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二徵葛爾丹(十六)

看着葛爾丹面上露出的濃濃殺意,有一瞬間年羹堯心甚至懸到喉嚨口,表面上卻還是一幅雍容自定的神色。過了一發,葛爾丹才“哈哈”地乾笑兩聲,道:“某不過就是尋常狩獵而已,卻引得博格達汗發兵來討,真真是一場誤會。”

見葛爾丹顧左右而言他,年羹堯也不點破,只道:“既然王爺只是來狩獵,不如輕車簡從,隨我一同覲見皇上如何?想來皇上見了王爺必會有恩典的。”

葛爾丹如何肯應,當下便推託道:“博格達汗處某自然是要去拜見的。只是卻要天使先爲某在博格達汗前辯駁一二,澄清事端。最遲後日,某一定前往請罪。今日某身體不適,不便留天使飲宴。就請天使先行一步。”言罷,身子一讓,竟是一幅當場逐客的架勢。

年羹堯聽葛爾丹言語之中似有服軟的意思,也便不再強迫,抱拳致意後便翩然離去。離營之後,三人也不敢放馬走的太快,怕被葛爾丹覺出幾人的怯意,只是散着馬兒悠閒的走着。兩三裡之後,見四周再無葛爾丹的人馬尾隨,富雲才一抹額上,小聲道:“姥姥,還真把我緊張出一腦門的白毛汗來!”看着身旁正扯開衣襟透氣的巴音圖,富雲露出些壞笑,道:“我說,老巴,你就一點都沒怕?”巴音圖是個爽直的漢子,也不會刻意藏着掖着,此刻嘿嘿一笑,道:“我也出了一身汗。你瞧,小衣都溼透了。這會兒正吹着呢。省得等會兒見着主子交差使的時候一身的汗酸。”富雲大笑,道:“咱們都是侍衛,見了這種陣仗還真不如年大人。年大人是讀書人,到底懂得養氣的功夫。”兩人知道年羹堯此番得了大功勞,回營之後必被重用,言辭之中不免就多了幾分恭維。

年羹堯豈能不知,但他一貫自詡文武雙xiu,並不喜別人只把自己看作是個尋常文人。自從上次胤禛提出要他從軍建功,他便又存了就此投筆從戎的念想。此刻笑道:“比起文人,羹堯到覺得與你們更投契些。若不是羹堯自幼習得些功夫,剛纔怕也得腳發軟呢。”這話一說,富雲和巴音圖便覺得他愈發親近了些,三人一路說笑,傍晚時分便回到了中軍駐營。

按照規矩,三人自然是要先去繳旨,於是徑直往御帳請見,這時,便見四阿哥胤禛端坐在一個馬紮上,候在御營口的欄柵處,身旁侍立着的貼身護衛寶柱。看到年羹堯一臉的輕鬆神色,知道必然事有所成,胤禛這才暗自長出了一口氣,儘量抑制住自己想要迎上前去的急切,待到年羹堯走到身前請安時才道:“亮工辛苦了。你們隨我來,皇上傳見。”一面說,一面起身引着幾人往御帳而去。身旁的寶柱悄聲對年羹堯道:“四爺足足等了你們兩個時辰,一口水都顧不上喝。”年羹堯聽罷,心中一陣感動。

此時,御帳之內,康熙端坐在榻上,手裡拿着一本《池北偶談》,正讀得津津有味。待衆人跪下報名請安之後才意猶未盡地放下書。一開口,竟隻字不問葛爾丹,卻是與胤禛說起了旁的。聽得幾人一頭霧水。

康熙拿起案上一塊足有小臂一般長短的石頭,對胤禛道:“老四,你來瞧瞧。這是什麼物事?”胤禛雖不明白康熙此刻的用意,卻也不能怠慢,連忙走到康熙身旁,接過石頭,細細地端詳起來。細看之下,便大吃一驚,這塊石頭,赫然便是一塊魚化石。魚骨脈絡清晰可見,只是頭尾部分形態有異。遲疑了片刻,胤禛道:“皇阿瑪,兒臣看着像是魚化石。”

“魚化石?”康熙頓時來了興趣,道:“胤祉方纔巡營完畢,便給朕送來了此物。說是在戈壁石間尋得。朕看着,便想起《水經注》上的石魚一說,方纔又查了旁的幾本書。這才肯定這便是了。朕方纔還有些不明白,此爲與魚俱生之物,抑或爲魚之化?此刻你說這是魚化而得?”

