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規劃(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1)

“丁黨一手遮天?只怕接下來未必。”李瑕沉吟道:“賈似道、吳潛皆要還朝,且知樞密院事。”

韓承緒道:“賈似道其人心機深沉,若由其派遣大量官吏來,纔是讓人更憂慮之事。”

“我打算去信一封給吳潛。”李瑕道:“趁着賈似道尚未回師臨安、吳潛已在中樞之際,把漢中官員任命定下來。”

“阿郎瞭解吳潛?”

“此人剛直能臣,委任的官員必都是可用人才。”

韓承緒微譏,道:“既然吳潛剛直, 必難以在中樞久立……到時,這些人才便可籠絡?”

要說韓承緒這個推斷毫無根據吧,又非常有根據。

這一朝,剛直的相公都不知倒了多少了。何況,吳潛連謝方叔都鬥不過。

李瑕不願置評,道:“也許吧。”

韓承緒捻着須,忽嘆道:“阿郎如今爲蜀帥,只怕是比起從前……要更受朝堂掣肘啊。”

“是啊。”

此事,李瑕已感受到了。

他入蜀這三年, 蜀帥是蒲擇之。而來自朝堂的壓力,也幾乎都是蒲擇之爲川蜀將領們擔下。

一直擔到……出蜀解職,罷相。

而前一任蜀帥是餘晦,毫無作爲,還能調任爲郡官,算是有個善終。

再往前便是餘玠,身死、抄家……

李瑕愈發不予置評, 道:“說過人事,再談民生稅賦。漢中田租既免,這三年我們便不必轉運糧食給朝廷。”

“朝廷同意此事?”

“我已上書。”李瑕道:“剛收復之地, 無論如何也要讓朝廷把這份賦稅免了。但鹽稅、商稅如何?”

“阿郎有調度四川稅賦之權。”韓承緒道:“且四川置重兵, 稅賦無非是派給軍餉。無非是朝廷所派與阿郎所派之區別。”

“如呂文德一般,被朝廷卡着脖子……”

李瑕自語了一聲之後, 又道:“待姜飯等人到漢中了,我打算練一些細作,往北方走, 既是挑撥蒙古內鬥, 也是宣傳漢中免田租,吸引流民歸附。還有北地的李璮,也該派人去聯絡。”

“此事,阿郎最好莫急於一時。”韓承緒拍了拍膝,喃喃道:“不如待今秋有了收成,且良田分好。否則民間見流民得了好田,難免有爭執。至於聯絡李璮之事,不如待楊公到後再談?”

“也好。”李瑕道:“再說大理。阿術、白銀已帶走兩萬餘兵力,只有宗王不花坐鎮大理,高瓊正在探查局勢。”

“阿郎欲再出兵大理?”

“今年不行,大戰之後,士卒疲憊、糧食不足、民生凋敝,便是打下大理,亦難已久佔、治理。待明年吧,我打算先命令……命令潼川府路易安撫使修鑿五尺道、屯備糧草。”

李瑕話到一半時稍停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曾在凌霄城上與易士英有過爭論,關於是否修五尺道之事。

到如今,他官位已高過易士英了。

世事難料……

韓承緒道:“阿郎不必親征大理,明歲,遣易安撫使出兵, 與高家合力, 如何?”

李瑕沉思起來。

“哪怕阿郎與高家聯姻, 大理國上下卻難完全臣服。”韓承緒道:“不如借大宋之名,由易安撫使出兵,阿郎再由高家實際掌控大理,豈不更穩妥?”

簡而言之,李瑕很難親自鎮守大理,而他目前的地位、威望還遠遠不足以讓他遠在漢中去統領大理。

大理世族們能接受萬里之外蒙古大汗,卻不太可能接受千里之外一個……蜀帥?

需要借大宋的名義。

韓承緒還有一層意思是……防着高家自立。

恰是因易士英忠於宋朝,由他兵出大理,才能使高家必須歸附李瑕,將宋朝國力最大化利用。

“阿郎,這並非是不信高家。”韓承緒又道:“而是名不正則言不順,大理先成了大宋疆域,往後阿郎代宋取之,水到渠成。否則……到底是阿郎助高家復國?還是高家助阿郎取大理?高瓊爲大理中國公、高長壽爲大理嶽侯,又爲何會拱手將大理奉於阿郎?今日甘願,明日又如何?”

李瑕問道:“如此防範人心,我與趙氏何異?”

“趙氏無能,且防範太甚。阿郎雄才偉略,卻不可毫不防範人心。”韓承緒道:“防患於未然,及早杜絕臣下之野心,方是爲臣下好。試想,若驅退蒙人後,由高氏獨鎮大理,萬一受人蠱惑,至有大禍,豈非更壞?”

