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自暖杯

張珏既然已知李瑕的抱負,聞言並不驚訝,只是對李瑕下一步的計劃也清晰了些。

他沉吟片刻,道:“封王很難,如今一共也只有一個郡王、四個親王……哦,三個,榮王已經死了。”

李瑕上次去臨安,對此也有過一些瞭解。

首先,宋代的爵位基本不世襲。

宋初,只有三個世襲爵位,一是在太祖後代中血脈最近且德尊者襲封安定郡王;二是柴榮後裔襲崇義公;三是孔子後人襲衍聖公。

除此之外,一律不得承襲。

哪怕是皇子封王,王爵也僅止其身,而子孫無問嫡庶以其中最長一人封公,其餘不過是承蔭入仕。

因此,早在兩百餘年前,宋宗姓已“幾無一王”。

直到神宗朝之後,才又出四個親王世系,稱爲“嗣王”。

宋神宗給親生叔父封了嗣濮王,並規定世襲;宋孝宗給同胞兄長封了嗣秀王;

趙昀登基後,因他曾經是沂王嗣子,遂又從宗室找人承襲沂王爵位,封了個嗣沂王。再封他生父爲榮王,又讓弟弟承嗣榮王。

“趙與芮雖死,該還會從宗室中挑選嗣子。”

“濮王、秀王、沂王、榮王、安定郡王,整個宋朝便也只有這五個宗室王。”張珏道:“宗室王尚且如此,異姓封王,那就更難了。”

李瑕道:“說實話,異姓封王我還沒了解過。”

“大帥欲封王,卻不瞭解?”

“這一個月來才起意的,離臨安又遠。”李瑕隨口應道,不甚在意的樣子。

“異姓親王是有,幾乎都是死後追封。宋開國至今,生前封親王者,僅兩人。”張珏道:“一是後周皇室柴宗訓,禪位後降封鄭王;二是吳越國末代國君錢俶,納土歸宋後,封鄧王。”

他又補充了一句。

“便是李煜,也只封違命侯。”

李瑕問道:“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何苦做這亡國之君。”

“是啊,生前封親王不可能。”張珏嘆息,“連開國名將,也只有王景一人生前得封郡王,死後追封親王。”

“童貫也是生前就封了廣陽郡王。”

“簡直是恥辱。”

張珏搖了搖頭,不願談童貫,道:“便是權勢滔天的史彌遠,亦只能在患病致仕後才封會稽郡王,去世追封衛王……”

至於中興異姓七王,岳飛在孝宗朝平反,至寧宗朝才追封鄂王。吳玠英年早逝,也是到孝宗朝才追封涪王。號爲中興第一的韓世忠,生前封鹹安郡王,追封蘄王。

總之,在宋朝,異姓生前封親王不可能,連封郡王的異姓功臣也一隻手數得過來。

宋朝爵位的特點,不能世襲,公伯以下像是隨便封,而王爵極少。

它被澹化了特權,又保留了尊榮的一面……相比於別的朝代大肆封王,這其實挺好的。

“若是要‘封’王,大帥最多封一個郡王。”

“郡王、親王其實無所謂,一個名義而已。”李瑕依舊不太在意,“總之,若不能封王,我便稱王。”

張珏苦笑,提醒道:“我與你說這些,是想說,宋廷幾乎不可能答應封王,這不是宰執或皇帝就能做主的事。而宋廷不答應,你自立稱王,相當於立刻舉反旗,時機並不好……”

“時機確實不好。”李瑕道:“但我不管宋廷封王是否爲難,封不封是由它考慮的事,我只管設立自己的目標,並實現。”

“如何實現?”

