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傑目前的這塊星空之中,通過高度光譜探測儀,只能夠看到銀河系的一個模糊身影。
這就好比,在地球表面上用肉眼觀看星星一般,憑藉肉眼觀看,也許那只是一顆星星,但是通過高精度的太空電子望遠鏡觀測,或許那就是一個星系,整個星系的光亮傳遞到地球表面,整個肉眼觀測到的只有一顆星星的樣子。
蘇傑所瞭解到的這些也是通過,這段時間,通過各個文明的科技資料和自己的光譜探測儀器收集到的數據,繪測而成的星空圖,所定位目前所處的位置。
關於飛船的四大系統已經研究完畢,最主要的技術工程,蘇傑和小傢伙已經解決了,下一步,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製造行動了。
蘇傑目前所要做的就是爲飛船製造動力系統和防禦系統。
在防禦系統方面,蘇傑將能量防護罩儀器稍微的改進了一些,借鑑天羽文明的科技,讓能源石的利用率有了一些提高。
就現在情況來說,飛船的動力系統可以說是擺脫了能源石的限制,但是在武器和防禦方面,還是需要能源石,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按照蘇傑的想法,自己以後的科技定然會大幅度增長。
自己目前正式屬於四級文明初期。
不管是戰鬥力方面還是防禦力方面,都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如果此刻蘇傑再碰到天羽文明的話,蘇傑有信心,在同等數量飛船的條件下,將天羽文明打的他媽媽都不認識他。
太空基地所分解的第一批一百萬艘飛船所製造出來的飛船數量只有五十萬艘,也就說。材料回收比,是二比一的比例。
第一批五十萬艘四級文明飛船已經開始被蘇傑裝載上了最新的負物質動力系統和能量防護罩,另外還有各種物資。被裝載上了飛船,雖然說飛船都是無人駕駛。但是飛船還是擁有着龐大的內部空間,這主要是用來儲備戰備物資,譬如說,能源石,負物質製造材料,各種常規導彈,核彈,等等。還有一些機器人,都是進行飛船的常規維護的。
緊接着第二批分解飛船數量制定好了,蘇傑目前還有三百五十萬艘飛船,這一次蘇傑要分解一百五十萬艘,按照飛船材料二比一的比例。蘇傑將再次得到大概七十多萬艘飛船。
然後還有兩百萬艘飛船等待分解,能夠得到大概一百萬艘飛船。
這樣一來,蘇傑所得到四級文明飛船就有二百二十萬艘。
按照常理來推算,飛船就算是回收分解之後,依蘇傑的科技水平,浪費的並沒有多少。能夠利用的材料肯定很多,其實,每艘飛船的回收分解後的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
但是由於之前和天羽文明戰爭的時候。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導彈,儲備物資都沒有了,蘇傑的大部分飛船分解物資都是用來生產這些了。
最終成型的就是二百二十萬艘飛船。
此刻時間再次過去五十年的時間,蘇傑在這個太空基地上已經呆了兩百年的時間了,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項內容沒有去做了,那就是製造最新版本的星夢號。
或許應該說是星夢號升級,蘇傑並不打算分解星夢號飛船,畢竟星夢號飛船是融合異獸血肉等一些特殊材料製作的。作爲旗艦號,其飛船的性能比是第一要素。各個方面都是最高科技最好材料,不惜一切成本來製造的。
蘇傑對於這點還是有着很大決心。
另外就是量子計算機的升級換代。將所有飛船都裝載上了最新研製的量子計算機,這樣一來,蘇傑對於每艘飛船的遠程控制更加得心應手。
二百二十萬艘飛船的控制,在蘇傑那龐大的精神力意念之中,如同手臂一番,指揮自如,各種詳細的參數數據,都是在瞬間傳遞到每一艘飛船上面,通過飛船自由的智能系統程序,完成蘇傑所下達的每一個命令。
這對於蘇傑來說,整體的戰鬥力提升了許多。
當飛船艦隊成型的那一刻,蘇傑龐大的計算力掃描了所有的飛船,通過建模數據分析,就現在這兩百二十萬艘飛船,再次面對天羽文明的話,蘇傑可以直接正面抗衡天羽文明五百萬艘飛船。