李瑕點點頭,道:“受教了。”

“阿郎有大志,帝王心術……若過甚,損阿郎豪傑之氣,但卻不可不學。”

……

議事堂中,只有李瑕與韓承緒二人。

但反而能談出更多有用的事。

李瑕學瞭如何活下去,學瞭如何當官、當將軍、當元帥,已到了需要學更多東西的時候。

韓承緒老於世故,確能給他拾遺補缺。

他們一句一句一直談到了夜色深沉。

定下了漢中,四川,甚至整個西南,接下來三年的大致規劃。

談過了內治,李瑕則說起與各方勢力的關係。

“接下來,蒙古國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你死我活的幾年。而我,既會是大宋的忠臣、也會是奸臣,一如忽必烈與蒙哥,有陰謀與猜忌,但必須互相維繫,以期在國力上追趕蒙古,至少不輸太多。

對外,我們須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鬥中抑強助弱,損耗他們的實力,並拉攏更多的世侯;對內,勢必與賈似道、丁大全、吳潛,甚至是官家,有更多的周旋……”

~~

李瑕一共談到了兩次吳潛的名字。

他明白往後與中樞的周旋,繞不過吳潛。

何況蜀帥不同於別的外官,每月與朝廷少則有三五份、多則數十份公函往來。

李瑕知道,自己避不開的得與李墉談談。

谷藏

他確實很不喜歡這件事。

尷尬。

既做不到像臨安那些喜歡認親的宦官們一樣,能心安理得地叫不是爹的人作爹。偏又被人像對兒子一樣對待。

……

山河堰的修築進展頗順利,比李瑕親自坐鎮時井井有條得多。

李墉站在山坡上,擡手指點了一會,最後道:“還是吳相公更善水利啊,修築它山堰三壩,一瀕江,一瀕河,一介其中,周詳精密,歎爲觀止,歎爲觀止。”

“你很敬佩吳潛?”

“當然。”李墉道,“吳相公正肅高節,負經世之才,有恢廓之風。”

李瑕又道:“哪怕他要你死?”

李墉默然片刻,道:“非是吳相公要我死,是榮王、忠王父子要我死。”

“但我可保你不死,吳潛不能。”

李墉笑了笑,任山風吹動着他漂亮的長鬚。

他似想轉頭看李瑕,但忍着沒有。

不止是李瑕尷尬,他亦然。

眼前人長相是兒子,一舉一動又全然不是兒子。見了面,喚也不是,不喚……又每每忍不住。

“你來找我,是吳相公快復相了吧?”李墉望着遠處的大壩,道:“想來,待山河堰修復,我也該回臨安了。”

“不必。”李瑕道,“你知道的,我已是蜀帥。”

“餘玠、蒲擇之亦是蜀帥,吳曦更是蜀王。”

李墉隨口道了一句,找了塊山石坐下,又道:“伱不必勸我,我之所以這般做,是爲我對吳相公的承諾,與你無關。”

李瑕點點頭。

既勸過了,他懶得多費口舌,到時將李墉綁了,等到助賈似道扳倒吳潛便是。

這是爲他李瑕對賈相公的承諾,與李墉無關。

……

“坐會吧。”

就在李瑕轉身要走之時,李墉又開口道。

“嗯?”

李瑕轉過頭,只見李墉拿衣袖掃了掃那塊大石。

“你說你是借我兒屍體還魂,我說你是得了臆症。”李墉道:“無論如何,你總歸是一個你……可有幼年時?”

“你何意?”

“你活着,有十六歲之前?”

“有。”

“真的?”

“嗯。”

李墉眼神很誠懇,道:“談談?我很想知道。”

李瑕沉默了許久,終是在李墉身邊坐下,卻不知從何說起。

他甚至想着,承認了自己就是有病罷了……癔症,前世的一切都是夢,從李墉的兒子腦中夢到的。

“你這個……便說是魂吧,你個魂可有父母?”

李瑕搖了搖頭。

“很早就死了。”

李墉似有些“果然如此”的眼神,問道:“如何過世的?”

“不知道,只記得小時候很餓。”李瑕道,“後來有個武館收容我,教我打拳。”

李墉問道:“何種拳法?”

“雜拳打給人看,收些錢罷了。”

“賣藝?”

“差不多。能吃飽飯,能有前途,有人養着,我很喜歡那裡。但有許多看客們覺得我們太苦,罵武館,罵着罵着武館便沒了。記得幾個孩子一直哭,但沒用,武館沒了,好心的看客們一鬨而散,師兄們回家種地、過着吃不飽飯的更苦日子,卻沒好心人再幫他們。至於我,沒家,就去了濟養院。”

李墉道:“故而你討厭人羣,孤高、疏離?”

“也許吧,但我也喜歡人,因爲總有人幫我。”

李瑕道:“那時,我常偷跑到原來的武館,遇到一個人,他是……劍客,年紀大了,無兒無女,腳也跛了,一輩子只想爭天下第一,他自己沒能成,看我天賦不錯,收養我,教我學劍,供我讀書。”

“綠林豪強?”

