泰小毛孩兒第三十二章 長安春滿,可緩歸矣第1071章 李淵病危第921章 大唐水師歸來第987章 無奈之選第865章 大唐缺錢啊第894章 朝堂之辯第547章 墨者的擔憂第376章 欣喜若狂第1168章 火槍第510章 豁出帝王顏面第八十七章 旬假遊獵第1086章 朕親自去唱第692章 講解原理第823章 分兵擾襲第350 要想富,先修路第219章 離心第987章 無奈之選第157章 卿不負朕,朕絕不負卿!第十一章 豬下水第421章 好自爲之,莫要作死第六十九章 名聲很重要!第732章 有明月,怕登樓第413章 春聯兒第948章 軍抵鄯州第1077章 吐蕃之地的戰略意義第849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下第462章 世界很大,大唐很小第635章 四方學館第1066章 指路第673章 惡之花第786章 談條件第1169章 使節被殺第977章 李綱病危第883章 波斯之地第997章 夏字兒倒着寫!第168章 種下種子要趁早第407章 貝爺保佑第六十二章 詩會上的呼喊第300章 《三國演義》的豪華陣容第971章 阿爾罕的本事第910章 正中李老二下懷第1172章 大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第329章 亂黨的動作第1156章 香囊第778章 欺辱上門第1127章 書院改革第930章 可以試行第1214章 捷報傳長安第641章 就知道你們丫的有陰謀!第八十九章 上交國家第669章 徵高麗,急不來第519章 找幫手第1006章 年輕俊傑……第九十章 民族同化之策第753章 果然仁義第846章第七十三章 躋身大唐公務員行列第907章 升官的條件第180章 招降使者第948章 軍抵鄯州第1060章 編故事第489章 袁天罡登門道謝第631章 送禮第849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下第323章 腦洞開的太是時候!第175章 招攬書生第130章 進獻第593章 行酒令第308章 老太監是真·高手第256章 李元昌第103章 鍛體之法第734章 下江南第1057章 大魚咬鉤了第557章 要做有益於社會的道門第295章 高飛的風箏第1112章 精彩紛呈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545章 固執的墨者第596章 謫仙人第975章 陸路不行有海路第1105章 目光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