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孝子的難處(下)

從怡親王府出來,王全泰並不爲十三阿哥的呵斥難過,反而暗暗鬆了口氣。

對於母親的偏心,他心裡也惱。可是人言可畏,他身爲人子,又哪裡能隨心所欲?

可實在是忍不下去了。

原以爲自己與妻子避居舊宅,能給老太太提個醒,讓她安分些,沒想到老太太卻是變本加利。

難道她就不明白,她能依仗的是自己這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個大宅子。

自己將兩個不安分的妾室送到莊子去,想讓家中少些是非,老太太卻好,教唆着他兩個庶子。如今,兩個兒子瞧着他的目光,不見親近,只剩畏懼。聽說私下裡,對嫡母也存了怨憤。

對生父嫡母不親,整日裡同幾個堂兄混在一處,這兩個兒子怕是保不住了。即便再教訓,隔離了他們堂兄弟,他們心中也中毒了。

這個家,眼看就要散了。

他本是山東漢子,也是有脾氣的人。對於兄弟子侄的親情,早在當年回鄉成親時就消磨地差不多。

之所以對老太太與弟弟的行爲一再容忍,也是因爲身在仕途,知曉官場危險,不敢有半點閃失。

就如十三阿哥今日給他看的彈劾摺子,御史不是去考證誰是誰非,只要曉得他違逆母親,就是不孝的罪過。

忍到現在,終於等到十三阿哥開口。

即便他行雷霆手段,即便再有御史彈劾自己,也不再怕了。

沒人會理會他這個王府門人是否真的孝順,可卻無數人盯着十三阿哥府。

剛纔十三阿哥的呵斥,也沒有避着王府下人。

他相信,就算往後老太太真到衙門敲鼓告他這個長子不孝,也不會有人相信。

因爲十三阿哥相信他,因爲連十三阿哥都看不過去開口說話,顯得他這個“孝子”無能又無奈。

老太太再鬧騰什麼,都會被人看成是昏庸無禮、不知好歹。

騎上馬,他面上露出幾分自嘲。

自己還真卑鄙,這般縱容老太太偏心,隱隱地未嘗沒有裝可憐之意;縱容兄弟鳩佔鵲巢,大放厥詞,也存了早絕情早斷了的念頭。

在官場上學來的算計,用到血脈至親身上。

在以爲自己終身要揹負商賈身份時,弟弟與弟媳眼中的不屑與輕視毫無遮掩;在知曉妻子出身時,他們的刻薄嘴臉更是顯露無疑。

那個情景,如此鮮活地印在他的腦中,使得王全泰片刻不曾相忘。

憑什麼,他們就篤定,在他們無情無義後,在他們鄙薄輕視後,自己就該不記仇,就該毫無怨言地對他們好?

母親守寡不容易?可父親病故後,是他早早地當兵,支撐起門戶,供養弟弟讀書。十多年的時間,他往家寄了一千幾百兩銀子,只因爲以爲那是家人。

可得到的是什麼?只爲了給侄兒們“買筆墨”,他就要活該受窮,一分銀子都要不回來,連娶媳婦,都要借錢?

他這任勞任怨的長子,活該拿着變賣祖產的幾百兩銀子,帶着妻子灰溜溜地離鄉討生活;而那個只曉得讀書,從不知生計的弟弟,就心安理得地用兄長賺得銀子買田置鋪,使奴喚婢。

想起這些,已經年過四十的王魯生失了淡定,依舊恨恨難平。

那種怨恨,無法化解。

直到了曹府門口,王全泰才搖搖頭,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邁進曹府大門,他心中也在思量,曹顒叫自己過來的用意。

也是爲彈劾之事?還是爲了都統府下人曾在鄭家大放厥詞?

他有些心虛。

他是曉得大舅哥性情的,寧做個富家翁,並無出仕之心;可五月裡,大舅哥卻求了曹府,補了正六品的委署步軍校,進了九門都統衙門當差。

不過是怕自己委屈了妻子,有爲妻子撐腰之意。

以他二品都統的身份,一個小小的六品步軍校,實不算什麼分量。可這份維護手足的心意,卻讓他感動又羨慕。

曹顒沒想到王全泰來的這麼早,他以爲王全泰既然急匆匆地往王府去,定有什麼事。

在他心裡,對王全泰不無埋怨。

世人看重親族,在外人眼中,曹顒與王魯生的交情,實比不上王魯生與王全泰的叔侄情分。

實際上,王魯生這個外號“賽孟嘗”的齊魯漢子,不僅對外人好,對親族也多恩義。

王全泰雖是堂侄,可王魯生向來拿他當親侄相待。

王全泰得勢後,不僅不思回報,反而縱容兄弟欺負王魯生一家,實在有“忘恩負義”之嫌。

再想想,鄭虎補缺之事,曹顒一時意興闌珊,原本想要婉言規勸的話也懶得說了。

王全泰察覺出曹顒的冷淡,心中驚疑不定。雖說接觸的次數有限,可曹顒向來待人溫和有禮,鮮少有現在的疏離神情。

曹顒懶得繞圈子,直言道:“早就想見見你,可一直不得空,心下也尋思,不知該不該同你說。猶豫這許久,還是想要拜託一二。”

