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

朱祁鈺帶着厚重的鹽鐵會議記錄本,來到聚賢閣的長桌之前,這本會議記錄本,詳細的記錄了朱祁鈺兩次鹽鐵會議的所有內容。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諸多朝臣俯首行禮。

“朕躬安,坐。”朱祁鈺示意朝臣們安坐。

“自鹽鐵會議以來,研究了大明鹽引的流轉,鹽引的本身的價值和白銀作爲貨幣是否可行。”

朱祁鈺打開了會議記錄本繼續說道:“爲此我們召開了廷議,確定了白銀作爲大明貨幣,弛用金銀之禁,廢除了大明寶鈔。”

于謙接過了話茬,總結性的說道:“事實證明,白銀作爲貨幣,是大有可爲,也是衆望所歸,臣以爲應該定位永例。”

大明的例,每個皇帝登基之後,都會廢除前任的例,然後挑選其中適應潮流的例,來作爲大明律的補充說明。

而着爲永例,則是萬世不易,提醒大明祖孫後代們,這件事的重要性。

至於兒孫廢不廢,身後事,就不是他們這幫人,能夠說了算。

皇明祖訓裡一些永例,不也被各種各樣的方法改了嗎?

宦官干政、金石之禁、伐山鑿石之禁,都在不停的變化着。

大明朝從來不是一個抱着祖宗之法得過且過的朝廷,總是在改變,但總是會因爲各種各樣的事兒,人亡政息。

這樣變法圖存,變法圖強,在某些人的話術裡,就變成了大明特別能折騰。

“準。”朱祁鈺點頭說道。

這算是朱祁鈺定下的第一條永例。

戶部尚書金濂繼續說道:“銀幣推行已經有半月有餘,但是寶源局已然是門庭若市,五更開坊之後,就會有人前往排隊,兌換新幣,雖然平釐七錢,但已經當一兩在用了。”

“甚至遠超一兩,甚至有當二兩再用,亦有之。”

新的貨幣政策開始推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銀幣備受追捧,但是兵仗局的產能,顯然跟不上兌換的熱情。

兵仗局已經三班倒加班加點的幹了,但是依舊無法滿足需求。

金濂繼續說道:“白銀本無用,卻因交換價值極高,自前宋以來,被人做錢用之,陛下花色印文精美、足量足重,防僞輕鬆簡單,臣以爲,這也是眼下銀幣被追捧的理由。”

“既然交換價值極高,我們爲何不可以降低其銀重呢?”

“臣愚鈍。”

金濂很奇怪,陛下的銀幣其實還可以減一點銀料,這樣朝廷和內帑豈不是火耗賺的更多?

但是陛下卻始終讓兵仗局的銀幣卡在七成的量上,還專門讓外廷的戶部、工部、都察院共同監督萬兩銀秤。

每一枚都要過稱,重了必然是銅多了,輕了必然是錫多了,每一枚稱重不足的銀幣,都被回爐重造了,這極大的影響了鑄幣的效率。

這是金濂不理解的地方。

這就是歷朝歷代,從交子、錢引、至正寶鈔、大明寶鈔,被玩壞掉的原因,一旦發行,就想着超發,就想着降低銀的比例,多賺點火耗。

朱祁鈺搖頭說道:“火耗三成已是極高了!貪,乃萬惡之始。”

“減少鑄幣之中的銀,就沒法吹響了,那咱大明御製銀幣,制的到底是真錢,還是假錢?”

“即便是可以解決,那御製銀幣,乃是大明法幣,國家長遠之策,豈可貪圖眼下之利?”

“小了,格局小了。”

這是個技術問題,不是利潤問題,銀的比例再往下,吹不響的銀幣,還怎麼防僞呢?

防僞,也是交換價值的一部分。

孫忠在自己家裡折騰來折騰去,搗鼓不出來,不就是如此原因嗎?

