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行動

但是對於英國人的這一說法,路易十六還必須要承認,因爲當初英法還沒有在全球大打出手之前,在北美地區可沒少出現所謂的法國志願軍!而當時面對氣勢洶洶的英國人,法國政府正是以志願軍這一藉口讓英國人有火發不出憋成內傷,而現在,內傷的人變成了路易十六。

只不過與法國人在北美做的相比,英國這次的行爲可能要稍稍過頭了一些,畢竟這次戰鬥可是就在法國本土發生的,英國士兵的軍靴踏上了法蘭西的國土,這種象徵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傳我的命令,動員拿破崙第二軍團全部以及王國北部地區全部駐軍增援加來,告訴馬德爾,兩個月之內平定不了加來的局面,他的將軍也就不用當了,給我回家掃地去吧!還有以我的名義向英王喬治三世發函,告訴那位神經病國王,要是英國人再敢挑戰法蘭西的底線的話,我不介意和他們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再掀起一次戰爭!”

經過這麼多事情的磨練,路易十六相比以前似乎成熟了許多,起碼有許多事情他已經能夠下達決斷而不會一個一個去徵求別人的意見,相比以前的優柔寡斷,路易十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當路易十六的話傳進瑪麗的耳中之時,王后殿下很是欣慰了一下,不過也僅僅是一下而已。因爲瑪麗面臨的壓力比路易十六要多得多,在她的書桌上,各地動員兵力及開拔的預算、損失兵員的補充、大軍後勤輜重的安排,王國的財政預算等等文件加來大概能夠有一米多高。但是瑪麗並沒有因爲事務的枯燥而感到厭煩,相反對於每件事情。瑪麗都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應對,因爲她相信王國眼下的困難局面只是暫時的而已。

接到法國政府的抗議,喬治三世非常的不屑,他認爲法蘭西人完全就是自以爲是,憑什麼當初你能對我用那麼卑鄙無恥的招數。現在我用到你身上就不行啦?這完全是沒有道理的啊,在喬治三世看來,英國的這種做法完全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簡直就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當然爲了照顧法蘭西人的外交顏面,這份路易十六親自署名的信函顯然是不能扔進垃圾桶的,但是置之不理或者是英國的那幫扯皮專家去和法蘭西人扯皮卻是完全可以的。

喬治三世的想法可以說是整個英國社會大多數人的想法。對於和自己搶奪殖民地的法國人,英國人並沒有太大的好感,而法國人在北美暗地裡給英國人下的無數絆子更是讓大多數的英國人咬牙切齒,如果不是普魯士人及時的加入了戰爭,那麼結果還真的是不可預料!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議會當中除了小部分的議員持反對意見之外。大部分的議員都同意英國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進入加來作戰,英國的兩大黨派輝格黨和託利黨更是難得的意見一致,雙方合力在議院中推動了志願軍提案。

馬德爾對加來英軍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在他給路易十六的報告中寫道,在加來地區大概有上萬的英國士兵,這一數據是根本不對的,因爲在加來。英國人所謂的志願軍足足有兩萬三千人。

這麼多的兵力並不都是部署在加來城內,要知道一個沒有外圍防禦政府或者是據點的城市除非是奇蹟,不然的話它是不可能支撐多久的。

在加來城外,英國人埋伏了一萬名精銳士兵,而另一方面,大概有兩千名英過志願軍正以連隊爲單位向馬德爾率領的平叛軍所部背後滲透,部署在加來城內的也有一萬多名士兵了。

在英國人大規模進駐加來的情況下,原先的那些加來叛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紛紛被混編或者是打亂重新編制,而在每個叛軍的部隊當中都充斥着大量的英國軍隊及精銳士官。這些基礎軍官擔負着的是改造加來叛軍的使命。

對於是否幫助加來叛軍整編、訓練軍隊一事上,英國內部其實也是爆發了一場爭吵。不少英國議員們認爲,他們需要的是一隻狗,這隻狗將會爲他們看管着歐洲大陸的那些惡鄰。但是如果這隻狗太過強大顯然不會符合他們的要求,因爲強大的狗不僅可以咬死別人甚至還有可能傷到自己。而且特別是當這隻狗和人一樣聰明的時候。