他雖說是“拜託”,可這口氣卻不像是請人幫忙的樣。

王全泰心下一沉,道:“曹爺有話儘管吩咐。”

曹顒看着王全泰,淡淡道:“七爺年歲漸長,兩子年幼,實在叫人不放心。王大人前途似錦,能庇護還請庇護一二。”

王全泰聽了,不由愣住。

七叔兩子年幼,這叫怎麼話說?

小堂弟是不算大,可大堂弟已經二十好幾,都娶親生子了,哪裡還是年幼?

見王魯生只愣愣的不應答,曹顒皺眉道:“若是你這做堂侄堂兄的貴人事忙,那我這外姓人就要多事了。同七爺相交十幾年,總不能見他暮年荒涼,任人欺凌。”

王全泰反應過來,立時變了臉色,站起身來,激動道:“有人欺負七叔?是誰這麼不長眼,還請曹爺直言相告!”

二品副都統,在京城或許分量沒那麼重,可在地方上,卻是同總督平級。竟有人爲難他的堂叔,如何不叫他氣憤?

雖說世人在升官發財後都講究衣錦還鄉,可因這些年他一直有差事,所以並未還鄉,偶爾收到日照來信,也都是諸事太平。

曹顒卻是擡起眼,靜靜地看着王全泰,沒有開口回答的意思。

王全泰對曹顒的沉默先是不解,隨後慢慢地睜大眼睛,臉色一下子變得青白,好一會兒纔開口道:“是王全奉冒犯了七叔?”

王全泰神情不似作僞,顯然是不知情的,曹顒心中的厭惡減了幾分,道:“冒犯不冒犯的,我不知道,我只聽說,有人指責七爺這個族長用心不良、挑唆別人手足情分;還藉着官屬身份,成了王家族老,放出話去要老族長下臺,好爭下一任族長。王家族人都曉得七爺得罪權貴,很多人對七爺一家避之不及。”

聽了這話,壓根就不用找人求證,王全泰就知道曹顒所言非虛。

因爲他親耳聽過母親與弟弟說過類似的話,他以爲只是弟弟愛面子、爲過去的無禮找理由推託;而母親,則是偏心慣的,只要弟弟說什麼都是對的。

好像有了這番說辭,他們就能說服自己忘了對他的寡情,心安理得地依附於他。

王全泰鄙視弟弟的無恥,只要看到弟弟擺出“義正言辭”的嘴臉,心裡就記起“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這一句。

沒想到,這不僅僅是王全奉爲自己開脫的說辭,還成了他仗勢欺人的幌子。欺負的,還是對王全泰有恩情的堂叔。

王全泰使勁地握拳,十三阿哥的訓斥讓他羞愧,曹顒的話更讓他無地自容。

王全泰的肩一下子佝僂下來,從怡親王府出來後心裡隱隱地沾沾自喜早已無影無蹤。

他這幾年的隱忍,不僅僅地負了妻子,還負了恩人。

如今,老家的鬧劇,連曹顒這個外姓之人都知曉了,他還茫然無知,實在是忘恩負義。

對於王家兄弟如何相處,曹顒不願多嘴。

可王全奉要是藉着王全泰的勢逼迫王魯生,曹顒卻不能旁觀。

曹顒早已打算好,要是王全泰肯管就好;要是王全泰不肯管,那爲了王魯生,自己就要敲掉王家的憑仗。

曹顒不否認自己的自私,王魯生是他的恩人,是他的忘年交。十個王全泰加起來,也頂不上一個王魯生。

即便王全泰是十三阿哥的門人,他也不怕。

許久沒有算計人,可他的腦子還沒鏽住。既能讓十三阿哥選擇王全泰做門人,他也能讓十三阿哥厭了王全泰。

王全泰再擡起頭時,露出果決:“曹爺放心,有我王全泰在一日,定不會讓七叔與兩位堂弟受委屈。”

曹顒眯了眯眼,道:“你可要想好了,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下慢待七爺父子的是你兄弟,日後說不定就是你兒子了?”

王全泰挺了挺胸,毫不猶豫道:“他們敢?要是真出了這樣忤逆長輩的兒子,不用曹爺說話,我直接用板子敲死!”