“第一步,必須拿下重慶府……”

說着,張珏已將一張地圖鋪開。

兩人沒必要討論重慶府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了。

便是不知兵勢之人,只需看一眼地圖上四川盆地東面的山勢以及長江的流向也能明白。

若把四川盆地比作一個院子,四面羣山就是它的圍牆,成都府是後院正廂房。

長江是進這院子的主路,荊州是大門,夷陵自古便有“川鄂咽喉”之稱。

重慶府不是大門,是這院子的大堂。

它在四川這個院子之內,佔據了一半的地盤。

連大堂都不在自己手上,李瑕怎敢說自己是這院子的主人?

對宋廷而言,平李瑕之叛,從重慶府出兵與起從京湖出兵,完全是兩回事。

若李瑕沒佔據重慶府,就向宋廷索要開府之權,就相當於直接宣戰。

到時中樞一看,李瑕還沒得重慶府,馬上就會調京湖兵馬入蜀平叛,駐重慶、兵進成都。

面對內亂,宋廷絕對有強硬平叛的決心,也有這個實力。

二十餘年來,孟共、餘玠、蒲擇之、王堅等人就是在重慶府一次一次抵抗住蒙古大軍。

縱橫天下、滅國無數的蒙古騎兵,正是在此屢屢鎩羽而歸。

到時李瑕若不能速勝,則必亡。

因爲他人口少,錢糧少,積蓄弱,他任蜀帥只有區區兩年,川蜀又太過殘敗,無力供應他長期作戰。

比如,一旦呂文德率大軍入重慶,四川盆地就是戰場。李瑕手中的川蜀,就只剩龍泉山脈以西這一條通道,整個勢力範圍就隨時有被一分爲二的風險。

唯一的辦法,只有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先搶下重慶府。

……

“你知道的,整個成都府路,各州縣駐軍相加,只有不到一萬人,且不能調動,否則川西三州十三縣必亂。”

“我知道,兵力就是我去歲調走的。”

“還有五萬餘你送來的蒙古俘虜,我派人看管驅使他們勞作,你何時收編?”

“還早。”李瑕道:“一兩年吧,此事我在準備了,須磨一磨他們。”

張珏問道:“能把成都府的兵力調回來?”

“不能。”

“漢中,隴西,關中,能調出多少兵力攻重慶?”

“調不出。”

李瑕很乾脆,道:“算算吧,隴西、關中、大理皆要駐兵,黃河沿線要防備山西之敵,潼關要守河南之敵,武關要守京湖之敵,蕭關要駐兵防蒙古騎兵,隴西則無塞可守,只能多駐兵力,防止涼州蒙軍入境……”

四川盆地近兩百萬人口,漢中與利州不到百萬,關中、隴西兩百餘萬,加上大理,五百萬左右人口,若不算重慶府,只四百餘萬人口。

這其中,川蜀有許多難民躲在山林中;大理是個入不敷出的地方;隴西地廣人稀,短期內收不到隴西百姓的稅賦;關中新附,眼下稅賦並不多。那這四百餘萬人,暫時能供養軍隊的不過一半。反觀宋廷,八千萬人口供養四十萬軍隊尚且年年困難。

李瑕之前一直是從宋廷吸血,才能保證軍需,接下來必須要休養生息,裁冗兵,練精兵,行軍屯之策。

這也是他不急着收編蒙古俘虜的原因之一。

窮,養不起。

也不能帶着蒙古人到江南就搶擄,願不願不談,蒙人並不忠心於他。忽必烈經營二十年,行漢制尚且要面對蒙古舊派的剿殺。他李瑕若要學蒙人搶擄,身敗名裂而已。

總之,算上各地駐兵雖有六七萬兵力,但駐兵不能抽調出來,根本調不出兵力來。

兩三年內攻了太多的地盤,沒有積蓄……

張珏只掐指一算,已算明白了這些。

他轉頭一看李瑕,見其還是從容自若的樣子,問道:“你總不是在與我訴苦,既說要拿重慶,總該有兵馬。”

“我們沒有,馬千有。從重慶府調兵打重慶,不費錢糧。”

這句話莫名其妙,張珏卻是瞬間明白了,眼睛一亮,恍然大悟。

他擡手一指,點在地圖上釣魚城的位置。

“招攬釣魚城舊部?”