這些顧慮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現在並不是顧慮這些的時候,畢竟如果狗崽早早的便病死在狗窩之中,那麼你還要擔心它未來是否會發狂咬傷主人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英國議會通過了幫助加來叛軍整編及訓練武裝力量的提議,不過英國人從來都不是會無私貢獻的人,所以加來爲此付出的是全城的財富以及加來港口的無期限不納稅使用權。這意味着從條約簽訂開始起,加來港口除了名義之外,別的全部權利都將屬於英國人,與加來再也沒有半點關係。

條件很苛刻,但是所謂的加來自由聯盟代表以及法蘭西民主同盟代表都在英國人給出的條約上籤了字,因爲在他們看來,現在加來正面臨着波旁王朝的極大壓力,政權已經是到了朝不保夕的時候,這個時候還在乎這麼多身外之物有個屁用,怎樣讓英國人出力幫忙哪怕就是能夠帶他們到英國流亡,什麼條件都是可以答應的。

在布蘭科夫的嚴令之下,尼古拉維奇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他調集了所能夠調集的全部力量,其中包括超過兩百五十門的火炮以及數以萬計的炮彈,如果站在對面向尼古拉維奇的火炮陣地看去,他們能看到的只有一排排的蜂窩。

在之後,尼古拉維奇率領的第三集團軍所部更是親自衝殺在最前線,尼古拉維奇給第三集團軍所有的軍官都佈置了任務。如果一天的戰鬥下來有人沒有完成任務,那麼輕者奪職,重者奪命!

莫斯科西南方向的激烈戰鬥震驚了整個莫斯科,那些從前線撤下來的傷殘士兵更是讓人有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在尼古拉維奇不要命似的進攻下,在西南方先。魯緬採夫前前後後損失了大概有兩萬五千人,想到這個數字,魯緬採夫便是一陣陣的肉疼。

戰爭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結束的,起碼莫斯科城外叛軍那巨大的後勤倉庫向魯緬採夫給出了一個他絕對不喜歡的回答。但是戰爭必須要打下去,所以軍隊的損失必須要補充,不然的話軍隊都消耗光了。到時候拿什麼來防守莫斯科。

前面已經說過,莫斯科的防守兵力有帝國近衛軍兩萬人,聖彼得堡開來的徵召兵一萬人,莫斯科本地的徵召兵三萬人,再加上魯緬採夫從莫斯科城內貴族手中費盡心思搞到的一萬多人的兵馬,守衛莫斯科的總兵力是十萬人出頭一些。

但是這纔多長時間。在東南方向便已經有兩萬多名士兵失去了戰鬥力,這意味着莫斯科守軍失去了四分之一的戰力!雖然攻打莫斯科的叛軍損失一定不會小甚至會十分重大,但是別忘了那些叛軍可是裹挾了十五萬青壯年民夫,而且叛軍的輕騎還在莫斯科地區不斷的巡視着,凡是適合當兵的都被這些叛軍強拉走了。

其實就像莫斯科城內的那些徵召兵其實和叛軍當中的青壯戰鬥力差不了多少,那些徵召兵也沒有受到多少正規的訓練,在西南方向的戰鬥當中。魯緬採夫已經證實了這個情況。

再從莫斯科居民中徵召士兵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爲莫斯科城內適合的青年都已經被徵召的差不多了,再徵召的話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兵員,而現在莫斯科最好的兵員都在各大貴族的手中。

雖然受到甘道夫的影響,大部分的貴族都適當的表現了一些對魯緬採夫的支持,基本上各大貴族都派出了一些人馬參加防守莫斯科,但是在魯緬採夫看來,這些支持的力度還不夠,貴族們支援的武裝力量還是太少。

所以當魯緬採夫的副手將戰鬥中損失的兵力數據報到魯緬採夫跟前的時候,老元帥一個激靈的站了起來。然後立即讓自己的副官備馬,他要立刻去見城內所有的大貴族。

之後,魯緬採夫的馬車走街串巷,這位老元帥不停在每個貴族眼前揮舞着那張薄薄的數據單,所有人看到那張薄薄單子上面那一連串的數據時都會有眩暈感。而在這個時候,魯緬採夫便會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靠着這樣的方法,在三天之內,魯緬採夫又得到了將近一萬人的兵力,這讓魯緬採夫對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更加有自信了。

