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不受歡迎的提拔

下午四點鐘,楊玉權敲門走進周裕的辦公室,看到沈淮也在,說道:“沈淮你在正好,譚書記下午找我過去談話了,我正要找你說這事……”

沈淮點點頭,拉了一把椅子給楊玉權一起坐下,拿煙給他,楊玉權指了指喉嚨,說道:“這幾天咽喉不好。”

沈淮也就把煙跟火機塞回衣兜裡,說道:“伸刀一頭、縮頭也是一頭,譚書記肯定會調整唐閘區的人事,我現在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就怕連累楊書記你跟周區長;不過我上午到譚書記跟前做了檢討,我想他也應該不大可能太爲難我們。”

楊玉權點點頭,說道:“譚書記找我談關於唐閘區的人事調整,還不是正式的談話,不過主要提了三點,一是要我到市裡擔任副市長,二是調小周到市教委擔任黨組副書記兼副主任……”

“也不錯啊,”沈淮笑道,“看來,譚書記還是給我們留足了面子,我還要恭喜楊書記、周區長升官。”

按說普通副市長未必就比實權派的區委書記、縣委書記風光,但對於年紀過五十的楊玉權來說,能在退二線之前調一級,升上副廳,也是不錯的安排;退休前後的政治地位跟待遇也會水漲船高。

另外,副市長會有具體的分管工作,也不能說是坐冷板凳——直接將楊玉權調到政府或市人大跟吳海峰作伴去,譚啓平也不是沒有這個能力。

周裕到市教委擔任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也算是往前小小的挪了一步。

周家的勢力、影響力給從唐閘區分散出去,但在東華市並沒有給削減——這說明譚啓平即使現在對沈淮很不滿,不滿沈淮把梅鋼、梅溪鎮當成自己的地盤經營,叫他一個市委書記連水都潑不進、得不到一點尊重,但譚啓平的處置手段還是知道收斂的,說明他還是怕沈淮撕破臉後的猙獰面孔鬧得叫他也下不了臺。

“譚書記說把小周調到市教委後,建議區裡招商工作歸你兼管,”楊玉權說道,“這樣你就需要正式到唐閘區擔任副區長,不過還會兼着梅溪鎮黨委書記的職務……”

“是不是這樣我就進入市管幹部行列了?”沈淮問道。

“嗯。”楊玉權點點頭。

雖說梅溪鎮升格副處鎮之後,沈淮水漲船高,成爲東華市最年輕的處級幹部之一,但非市管幹部序列,使用及任命,還是在唐閘區——這次擔任副區長,進入市管幹部序列,譚啓平就可以通過市委組織部直接對他進行調動、任命。

換作別人,歡天喜地都還來不及,東華市這麼年輕的副區縣,也就獨他一份,便是整個淮海省也沒有幾個人,只是沈淮卻不稀罕這次的提拔。

楊玉權也不想跟市委書記鬧翻臉,真要是能平平穩穩的到市裡擔任副市長,他心裡也能接受,但有些擔心這是譚啓平處置梅鋼的前序步驟,他跟周裕給調到市裡,沈淮在唐閘區差不多就要被孤立起來,擔心的問道:“梅鋼那邊真不要緊?”

“我剛跟周區長討論這事,合資項目談成了,應該還能給我們爭取一兩年的時間,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做出更大的成績,給更多的人看,”沈淮說道,“楊書記,你調到市裡,能不能幫我帶兩個人到市裡去?”

“太高的職務,我安排不了;一兩個正科、副科,譚書記應該不會擺什麼臉色給我看,阻撓什麼。”楊玉權說道。

楊玉權也知道沈淮現在差不多是跟譚啓平攤牌了,只是沈淮現在在宋家以及其他方面贏得的支持也有不足,需要利用合資項目爲緩衝,爲梅鋼爭取一兩年的發展時間。等這個緩衝時間過去,沈淮與譚啓平之間的矛盾還會有激化的可能,沈淮這是要爲以後的矛盾激化提前做些部署。

現在就把一些值得信任的人調上去,先把這些人層次提高了,彌補一下資歷,將來沈淮要用人才會寬裕一些。

“那就足夠了,”沈淮笑道,“梅溪鎮有那麼一兩個人,資質不錯,也有潛力,現在還年輕,可以調上去開拓一些眼界。”

“我離開市委,就先去吳主任那裡,小周她爸也在那裡,我們下午緊急討論了一下,”楊玉權說道,“我在給調到市裡之前,還有一件事是可以做的……”

“嗯?”沈淮不解的看着楊玉權,不知道他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幫他做什麼小動作。

