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 天空像是被劃開一道口子, 水流嘩啦嘩啦不要錢般往下倒, 溪水溝早就溢出來。要是不熟悉地勢的外人進村, 保管能‘刷的一下’, 踩到深水溝裡去。
相對來講,碧山村地勢最高, 像碧水村的部分土屋, 院裡積水嚴重深至小腿肚兒。的虧他們村迷信‘防水’, 家家戶戶都講究高門檻, 房間、客廳、財物等纔沒受到嚴重的影響。
這麼大的雨,隊員們根本無法幹活,被逼無奈只能在家歇息,倒是提前享受一把‘貓秋’的悠閒生活。
隊裡幹部們,包括炊事員,可閒不下來。
從凌晨開始, 幹部們分批拉着一兩個附近勞動力。捅幾下豬圈附近的水溝,給受潮的雞鴨窩換幹稻草,檢查牛棚驢棚有沒漏雨, 去蘿蔔白菜地裡瞅瞅情況……一直冒雨忙碌好幾個小時,纔有空做下來開會。
“張隊長, 這次雖沒雷電,雨恐怕跟八月那次差不多。”黃老爺子搬個凳子,坐在隊部門口,抱着搪瓷杯, 裡面是白老太太特意泡的薑茶,雨水珠濺溼他褲角也沒發現。
這都十月中旬,咋會下這麼大雨,從凌晨四點至現在,也有四、五個小時。雨越下越大,一點也沒有要停的跡象。
不像是陣雨,空氣裡冷颼颼的,似乎有降溫的跡象。這一降溫,今年的播種就有可能全部泡湯,黃老爺子愁得白髮掉一大把。
“恐怕是的。”張隊長對此一下地上積水的程度,心裡暗自嘆一口氣,臉上依舊掛着鎮定的神情,“咱們村往年都十一月才進入秋季,十月末溫度不穩定正常。夏季雨不會下太久,咱們要考慮的是雨停後的工作。”
話是這樣說,但此次暴雨來得詭異,進入十月,雨量慢慢減少纔是正常的,即便有陣雨或雷雨,也通常不會超過兩小時。
葉二嬸點頭道:“大雨過後,隊員們有的活計幹。先是地裡排水播種,豬雞鴨牛驢草料準備,冬季木炭也得燒起來,菜窖壁木板稻草堆起來……還有最重要一點,咱們倉庫裡的紅薯還未曬乾。”
紅薯是村裡的救命糧,可以生吃,甜甜脆脆的,可以熟吃飽肚,但它的儲存必須特別小心。
碧山村氣候潮溼,爲防止紅薯腐爛,通常在透氣的木板箱或稻草堆內保存。哪怕堆放紅薯的地方和靠牆處,也應墊上木板,薯堆上再用麥糠稻殼掩埋。
而且紅薯是個怕冷怕熱、怕磕怕碰的小妖精。
溫度過低,就可能受凍甚至腐爛,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爛,或者腐爛。溫度過高,又可能生芽。
因此,碧山村除去留種,大部分都是在十月下旬與十一月初,將之切片曬成紅薯幹,保存簡單。
“聽說隊裡有一批紅薯受潮?”黴娃子皺緊眉毛不解問道,這雨是今個兒下的,咋還不會有紅薯在外頭。
“還是劉阿婆的寶貝閨女劉桂花,她爲搶洗澡,把收尾工作交給她弟劉東亮。你們也知道那二癩子,就是個遊手好閒的人。那一堆紅薯跟紅薯藤基本都被雨淋透心了,好多磕碰傷,有的還是溪溝裡打撈的。”
一提起這個,管糧倉的出納員氣不打一出來。
紅薯在臨時倉庫,量不固定,平日裡他並不需要每天去清點。今日凌晨四點多,因下暴雨纔去曬壩場臨時倉庫清點糧食,卻發現一部分紅薯堆在庫外,被暴雨沖刷得亂七八糟。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都是整塊紅薯,而不是紅薯片。
“黴娃子,扣他五天工分。在全村隊員面前,咱們得對他倆姐弟進行嚴厲批評!”張隊長鐵心治理這些懶惰的隊員,“那批紅薯都送去食堂沒?”
