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1章:相大祿行動

烏孫王在各個部落之中的確是有着不低的威望,但是現在烏孫王的威望,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將會承受極大的挑戰,如果烏孫王不能擊敗晉軍的話,就算是之前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的。

再說晉軍的戰鬥力可是沒有那般的簡單,想要戰勝晉軍,需要付出更多將士的性命。

烏孫各個部落,在經受了烏孫的動盪之後,對於戰爭有些厭倦了,再說他們所在的部落需要穩定來恢復實力,只有部落發展的更爲強大了,纔有着更大的可能,爲何許多部落在得知烏孫王返回之後,並沒有前來投靠,就是因爲他們不想參與更多的戰事,想要讓部落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烏孫之所以有眼前的形勢,與烏孫王是有着不可分離的關係的,若是烏孫王沒有這般的野心,就不會有當前烏孫的狀況了。

聯合晉軍失敗,就是烏孫王決策上最大的失誤,不然的話,以烏孫的實力,想要阻擋住來自晉軍的進攻,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戰事已經演變到了眼前的地步,他們唯有支持烏孫王,希望烏孫王能夠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得到勝利。

相大祿悄悄返回所在的部落之後,當即聯絡與其交厚的部落。

當相大祿選擇投靠晉國的時候,就表明他已經看到了當前烏孫形勢的緊張,憑藉烏孫王麾下的軍隊,想要阻擋住晉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烏孫的許多部落對烏孫王有着信心,烏孫的大軍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出現了失敗的事情,這是不能磨滅的。

以目前烏孫的狀況,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有着更大的作爲,其中的難度是很大的。

不可否認的是,烏孫王是有着魄力的君主,在烏孫關鍵的時刻,能夠挺身而出,並且帶領軍中的將士取得了一場場交戰的勝利,讓烏孫人感受到了勝利的希望。

而烏孫大軍對戰匈奴和康居聯軍的勝利,更是讓烏孫不少部落心存幻想。

相大祿在這種時候卻是很理智的,他通過晉軍看到的是戰無不勝,僅僅是憑藉烏孫目前的狀況,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取得更大的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深入的去了解晉軍,才知道晉軍是何等的可怕。

呂布統帥的晉軍,乃是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一股力量。

在相大祿看來,取得烏孫戰場上最終勝利的,必然是晉國的軍隊,而匈奴和康居的軍隊爲烏孫王擊敗之後,反倒是爲晉軍下一步的行動掃除了障礙,僅僅是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晉軍的可怕之處,在交戰之前,就已經將更多的情況考慮到了其中。

以往烏孫的大軍在征戰的時候,可是沒有這般周密的謀劃。

晉軍成爲烏孫領地新的主人,有着很大的可能,既然如此的話,相大祿爲何不能順勢投靠晉國呢,憑藉他投靠之後的功勞,爲部落獲取更多的好處,到時候相大祿仍舊是烏孫境內尊貴之人。

當烏孫王派遣他前往赤谷城的時候,他與烏孫王之間的關係就淡化了,烏孫王不在乎他的性命,他又有什麼理由繼續爲烏孫王賣命呢。

恐怕烏孫王想象不到的是,烏孫的相大祿,竟然會在烏孫的形勢最爲緊張的時刻投靠了晉國。

相大祿,在烏孫境內,還是有着一定影響力的,尤其是在烏孫境內人心不穩的時候,相大祿的勸說對這些部落來說有着致命的誘惑,若是能夠讓部落繼續生存下去的話,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跟隨在烏孫王的身後冒險的。

事實證明,烏孫的各個部落之中,還是有着不少明智之人的。

晉軍不會在這等時候進攻烏孫的部落,前提是烏孫的部落要保持理智的做法。

也就是說,現在烏孫的部落,只要靜靜的觀看着戰場上的形勢變化即可,若是晉軍取得勝利,他們需要做出選擇,若是烏孫大軍勝利的話,相大祿很有可能會因此而丟掉性命。

在聯絡烏孫部落的時候,相大祿也是極爲慎重的,挑選的部落,肯定是值得相信的,若不然事情泄露出去,恐怕沒有等到晉軍獲勝,他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相大祿在呂布的眼中有着價值,主要是相大祿在烏孫境內的影響力,就算是相大祿身死烏孫的話,恐怕晉軍也不會爲相大祿復仇的。