金濂想了想,也應是如此,若是想獲利,其實應該是多搞一點金銀銅錫來,這不是獲利更多嗎?

“臣謹遵聖誨。”金濂趕忙說道。

他是戶部尚書,自然希望太倉裡的銀幣越來越多,大明的銀幣越來越多,他似乎犯了一個歷史慣性的錯誤。

胡濙俯首說道:“陛下,勳臣外戚、諸多王侯也多有問詢,這是不是可以給他們開個檔口,專門兌換銀幣?這寶源局一日就放那麼一點幣,根本不夠用。”

宗人府事在永樂年間逐漸移交了戶部,宗人府的大宗正,其實沒什麼權力。

大明的天只能有一片,那就是陛下。

朱棣根本不會允許自己的頭上還有個大宗正,整日裡對自己吆五喝六。

所以大明的大宗正和別朝不同,大明的大宗正就是皇帝本身,宗室所有事物,皆由陛下一言而決。

在大明當皇帝就是如此,大權獨攬。

朱祁鈺知道這還是產量問題,他搖頭說道:“他們嫌慢,朕還嫌慢呢。”

“最近鑄的銀幣全都給了太倉,朕還有兩百萬兩白銀,還在內承運庫堆着紋絲不動呢,朕要了五萬枚頭功牌,還是插隊了。”

“且排着吧。”

國事爲重,兵仗局先做的是太倉的單子,民間的碎銀正在寶源局打金花銀,等打好之後,纔會送到兵仗局去。

現在兵仗局全部的產能,都給了太倉,畢竟太倉,纔是國事。

工部尚書石璞聽到這些問題,十分疑惑的問道:“那爲什麼不能擴建一些呢?兵仗局現在極爲繁忙,再投入一些,我們可以招攬更多的工匠,營繕司蒯祥在石景廠已經營建結束,隨時聽用。”

擴建,是一個好的辦法。

兵仗局太監李永昌嘆息的說道:“咱家也想擴建啊!咱家日思夜想的就是這個事兒了!但是卻是招攬不到合用的工匠了。”

“兵仗局,現有住坐工匠三百餘人,工匠一千兩百餘人,學徒五百餘人,這些工匠已經是整個京師最多的銀匠了,再多,也沒有了。”

幾乎所有的尚書都在小聲的議論,只有胡濙老神在在,他在李永昌開口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是這個原因。

當年太宗文皇帝要南下西洋之時,整個南直隸的造船工匠,都雲集在了清江船廠。

當時是何等的盛況?

胡濙是親歷者,當時平江伯陳碹任清江提舉司,清江京衛、中都、直隸三總廠,下轄六十四個造船分廠,一年能造遮洋船兩百餘艘,鑽風船三百餘艘!

清江三總廠和四十六個造船分廠,有三千二百零六名住坐工匠。

永樂二十二年,衛河船廠併入清江三總廠,南京設立了龍江船廠,設龍江船長提舉司,總領天下船務。

最後一次登記造冊,工匠約有八千四百四十四人,分船廠有八十二艘。

大明爲何天下無敵?

因爲大明真的天下無敵。

李永昌此時找不到銀匠,就像永樂年間,大明找不到一個閒着的船匠,一個道理,天下就這麼大,哪有那麼多人給你造船呢?

胡濙爲什麼不反對陛下的匠爵?爲什麼不反對提高工匠待遇?爲什麼不反對營建工匠學舍?

