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淮南模式

在這樣的夜晚之中。新晉常務副縣長李慶福也是這熬夜中的一人。與別的副縣長所不一樣的是。他的辦公室內坐着的不是各自的嫡系與智囊。而是同系的侯躍東。

是的。要說這秦系四大金剛之中。威望最大。資歷最老的就是這李慶福了。可要說是與秦揚的關係最近。最受秦揚另眼想看的。則是侯躍東了。這就是一般下屬與秘書的區別。誠然。秘書也是屬於這領導的下屬之一。可卻具有其餘的下屬所沒有的親密性。可以說。一個優秀的秘書可以幫助領導掌握半個家。而下屬不可以。因此。很多局長、副局長見到縣長的秘書的時候都是要禮讓三分的。

而侯躍東這次因爲年齡與資歷的原因。沒有被推到常委的位置。而是成爲了縣政府的大管家。。政府辦主任。這可是一個要害職位。今天下午的政府工作會議。侯躍東也是作爲記錄人蔘加了的。原本。按照道理來說。這副縣長以上的人員所參加的政府工作會議。負責記錄的應該是政府辦副主任而已。可是。這尤其涉及到了舊城區的改造與新區的建設。所以。記錄人變成了侯躍東。以保證這消息的嚴密性與保密性。

所以。在衆人談論的時候。侯躍東也沒有參與。因爲。他是一個記錄人而已。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對此的分寸。他一向是把握得很到位的。

而李慶福邀請侯躍東前來。並沒有爲了敘舊。也不是爲了下午所討論的建立一站式服務的政務中心而已。他所要討論的是“如何在巖城縣更好更快的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這個議題是李慶福在聽聞了朱家兄弟要來進行投資考察的視乎。猛然想到的。而且。他也敏銳的感到。這正是秦揚所決定的下一個發展路線。也是巖城縣的下一個發展重點。所以說。一散會。李慶福便就很不顧形象的一路小跑回到了辦公室。開始思索這提案的撰寫工作。在有了一個明確的思路之後。李慶福親自去請來了同樣熬夜的侯躍東前來幫助自己參謀參謀。

要說。誰最瞭解秦揚的思想。只怕就是秦揚的這個前得意的秘書了。而且。侯躍東作爲秦系的一員。自然也是希望秦系的老大哥能夠先拔頭籌的。下午的政府工作會議上大出風頭的。可是馬英奎啊。這自然不會是秦系所願意見到的事情。

而且。李慶福也向侯躍東保證了將會在這個提案的提案人上書寫着兩個人的名字。這種親兄弟。明算賬的態度。無疑使得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行了發展。

侯躍東認認真真的看着李慶福的提案看了半天。半響這才擡起頭來。看着李慶福說道:“李哥。要說這鄉鎮企業的發展無外乎其實就兩種模式。一個淮南模式。還有一個是和城模式。”要說。侯躍東不愧是科班出身。這理論研究的水平自然是很高的。李慶福雖然翻閱了不少資料。不過。對這系統的理論知識掌握得倒也並不是非常的透徹。

“哦。淮南模式是怎樣一個模式了。”李慶福對淮南模式也是有所聽聞過的。可是並沒有能夠實地的去進行考察。而且。這個時代網絡也是不怎樣的。所以說。李慶福對這淮南模式是久聞其名。但是這具體的核心是什麼。其實是並不知曉的。畢竟。跟他對淮南模式的瞭解也僅僅是通過相應的報刊與政務工作報告中得來的。這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原知此事要躬行啊。”

侯躍東點了點頭。爲李慶福介紹了起來。想要發展這鄉鎮企業。這先進的發展模式必須是要借鑑借鑑的。總比摸着石頭過河要強上一些。有前例可作借鑑。自然是要比獨自前行要強得多的:“所謂淮南。就是咱們淮江省南部的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的方式。這個模式是由著名的經濟學家華劉在20世紀80年代初率先提出來的。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其主要特徵是: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以集體經濟爲主;鄉鎮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的發展。簡單的來說。淮南模式就是‘地方政府公司主義模式’、‘能人經濟模式’和‘政績經濟模式’。本質上是‘政府超強幹預模式’。”

侯躍東的講解非常的細緻。這讓李慶福更爲自己邀請侯躍東前來共同提案感到正確無比。侯躍東的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基層工作經驗。顯然是能夠相得益彰的制定出更好的。更爲切實可行的方案來的。