“全國鄉鎮經濟正如火如塗,這兩年都在搞千強鎮的排名,淮海省雖然每年也有十三四個強鎮擠進去,但排名都很靠後。省裡最近就搞了個淮海百強鎮排名的方案來,譚書記在東華把幾個經濟強鎮升格,也是附和此意。吳主任跟我討論,是不是可以在我離開唐閘區之前,形成力保梅溪鎮明年擠進淮海省十強鎮的正式文件……”楊玉權說道。

吳海峰、楊玉權、周炎斌三個人裡,周炎斌雖然沒有擔任過政府職務,但對政府經濟事務的熟悉跟鑽研,在吳海峰跟楊玉權之上。沈淮心想這應該是周炎斌的注意。

“……”沈淮耐心聽着楊玉權繼續說下去。

“力保梅溪鎮明年擠進淮海省十強鎮,其他都是次要,關鍵就是要財政轉移該給梅溪鎮的那一部分歸還給梅溪鎮使用——我想在我去市裡之前,促成這件事,還是有些希望的。”楊玉權說道。

分稅制最早在淮海省做試點,今年已經在全國都推行開來。

分稅制使得工業增值稅等稅種大部分稅額進入國稅體系,進入中央財政,但中央財政的主要使用,一方面是用於中央於各個事業的直接投資,一方面用於對貧窮地區的財政支持,促進地方平衡發展。

故而分稅制,對富裕地區來說,意味着稅源分流,而貧困地區受益極大。

淮海省在東部沿海地區,屬於經濟滯後地區。分稅制實行後,進入國稅體系的稅額,絕大部分都通過各種專項拔款又重新迴歸到地方。

以唐閘區爲例,去年上繳國稅不到三千五百萬,而通過各種專項撥款獲得的上級財政轉移卻高達四千萬,實際小賺了五百萬。

由於梅溪鎮無論是霞浦縣還是唐閘區管轄時,都是財政包乾。地稅及其他稅收性收入,都由梅溪鎮自收自支,而中央及省市拔下來的各種專項拔款,無論是霞浦縣還是唐閘區,都不會再給梅溪鎮分享——實際上,梅溪鎮依法上繳國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上級財政支持,這一塊實際上是吃了大虧。

楊玉權要是以力保梅溪鎮進入淮海十強鎮的名義,把這一塊從明年開始,通過教育、社會治安、醫療衛生、農田補助等專項拔款的方式,返還給梅溪鎮,那梅溪鎮明年可以使用的財力,就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僅以梅鋼爲例,明年產值將超過六個億,僅把梅鋼上繳的國稅返還給梅溪鎮使用,梅溪鎮明年就可以多增加兩千萬的財政開銷。

這麼一來,就算不把土地款及配套費計算在內,梅溪鎮明年能使用的財政收入,也可能超過唐閘區的其他地區。

爭取一年時間,把梅溪鎮推上淮海省十強鎮的地位,不僅能極大增加梅溪鎮在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而且也能讓沈淮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梅溪鎮未來的發展框架最終確定下來。

當梅溪鎮的發展速度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即使沈淮給調走,後繼者想要去動沈淮爲梅溪鎮確定下來的發展規劃時,也將不得不考慮會面臨多大的壓力跟阻力,這也將保證梅鋼體系進一步穩定。

這可以說是楊玉權在給調到市裡之前,送給沈淮的一份大禮。

“謝謝你,楊書記。”沈淮誠摯的說道。

楊玉權對吳海峰的忠誠,純粹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他在部隊時跟吳海峰是戰友,是上下級,二是到地方後一直都受吳海峰的提拔跟關照。

故而在後續一系列事件上,楊玉權對周家的利益極爲照顧。

沈淮與周家合流之後,梅溪鎮發展遇到一切阻力,楊玉權都在區委層面予以狙擊。

這是市委命令不得通達梅溪的關鍵,故而譚啓平這次決心要把楊玉權上調。

但說到個人利益,楊玉權爲人要比其他官員正派得多。他妻子是衛生局的幹部,兒子是市三元電視機廠的工程師,女兒在東華醫大實驗室裡工作,生活條件在東華也算是不錯了,但都沒有依賴楊玉權的權勢參與經商活動,或直接到鵬悅等企業裡佔乾股什麼的——楊玉權在這一點上,比周家持身還要正,在國內,這類官員裡也是越來越少了。

楊玉權扶額哈哈一笑,說道:“我能力差些,在唐閘區這些年,也沒能叫唐閘區經濟有多大的起色,但看到唐閘區域經濟有崛起的機會,我也自然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年內,梅溪鎮財政自理,經濟飛快發展;三年後,唐閘區的其他地方,就需要梅溪鎮的財政支持——我是老唐閘人,還是會算帳的。”

