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金色鳳凰在百花叢中振翅欲飛,那花朵之中的牡丹越發燦爛,精美絕倫。
“天哪,竟然是這樣……”衆人驚異地看着這一幕,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皇太后先是一臉驚訝,而後是喜悅,最後不由大聲鼓掌稱好,衆人也跟着鼓掌稱好。
屏風停止轉動,依舊是兩幅不同的圖案,但這一次卻沒人再小看了這幅壽禮,甚至還有人在嘖嘖稱奇。
“太后娘娘,這幅賀禮並不僅僅是如此!它是由一塊真絲布料繡成,並非尋常的兩塊屏風合成,繡法是蘇繡中的雙面異色繡。一面金鳳展翅,寓意太后娘娘吉祥如意,健康長壽,一面百花齊放,牡丹最爲出衆,寓意太后娘娘母儀天下。而當屏風在陽光下左右轉動時,金鳳在花叢中振翅欲飛,則是這幅屏風最大的亮點!”春慕錦跪在下面,仔細說來。
皇太后聽後對那雙面異色繡十分好奇,在皇后的攙扶下下了臺階,仔細看了看這幅屏風,才發現果真是一塊布料,那繡法也極爲出衆,令人驚訝,她不由面露異色,大爲讚賞,“果真不凡,哀家着實喜愛,來人啊,給哀家擡去宮裡頭,哀家回頭可要仔細觀賞觀賞!”
春慕錦微微擡頭,見宸妃娘娘衝自己點頭笑了笑,心中大定,很是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送來的賀禮不乏奇珍異寶,或價值萬金或珍貴非常,皇太后高興了,皇上都有賞賜。
這前前後後時辰也過去許久,皇太后稱身體不適,先行回宮歇息去了。
春慕錦在芳姑的陪同下等着宸妃娘娘傳話,不多時一個宮女走了來,和芳姑打了聲招呼,“芳姑姑,好久不見!太后娘娘回宮後細細觀察了那幅屏風,極爲喜愛,說是要見春小姐呢!”
春慕錦心中又是喜悅又是害怕,看了芳姑一眼,芳姑朝她肯定地點點頭,她纔跟在那名宮女身後朝皇太后的永壽宮走去。
永壽宮離御花園有一段距離,好在並不很遠,春慕錦一路緊跟着宮女,不敢四處亂看。
“春小姐不必驚慌,太后娘娘甚是喜愛那幅屏風,恐怕是想封賞呢!”那名宮女回頭衝春慕錦抿嘴一笑,那模樣果真十分嫺雅,比起尋常人家的女兒還要美好。
春慕錦心中感嘆,衝她柔聲道謝。
進了永壽宮大殿,裡面一派明黃重紫,顏色亮麗地令人心生威儀。
跟着進了暖閣,香菸嫋嫋,莊重肅穆。那幅屏風就被擺在正中央,用來觀賞。
皇太后歪在明黃的軟榻上,正和齊芳菲說着話。身後兩個宮女正在爲皇太后捶背,一臉謹慎。
“太后娘娘,宸妃娘娘,春小姐帶到!”宮女福身,隨後退出暖閣。
“太后娘娘吉祥,宸妃娘娘吉祥!”春慕錦趕緊跪在地上,恭敬地行禮。
“母后,錦兒來了!”齊芳菲一喜,笑得十分開懷。
皇太后擡起頭看着春慕錦,衝她招了招手,一臉慈祥,笑得格外親切,聲音也十分溫和,“過來讓哀家仔細瞧瞧!”
春慕錦錯愕地看了宸妃娘娘一眼,見她衝自己笑了笑,這才趕緊上前來到皇太后身邊,只見皇太后目光溫和如水,慈祥和藹,似乎在細細打量自己,又似乎是在透過自己懷念着什麼人。
“像,像極了!”皇太后不知何故,竟是捧起春慕錦的小*臉,眼眶內滿是淚水,又是傷懷又是感慨,令春慕錦驚愕不已。
春慕錦不明緣由,也不敢稍動,只能任由皇太后細細打量許久,半響後聽到她說,“看,哀家竟把這孩子嚇着了!呵呵,錦兒今年十幾了?”
“回太后,十三歲了!”春慕錦趕緊回答,心中充滿了狐疑。
“哈哈,母后,您覺得兒臣可說得沒錯?”一陣爽朗的笑聲傳來,竟是一身明黃龍袍的龍騰躍走了進來,皇太孫龍行天緊跟其後也進來同皇太后見禮。
齊芳菲朝兩人行了禮。
春慕錦也趕緊跪了下來請安,“皇上,皇太孫!”
“平身!”龍騰躍看了她一眼,坐在皇太后身旁,微微一笑,“母后,是不是很像?”
“像,像極了!去……去把哀家放在裡面的畫像拿來。”皇太后十分激動,雙手緊緊摟住春慕錦,衝身後伺候的宮女吩咐。
那宮女福了福身,進了裡屋。
“母后,您身體要緊,切勿太過激動!”龍騰躍扶着皇太后做好,見春慕錦一臉疑惑和驚愕,忽然笑了起來,“天兒,你來給你錦妹妹說說怎麼回事!”
錦妹妹?自己如何能做龍行天的錦妹妹?
龍行天趕緊上前,微微一笑,“曾祖母,皇爺爺,還是等畫像拿來後再仔細說給錦妹妹聽吧!”
“嗯,也好,不然錦兒還是迷迷糊糊的?”皇太后眼中含笑,寵溺地看着春慕錦。
春慕錦一頭霧水,見屋裡四人都是一臉瞭然唯獨自己被蒙在谷裡,那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龍行天見他們都看着自己,不慌不忙地從袖中掏出一張紙,展開來呈給幾人看,竟是……藍姨娘的畫像。
正在春慕錦疑惑之時,那名宮女從裡屋拿來了皇太后珍藏許久的畫像,皇太后讓齊芳菲展開畫像,同藍姨娘的畫像放在一起讓春慕錦看,春慕錦不由瞠大眼眸,那幅畫像上的女子竟然和藍姨娘長得有七分相似,而和春慕錦……若不是那畫卷的日期不對,甚至可以以爲裡面就是春慕錦了。
“天兒,你這下子可以細細說明了!”龍騰躍看向龍行天說。
龍行天點了點頭,這才細細說來,“這件事恐怕還要從頭說起!”他看向龍騰躍,用眼神詢問龍騰躍是否可以說,龍騰躍點了點頭。
“當年皇爺爺登基爲皇,有四個兄弟,分別封了安國公、寧國公、南福王和護國將軍。其中南福王鎮守沿海地區,坐鎮福州!而南福王妃這是曾祖母的本家侄女,也就是這幅畫像中的女子。”龍行天指着皇太后珍藏的那幅畫,細細說明當年的情況,“而南福王舉家搬遷至福州,爲華夏朝建功立業,不想最後竟被仇人舉家滅殺,只留下一個女兒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