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老區的現狀

聽到聶振邦的感慨,彭世凡心中一動,卻是從側面迎了上來,神態很是恭敬和誠懇,指着山下介紹道:“聶書記,下面,就是大豐村了。這裡是紅都最爲貧困的村子,四面環山,交通不便。人均耕地面積稀少。根據市扶貧辦的統計,這一片區域,包括英橋鎮的大豐村在內,一共,涉及紅都四個鄉鎮,十個行政村。分佈在洪山這一片區域之中。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交通和文化知識方面的。”

說到這裡,彭世凡的臉上露出了愧疚的神態,恭敬道:“聶書記,整體來說,還是我們工作做得不夠細緻,不到位,沒有能顧及到方方面面,這是我們宋州市市委班子的失職。請聶書記批評。”

聶振邦淡然的看了彭世凡一眼,彭世凡這個人,的確是八面玲瓏。從這一番話就可以聽得出來。

看似在做自我檢討。但是,字裡行間卻是處處爲自己開脫。宋州市這麼大,作爲宋州市委書記,他彭世凡自然是不可能顧及這麼全面。這是一方面,另外,彭世凡不說自己失職,而是把宋州市委班子帶上,這意思,卻是有那麼一點法不責衆的想法。另外,書記管人,市長管事。這麼說,彭世凡卻是隱晦在表達,這是歐陽立明的工作不到位。

揮了揮手,聶振邦微笑着道:“世凡同志,每一個地方的發展都有不均衡的,這是各種因素引起的,或許有人文環境的原因,或許是交通的制約,又或者是自然資源的制約。南老曾經也說過,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後,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宋州市這幾年的發展,很不錯,這也說明,宋州市委班子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妄自菲薄的話語,就不要說了。我還是相信同志們的。”

說到這裡,聶振邦指了指山下,話鋒一轉道:“今天,我過來,一方面,年節臨近,前來慰問革命老區的人民羣衆。在革命年代,老區的百姓,爲了我們的國家,爲了我們的黨,無私奉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社會發展,經濟富裕。我們不能忘記了這些曾經爲我們黨的發展奉獻了熱血的老區百姓。另外一方面,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來感受一下老區人民如今的生活水平,全面瞭解老區人民的生活狀況。從而,因地制宜,考慮老區的發展路線。”

說完,聶振邦轉頭道:“行百里路,半九十。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接下來的山路,看似是下坡路,但是,卻難走了,大家都要相互攙扶一下。時間不早了,休息也差不多了,出發吧。”

說着,聶振邦一馬當先,朝着山下走去,聶振邦的步履穩健,疾步如風。這是長期鍛鍊的結果。作爲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儘管,年紀也逐漸上來了,但是,這麼多年,聶振邦堅持鍛鍊。身體素質很好。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差別。

一行人,花費了接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這才走到了山腳下,在前面,羣山環繞的一片谷底之中,薄霧朦朧,一個村落,若隱若現。

不時,傳來的陣陣犬吠,聲聲雞鳴。卻是襯托着山村的寧靜。一行人的到來,讓寧靜的山村裡也沸騰起來。

在村口,幾乎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大豐村,雖說在羣山環繞的大山深處,可是,這裡,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村落。大豐是行政村的名字,事實上,大豐村下面,卻是分成了廖家灣、泥灣、楊家村、吳家老屋、天星橋等五個自然村,全村總人口,接近八千人。

這也是英橋鎮乃至紅都市對大豐的貧困沒有任何辦法的原因。這樣的村落,移民是不可能的,開路進來,龐大的費用,卻又不是一個縣級市可以承受得了的。

在村口,在村中長者以及村委幹部的帶領下。敲鑼打鼓,迎接着聶振邦一行的到來。

在聶振邦的旁邊,左側是宋州市的彭世凡和歐陽立明,右側是紅都市的市委書記林阿滿。

林阿滿在旁邊面帶微笑,向聶振邦介紹道:“聶書記,這是大豐村的村支書楊喜華同志,和村長廖秋生同志。”

大豐村的支書,年約五十多歲,樸實的面孔,皮膚黝黑。手掌上厚實的繭子,這是一個樸實的農村漢子,廖秋生的年紀,和楊喜華差不多。

聶振邦微笑着,走了上去,不光是和大豐村的村幹部握手,一路下來,還和大豐村的不少村民們握手,並揮手打着招呼。

在聶振邦的提議之下,一行人,前往大豐村的村委。

大豐村的村委,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青磚黑瓦。在當時,絕對算是十分大氣的房子,在建國之後,進行土改,這房子,是沒收的地主財產。