“健忘的老頭子,他忘着忘着,也就走了。”

“你說他無兒無女,但他還是有兒子的啊。”

李墉嘆息一聲,拍了拍李瑕的肩,起身。

他想了想,又道:“我遭榮王迫害,顛沛流竄,唯得吳相公相救,此中恩情,恰似那老劍客於你……你若能體悟,萬莫誤我與吳相公大事。”

說罷,李墉頭也未回,自往河壩上走去。

李瑕回想着這番交談,體會到了李墉某句話中的寂寥,不知自己與李墉是更近了,還是更遠了。

但他從不改變自己的決定,還是擡手招過兩個護衛。

“看好西陵先生,不得讓人給他送信,不得讓他離開此地……”

第1114章 唐軍蹤跡第1113章 運氣番外篇·交接(爲白銀盟主“公子WV”加更)第1225章 換俘第1272章 燕雲第935章 吃席第454章 峽谷第916章 騎兵對撞第302章 升遷第1194章 勸降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224章 泯恩仇(爲盟主“那年的小明”加更)第164章 縣尉第76章 幕後第540章 誤終生第187章 初戰第838章 疑心病第909章 盟友第967章 劃分六路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1275章 前線第1144章 拋棄第1302章 船歌第1219章 不識好歹第91章 忠犬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228章 效勞第427章 問罪第528章 生於憂患第223章 員外第852章 家族利益第359章 佈局長遠第359章 佈局長遠第1245章 插曲第906章 締盟第85章 作主第291章 疆界第1188章 部署第695章 權傾朝野(爲盟主“楚柳拂風”加更)第766章 快錯過的機會第259章 鹽梟第866章 曖昧第56章 破局第81章 動手第514章 臭名第1272章 燕雲第1226章 不重視第993章 歲幣第1083章 代價第1139章 全力第1312章 虛僞第1141章 臨時抱佛腳第441章 陷城第115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15章 蜀帥第1168章 嚴霜第677章 馬車第863章 轉機第174章 營盤第389章 異族第1006章 內戰第653章 棄局第1059章 寒食第1159章 無名小卒第193章 守門第892章 可敦第993章 歲幣第1112章 匹夫第1108章 逃的後果第293章 烏撒部第198章 大膽第1031章 談判第1307章 忠良之後第832章 平叛第1149章 嚇退第323章 成都第382章 禍害第230章 自負第611章 新帝第410章 奔波第983章 後會有期第299章 重歸第386章 狂徒第348章 大戰與小戰第396章 志合第458章 雨夜入營第1170章 難言之隱第671章 接人第1214章 不還第236章 斬將第276章 覆巢第207章 馬湖江第1223章 不滿第799章 仗房嶺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539章 提親第1197章 孝子第719章 全才第1090章 西夏故事第399章 凌霄城
第1114章 唐軍蹤跡第1113章 運氣番外篇·交接(爲白銀盟主“公子WV”加更)第1225章 換俘第1272章 燕雲第935章 吃席第454章 峽谷第916章 騎兵對撞第302章 升遷第1194章 勸降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224章 泯恩仇(爲盟主“那年的小明”加更)第164章 縣尉第76章 幕後第540章 誤終生第187章 初戰第838章 疑心病第909章 盟友第967章 劃分六路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1275章 前線第1144章 拋棄第1302章 船歌第1219章 不識好歹第91章 忠犬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228章 效勞第427章 問罪第528章 生於憂患第223章 員外第852章 家族利益第359章 佈局長遠第359章 佈局長遠第1245章 插曲第906章 締盟第85章 作主第291章 疆界第1188章 部署第695章 權傾朝野(爲盟主“楚柳拂風”加更)第766章 快錯過的機會第259章 鹽梟第866章 曖昧第56章 破局第81章 動手第514章 臭名第1272章 燕雲第1226章 不重視第993章 歲幣第1083章 代價第1139章 全力第1312章 虛僞第1141章 臨時抱佛腳第441章 陷城第115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15章 蜀帥第1168章 嚴霜第677章 馬車第863章 轉機第174章 營盤第389章 異族第1006章 內戰第653章 棄局第1059章 寒食第1159章 無名小卒第193章 守門第892章 可敦第993章 歲幣第1112章 匹夫第1108章 逃的後果第293章 烏撒部第198章 大膽第1031章 談判第1307章 忠良之後第832章 平叛第1149章 嚇退第323章 成都第382章 禍害第230章 自負第611章 新帝第410章 奔波第983章 後會有期第299章 重歸第386章 狂徒第348章 大戰與小戰第396章 志合第458章 雨夜入營第1170章 難言之隱第671章 接人第1214章 不還第236章 斬將第276章 覆巢第207章 馬湖江第1223章 不滿第799章 仗房嶺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539章 提親第1197章 孝子第719章 全才第1090章 西夏故事第399章 凌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