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皇帝要放棄體弱多病的太子?大明將馬上出現吳王黨!
第162章
紫禁城,坤寧宮。
“這一次,咱也算是耍了一回無賴了!沒辦法,爲了選出更有才的士子,也爲了給北方考生一個機會,咱只能這麼做。”
“接下來,就看臭小子的考題了,他跟我咱說,他的考題能夠篩選出真正的能員幹吏來,哼哼!咱就給他一個機會!”
“不過啊,咱還是有點擔心……要是重新會試,按照臭小子的考題來,結果到時候進士名額還是被南方考生所佔據,那該如何是好?畢竟多年的戰亂,南方學子所享受的資源和北方學子,本就是不平等的……”
“妹子,妹子?”
馬秀英專心致志的納着手裡的虎頭鞋,對於老朱的絮叨略顯敷衍。
“哎呀,你快別納鞋了!這有啥用?”
朱元璋一把奪過馬秀英手裡的虎頭鞋,一臉急躁的道,
“要做鞋子,咱隨便找個針工局衣帽局的奴婢給你做了就是了!弄個一千雙,一萬雙都行!”
“別把精力放在這些沒用的地方啊!”
虎頭鞋被奪,馬秀英只是眉頭一掃。
“拿來,還給我。”
她語氣雖淡,卻有幾分命令的味道。
“你……”
“哎!”
朱元璋嘆了一聲,卻也只能將手裡的虎頭鞋送還給了馬秀英。
“我不把精力用在這裡,那用在哪裡?”
馬秀英重新拿回了虎頭鞋,方纔輕哼道,
“針工局那幫奴婢的手藝,我纔不放心!再說了,這是給我未來大孫子的,一針一線都是我這個當奶奶的心意,那是一千雙、一萬雙都比不上的!你懂不懂?你瞧瞧,這上面的金絲,多漂亮!”
“爲了這漂亮的雲紋,我還專門找人學過呢!”
“將來我的大孫兒穿着這虎頭鞋,戴着我那虎頭帽,那一定是虎頭虎腦的!嘿嘿!”
她想着想着,竟是笑了起來。
朱元璋:“……”
“大孫大孫,你就知道大孫!你的大孫還早着呢!”
他氣惱道,
“現在先解決眼下的難題好不好?”
馬秀英聞言,卻是眨了眨眼。
“眼下的難題?眼下有什麼難題?”
“後宮被我打理的井井有條,小橘子的婚事我也已經操辦的差不多了,本來還很趕的,結果欽天監那邊說初八日子有星動,把日子改到廿八了,一下子推後了二十天,那我就不着急了,就掰着指頭等日子到就行了。”
“作爲皇后,我要做的事兒都做完了啊!”
朱元璋白眼一翻。
“你揣着明白跟咱裝糊塗是不是?咱說的是眼下科舉的難題!”
老朱沒好氣的道,
“咱還是有些顧慮!你一向自以爲冰雪聰明,就不能幫咱分點憂?”
“還有,別跟咱說什麼後宮不得干政的屁話!咱不想聽!你幹吧幹吧,咱這一個人腦子轉不過來,允許你幹!幹到你死了帶進棺材裡,下一代皇后不準干政就完事了!”
馬秀英抿嘴一笑。
“行啦,我逗你呢!我會不幫你想法子嗎?”
她道,
“你說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想了,其實說難也不難。既然你想讓北方士子也當官,那就不要讓他們和南方士子競爭,直接給他們進士名額不就好了?”
“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競爭,南方士子和南方士子競爭,兩邊都給予一定的進士名額,如此一來,不管考試的結果如何,兩邊都能出進士,都能當官。”
朱元璋聽到這話,眉頭頓時一挑。
“把他們分開?”
他喃喃道,
“這……可行嗎?”
馬秀英應道:
“怎麼不可行?你再把進士名額多給幾個,比如南方三十六,北方也三十六,這樣北方士子肯定沒有意見,而南方士子少了北方士子的競爭,等於是名額也多了,肯定也不會有意見。”
“反正大明現在缺官,一次科舉招七十二個也不算多嘛!只要篩選得當就好。”
一番話語,讓朱元璋陷入了沉吟之中。
馬秀英也不打擾他,繼續縫製着虎頭鞋……她和朱元璋的模式就是這樣,只管給出意見,至於採納不採納,執行不執行,那都是老朱的事兒,和她無關。
“……好,行!”
良久,朱元璋琢磨出味道來了,拍手讚揚道,
“這法子確實可行!反正是第一年,多招一些就多招一些,咱就搞一個南榜,一個北榜!讓兩邊都有人上榜,大家皆大歡喜!”
“咱回頭就去研究劃分南北!”
“不過,正如你所說,這樣大批量的招人,篩選一定要嚴格,不能出問題!誒……這臭小子怎麼還不來?不是已經派人去喊他了麼!”
話音未落,腳步聲已然傳來。
“說曹操,曹操就到。”
馬秀英笑道,
“這不是來了?”
朱元璋微微擡頭,見朱橘優哉遊哉,閒庭信步,不由得眉頭一豎。
“臭小子,趕緊過來!”
他喝令道,
“跟你說了早點過來,磨磨蹭蹭個什麼?”
“上次你跟咱誇下海口,說你能編出真正篩選人才的科考題目,爲了你這個題目,咱可是頂住壓力讓會試重考了,這會兒南北考生可都在眼巴巴的等着重考的日子呢!”
“現在,考試的關鍵,就在你身上!你弄好了沒有?”
朱橘聞言,只是咧嘴一笑,將懷中的紙張掏出,朝着朱元璋晃了晃。
“你急個啥?這不就在這呢麼?”
“喏……拿去看吧!”
他將手中的幾張紙甩了過去,朱元璋此刻也是心中好奇,自然也不怪這臭小子的無禮,迅速接了過來。
只一瞧,老朱便有些咂舌。
“這麼多字?”
“這麼長?”
朱橘的考題,足足有幾頁紙!紙上密密麻麻的可以說是全寫滿了!
歷來科舉考題都是隻有一句話,甚至只有寥寥幾個字,他倒好,反其道而行之!
“那是參考資料啦,我費了老大的勁兒才編好的。”
朱橘老神在在的道,
“真正的考題,就應該細緻和嚴謹,把材料給足,這樣才能讓考生做出精準的判斷,若是有本事的人,自然能夠妙筆生花,沒本事的人空談一番,也很容易就被看出來了。”
“你瞧着吧就!”
馬秀英聞言,也是把腦袋湊了過來,跟着朱元璋一起閱讀了起來:
《道德經》有云:“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
大國都城往往處於江河的下游,爲天下水利之樞紐,水利興,則國興;水利廢,則國弛……
自京杭大運河修建以來,歷代都爲漕運要道,乃國家經濟之命脈,然,自洪武元年以來,黃河於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