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治河能臣

既然如今,賑災的事情已經是定下來了,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派人前往當地,整治河道,疏通水路,以解當地災民的燃眉之急纔是正道。

實際上對於這件事情,在派什麼人去這個問題上,也已經是沒有什麼懸念了。如今的朝廷當中,最適合的這個人選,除了工部左侍郎潘季馴之外不做第二人想。

潘季馴那是嘉靖二十九年的進士。初時授予九江推官,後升任爲御史,巡查廣東。期間推行均平裡甲法,且斥抑當地豪強。廣受當地百姓愛戴至於,在朝廷當中也是名聲初顯,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到嘉靖四十四年,年方也是四十四歲的潘季馴已經身爲大理寺左少卿了。那時的他也是更進一步,升任右僉都御史,並且他所幹的事情,就是總理河道。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潘季馴開始了他的治黃生涯,其一生也與水離不開了。

次年,也就是潘季馴上任右僉都御史的第二年。以新挖的河道接洽城中日益勢漲的舊河道,不但解了城中的違紀,也保留了那條河。是以此舉,潘季馴升任之後一年不足就更上一層樓,加爲右副都御史。卻是因爲家中親人故世,暫辭,回鄉丁憂。

這丁憂一去,就是二十七個月。而日期滿了之後,潘季馴也並沒有急着回到朝中任職,而是繼續呆在家鄉。這倒不是因爲什麼別的原因,只不過其原先所擔任的官職也是極爲重要的。雖然潘季馴只是暫時辭官,回鄉丁憂,但是那個位置不可能一直空着。潘季馴不回朝廷,並不是因爲不想再做官了,而是不想要陷入什麼不必要的紛爭當中。那樣一來,不僅自己會陷入麻煩當中,朝廷裡也又會是一片混亂。

不過他不急並不代表別人就會遺忘他。時間到了隆慶四年,也就是前面所說到的,邳州、睢寧的河堤決口的事情。如今說起來,倒也沒什麼,而且事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平頂下去。但是無論是親身經歷過那時候的人,還是說當時只不過是在朝中聽着下面呈上來的奏報的官員,全都指導,當時的情況不可謂不緊急。不但有大批的百姓流離失所,前傾兩天被決堤的河水所淹沒,甚至於已經有不少的百姓已經喪生於水患之中。

雖說破壞嚴重,但是水患也畢竟還是水患。朝中也並不僅僅就只有潘季馴一個人能夠治理河道而已,甚至於換上一個人,雖然沒有潘季馴那麼有本事,那麼有效率。可是這事情也未必就不能得到解決。

但是,當時的情況已經是相當嚴峻了。再加上當時,不論是隆慶還是其他人,對這件事情也是極爲關心的。所以,爲求穩妥,朝廷自然是要找到一個最有經驗,也是最有能力的人來確保事情能夠萬無一失。所以,也就唯有潘季馴一人能夠擔此重任了。

所以潘季馴這一次,乃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重啓爲官,再任總理河道之責。並且,潘季馴接到了旨意之後,更是二話不說,甚至都沒有回到朝廷述職,收拾包袱就趕赴“戰場”了。

並且,潘季馴也是絲毫不負重望,極力工作之下,次年就上報朝廷,浚河工成。

只不過,潘季馴這一次並沒有因爲被評了什麼功勞而被獎勵,反而是遭到了彈劾。實際上,那一次的事情,也並不能夠怪罪他。因爲之前災情嚴重,潘季馴只是忙着搶救,並沒有能夠全方注意,是的幾艘做以運送火狐的船隻沉沒。而實際上,這件事情並不能怪在他潘季馴的頭上,畢竟水災來臨,大批地方已經被淹沒了,有的船更是已經不走河道了,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會飄過去。

但是即便是船隻不走河道,卻也是輪不到潘季馴來說三道四。但是最後,因爲他人不想擔當責任,卻是遭勘河給事中雒遵劾,潘季馴是被反咬了一口。

而朝廷裡的事情就是這樣,萬功不抵一過。即便是潘季馴治理河道有功,活人無數,但是這個錯誤一旦被怪在了他的頭上,那麼他也是有過無功。隨即,潘季馴便被罷官。一直到了高拱被罷官逐出京城,張居正上臺擔任內閣首輔大學士之後,張居正是打算重新啓用潘季馴,以應對日後將會發生的,能夠用得着他的情況。