因爲大明真的很需要工匠,而陛下的匠爵,可以把工匠們納入管轄之內,提高工匠待遇,可以讓匠戶積極性更高,而工匠學舍,則旨在培養匠人。

工部尚書石璞並不負責兵仗局,那是內署,對於御製銀幣的技術要求,還是低估了。

匠爵四階十六級,分別爲:學徒、工匠、住坐工匠、大工匠,大明在籍的銀匠,住坐工匠只有四百餘人。

大工匠只有四個人。

現在將近八成的住坐工匠、所有的大工匠都在兵仗局了。

他本來以爲工匠就可以勝任爐頭,但是現在看來,住坐工匠,都不能勝任爐頭。

“工匠學舍,是不是可以在天下衛所儒學堂裡教授?”石璞提了一個很合理的建議。

既然大明現有的魚塘裡已經沒有那麼多魚了,那自然是要多想辦法弄點魚苗,等待他們長大。

朱祁鈺想起了自己三經廠紙墨不夠,他和于謙的那番奏對來。

他搖頭說道:“農莊法不妥,掌令官和儒學堂,現在主要的職責還是宣講政策和管理農莊,一步一步踩穩了,踩實了,方爲百年國策。”

朱祁鈺是奔着百年育人去的,而不是十年樹木。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朱祁鈺春秋鼎盛,不急這一時半會兒。

朱祁鈺正色的說道:“朕知道,有些人覺得鑄幣這個活兒,賺的極多,火耗,三成!”

“一成給了太倉,一成給了內承運庫,也就是給了朕,還有一成給了兵仗局,很多人都在心裡犯嘀咕。”

朱祁鈺看着朝臣們的反應。

給太倉一成,那是金濂和司禮監的太監們在文華殿吵架,于謙請奏,最後確定下來的。

一成給內承運庫,那是陛下的錢,這個就已經很值得商榷了,但是礙於鑄錢的決定是陛下做的,弛用金銀之禁也是陛下的決議。

陛下要一成不應該嗎?

最後一成給了打銀幣的兵仗局宦官、工匠,這是朝臣們最想不明白的事兒,他們甚至會認爲,這一成,也是給的內承運庫罷了。

朱祁鈺看着朝臣們的臉色,也清楚,就這聚賢閣裡坐着的臣工裡,指不定有人私底下、在家裡,不知道怎麼罵大明皇帝。

罵大明皇帝貪得無厭,罵大明皇帝與民爭利,罵大明皇帝是亡國之君!

罵,隨便罵!

朱祁鈺壓根不在乎。

朱祁鈺需要把這個道理掰扯明白,告訴朝臣們,爲什麼非要留給兵仗局一成的火耗。

他十分平靜的說道:“貨幣的價值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構成。”

“而兵仗局的工匠們打造的精美銀幣,其勞動成果,精緻的花紋,渾然一體的胚餅,分毫不差的重量。”

“同樣是御製銀幣的交換價值的一部分。”

“所以兵仗局纔會如此嚴格的檢查稱重,只有嚴格把控,鑄幣之策,才能長久穩定的貫徹下去。”

“只有勞動,纔是價值的唯一普遍以及準確的尺度。”

“就像是田畝,如果沒有勞動,只會荒蕪,也是一文不值。”

朱祁鈺講完,讓朝臣們認真的消化了一番他的話,幾個朝臣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目光。

即便是道理能講的明白,朱祁鈺也管不住這幫朝臣的嘴,他們依然會罵。

但是道理就是道理,朱祁鈺給兵仗局的一成火耗,就是給工匠的勞動報酬。

右僉都御史李賓言愣愣的說道:“兵仗局的工匠不夠,是不是可以讓一些勢要豪強之家,參與其中呢?既然如此短缺,兵仗局無法擴產,何不讓大明其餘人,參與進來呢?”

李賓言一說話,所有人都變得沉默了,大家看着手中的資料,一言不發。

上次在朝堂之上,李賓言依據慣例要合併衛所儒學堂,被打了廷杖,現在這話一出,幾乎所有人默然。

整個大明朝堂上,哪個不是精明至極的人?

陛下直鉤、彎鉤、下地籠、建魚塘,方法百出,而釣不到一條魚。

這李賓言…簡直羞與之爲伍!

陛下哪天對他下個鉤,他怕是要歡欣鼓舞了!

但是陛下的鉤,始終都瞄着聰明人在下。

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發新書了!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二十章 登基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
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發新書了!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二十章 登基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