“釣魚城兵力已被整編進合州、洋州、閬州,分屬安德軍、武康軍,能招攬嗎?”

“有些難辦。”張珏思量着,須臾笑了笑,“但我能做到。”

“好!”

……

兩人計議着,語速很快。

最後,李瑕道:“那便請君玉兄先往合州準備,我還須去趟敘州,安撫後方。”

“史俊在敘州?”

“去歲末我以蜀帥之名讓他暫代潼川府路,說是朝廷正式任命很快會下來,到今日,他該不安了。”

“大帥這一路南下,是要當說客啊。”

李瑕道:“史俊是文人,不好說服。騙騙他吧,正好馬千要以密令殺我。”

張珏道:“二十餘護衛太少了,我可從成都抽調兩百人隨你南下。”

“不必了。”李瑕搖了搖頭,“二十餘騎我還能一人三馬。兩百餘人,你從哪找出那麼多騎術高超之人,便是有,六百餘馬匹過境,要帶的輜重亦不止是翻十倍,乾草、糧食、帳篷、甲胃、器械,太招搖了。”

張文靜才見過張珏的妻女從後衙轉過來,進堂聽得這話,便笑道:“義兄可知他有多窮了?一路來的見禮都是我出的。”

“哦?義妹送了見禮?”張珏大喜,“今日又能沽兩壺酒,買些野味……”

當日下午,李瑕自成都南門而出,四日,馳至敘州。

他正月初三從漢中出發,三日奔到利州,又七日奔到成都,只停留了不到三日,又四日至敘州,這一路還在幾個州縣處置了官員。

不可謂不快。

之後十日,李瑕與史俊往慶符縣、長寧縣以及瀘州諸縣巡視了一番,再次啓程,直奔合州。

他依舊只帶二十餘騎。

蜀道本就難走,若帶的人多了,做事的效率低不提,地方上的無關官吏見了,難免要認出來,難免要招待。

川蜀是貧瘠之地,供養數百精兵就牽扯到數百戶人家、上千人之生計,若這精兵不用於駐守地方,只用來追在他身邊護衛,不論浪費是多是少,上行下效,風氣便不同了。

立業之初,上位者多做一點,多節省一點,少擺些譜,少抖些派頭,起到的激勵作用不可小覷。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貧瘠之地,用度當從細處節省……

二月初十,臨安。

“必須派兵去重慶府了。”

程元鳳臉上滿是頹然之色,看着賈似道,徑直道:“我可以罷相,但你須保住社稷門戶……李瑕不可小覷,最好是你親自掛帥入蜀。”

賈似道並不願與程元鳳多談,只揮了揮手。

“我會看着辦的。”

這一句話之後,他倚在太師椅上,把玩着準備送給官家的玉杯。

這玉杯身薄如葉,紋理細如絲,將酒倒入,自浮出暖氣。

“自暖杯深不待溫。”

賈似道低吟一聲,心想着只送出這小小玉杯,樞密院之權便已是自己的了。

至於程元鳳?

“老廢物,當我不知你做何打算?依國制,宰相掛帥出征,若遇彈劾,不問其罪真僞,必須請辭。堂堂宰執去重慶?我怎可能中了你這低劣伎倆?”