不過,當時朝中諸項官職並無太多空缺,所以只能讓潘季馴擔任了一個刑部右侍郎的位置。倒不是說給他的官職低了,畢竟刑部右侍郎的這個官職也是極爲重要的,而且潘季馴乾的也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潘季馴總覺得自己有點所學非所用,畢竟自己的本職就是治理河道罷了,可不是和人打交道。

不過潘季馴即便是如此,他也是非常感激張居正的。並且,潘季馴自己心裡頭也非常清楚,如今自己雖然佔着這麼個位置,但是張居正只是想要他不要距離目標太遠了。要不然以後出了什麼事情,卻是需要用到潘季馴。而倘若潘季馴在野的話,一下子又將他提上來。到時候即便是衆人都明白,潘季馴有那個實力,有那個資格,但是也絕對是會遭人非議的。

張居正這麼做,就是要他事先預熱一段,就算是有了什麼會被人在背後說閒話的,那也是前期的事情。等到事情都過去了,對於潘季馴的閒話也都消失了。等再是到了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再將潘季馴委以實用,也就不會再有人說什麼了。而且到時候,潘季馴在做正事的途中,也絕對不會遇到什麼人敢於麻煩他而耽誤了正事的了。

總之,潘季馴因此對於張居正是很是感激的。但是,潘季馴所感激張居正的原因,也並不是因爲感謝他讓自己能夠繼續做官。而是因爲,潘季馴如今的願望就是能夠天下太平。但是一旦出了天災什麼的,他也希望能夠讓自己馬上派上用場,以解天下黎民的憂愁。

只不過,雖然潘季馴對於張居正的感激只是來自於此,但是這麼長的時間下來,潘季馴對於張居正的感激,已經不是之前那種爲了天下黎民而感激他的心情了。其中,私人的情感也是漸漸佔據了上風。以至於之後,當張居正身死而全家遭殃之時,並沒有被牽連過甚的潘季馴也是看不下去張家的慘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疏神宗,希望能夠對張居正一家子憐憫一二,卻是被罷官。知道萬曆十六年,黃河再次大患,衆人束手無策之時,纔是被當時的給事中梅國樓等人推薦,復官右都御史,總督河道。萬曆十九年冬,家爲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

不過這些都已經是後話了,此時暫且不提。

總而言之,如今雖然沒有說,但是這治河之人也已經是唯一的了,這點在場的人心中全都明白。

“臣舉薦……”張居正繼續開口說道,“工部左侍郎潘季馴前往治理此次黃淮水患,以解當地百姓燃眉之急。”

“准奏。”朱翊鈞自然也是聽過潘季馴的名頭的,而且如今又是張居正舉薦,當然是沒什麼好說的,立刻準了,只不過,朱翊鈞心中還有些疑惑的地方,“只是,如今水患有兩處,分屬黃淮兩地。兩地之間相距雖然不遠,而且潘侍郎治水之功也是卓有成效。只是,潘侍郎只有一人,分身乏術,不可能同時前往兩地同時治水。不知對此,張先生可有什麼良方?”

“回陛下,此事臣早已想過。”張居正顯然是有備而來,說道,“雖然如今黃淮兩域皆有水患橫行,且禍害百姓無數。但是,這事情也有個輕重緩急。淮河那邊,雖然受難百姓不少,但是實際上,情況卻是要好得多了,也並沒有人因此而身亡。反倒是黃河這邊,情況危急的很,不但幾個州縣已經受災,萬餘人無地容身,還有百餘人已經因此而葬身水中,連屍首都已經無法尋覓了。

“如今,臣打算讓潘侍郎先去往河南,治理黃河的水患。而淮河那邊也不能放着不問,朝中也不僅僅只有潘侍郎一個治水能手。臣打算讓潘侍郎推舉一人,前往治水。如此一來,便能可成事了。”

“如此甚好。”朱翊鈞說道,“工部侍郎潘季馴何在?”

“微臣在。”潘季馴走出來,恭敬地向朱翊鈞一拜,等候旨意。

“你本就是總督河道之責,等會早朝散了,將推舉前往南直隸的人選報上,你也就不必耽擱了,立刻前往河南。”朱翊鈞說道,“到那裡看過之後,上奏上來,言明究竟需要多少銀子,也好讓戶部準備。”

“微臣遵旨。”潘季馴再一聲,便是又退回了人羣裡。

如今,這件事情也已經是辦妥了,今天的早朝也是要散了。但是衆人都明白,這件事情並不會因此而結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決定沒有做下來。