“那麼。第一時間更新什麼又叫做和城模式了。”李慶福繼續的問道。

“所謂的和城模式是指地北省東南部的和城地區以家庭工業和專業化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產規模、技術含量和運輸成本都較低的商品。大市場是指和城人在全國建立的市場網絡。”侯躍東流利的介紹道。

聽着侯躍東對這些知識的瞭解程度。李慶福知道。侯躍東也是看出來了秦揚的心思的。真不愧爲當時的得意秘書啊。

“小侯。你說。咱們巖城縣更適合哪一種模式啊。”李慶福沉吟了一會兒。擡起頭來看着侯躍東。出聲問道。

“淮南模式是通過發展鄉鎮企業。走的是一條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而和城模式則是通過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通過市場化來促進工業化。兩種路徑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觀原因。也各有各自的優點與不足。咱們就先從我們淮南模式說起吧。畢竟。淮南要比和城距離我們更近一些。‘淮南模式’的概念1983年首次被華劉先生提出的。是以集體經濟和鄉鎮企業爲核心。追求村民共同富裕的特徵因爲非常符合當時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第一時間更新所以備受追捧。”侯躍東緩緩的解釋着。

李慶福點了點頭。向侯躍東遞送過去了一根菸。侯躍東擺了擺手。接着說道:“其實。淮南模式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這也是有着歷史的原因的。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淮南各地在集體副業基礎上就已經開始辦起了一批社隊企業。主要爲本地農民提供簡單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到20世紀70年代。這些小型社隊企業逐漸發展成爲農機具廠。爲集體制造一些農機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社隊企業發展的明確支持。促使社隊企業步入了一個大發展的階段。第一時間更新它們利用這一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抓住市場空隙。迅速壯大起來。改革開放初期。淞滬這些大型城市中大量技術工人節假日到淮南地區。給淮南帶來了信息、技術和管理經驗。因此。歷史上的積累和接受淞滬的輻射爲淮南地區工業化的起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當時的短缺經濟。對工業化的發展也起了推動作用。至1989年。淮南鄉鎮企業創造的價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已經佔到了60%。”

“不過。我覺得。這個模式。並不適用於我們巖城縣。”李慶福聽到這裡。出聲言道。秦系四大金剛可是一起患過難的。所以。彼此之間的言語也就隨意了許多。要是換一個人。只怕。李慶福是不會如此直截了當的說的。

侯躍東點了點頭。表示了肯定:“是的。淮南模式之所以能夠極快的發展起來。還是因爲他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條件所造成的。而我們巖城縣並不具備這兩個優勢因素。所以。淮南模式。所能夠給予我們參考的多。不過。卻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借鑑與效仿。”

李慶福也點了點頭。笑着說道:“而且。我們所處的文化圈也是不一樣的。淮南模式註定是無法被我們所效仿的了。”

“可不是麼。淮南地區深受古代淮江文化的影響。傳統深厚。精巧纖細。溫柔敦厚。重格物致志。強調均衡、集體、等級。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淮南名家。善於學習、模仿。但缺乏創新和領跑意識。做事穩健、規範。但冒險精神不足;坐地爲商。缺少闖勁;爲人精細但缺乏開闊的視野;個體意識強而團隊精神弱;有濃厚的官本位意識。”侯躍東笑着迴應道。