一壺美酒倒入自暖杯,一縷清香飄起。

什麼貨幣錢糧,什麼功業王爵,已俱在其中了……

------題外話------

還有一位盟主打賞沒有加更,今天來不及了,明天再加更,先表示感謝

第886章 西使記第1167章 青松第603章 立規矩難第357章 走近第1171章 軼聞第545章 連夜雨第951章 忽裡勒臺第1318章 天子賜食第942章 退第1279章 避巷戰之短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1071章 瞬息萬變上架感言番外篇·國王(爲盟主“宸寶最可愛”加更)第246章 鹽販第1179章 傳檄第38章 回溯第1086章 斷了的環第1077章 征服與同化第251章 義女第715章 碰撞第1003章 楚天千里清秋第207章 馬湖江第350章 援軍第322章 平息第1305章 軟骨第808章 反敗第989章 萬歲第80章 重陽觀第457章 華鎣山第888章 猛獸不與羊羔爲伍第844章 孱第248章 心計第1185章 棄子第570章 消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2/21)第450章 東山再起第1123章 瘋牛第1231章 進步第194章 神箭手第908章 倉促第812章 踏營(爲盟主“你好大順順”加更)第1186章 天平第534章 移營第665章 學我第174章 營盤第217章 夜襲第1104章 反追第87章 殘句第270章 私仇第1211章 說客第117章 蛐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202章 門戶第871章 嫌疑第473章 突圍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1123章 瘋牛第385章 轉變第829章 政戰第911章 搶親第398章 休憩第217章 夜襲第467章 地道第420章 意外第37章 臨江仙第962章 壯行第1090章 西夏故事第1157章 象輿第749章 叛徒第986章 祖譜第822章 心思第869章 不符第218章 回馬第72章 耳熟第524章 安家第1030章 夢境第999章 蒙軍擅攻不擅守第1311章 襄陽第1181章 接駕第690章 蜀中二帥(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56章 破局第1332章 一樁難辦的小事第1342章 遺夢第381章 重逢第348章 大戰與小戰第458章 雨夜入營第816章 不直人間一唾輕第1012章 戰報第623章 戰起隴西(爲盟主“項老”加更)第624章 開拔第1045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252章 除夕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47章 花襖子第52章 塔第986章 祖譜第665章 學我第637章 摧毀第891章 汗國之秉權者第248章 心計第167章 冠軍風采
第886章 西使記第1167章 青松第603章 立規矩難第357章 走近第1171章 軼聞第545章 連夜雨第951章 忽裡勒臺第1318章 天子賜食第942章 退第1279章 避巷戰之短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1071章 瞬息萬變上架感言番外篇·國王(爲盟主“宸寶最可愛”加更)第246章 鹽販第1179章 傳檄第38章 回溯第1086章 斷了的環第1077章 征服與同化第251章 義女第715章 碰撞第1003章 楚天千里清秋第207章 馬湖江第350章 援軍第322章 平息第1305章 軟骨第808章 反敗第989章 萬歲第80章 重陽觀第457章 華鎣山第888章 猛獸不與羊羔爲伍第844章 孱第248章 心計第1185章 棄子第570章 消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2/21)第450章 東山再起第1123章 瘋牛第1231章 進步第194章 神箭手第908章 倉促第812章 踏營(爲盟主“你好大順順”加更)第1186章 天平第534章 移營第665章 學我第174章 營盤第217章 夜襲第1104章 反追第87章 殘句第270章 私仇第1211章 說客第117章 蛐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202章 門戶第871章 嫌疑第473章 突圍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1123章 瘋牛第385章 轉變第829章 政戰第911章 搶親第398章 休憩第217章 夜襲第467章 地道第420章 意外第37章 臨江仙第962章 壯行第1090章 西夏故事第1157章 象輿第749章 叛徒第986章 祖譜第822章 心思第869章 不符第218章 回馬第72章 耳熟第524章 安家第1030章 夢境第999章 蒙軍擅攻不擅守第1311章 襄陽第1181章 接駕第690章 蜀中二帥(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56章 破局第1332章 一樁難辦的小事第1342章 遺夢第381章 重逢第348章 大戰與小戰第458章 雨夜入營第816章 不直人間一唾輕第1012章 戰報第623章 戰起隴西(爲盟主“項老”加更)第624章 開拔第1045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252章 除夕第827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247章 花襖子第52章 塔第986章 祖譜第665章 學我第637章 摧毀第891章 汗國之秉權者第248章 心計第167章 冠軍風采