只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那纔是張居正的真正打算

第828章 十年之期第1779章 別無他法第111章 反腐打算第178章 再回揚州第67章 生死無蹤第78章 二女心思第1675章 獲得助力第872章 差點露餡第1236章 不太明白第1633章 時間正好第211章 再次迷路第1283章 如此打算第1392章 突如其來第523章 風波再起第1476章 只有無奈第1900章 暫時如此第147章 御書房中(中)第812章 排座之事第996章 達成協議第263章 所謂天朝第323章 國家利益第999章 人無好心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268章 形勢危急第978章 所謂將來第172章 突發事件(上)第576章 孰重孰輕第1909章 明哲保身第1580章 事後影響第186章 各有優勢第1063章 夜晚準備第97章 應天巡撫第727章 渴望自由第264章 國情不同第674章 弄清敵情第1495章 就這麼說第806章 簡單承諾第1285章 所謂爭執第869章 準備工作第775章 事不虧心第1052章 就這麼辦第269章 蘇州城破第11章 邊關告急第715章 新的情況第203章 太監相鬥第1607章 異變突生第201章 能拿多少第228章 最初影響第896章 都好面子第1063章 夜晚準備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1213章 納降成功第618章 最後考驗第972章 拐彎抹角第1788章 期間之事第420章 所謂解藥第1816章 無法逃避第539章 混亂之局第1400章 知錯能改第1215章 以官壓人第721章 馮寶計策第1848章 總會要來第91章 伯父之見(下)第548章 容忍度量第1546章 真正打算第388章 跳樑小醜第1688章 必須如此第947章 放心離開第1434章 並不合適第248章 逐個擊破(中)第352章 明顯關聯第681章 有趣之事第7章 文曲下凡第21章 被困死地第941章 因果關聯第374章 慧眼識人第1602章 並不緊急第1880章 並不一樣第1848章 總會要來第170章 東方西方第1408章 如此忠厚第527章 清心之所第510章 究竟如何第1011章 淵源所在第532章 加緊同化第1105章 行動開始第634章 妄自猜測第812章 排座之事第125章 太子出馬第708章 瞬間風韻第1213章 納降成功第958章 東北歸來第690章 想出辦法第1333章 迷惑清晨第711章 最後閒暇第551章 困難重重第49章 供職錦衣第1228章 毫不相符第1197章 首次說服第780章 找不自在
第828章 十年之期第1779章 別無他法第111章 反腐打算第178章 再回揚州第67章 生死無蹤第78章 二女心思第1675章 獲得助力第872章 差點露餡第1236章 不太明白第1633章 時間正好第211章 再次迷路第1283章 如此打算第1392章 突如其來第523章 風波再起第1476章 只有無奈第1900章 暫時如此第147章 御書房中(中)第812章 排座之事第996章 達成協議第263章 所謂天朝第323章 國家利益第999章 人無好心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268章 形勢危急第978章 所謂將來第172章 突發事件(上)第576章 孰重孰輕第1909章 明哲保身第1580章 事後影響第186章 各有優勢第1063章 夜晚準備第97章 應天巡撫第727章 渴望自由第264章 國情不同第674章 弄清敵情第1495章 就這麼說第806章 簡單承諾第1285章 所謂爭執第869章 準備工作第775章 事不虧心第1052章 就這麼辦第269章 蘇州城破第11章 邊關告急第715章 新的情況第203章 太監相鬥第1607章 異變突生第201章 能拿多少第228章 最初影響第896章 都好面子第1063章 夜晚準備第1198章 就這麼說第1213章 納降成功第618章 最後考驗第972章 拐彎抹角第1788章 期間之事第420章 所謂解藥第1816章 無法逃避第539章 混亂之局第1400章 知錯能改第1215章 以官壓人第721章 馮寶計策第1848章 總會要來第91章 伯父之見(下)第548章 容忍度量第1546章 真正打算第388章 跳樑小醜第1688章 必須如此第947章 放心離開第1434章 並不合適第248章 逐個擊破(中)第352章 明顯關聯第681章 有趣之事第7章 文曲下凡第21章 被困死地第941章 因果關聯第374章 慧眼識人第1602章 並不緊急第1880章 並不一樣第1848章 總會要來第170章 東方西方第1408章 如此忠厚第527章 清心之所第510章 究竟如何第1011章 淵源所在第532章 加緊同化第1105章 行動開始第634章 妄自猜測第812章 排座之事第125章 太子出馬第708章 瞬間風韻第1213章 納降成功第958章 東北歸來第690章 想出辦法第1333章 迷惑清晨第711章 最後閒暇第551章 困難重重第49章 供職錦衣第1228章 毫不相符第1197章 首次說服第780章 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