曹顒的臉上也變得肅穆,鄭重道:“我不用你允諾什麼,只要你記得,若是你護不了七爺一家,就換我護着。曹某很少欠人情,卻受過七爺許多恩義,斷不會看着七爺一家受什麼委屈。這一回,既然有你,我就不再囉嗦;若是有下次,曹某未必有耐心與你商量什麼。”

說到最後,話音淡淡的,可其中寒意森森,王全泰直覺得後背都是冷汗。

王全泰亦正色道:“我曉得了,斷不敢爲家族事讓曹爺再費心……”

同樣是十月懷胎,爲啥有這麼偏心的父母?古代情形如何,不得詳情,可史書中有各種記載;現在社會,天涯上也老是八卦。還好,還好,現在大家多是一個娃,不用再考慮偏心的問題了,嘎嘎。

第459章 埋怨(上)第909章 朔日變第690章 君臣會第487章 舊緣第37章 嬌客到第1287章 煞費苦心第625章 窘境(下)第880章 內情第1131章 幕爭第1065章 “賠情第1004章 清洗(中)第515章 不平第1064 因禍得福第750章 討要(下)第1348章 揭破第一千的三百零一章 納妾下第1087章 華天堂(上)第1003章 清洗(上)第25章 閨秀第530章 序幕第230章 濃情第257章 侄子第144章 人際第323章 欽差第920章 行進第1397章 抹平第752章 花期(下)第84章 渾水第6章 變故第1031章 “包衣”(上)第521章 春盤第943章 直言第147章 送妝第1257章 官非(下)第1048章 新舉人第992章 日落(五)第364章 新人(上)第283章 綏靖第1309章 新尚書第1021章 虎骨(上)第1400章 將行第101章 桃源(中)第291章 筆洗第1187章 借醫第887章 祭第1166章 疏漏第629章 懸賞(一)第902章 庇佑第1001章 置產第591章 同鄉第686章 湊趣第855章 難題第1383章 預防第229章 名士第1329章 迎來送往第688章 姦情(下)第383章 除夕(下)第58章 前奏第1000章 新皇第1123章 朱侯(下)第1387章 身後事第632章 奇聞(上)第641章 齋戒(下)第816章 童心第1139章 眼神第1136章 抽絲第1271章 富查家的準備第554章 血親(下)第912章 佳音第143章 戶部第993章 日落第4章 父母第1017章 嘆君恩第930章 流光第4章 父母第270章 照拂第599章 教子(上)第1119章 寒潮第1102章 爲臣難第69章 前因第686章 湊趣第1290章 帝王耳目第807章 離愁第995章 大殮第1244章 初議第932章 暖心第1381章 拘押回京第1343章 高升第727章 清明第955章 美人計第931章 結症第1291章 慰母第525章 風勢第906章 呼聲第990章 日洛(三)第254章 所第880章 內情第951章 解說第1272章 皇子大婚第685章 轉機(三)
第459章 埋怨(上)第909章 朔日變第690章 君臣會第487章 舊緣第37章 嬌客到第1287章 煞費苦心第625章 窘境(下)第880章 內情第1131章 幕爭第1065章 “賠情第1004章 清洗(中)第515章 不平第1064 因禍得福第750章 討要(下)第1348章 揭破第一千的三百零一章 納妾下第1087章 華天堂(上)第1003章 清洗(上)第25章 閨秀第530章 序幕第230章 濃情第257章 侄子第144章 人際第323章 欽差第920章 行進第1397章 抹平第752章 花期(下)第84章 渾水第6章 變故第1031章 “包衣”(上)第521章 春盤第943章 直言第147章 送妝第1257章 官非(下)第1048章 新舉人第992章 日落(五)第364章 新人(上)第283章 綏靖第1309章 新尚書第1021章 虎骨(上)第1400章 將行第101章 桃源(中)第291章 筆洗第1187章 借醫第887章 祭第1166章 疏漏第629章 懸賞(一)第902章 庇佑第1001章 置產第591章 同鄉第686章 湊趣第855章 難題第1383章 預防第229章 名士第1329章 迎來送往第688章 姦情(下)第383章 除夕(下)第58章 前奏第1000章 新皇第1123章 朱侯(下)第1387章 身後事第632章 奇聞(上)第641章 齋戒(下)第816章 童心第1139章 眼神第1136章 抽絲第1271章 富查家的準備第554章 血親(下)第912章 佳音第143章 戶部第993章 日落第4章 父母第1017章 嘆君恩第930章 流光第4章 父母第270章 照拂第599章 教子(上)第1119章 寒潮第1102章 爲臣難第69章 前因第686章 湊趣第1290章 帝王耳目第807章 離愁第995章 大殮第1244章 初議第932章 暖心第1381章 拘押回京第1343章 高升第727章 清明第955章 美人計第931章 結症第1291章 慰母第525章 風勢第906章 呼聲第990章 日洛(三)第254章 所第880章 內情第951章 解說第1272章 皇子大婚第685章 轉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