“嗯,這幾天咱們村的飯菜,倒是都讓這倆姐弟決定好啦。”
“雨停後……”“雨停後……”“雨停後……”
隊部裡,小幹部們如火如荼進行會議,對於雨停後的安排,已經是滿滿一大堆。
播種第一,糧食第二,甚至溪水溝裡的肉糧們也最好不要放過,總之就是需要加班加點幹活。
只是這一切的開端,必須要在雨停過後。
**
一陣冷風襲來,幾滴雨沿拋物線打在小臉蛋上,甜妹兒使勁揉揉冰冰涼涼的白嫩臉蛋,把它揉得微微發紅。
“爸,外面好冷!”
被葉爸爸抱在懷裡的曉丫頭,在迎面而來的冷風裡,打兩個冷顫,把身子往爸爸懷裡縮,穿着草鞋的腳也縮成一堆。
被爸爸緊緊摟着的思丫頭,鼻子一癢,不由打個噴嚏。葉二叔忙把閨女的身子,往背風處轉,關心一句,“頭埋起來,別感冒啦!”
此刻,葉家男女老少,全都穿着斗笠,大人少年們光腳踩在水裡,小娃娃們則被穿着草鞋,被漢子們緊緊摟在懷裡,出院門,往西邊平壩大食堂裡趕。
因爲暴雨,各家各戶的出行成爲難題,尤其是有娃娃們的家庭,在這種天氣,最容易感冒着涼。
但沒辦法,爲不餓肚子、不搞特殊,全家人必須出動啊,週歲的小五,更是裹上一件甜妹兒的舊棉襖。
爲慶祝小五週歲,甜妹兒給他雕刻一堆,雜七雜八的簡單木玩具,饞得曉丫頭,鼓起勇氣,天天跟葉老爺子‘女漢子’似的撒嬌。
“咱們早上吃什麼?我想喝鯽魚豆腐湯。”精力旺盛的甜妹兒,在陣陣冷風,特別想喝一口暖胃的熱湯。
“貪吃鬼!”
葉老爺子罵一句,對着瞪圓眼睛的小五,邊走邊晃邊哄。葉奶奶與大孫子葉安誠,在人羣的最前面,相互攙扶。
等到西邊平壩,卻發現村人們都圍在一起,擠成一團,鬧哄哄一片,完全看不清裡頭髮生啥事兒。
“哇!地上咋有魚呢!”甜妹兒捂着小嘴,悶聲悶氣叫道。
葉爸爸輕輕揪一下她臉蛋,笑罵:“鬼精靈。”
果然,一些下地的山娃娃們,最積極,立馬往下頭瞅,有人竟然真的在腳踝深的積水坑裡,找到一條鯉魚。
甜妹兒:……我瞎說的大實話。
顧慮到外面風大雨大,趁着村人們還未回過神,葉家漢子們憑藉好大魁梧的身板,在擁擠的人潮裡,硬生生擠出一條路,在接近食堂的地兒,佔據一大塊地盤。
果然人多就是好,暖和得多。
小五滿意吐個奶泡兒,引得甜妹兒與曉丫頭,開開心心教導他‘二姐’、‘三姐’。
葉老爺子卻將注意力放在,門口傳來的吵吵鬧鬧聲音,不由皺緊眉頭。
“這些紅薯是咋回事?”
“咋淋溼了?倉庫漏雨?”