這樣的情況,可不是相大祿想要看到的,他需要不僅僅是這次改換陣營的成功,還要提升他在烏孫各個部落中間的威望。

縱然是晉軍佔據了烏孫,在治理烏孫的過程中,仍舊是需要烏孫人的幫助的,而相大祿願意成爲這樣的人。

在形勢緊張的時候,相大祿的眼中已經沒有了所謂的背叛。

相大祿在烏孫各個部落中間緊鑼密鼓的準備着,正如相大祿所料,不少部落還是願意相信他的,這些部落在相大祿的組織下,暗中聯合,等待着時局的變化。

通過相大祿的描述,讓這些部落了解到了晉軍的可怕之處,想要在對戰晉軍的時候得到勝利有着什麼樣的難度,他們也看到的。

越是如此,他們對自己的選擇就越發的慶幸,否則的話,等到烏孫王失敗,他們只能跟隨烏孫王流落他鄉,這樣的情況是許多部落所不能容忍的,他們支持烏孫王,就是希望烏孫王能夠給他們的部落帶來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現如今烏孫已經承受了太多的戰爭,若是能夠儘快從戰爭中走出來的話,對烏孫各個部落而言纔是有利的。

烏孫大軍與晉軍之間的距離,正在進一步的縮減。

與此同時,匈奴和康居的軍隊在對戰烏孫大軍失敗之後,並沒有撤離烏孫,他們與晉軍聯合,爲的就是擊破烏孫,瓜分烏孫的領土,晉軍許諾了只是佔據赤谷城,匈奴和康居方面還是比較信任的。