“那麼。和城模式了。我看很符合秦縣長的輕工業發展路線嘛。”李慶福點着了菸捲。往嘴裡送去。李慶福是秘書出身。自然也是杆老煙槍。熬夜的時候。這煙自然也就抽得更兇了。

侯躍東雖然也是秘書出身。不過。這在跟着秦揚的時候。因爲秦揚最喜歡即興演講。所以。稿子倒並不是寫的很多。所以。需要抽菸提神思索思路的時間也就不是很多。

《封推17更計劃》達成中。這是第三更。來。來。來更了這一更。還有十四更。下一更將在1點左右上傳。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第29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六百六十九章第236章 正式運營的準備(上)第511章 常委之爭(一)第757章 網絡第320章 醫療糾紛(三)第455章 不一樣的晚會(二)第29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657章 汽車工業第763章 會議第279章 不是災星第187章 動機第39章 分享、慶祝第727章 青陽市第508章 省紀委來人(一)第10章 我幫你整理會議記錄第481章 吳倩玲第475章 三年之約第549章 李慕白(二)第531章 招標第541章 偶然與必然第650章 李慶福的心思第641章 副縣長會武術第483章 爬還是不爬第84章 黃敏珊第547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三)第370章 信任第323章 五角星第308章 定論第549章 李慕白(二)第75章 突擊檢查(二)第346章 第一站第501章 認親第71章 校長第373章 二楚相徵第174章 柳河酒廠第280章 秦揚的提議第399章 酬勞第396章 取捨第636章 辭行第501章 認親第8章 孰是孰非第22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460章 意外第704章 同學會(五)第26章 楚曉佳第630章 英雄救美(二)第28章 騎着二八送佳人第637章 回淮江第529章 煤礦爆炸(三)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300章 就是要誣陷你第362章 自薦(二)第316章 開始工作第197章 思索第715章 他橫任他橫第507章 市紀委來人(二)第744章 求助第199章 曾靜?第133章 極品(三)第44章 原來是鄉長千金第101章 一封匿名信(上)第四百五十一章第303章 遊山第391章 下鄉第14章 人人都這樣就對麼?第341章 他鄉遇故知第376章 嚴懲不貸第331章 挑選秘書(四)第141章 承包改革(一)第75章 突擊檢查(二)第727章 青陽市第373章 二楚相徵第232章 用點功第642章 城管威名第397章 趙鵬舉第631章 崔婷拯救計劃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73章 第一桶金第231章 趙菲菲的努力(下)第497章 意外(三)第150章 鱒魚五重奏第537章 吳倩玲的辭職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699章 長途車上第453章 晚會之前第120章 指腹爲婚(中)第30章 夏敏的生日第275章 黎家姐妹(三)第729章 王若雨的表白第170章 對待小人第148章 不懼流言第246章 生日禮物(二)第536章 國語當自強(二)第435章 黨政聯席會(三)第307章 山雨欲來第420章 夜色第64章 計生與衛生(四)第504章 柴德友遇難第447章 教育洗牌
第29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六百六十九章第236章 正式運營的準備(上)第511章 常委之爭(一)第757章 網絡第320章 醫療糾紛(三)第455章 不一樣的晚會(二)第298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657章 汽車工業第763章 會議第279章 不是災星第187章 動機第39章 分享、慶祝第727章 青陽市第508章 省紀委來人(一)第10章 我幫你整理會議記錄第481章 吳倩玲第475章 三年之約第549章 李慕白(二)第531章 招標第541章 偶然與必然第650章 李慶福的心思第641章 副縣長會武術第483章 爬還是不爬第84章 黃敏珊第547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三)第370章 信任第323章 五角星第308章 定論第549章 李慕白(二)第75章 突擊檢查(二)第346章 第一站第501章 認親第71章 校長第373章 二楚相徵第174章 柳河酒廠第280章 秦揚的提議第399章 酬勞第396章 取捨第636章 辭行第501章 認親第8章 孰是孰非第22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460章 意外第704章 同學會(五)第26章 楚曉佳第630章 英雄救美(二)第28章 騎着二八送佳人第637章 回淮江第529章 煤礦爆炸(三)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300章 就是要誣陷你第362章 自薦(二)第316章 開始工作第197章 思索第715章 他橫任他橫第507章 市紀委來人(二)第744章 求助第199章 曾靜?第133章 極品(三)第44章 原來是鄉長千金第101章 一封匿名信(上)第四百五十一章第303章 遊山第391章 下鄉第14章 人人都這樣就對麼?第341章 他鄉遇故知第376章 嚴懲不貸第331章 挑選秘書(四)第141章 承包改革(一)第75章 突擊檢查(二)第727章 青陽市第373章 二楚相徵第232章 用點功第642章 城管威名第397章 趙鵬舉第631章 崔婷拯救計劃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73章 第一桶金第231章 趙菲菲的努力(下)第497章 意外(三)第150章 鱒魚五重奏第537章 吳倩玲的辭職第459章 轟動一時的晚會(四)第699章 長途車上第453章 晚會之前第120章 指腹爲婚(中)第30章 夏敏的生日第275章 黎家姐妹(三)第729章 王若雨的表白第170章 對待小人第148章 不懼流言第246章 生日禮物(二)第536章 國語當自強(二)第435章 黨政聯席會(三)第307章 山雨欲來第420章 夜色第64章 計生與衛生(四)第504章 柴德友遇難第447章 教育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