經過一番改造。就成爲了村委辦公的場所。

在房子兩端,牆壁上,正中心,還有用水泥澆築的五角星,紅漆斑駁。可以想象,當時的盛況。沿着牆邊,則是一些具有六七十年代的標語。雖然很多都掉漆了,看不清楚了,但是,上聯下竄,還是可以看出來標語的意思。

幾條木製的椅子,破舊的辦公桌,這就是大豐村委的會議室。聶振邦一行,並沒有那麼正式的就坐。而是將凳子挪開了,圍繞成一個圈,中間,燒着炭火。省市領導,陪同就坐。在聶振邦的身邊,則是大豐的支書和村長。

在衆人前面,幾條方凳上,擺放着果盤,裡面,放着瓜子花生、糖果和桔子。

聶振邦轉頭看着大豐的村長廖秋生,微笑着道:“老廖,咱們大豐,今年的收成如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此時此刻,聶振邦的表情很和氣。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在座的人,並沒有因爲聶振邦的年齡而有任何的輕視,在紅江省,所有的領導幹部都清楚,聶書記的威信,在紅江省,在現在,那絕對是說一不二的。

聶書記的詢問,看似是在嘮家常一樣,但是,卻在無形之中讓紅都市讓英橋鎮的領導都緊張起來,生怕廖秋生稍不注意說出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語。

但是,當着聶振邦的面,所有人,卻又不敢說什麼。只能用眼神去提醒廖秋生。

廖秋生的臉上也露出了一些拘謹。五十多歲的人,坐在比自己小十多歲的人面前,廖秋生卻是有些緊張。

好在廖秋生的皮膚比較黑,看不出臉色有什麼變化,頓了一下,廖秋生開口道:“收成還行。就是道路不好走,進出太困難了。山裡的孩子,上小學還好,上初中,就只能去英橋讀住學。山裡的山貨出不去,山外的東西進不來。曰子過得下去,但是,錢沒有多少。”

廖秋生的話語,讓英橋鎮的領導,面色一沉,這個老廖,說話太耿直了,怎麼能當着聶書記的面說這樣的話語。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聶振邦卻是沒有任何的生氣,也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饒有興趣,接着道:“老廖,人均的收入怎麼樣?”

說到人均收入,這一次,不光是英橋鎮的領導,包括紅都市的領導,都緊張了起來。

老廖此刻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道:“人均,大概就是四百多吧。”

聽到這個數字,聶振邦的心中卻是有些震撼了。大豐的情況。雖說早有預計,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是這種情況。

人均四百多,這算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一家五口人的話,一年下來,能夠收入個兩千塊錢,當然了,這裡的收入,指的是純收入,除去了所有開支的。但是,這一點錢,能夠做什麼?聶振邦是無法想象的。

頓了一下,聶振邦環視其他的領導幹部,緩緩開口道:“老區的情況讓我很震撼啊。在這裡,我要感謝宋州市委、紅都市委的同志。讓我能夠看到咱們紅江老區的真實情況。這將爲紅江省下一步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說着,聶振邦看着英橋鎮的領導,道:“大豐的交通問題,省裡面,屆時會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規劃和部署。大豐的山路難走,在路線的規劃和選擇上,不光是要考慮大豐的情況。還要綜合其他一些貧困地區的情況。才能真正動工。在外出務工的問題上,英橋鎮,紅都市,也要認真考慮,仔細的權衡,大豐人口多,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完全可以在大豐這裡開設技能培訓班。讓人民羣衆能夠學到一技之長,再通過勞務輸出的方式,讓村裡的年青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廣闊天地,見見世面。也算是變相的促進大豐的發展。”

聶振邦的話語,讓大豐村的支書楊喜華面露喜色,迫不及待的道:“太好了,這實在是太好了。聶書記,咱們大豐的年輕人,缺少的就是技能,出去之後,都只能做苦力活。當保姆。幹工地。苦累倒是不說,工資也不高。要是能夠學到一技之長。那真是太好了。”

隨着楊喜華的話語落下,聶振邦卻是站了起來道:“老楊,我們一起去村裡面走一走吧。”

(未完待續)

