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做空特斯拉?
傍晚六點,夕陽染紅半邊雲彩,兩個剛運動完的人在查爾斯河畔散步回家,河面的冰早就化了,流水潺潺,走在河邊能聞到水藻的清香。
運動出完汗,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整個人都通暢了。
“格里菲斯剛纔發了郵件給我,他們找到合適的經理人選了。”
“行,那約個時間見一見。”
宋瑤“嗯”了一聲,朝許青舟靠近了一點,等許青舟牽自己,她纔不會承認這是想多聞聞許青舟身上的氣息。
一定會被許青舟鄙視是變態的。
“王阿姨打電話的時候聊到回國的事了,你那邊6月份前能做完?”
“不出意外的話,4月份就能搞定”
許青舟順手牽過女孩的手,並排走,慢吞吞地說道:“等簽完正式合同,資金到賬.就可以同步購買研究所的設備了。對了,回去過後,總不能還租房吧,該買套我們自己的房子了。”
宋瑤眯着眼,聽到“自己的房子”幾個字有點奇妙的感覺。
屬於她和許青舟自己的房子。
“怎麼了?”
許青舟見宋瑤沉默,捏了捏她的手。
宋瑤回神了,搖了搖頭,仰頭瞧着星星點點的綠意,說道:“就是覺得.很神奇,有自己的房子,想想就覺得很開心。”
“傻樂。”
許青舟笑起來,想了想,提議道:“你要真喜歡,我們就買兩套。”
“神經病,買那麼多熬着吃?”宋瑤撇嘴,她只是對有個自己的小窩這事情有點感觸而已,又不是喜歡房子。如果早個十年,買來屯着投資還行。
現在,不管怎麼看房地產行業都不景氣,根本就沒前途。
“京都一套,蓉城一套,我們都結婚了,回去和父母擠在一起不大好。”
許青舟說着,覺得大有可爲,都結婚了還是要和父母分開,距離產生美,不然每次回來都得十幾天不能親親抱抱
當然,也不全是澀澀的事情,萬一有了孩子,回來總不能還擠在一起吧,所以蓉城的房子早晚都得買。
“我覺得你有其他不正經的目的。”
宋瑤懷疑地說。雖然.許青舟說得有道理,但這傢伙肯定也在想某些不好的東西,上次回家過年,倆人十天沒在一起,這人就一直對她發情。
“宋老師,你怎麼憑空污衊人的清白!”
“呵~”
“.”
許青舟從這個單音節裡邊感受到了鄙視,但無所謂了,反正宋瑤經常都在罵他變態。
河風吹來,清清涼涼。
他吐了口氣,思緒完全放鬆下來,連續在家坐了好些天,現在的確有些頂不住。
這還是因爲年輕,身體正處於最頂峰的時候,想想曾經三十幾歲的時候,坐上一天就得腰痠背痛,感覺血液全部衝到腦子裡似的,隨時隨地都有身體被掏空的感覺。
3月21日。
《美國經濟評論》的編輯部。
早上,編輯茱莉亞·布魯克給自己泡了杯咖啡過後,也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哦,該死,這些論文真的該丟進垃圾桶。”
茱莉亞嘟囔着把剛看完的論文標記上不通過。
經濟學可能是商科裡邊最卷的,業界分流能力有限,厲害的學生都往學術界擠,光是美國就有大量排名靠前大學畢業的經濟學博士去排名更低的大學任教。
每個月,他們的郵箱裡邊都會收到無數懷着top5夢想的投稿。
“基於跨市場流動性共振的特斯拉股價脆弱性分析與高頻做空策略?”
茱莉亞看到論文題目,頓時愣了愣,啞然失笑:“做空特斯拉,挺大膽的想法。”
她還真沒怎麼放在心上,這麼宏大的課題可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出來的。
這極其有可能是爲了吸引眼球標題黨。 宋瑤。
當看到投稿者名字,茱莉亞略微有些疑惑,也稍微認真了點,“來自哈佛,哦,是莫頓教授最得意的那個學生。”
在此之前,期刊已經收錄過兩篇這個來自夏國的姑娘的論文,寫得非常好,每一篇都令人眼前一亮。並且,在舊金山交流會上見過一面,很有天賦的一個孩子。
現在,大家都在說經濟學這個領域對年輕人不友好,這是事實。
對於經濟金融的東西,好像誰都可以露兩手,看似門檻低,但這也意味着隱形門檻高。
經濟學領域很吃經驗,這恰恰是年輕人所欠缺的東西。
如果是宋瑤的話,這篇論文應該還是有些東西。
“二作是許青舟?是那個菲爾茲獎得主?”
“許青舟?同名的人吧。”同事在一旁搭話,不確定地說道。
茱莉亞點開論文。
【摘要:特斯拉股價存在基於“訂單簿-社交媒體-期權市場“三體共振的脆弱性,高頻交易者可通過精準流動性獵取(誤差<0.1秒)觸發自強化做空循環,理論單日最大做空收益達12.7%】
茱莉亞的身體不由微微坐正,有些被眼前的內容吸引,集中注意力,繼續讀下去。
半小時過去。
茱莉亞臉色複雜,對同事說道:“嗨,尤安·,我認爲你很有必要來讀一讀這篇論文。”
“嗯?”
“宋瑤的論文,5億美元的初始資金就可以撬動百億級做空動能,我敢說,這將是今年我們收錄的最好最精彩的論文之一。”
“你確定你說的是那個22的小姑娘?”
“是的,我以上帝的名義保證!”
茱莉亞很確定地說道,很難想象,這麼複雜的一個做空方案居然是兩個人完成的。
與此同時,牛津大學學生宿舍裡。
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雷夫·海伍德正在逛arXiv,按照導師的要求查看最新的和特斯拉相關論文。
作爲目前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企業之一,這個龐然大物是無數課題組研究的對象。
他們,做的就是運營模式探究。
“做空特斯拉?瘋了吧”
雷夫·海伍德笑起來,比起用“大膽”來形容這論文,他更喜歡用“瘋狂”來形容。
看到論文來自哈佛,他還是耐着性子看了一眼。
作者,宋瑤?
好像在哪見到過.
許青舟?
雷夫·海伍德表情古怪,夏國的那個人?
我去,果然是!
雷夫·海伍德瞪着眼,深吸了口氣,把注意力放到論文上。
許久過後。
“太不可思議了!”
雷夫·海伍德靠在椅子上,再次把論文看了一遍,喃喃自語:“整篇論文的邏輯極其嚴謹,宋瑤.宋瑤想起來了,《美國經濟評論》刊載過她的文章!各個數學模型也找不出漏洞,不愧是菲爾茲獎得主,就是不知道實際運用效果怎麼樣。”
他搖搖頭。
先不說這上面說的是不是真的正確,要完成這個方案,至少需要5億美元的啓動資金,這可不是說幹就能幹的事情。
他想着,把這篇論文分享給了自己導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