馬克西米廉的提案在法蘭克福掀起了滔天巨浪,這位科隆選帝侯的所作所爲讓所有的帝國議員都感到了震驚,而在之後,整個帝國議會如同滴進了水的油鍋一樣久久不能平靜,即便是議長大大大吼了數十聲安靜都沒有能夠讓議員們安靜下來。

而在長久的嘈雜之後,帝國議會又以最快的速度安靜了下去,因爲所有的議員在震驚之後都一股腦的向外跑去,他們這是要將馬克西米廉的驚世之舉以最快的行動報告給各自背後的主子。

相較於維也納,勃蘭登堡距離法蘭克福的距離無疑是更近一些,這也讓威廉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了法蘭克福的情報,其中馬克西米廉的提案便是重中之重。

當完完整整的看完馬克西米廉的提案之後,威廉簡直是哭笑不得,一般來說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下,帝國議會和選帝侯們並不會隨意干涉皇位的繼承人選,只要上任皇帝在公衆場合正式的承認了繼承者的身份同時以詔書的形勢確定下來,那麼在沒有大問題的前提下,各國都會接受。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科隆選帝侯手上的權利是一個最大的意外,因爲在幾個選帝侯國當中,只有科隆選帝侯有權利在皇位已經有繼承人的情況下要求召開選帝侯會議選舉皇位繼承人。

而現在馬克西米廉正在使用這項權利,如果沒有威廉的話,說不準馬克西米廉還是會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的,畢竟科隆選帝侯一直都是幾大選帝侯當中地位最高的,如果幾大選帝侯對皇位繼承人久爭不下的話,科隆選帝侯甚至可以在皇位空懸的時期代行皇帝的權利。

儘管目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基本上就是擺着留看的,但是作爲繼承了羅馬帝國稱號的神聖羅馬帝國,他的皇位即便再是擺設也是無數人日夜夢想着的寶座。

馬克西米廉這一招符合法律途徑,而這也是對利奧波德的最大考驗,因爲馬克西米廉甚至不需要勝利只需要在各大選帝侯當中再找到一個盟友,然後在選帝侯會議上造成僵持不下的局面,那麼他就贏了。

前面說過,皇位僵持不下,科隆選帝侯可代行皇帝事!而在設立帝國選帝侯的時候,科隆選帝侯除了皇位空懸的各項權利之外,他還可以經帝國議會的授權擔任帝國的首相。所以一旦僵持不下,馬克西米廉在帝國內部有着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來給利奧波德的上位製造麻煩。

但是現在出了威廉這麼一個變數,誰也不能否認威廉在帝國內部的影響力,畢竟作爲帝國內部排行第二的實力諸侯,很多帝國內部的小諸侯還都是以普魯士馬首是瞻的。更不用說現在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選帝侯都直接或間接的聽從威廉的命令,所以說威廉纔是決定此次哈布斯堡家族內部皇位之爭的裁判。

