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母跟楊老伯楊大嬸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之前跟楊大嬸就很說得上話,如今蘇丹紅認了楊大嬸乾媽,那關係自然是更親了。
讓季礽回去休息了,蘇母跟楊大嬸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吃完飯收拾了碗筷,就一塊過來宿舍樓這邊了。
對於這四層樓,楊大嬸那也是讚不絕口。
“這都比城裡的房子還洋氣了吧?”楊大嬸說道。
“就是配置不大好,沒有一個房間一個廁所浴室。”蘇母說道。
“鄉下地方哪有那麼樣樣俱全,而且一層樓也就五個房間,輪着洗很快就洗好了。”楊大嬸說道。
“我聽說外邊的賓館都有配置這些的。”蘇母道。
“也沒啥,再叫建筠在樓下這邊建一個公用的澡堂不就行了?”楊大嬸說道。
樓下這邊除了四個花圃園子,那可還剩下兩塊不小的地呢,可以建公用澡堂的。
“這倒是,以後建筠回來了跟他說說,夏天的時候人多就可以建一個。”蘇母說道。
倆人就一塊給花圃園子裡的花澆水了,楊大嬸說道:“丹紅也是有辦法,這些花長得多好?城裡人要是過來這邊住着,那肯定很高興。”
“可不是,還有那三株梅花,等開花了,那也是不錯的好風景,不過就是山上的馬兒那邊,我覺得要是能另外辦置個馬場,那就更不錯了。”蘇母道。
“要是辦置馬場的話,我覺得辦在山腳下就挺好的,不過那片地現在種着糧食,是老陳家跟老徐家,還有那老何家的兩塊地基。”楊大嬸聞言,說道。
他們這邊的一塊地基就有三百多平方,寬敞着呢。
“也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賣,我聽建筠說,他好像也看中那幾塊地了,距離山上也近。”蘇母說道。
“肯定樂意賣,地基而已,又不是啥東西,不過想要買的話,那可能是不便宜。”楊大嬸說道。
他們這邊也有人在賣地基的,一塊地基要兩千塊錢左右呢,很是不便宜。
“而且他們應該知道建筠會用來建馬圈子,肯定還會要得更貴。”楊大嬸道。
“一個村裡的,怎麼還坐地起價了?”蘇母聞言就不滿道。
“那也是沒辦法,除了老陳家,老徐家跟老何家都不是啥門風好的。”楊大嬸搖頭說道。
“那可別買賣不成,還結出仇人來。”蘇母說道。
“那怕他們作甚,如今建筠在村裡誰不豎起拇指頭?他們要是敢在村裡逞兇鬥勇,這個村他們就待不下去!”楊大嬸哼道。
這說的也是,蘇母放心點點頭,她家女婿雖然講道理人也和氣,但可不是好惹的。
老姐妹倆就過來家裡了,家裡這邊這個時候都圍着看電視呢,季礽就沒有,在二樓那聽英語呢,今年老張叫董老師從大學城那邊給買回來了不少英語錄音帶,還有英文歌曲。
老張不懂英語,他是中文系的老教授,但是他也知道,要學習一門語言,那必須就得多聽多讀,聽多了,讀多了,那不熟悉都能熟悉。
畢竟他們現在是在縣城讀書,雖然縣城的教育不會太差,但是終究比不得外邊大城市的,老張自然要把大孫子的基礎打好了。
其中英語就是主項目,至於其他科目,那老張都能給予極好的輔導,課外書什麼的,也都會適度加深讓季礽學習。
有他在,季礽雖然是在縣城讀書,但是絕對不會遜色外邊大城市的學校。
“仁仁呢?”蘇母問道。
“仁仁在二樓學英語呢,努力得很。”嫣兒都忍不住說道。
她都覺得自己的學習夠刻苦的了,但是沒想到跟她這個大弟弟相比,根本就不算啥。
她看他都能唱英文歌了,而且詞彙量驚人,他一個剛初二的,都認識了許多她爸給她弄來的高中英語書上纔有的詞彙了。
而且發音還是十分純正的,着實叫人驚豔。
“讓他學着別去打攪他。”蘇母聞言,也是滿面欣慰。
大外孫子的學習態度從來都不用大人們操心的。
“外語如今可是熱門得很,以前咱這邊就來了個知青,聽說外語很厲害,大學城那邊有外國友人過來觀摩學習,當初還是大老遠特地過來請他去翻譯哩!”楊大嬸說道。
“我知道,就是那個女知青,當初咱這一片都出名了。”蘇母聞言道。
“對,就是那個女知青。”
當年她們這邊就出了那麼一個,當初可是叫整個隊伍都覺得光榮啊,所以破例的,都讓她直接回城去了。
嫣兒跟齊齊還有媛媛都挺喜歡她們說以前的事,都聽得津津有味,說那個女知青當時多受歡迎,好多男知青都窮追猛打的,就是想要博她歡心。
不過至始至終,那個女知青都沒有被打動,這話題說着說着,就說到當初打小日本鬼子的時候去了。
當初那個時候,她們這一代人可都是經歷過的,亂得很。
這個話題老張也是加進去了,說着說着,楊老漢也來了,都加進去說了,熱鬧極了。
一直到十一點還意猶未盡呢,但時候也不早了,這才各回各家去睡覺。
雖然季建筠不在家,但是家裡的一切都是十分順遂的,都照常運行,沒什麼好擔憂的,每天該幹啥幹啥,大黑負責看家,其他的嫣兒她們都得上山去幫忙,摘果子啥的。
今年的葡萄在第二天就都摘完了,全送去大學城那邊去了。
何廠長今年也過來買了不少葡萄回去,老張就給他記賬了,老張記賬自然要比季建筠的高出許多了,不過老張已經是按批發價了,跟蘇進黨還有老秦過來拿貨一個價,也算便宜。
不過季建筠收何廠長的,一般還會比批發價再低一點,老張記了賬會給何廠長看,說是批發價。
何廠長意思意思看了眼,的確比季建筠算的貴點,但他也知道這的確是批發價,只不過季建筠給他另算一個便宜價而已。
不過左右也那點錢,他自不會跟老張計較。
老張每天的賬目都是記得好好的,每天也都會結算一遍,一直到國曆的八月二十,距離開學都沒多久了,季建筠跟蘇丹紅這才帶着黑了不少,但眼睛卻比以前更明亮的祥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