在這一刻,蘇傑可以說是接近於四級文明中期的科技水平。
此刻時間再次過去三十年,在這個太空基地,蘇傑已經呆了兩百三十年。
蘇傑從水藍星出來已經接近三千年的時間了。
目前蘇傑所在的位置,處於仙女大星系的邊緣地帶的一個小星團系,這裡可以說是仙女大星系的荒涼地帶。
而蘇傑正好跨越這個小星團系的一大半距離。
在這個小星團系中,其密度相對來說,還是很嚴密的。
蘇傑的目標是八十光年外的一個星系,這是一顆紅矮星,它的質量,只有水藍星的一百一十倍,這個質量,只有天羽系的恆星,天羽星的六分之一不到。
這個質量意味着極其漫長的壽命,在宇宙之中,有許多看似違背常理存在的現象,比如,恆星是質量越小,壽命就越長,而黑洞則正好相反,黑洞是質量越大壽命越長。
一般的物質,總是體積越大質量越重,但是拿中子星和白矮星打比方來說,中子星和白矮星來說,是體積越小,質量越大。
這顆紅矮星的行星,與其說是行星,還不說是伴星更加合適一些。
蘇傑所制定的目標,這顆紅矮星只有一顆伴星,它是一顆褐矮星,它的體積相當於水藍星的三十多倍,但是他的質量太小,比水藍星還要小一些。
也正是因爲他的質量太小,他無法成爲主序行星,它並放出可見光,所以這類星在宇宙中是很難被發現的,一般都是通過引力擺動法則和紅外波段的天文望遠鏡從能觀測的到,就算是光譜探測儀也需要高精度的從能夠發覺。
這一對星體,在宇宙之中,相互圍繞運轉着,兩者有着一個共同的點,這個點,就是它們的質點。
兩個天體,圍繞運轉構築成一個雙星系統,如果質量差距不是太大的話,那麼它們就構成了一個二體問題,正如同天羽文明中三體星系一般,都是十分難遇見的。
在這個星系周圍還有着許多的隕石羣,這些隕石羣可以說並不是這個星系形成之初的星雲殘留下來的,而是在宇宙中流浪的隕石,運行到這一個星系引力範圍之內的時候,被這二體天體所吸引而留下來的。
褐矮星被稱呼爲“失敗的恆星”。是因爲,他們是介於氣態巨行星與低質量恆星之間的一種天體。
蘇傑所瞭解的這些資料都是通過天羽文明的科技資料所掌握的。
不過蘇傑對於這些都並不關心,蘇傑所要需求的是,在這個星系內獲得充足的物資。
“不管你是什麼形態的天體,這些都跟我無關,我看中的是這個星系內的隕石羣,有着這麼多的小行星隕石羣,我必然能夠得到充足的物資。”蘇傑呢喃的說道。
自己對於天羽文明的科技資料還是處理了飛船的四大系統的科技內容,雖然說,大部分的科技資料已經被蘇傑和小傢伙兩個人吸收了,但是一些實驗數據參數,並沒有得到驗證,這些數據參數,基礎物理數據,各種公式,都需要大量的實驗,都是需要大量的物質基礎來進行的。
自己在太空基地分解飛船的物資,只能夠應用於飛船的回爐製造,蘇傑還沒有笨到那個地步,拿着這些飛船分解出來的物資,進行實驗。
要是在星際航行中碰到了什麼危險,在沒有飛船武力的保護下,那個時候,蘇傑就如同一隻待宰的豬羊,這種低級錯誤,蘇傑可不想犯,這也是蘇傑的太空基地爲什麼會是分批次的分解飛船的。
確定好了目的地,蘇傑控制這龐大的艦隊,就開始向着那裡航行,飛船艦隊很快就提升到了十萬公里每秒的速度。
這個速度是飛船測試後的最高航速,也是最穩定的速度。
八十光年的距離,原本需要一千六百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現在只需要兩百四十年的時間就能夠達到那裡。
加上之前建造太空基地所消耗的兩百多年,蘇傑所耗費的時間不超過五百年,從而節省了一千一百年,而且戰鬥力有了十足的提升,這讓蘇傑不得不感嘆科技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
飛船已經進入了航行路線,速度很快的穩定下來,二百二十萬艘飛船戰艦噴發出幽藍色的尾焰,將這一片星空點碩的異常美麗,在前進的同時,蘇傑還開始操縱着飛船上的光譜儀器,對着周圍遠處的星體展開探測。
慢慢的記錄着各項數據,完善着自己的星空圖。
而小傢伙則開始對天羽文明的科技資料進一步研究計算分析,開始充斥發展蘇傑的科技建樹!
星際旅途,再一次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