胤禛心中一千萬個想把話題岔開,又不能不答,只得含糊道:“兒臣見此物骨骼俱備,猜想是魚深埋地下之後,血肉腐壞,獨有骨骼不損,長年累月便成此物。”

康熙點了點頭,笑道:“有些道理。只是此處據湖海甚遠,如何會有魚之化石?”胤禛一時語塞,他總不至於告訴康熙是因爲地殼移動,使得湖海變沙漠啊。見胤禛有些窘色,康熙瞧着他溫言道:“不礙。不過是朕一時格物之想而已。常言說,魚得天地之精華而成龍。眼下看來,成龍與否乃天註定,非魚可求之。”這句話說得大有深意,胤禛正深思間,康熙又道:“如葛爾丹之流,雖懷逐鹿之志,不過爲世間梟雄而已。他自然不知,帝王之位,乃從天授,豈可逆天而取乎?最終左不過是個自取滅亡的下場。”此刻康熙才轉向年羹堯等,道:“葛爾丹怎麼說?”

待年羹堯仔細地回了話,康熙淺淺一笑,道:“與朕所料一般。爾等一去,全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不讓你進營,便還存了疑兵的念頭。讓朕覺得他可能還有後手,便不會進逼過甚。他約定後日覲見,這便又是一招緩兵之計,朕因此料定,葛爾丹今夜便會連夜拔營退逃。哼,他打的好算盤!”

胤禛雖然對康熙君權天授的觀點並不以爲意,但卻對之後康熙對局勢精闢的分析相當傾心。此刻,便附和道:“皇阿瑪說得甚是。兒臣以爲,葛爾丹撤營已是不得已之舉。若非如此,他遲早便是刀殂魚肉。此刻,他便如皇阿瑪所言,企圖用些雕蟲小技拖得一時,便可逃之夭夭。不過,葛爾丹既然駐營此地數月,必然會有衆多輜重家眷隨行,肯定行走甚慢。兒臣以爲,可令幾員上將隨時待命追擊逃敵,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須得把這三萬敵衆全部裝入我中西東三軍編成的口袋之中。”

康熙聞言大悅道:“敵行我擾,敵疲我打這八個字十分精當。可用以爲策。朕便以信郡王鄂扎、大阿哥及阿南達各領伍千兵前往追剿!”

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113章 家宴(一)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0章 圍獵(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07章 驚變(三)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15章 家宴(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158章 河務(一)第325章 萬壽(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178章 南巡(九)第79章 出征(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50章 議儲(三)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74章 從軍(五)第178章 南巡(九)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79章 問鼎(三)第257章 議儲(九)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226章 渾水(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78章 出征(一)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64章 國事家事(二)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08章 嫌隙(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58章 河務(一)第212章 驚變(八)第328章 萬壽(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4章 問鼎(八)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73章 從軍(四)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
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265章 塵埃落定(八)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113章 家宴(一)第61章 何去何從(二)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第20章 圍獵(四)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第207章 驚變(三)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115章 家宴(三)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83章 問鼎(七)第158章 河務(一)第325章 萬壽(二)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178章 南巡(九)第79章 出征(二)第389章 問鼎(十三)第267章 塵埃落定(十)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250章 議儲(三)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74章 從軍(五)第178章 南巡(九)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79章 問鼎(三)第257章 議儲(九)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226章 渾水(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352章 父子兄弟(二十二)第206章 驚變(二)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78章 出征(一)第86章 首戰葛爾丹(二)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64章 國事家事(二)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08章 嫌隙(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79章 科舉弊案(一)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158章 河務(一)第212章 驚變(八)第328章 萬壽(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4章 問鼎(八)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04章 南山遺恨(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73章 從軍(四)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226章 渾水(七)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47章 初識愁滋味(一)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