“看那傷口,分明是石頭砸的。”
……
原來,飯點一到,最先來到食堂的村人們,便發現食堂裡桌子椅子累得高高,屋裡是一片片溼漉漉的紅薯,有的竟是片體薯傷。
這些紅薯都是各家各戶村人們,倖幸苦苦種下的,地裡或胖或瘦或圓或方的紅薯,彷彿他們的生命,浪費不得。
看到如此多溼透或傷痕累累的紅薯,村人們心窩裡疼,一個個抱怨起來。急脾氣已經開始大嗓門土話罵人。
後面來的劉倆人,隱藏在人羣最後放,一步一步往後移動,心裡砰砰砰跳個不停,恨不得把自己縮成個球,直接骨碌骨碌滾走,可惜飢餓的肚子沒給他們這個勇氣。
紅薯對面的廚房,窗外涼風一吹,香噴噴的薯肉味、麻辣蒜泥味、鮮嫩玉米味、甜滋滋的南瓜味……飛入村人們的鼻子,誘得村人猛吞嚥口水。
儘管暴雨,大食堂的炊事員們,無一人遲到,準備準時做早飯。只是這食材不是昨天的,而是眼前這些受潮的紅薯、髒兮兮紅薯藤,破殘紅薯葉。
白老太太瞅村人們一眼,坐在廚房門口,不快不慢着掐一簇簇新鮮的紅薯藤,裡頭會有濃白的乳汁涌出來,乳汁很容易留在指甲縫,結成濃重的黑色。
葉媽媽則在一點點清洗紅薯殘葉,葉的莖半透明的似乎能滴出水。撕開筋膜,大火燒熱鍋,將紅薯葉與辣椒蒜蓉翻炒,灑些水,加點鹽巴,蓋鍋蓋燜上。
一旁的薑湯咕嚕咕嚕冒着氣泡兒。
村人們這才發現食堂裡竟無處下腳。
他們本來還想移動紅薯,強行踏入,卻被守在門口的小幹部擋住,並聽到告誡:
“再等十多分鐘,村人們全都到,咱們再說事兒。”
事情似乎很嚴重,村民們議論紛紛。
距離平壩有近有遠,但鄉村人都十分守時,果然不到二十分鐘,幾乎所有村人都來到大食堂。
時候一到,神出鬼沒的張隊長,清清嗓子,開始罕見的訓話:
“這幾天大家都吃紅薯,糧食本來就不夠,你們去打聽打聽,碧水村昨夜開始,成人一碗紅薯稀飯,兩個紅薯玉米餅……咱們隊的人倒是大方,竟然浪費糧食……”
聽到劉家姐弟的偷懶,讓接近兩百斤紅薯在暴雨下淋個透心涼,還有許多紅薯藤紅薯葉被雨水沖走。
此刻,村民們吃人的心都有啦,這可是隊裡的人人都有一份的糧食。
劉婆婆腿一軟,正想下跪喊冤枉,卻被村裡的老輩們強勢瞪回去,兩腿顫抖着。
劉家大戲纔開場。
“二癩子就是不靠譜,遊手好閒,曬點糧食都收不好,家裡頭要你有啥用?”劉桂花最先開口。
劉東亮賊眼一眯,一巴掌打在他姐臉上,懟道:“我就算沒用,也比你這賠錢貨強!大姐還能換點糧食,你呢?媳婦兒都給我換不成一個。”
你一巴掌,我揍一拳。
倆姐弟當着村人們的面掐起架來。
而劉婆婆也不去管,對天長嚎,哭訴自己的身世有多麼坎坷、又有多麼曲折。至於劉家其他人,縮在人羣裝啞巴。
有心軟的村民們,唸叨着都是一個村的人,正想上前勸阻。
這是,聽見張隊長宣佈:
“從今天開始,跟碧水村碧土村一樣,咱們村的飯菜也是定量的,具體根據飯菜來定。請大家放心,大食堂一定竭盡全力讓飯菜到達最好……”
村民們安靜一刻鐘,立即鬧哄哄起來,基本都是一片反對的聲音。
吃飽肚的日子太幸福,人人都不想回到餓肚子的過去。
“大家想要隨意吃也行,都趕去隊部糧倉,把裡面的肉糧米糧薯糧菜糧,統統吃掉,然後我們全村人一起餓肚子。”
“反正昨天你們也見過碧水村倉庫,知道糧食夠吃幾頓。我這生產隊長也不用當,反正都是餓死,一起餓死算啦!”