第223章 隱藏的BOSS第108章 哥尼斯堡鉅變第56章 凱旋第630章 會面第758章 吵鬧第439章 圍堵第64章 在北美(上)第501章 交戰第390章 應對第652章 使詐第695章 處決弗朗茨第656章 處置意見第5章 七年戰爭(中)第687章 杜麗遭遇刺殺第132章 庫圖佐夫的行動第502章 再次聚集巴姆貝格第295章 拿破崙的想法第255章 投靠漢諾威?第773章 哈里斯堡戰役第681章 重獲任命的拿破崙第106章 知曉陰謀第424章 遇阻和銘牌第190章 瓜分立陶宛第254章 害死人的高利貸第135章 庫圖佐夫的計劃第319章 商議第209章 開城門第658章 議題通過第365章 失蹤的安娜(上)第300章 克里奇侯爵第207章 雪第509章 兵力缺口第579章 兩枚棋子第93章 收服第145章 威廉的決斷第714章 最後通牒第490章 布戰第490章 布戰第349章 里昂告破(下)第701章 夜襲特拉普第566章 雨天奔襲第272章 戲劇性的“王后”第727章 法國停戰與勸進第537章 喜訊傳來第15章 怒火焚心第312章 同意條件第175章 逃出生天第722章 卡洛與夏洛特第497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06章 爭論第95章 伯爵夫人第321章 知恥而後勇第204章 攻防第219章 戰馬案第752章 教宗人選第248章 慶功第458章 當下第313章 與安娜的衝突第356章 保羅一世的怨念第74章 與女皇的密談第543章 角力第340章 空殼的尼古拉耶夫第467章 印度洋第556章 瑞典出兵第706章 火災第756章 生隙第67章 在北美(續)第193章 三殺第658章 議題通過第772章 內維爾之死第70章 東普魯士第656章 處置意見第265章 捉摸不透的孔代親王第619章 統帥之爭第258章 說服梅哈德第221章 照顧生意第123章 事態升級第410章 奧地利的野望第556章 瑞典出兵第267章 紛亂的巴黎第350章 聖誕節舞會第412章 奧爾良公爵的叛亂第647章 對峙第271章 丹麥國王威廉!第280章 密謀政變第626章 刺殺第584章 殺局第404章 令人心碎的克里斯丁妮第513章 布拉特納戰役(中)第380章 猛獸本性第179章 狼第250章 背後一槍第485章 席潔爾的煩惱第32章 加冕第296章 人挪活第18章 一觸即發第133章 波蘭民族主義者第124章 哥薩克僱傭軍的悲劇第761章 到勃蘭登堡第420章 強行收繳
第223章 隱藏的BOSS第108章 哥尼斯堡鉅變第56章 凱旋第630章 會面第758章 吵鬧第439章 圍堵第64章 在北美(上)第501章 交戰第390章 應對第652章 使詐第695章 處決弗朗茨第656章 處置意見第5章 七年戰爭(中)第687章 杜麗遭遇刺殺第132章 庫圖佐夫的行動第502章 再次聚集巴姆貝格第295章 拿破崙的想法第255章 投靠漢諾威?第773章 哈里斯堡戰役第681章 重獲任命的拿破崙第106章 知曉陰謀第424章 遇阻和銘牌第190章 瓜分立陶宛第254章 害死人的高利貸第135章 庫圖佐夫的計劃第319章 商議第209章 開城門第658章 議題通過第365章 失蹤的安娜(上)第300章 克里奇侯爵第207章 雪第509章 兵力缺口第579章 兩枚棋子第93章 收服第145章 威廉的決斷第714章 最後通牒第490章 布戰第490章 布戰第349章 里昂告破(下)第701章 夜襲特拉普第566章 雨天奔襲第272章 戲劇性的“王后”第727章 法國停戰與勸進第537章 喜訊傳來第15章 怒火焚心第312章 同意條件第175章 逃出生天第722章 卡洛與夏洛特第497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06章 爭論第95章 伯爵夫人第321章 知恥而後勇第204章 攻防第219章 戰馬案第752章 教宗人選第248章 慶功第458章 當下第313章 與安娜的衝突第356章 保羅一世的怨念第74章 與女皇的密談第543章 角力第340章 空殼的尼古拉耶夫第467章 印度洋第556章 瑞典出兵第706章 火災第756章 生隙第67章 在北美(續)第193章 三殺第658章 議題通過第772章 內維爾之死第70章 東普魯士第656章 處置意見第265章 捉摸不透的孔代親王第619章 統帥之爭第258章 說服梅哈德第221章 照顧生意第123章 事態升級第410章 奧地利的野望第556章 瑞典出兵第267章 紛亂的巴黎第350章 聖誕節舞會第412章 奧爾良公爵的叛亂第647章 對峙第271章 丹麥國王威廉!第280章 密謀政變第626章 刺殺第584章 殺局第404章 令人心碎的克里斯丁妮第513章 布拉特納戰役(中)第380章 猛獸本性第179章 狼第250章 背後一槍第485章 席潔爾的煩惱第32章 加冕第296章 人挪活第18章 一觸即發第133章 波蘭民族主義者第124章 哥薩克僱傭軍的悲劇第761章 到勃蘭登堡第420章 強行收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