第935章 近親情怯第634章 冤家路窄第454章 再見謝棠第612章 勢態(六)第247章 上輩人第166章 鳩佔鵲巢第431章 請客第230章 兩鎮合併第856章 寶和的變化第320章 字見根性第34章 送上嘴的桃子第26章 我爲你驅花趕蝶第847章 鍾立岷第17章 夫妻矛盾第666章 最後的稻草第461章 海外除夕夜第849章 生存危機第552章 串場第947章 謀定而動第685章 安排偶遇第29章 宋家也有出力第993章 難堪的覺悟第851章 見面第696章 保10的秘密第848章 淮電東送第552章 串場第22章 人生需要厚臉皮第1010章 偷窺者第450章 車上相遇第15章 我要留在東華第555章 上門服務第472章 差距第283章 飯局第881章 用人第973章 新的起點第810章 調兵遣將第275章 只爭朝夕第605章 死結(二)第607章 勢態(一)第367章 還以顏色第434章 腔調第656章 摸底問話第392章 治政思路第768章 買車(二)第636章 煤炭市場第580章 捉賊見贓第960章 繼承人第222章 人的分類第356章 冀河縣委書記第583章 附勢第575章 意圖(二)第192章 再相遇第595章 紀氏叔侄(一)第671章 東風第907章 路遇第555章 上門服務第1021章 幾個女人第90章 集資建房第327章 酒後殘局第596章 紀氏叔侄(二)第157章 相逢第7章 堂嫂陳丹的初見第516章 徐記酒樓第773章 因何轉變第300章 鬧大了第433章 沒亂來第572章 隱情第997章 兇險的肥肉第390章 馬蜂窩第865章 多數人利益第478章 熊家姐妹第294章 梅園酒家第476章 原來如此第80章 國營改國有的思路第291章 學堂街改造第620章 大煉化(二)第264章 溝通第394章 高枝別附第955章 你行你上第411章 不能半途而廢第285章 拆臺自有人第595章 紀氏叔侄(一)第652章 安田的意第四百二十章第974章 意外撞車第619章 大煉化(一)第880章 故人爲官第17章 夫妻矛盾第746章 後腿第511章 交談第755章 真假消息(四)第1013章 女債母還第526章 美婦三個條件第540章 做賊心虛第358章 誰都不是天真的主第626章 醉酒迷歡(二)第50章 順勢而來的就職演講第544章 應變第985章 餘味第886章 二世祖
第935章 近親情怯第634章 冤家路窄第454章 再見謝棠第612章 勢態(六)第247章 上輩人第166章 鳩佔鵲巢第431章 請客第230章 兩鎮合併第856章 寶和的變化第320章 字見根性第34章 送上嘴的桃子第26章 我爲你驅花趕蝶第847章 鍾立岷第17章 夫妻矛盾第666章 最後的稻草第461章 海外除夕夜第849章 生存危機第552章 串場第947章 謀定而動第685章 安排偶遇第29章 宋家也有出力第993章 難堪的覺悟第851章 見面第696章 保10的秘密第848章 淮電東送第552章 串場第22章 人生需要厚臉皮第1010章 偷窺者第450章 車上相遇第15章 我要留在東華第555章 上門服務第472章 差距第283章 飯局第881章 用人第973章 新的起點第810章 調兵遣將第275章 只爭朝夕第605章 死結(二)第607章 勢態(一)第367章 還以顏色第434章 腔調第656章 摸底問話第392章 治政思路第768章 買車(二)第636章 煤炭市場第580章 捉賊見贓第960章 繼承人第222章 人的分類第356章 冀河縣委書記第583章 附勢第575章 意圖(二)第192章 再相遇第595章 紀氏叔侄(一)第671章 東風第907章 路遇第555章 上門服務第1021章 幾個女人第90章 集資建房第327章 酒後殘局第596章 紀氏叔侄(二)第157章 相逢第7章 堂嫂陳丹的初見第516章 徐記酒樓第773章 因何轉變第300章 鬧大了第433章 沒亂來第572章 隱情第997章 兇險的肥肉第390章 馬蜂窩第865章 多數人利益第478章 熊家姐妹第294章 梅園酒家第476章 原來如此第80章 國營改國有的思路第291章 學堂街改造第620章 大煉化(二)第264章 溝通第394章 高枝別附第955章 你行你上第411章 不能半途而廢第285章 拆臺自有人第595章 紀氏叔侄(一)第652章 安田的意第四百二十章第974章 意外撞車第619章 大煉化(一)第880章 故人爲官第17章 夫妻矛盾第746章 後腿第511章 交談第755章 真假消息(四)第1013章 女債母還第526章 美婦三個條件第540章 做賊心虛第358章 誰都不是天真的主第626章 醉酒迷歡(二)第50章 順勢而來的就職演講第544章 應變第985章 餘味第886章 二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