就這般從烏孫撤離出去,康居王和匈奴單于也無法交待,爲了這次的交戰,兩方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第1123章:密謀第六五六章:誓師第四三六章:蝗災第1912章:張魯出使第4726章:將軍果然是好手段啊第2591章:長安動兵第6021章:不過是烏合之衆罷了第3377章:此物有些麻煩第3072章:曹軍之敗(七)第六十四章:交談第2763章:進入叢林第6730章:還望賈尚書能多多用心第一零二五章:陌刀軍到來(求訂閱)第3927章:速速進城第6833章 必然會讓羅馬人敗北第1222章:張鬆之才華(求訂閱)第4894章:大將敷哪託第二八九章:出遊第3676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6457章:爲貴霜爭取到更多的好處第1389章:臨淄城內的背叛(求訂閱)第6767章:安息最大的威脅是何方?第4269章:大宛將士的噩夢第4886章:傳令軍中將士準備進城第2595章:有多少勝算?第3245章:士匡第6235章:致命的問題第八三七章:遇怪人第1784章:都是有身份的人第3474章:臣定會竭盡全力第六九零章:田豫之計第5105章:徐晃,丹陽兵第5119章:兩使者再次見郭嘉第2003章:曹軍進城第5690章:對戰晉軍,壓力很大第3356章:黃敘第一零二四章:激戰第6750章:給他們一個體面的死法第1916章:投誠第3962章:前往西羌的隊伍第七七七章:救援(求訂閱)第5453章:晉國貨物價格提升第4679章:貴山城之防守第4774章:閻行第九二五章:拉攏韓遂第1439章:趙慮投誠第2269章:本王需要劉備的頭顱第六七九章:成功第1594章:雷利再出手第5184章:大皇子可設立爲儲君第四七六章:蒯越的意圖第3543章:帶來的影響第3436章:必將會後世之人所唾罵第1709章:刺客第1812章:諸葛亮的擔憂第5572章:勝利之後,所謂困境,不攻自破第二九三章:楊奉攻河內第4373章:周瑜之分析第6507章:蒸汽機帶來的長遠考慮第4378章:康居王憤怒第3817章:司馬懿並非是簡單之人第5905章:無與倫比的強悍第2658章:謹防埋伏第4985章:呼廚泉第6596章:威力如何?第3720章:敗退第一零五一章:袁紹回兵,決戰開始第4242章:立即出戰第2903章:決戰(七)第2822章:要許攸的項上人頭第3876章:不能將家族放在危險的地方第5700章:貴霜名將古裡德第4527章:尚書此舉英明啊第6922章 羅馬大帝的緊張第3942章:乃是爲了讓天下一統也第3477章:晉國此舉第5259章:戰爭,將士成長的幫助第5133章:晉國皇帝的胸襟、氣魄第4792章:商人第2382章:人人自危(求訂閱)第3667章:暫時關押起來,求情第4104章:就要使用殘酷的手段第3116章:何愁不能擊退敵軍第6887章 實力強大,方有更大成效第3600章:生擒陸遜、潘璋第3522章:大好形勢第4487章:別駕程衝第4782章:商談第2573章:若與曹軍開戰第4844章:仲達功不可沒第6413章:恐怖的存在第4773章:晉軍不惜一戰第4017章:中計第2750章:張郃戰文聘第3718章:無妨第6295章:攻勢展開第2244章:給敵軍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六二四章:商人聚集第6373章:手段與實力上的差距第1796章:陳玉見蕭牧
第1123章:密謀第六五六章:誓師第四三六章:蝗災第1912章:張魯出使第4726章:將軍果然是好手段啊第2591章:長安動兵第6021章:不過是烏合之衆罷了第3377章:此物有些麻煩第3072章:曹軍之敗(七)第六十四章:交談第2763章:進入叢林第6730章:還望賈尚書能多多用心第一零二五章:陌刀軍到來(求訂閱)第3927章:速速進城第6833章 必然會讓羅馬人敗北第1222章:張鬆之才華(求訂閱)第4894章:大將敷哪託第二八九章:出遊第3676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6457章:爲貴霜爭取到更多的好處第1389章:臨淄城內的背叛(求訂閱)第6767章:安息最大的威脅是何方?第4269章:大宛將士的噩夢第4886章:傳令軍中將士準備進城第2595章:有多少勝算?第3245章:士匡第6235章:致命的問題第八三七章:遇怪人第1784章:都是有身份的人第3474章:臣定會竭盡全力第六九零章:田豫之計第5105章:徐晃,丹陽兵第5119章:兩使者再次見郭嘉第2003章:曹軍進城第5690章:對戰晉軍,壓力很大第3356章:黃敘第一零二四章:激戰第6750章:給他們一個體面的死法第1916章:投誠第3962章:前往西羌的隊伍第七七七章:救援(求訂閱)第5453章:晉國貨物價格提升第4679章:貴山城之防守第4774章:閻行第九二五章:拉攏韓遂第1439章:趙慮投誠第2269章:本王需要劉備的頭顱第六七九章:成功第1594章:雷利再出手第5184章:大皇子可設立爲儲君第四七六章:蒯越的意圖第3543章:帶來的影響第3436章:必將會後世之人所唾罵第1709章:刺客第1812章:諸葛亮的擔憂第5572章:勝利之後,所謂困境,不攻自破第二九三章:楊奉攻河內第4373章:周瑜之分析第6507章:蒸汽機帶來的長遠考慮第4378章:康居王憤怒第3817章:司馬懿並非是簡單之人第5905章:無與倫比的強悍第2658章:謹防埋伏第4985章:呼廚泉第6596章:威力如何?第3720章:敗退第一零五一章:袁紹回兵,決戰開始第4242章:立即出戰第2903章:決戰(七)第2822章:要許攸的項上人頭第3876章:不能將家族放在危險的地方第5700章:貴霜名將古裡德第4527章:尚書此舉英明啊第6922章 羅馬大帝的緊張第3942章:乃是爲了讓天下一統也第3477章:晉國此舉第5259章:戰爭,將士成長的幫助第5133章:晉國皇帝的胸襟、氣魄第4792章:商人第2382章:人人自危(求訂閱)第3667章:暫時關押起來,求情第4104章:就要使用殘酷的手段第3116章:何愁不能擊退敵軍第6887章 實力強大,方有更大成效第3600章:生擒陸遜、潘璋第3522章:大好形勢第4487章:別駕程衝第4782章:商談第2573章:若與曹軍開戰第4844章:仲達功不可沒第6413章:恐怖的存在第4773章:晉軍不惜一戰第4017章:中計第2750章:張郃戰文聘第3718章:無妨第6295章:攻勢展開第2244章:給敵軍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六二四章:商人聚集第6373章:手段與實力上的差距第1796章:陳玉見蕭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