張隊長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遍全部人的耳朵,村人們陸陸續續安靜下來,只聽見呼呼風聲與大雨滂沱的聲音。
“糧倉的糧食蔬菜就那麼多,你們想敞開肚皮吃飽喝足,可以去看看碧水村的大食堂,看看他們現在吃的什麼!我同意張隊長的話,不然再過一個月,咱村紅薯稀飯都吃不起。”
“我也同意,張隊長從來都是一心替村民着想。”
以白老爺子、張老爺子爲首,村裡最有權威的大夫與匠人,最先表示自己的態度。
得到張隊長感激不盡的目光。
畢竟,要是沒有建立大食堂,張家白家說不定能過得更好!
然後是葉家、熊家、趙家、黃家……長輩們紛紛同意,在以孝爲先的碧山村,他們可以代表整個家庭。而那些少數反對的聲音,被淹沒在人羣裡。
至於劉家姐弟,各迎來扣除五十工分,並且幹三日白活的懲罰,儘管這樣,大部分村人們都覺得張隊長心善手軟。
劉家姐弟鬆一口氣,反正都吃食堂,工分他們不怎麼在意。只要不被告到大隊,進籠子改造就好。
張隊長心裡偷偷抹汗。
要是沒有劉家姐弟的錯誤,此事不一定能進行如此順利,集合所有村民。其實,他們得到的最大懲罰是,部分村人們的遷怒。
因爲限量問題,村人們可以將食堂飯菜,學者鎮上大食堂一樣,用公共碗筷打飯菜回家吃,也可以在食堂裡吃。
早飯的分量不多不少,一斗碗紅薯玉米稀飯,一小份麻辣紅薯葉與粉蒸南瓜,一大碗薑湯。
飽肚主食,大人三塊紅薯雜糧餅,十歲以下娃娃們一塊半紅薯雜糧餅。
今日以前,敞開肚皮吃的大食堂,有肉糧有菜有湯,漢子們吃四、五紅薯米飯才舒坦,也不會吃撐。
今早,儘管菜裡有少部分葷油,但沒肉、菜少、飯量不足,一時間的落差,也讓部分村人在後面嘀嘀咕咕。
直到去碧水村、碧土村打探消息的毛頭小子,回來告知,碧水村的早飯是“成人幾塊紅薯幹,一碗紅薯雜糧稀飯,紅薯梗涼菜”,他們比咱村的小娃娃們還不如。
張隊長笑道:
“大隊長不止一次誇碧水村,咱們是不是也要向他們學習?”
村人們不敢再抱怨。
萬一張隊長一減再減咋整?
甜妹兒小口小口喝着香甜軟綿的稀飯,忽而擡頭,望一眼食堂外。
大風還在呼呼吹着,暴雨拍打地面,激起一朵朵泥水花。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抱緊仙女麼麼噠。
ps:大食堂的紅薯稀飯與雜糧餅,比葉家之前的好很多。
食堂糧食減少得一步步來。
碧水村主要是實在沒辦法,資料裡有的食堂,幾個月後,就是清湯寡水的稀飯、飄幾片葉子。
繼續碼字。
葉子會努力劇情走向與童趣兩不誤。
**
腸胃不好的仙女們不要生吃紅薯喔!
以前家裡收穫的一堆,我們總是忍不住去偷幾個紅薯,在拿幾個家裡做的泡粑(土話),葉兒耙(土話),拿走碳盆子,把它們烤來吃。
紅薯在沒烤之前,就會被我們啃掉兩個。
有的生吃沒啥味道,微微紅色那種有一點點甜,脆脆的,沒有水果好吃。
至於泡耙葉兒耙,網上有賣的。
前者是冬天烤火必須零食,仙女們可以買來嚐嚐?電烤爐都烤過。不過我沒在網上買過,不知道地道不。
後者分甜鹹,我兩個都很喜歡,可能外地人有的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