第84章 動動我試試第105章 青年文明號第1102章 一封信第982章 資金問題第81章 奔赴巴格達第807章 出大事了第675章 熊太順被打第1226章 邁出最堅實的一步第414章 遇到老熟人第232章 聶振邦的怒火第573章 冤家路窄第824章 視察棚戶區第196章 梨縣地震第172章 陳樂的機會第286章 選舉結果第436章 聶市長要拆房子第1217章 爲官要低調第438章 全市總動員第233章 巴雅爾被打第275章 近鄉情怯第740章 財政大權第239章 震驚市委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922章 省委大秘第665章 鋌而走險第765章 前世有仇麼?第122章 縣長辦公會第75章 給市委做報告第979章 對峙第555章 以身相許嗎?第853章 岳父的提點第1025章 你們不夠資格第811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1099章 順便跑個部第1167章 喬總親臨第764章 聶振邦的報復心第342章 老書記的託付第220章 周家的異動第937章 一封舉報信第933章 敲打第739章 夫人路線第666章 老同學會面第706章 舉國同悲第563章 跟市長走第471章 難以下手第1006章 紅江特色第1120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297章 第一個案子第31章 打起來了第120章 梨縣上任第353章 工作組進入第888章 不虧待羣衆第599章 胡家旺的決定第114章 我要給你第982章 資金問題第1066章 視察農村工作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299章 艱難的取證第182章 聶振邦的創舉第1162章 事在人爲第673章 通報批評第794章 大事業第460章 石毅武的彪悍第939章 恩威並重第792章 常委會上的爭論第947章 政法工作會議第79章 瘋狂的飆車第882章 兄弟相聚第101章 雲家大少第755章 破局第623章 平衡手腕第771章 官場屠夫第560章 媒體曝光第620章 望海市擴大?第1023章 學校,我買了第84章 動動我試試第424章 順勢而爲第1122章 聶振邦的講話第1060章 人心浮動第1076章 未雨綢繆的安排第1105章 你有什麼要求第603章 頂撞易明陽第1052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8章 集結令第71章 賭約第760章 大農業模式第1097章 再會李國華第556章 迅速破案第627章 塵埃落定第403章 要省委書記的好處第997章 簽約儀式第232章 聶振邦的怒火第760章 大農業模式第206章 馬老鄉長的心意第525章 旁觀者清第183章 開門紅第367章 大清洗第1116章 常委班子第64章 你別亂來第1211章 喬總的讚賞
第84章 動動我試試第105章 青年文明號第1102章 一封信第982章 資金問題第81章 奔赴巴格達第807章 出大事了第675章 熊太順被打第1226章 邁出最堅實的一步第414章 遇到老熟人第232章 聶振邦的怒火第573章 冤家路窄第824章 視察棚戶區第196章 梨縣地震第172章 陳樂的機會第286章 選舉結果第436章 聶市長要拆房子第1217章 爲官要低調第438章 全市總動員第233章 巴雅爾被打第275章 近鄉情怯第740章 財政大權第239章 震驚市委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922章 省委大秘第665章 鋌而走險第765章 前世有仇麼?第122章 縣長辦公會第75章 給市委做報告第979章 對峙第555章 以身相許嗎?第853章 岳父的提點第1025章 你們不夠資格第811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1099章 順便跑個部第1167章 喬總親臨第764章 聶振邦的報復心第342章 老書記的託付第220章 周家的異動第937章 一封舉報信第933章 敲打第739章 夫人路線第666章 老同學會面第706章 舉國同悲第563章 跟市長走第471章 難以下手第1006章 紅江特色第1120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297章 第一個案子第31章 打起來了第120章 梨縣上任第353章 工作組進入第888章 不虧待羣衆第599章 胡家旺的決定第114章 我要給你第982章 資金問題第1066章 視察農村工作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299章 艱難的取證第182章 聶振邦的創舉第1162章 事在人爲第673章 通報批評第794章 大事業第460章 石毅武的彪悍第939章 恩威並重第792章 常委會上的爭論第947章 政法工作會議第79章 瘋狂的飆車第882章 兄弟相聚第101章 雲家大少第755章 破局第623章 平衡手腕第771章 官場屠夫第560章 媒體曝光第620章 望海市擴大?第1023章 學校,我買了第84章 動動我試試第424章 順勢而爲第1122章 聶振邦的講話第1060章 人心浮動第1076章 未雨綢繆的安排第1105章 你有什麼要求第603章 頂撞易明陽第1052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28章 集結令第71章 賭約第760章 大農業模式第1097章 再會李國華第556章 迅速破案第627章 塵埃落定第403章 要省委書記的好處第997章 簽約儀式第232章 聶振邦的怒火第760章 大農業模式第206章 馬老鄉長的心意第525章 旁觀者清第183章 開門紅第367章 大清洗第1116章 常委班子第64章 你別亂來第1211章 喬總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